59文学 www.59wx.cc,大隋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州,中外府行辕。
李丹从前线返回的主要原因是官制修改已经完毕,需要李丹审阅,然后禀奏皇帝和皇太后,并拟定官员名单,下旨颁行。
高颎、苏威、赵松到城外迎接。李丹看到他们后突然心生一种亲密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好,心灵变得轻松,疲惫的身躯也稍稍恢复了几丝力气。
记得认识高颎是自己第一次走进大漠的时候,但把两人命运连在一起的时间却是高昌的那次秘密会晤,回到长安后因为处境立场和各自的利益不同,在诛杀宇文护这件事上一度有矛盾,但在最关键的时刻,高颎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帮助了自己,如果不是他暗中指使人杀了佛道两教的领袖,后来又在长安混乱中推波助澜,长安形势不会像预料的那样发展。不过,如果高颎知道宇文护在临终前的疯狂屠杀是自己的借刀杀人计,他会怎么想?会不会因为独孤氏遭到重创而报复自己?
苏威和哥哥是连襟,哥哥的第一任夫人和苏威的夫人是姐妹,这种关系或许会让两人走得很近,但还不至于休戚相关。如今自己和苏威的命运却捆在了一起,这源于天骄。苏威或许像淳于盛一样都是天骄的人,当初为了关陇汉人的利益,他和自己的岳丈宇文护针锋相对,现在还是如此,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宇文氏和鲜卑人,他和自己既互相利用,又生死与共,彼此不得不信任对方。
赵松是陇西人,哥哥的老朋友,(西魏)八柱国赵贵的后代,李家很近的亲戚,某种程度上可以算做李家的人,他知道哥哥太多的秘密,自己对他的信任完全来源于哥哥。
“秦公一直在敦煌,在那片天地里你是主宰,你说了算,如今到了长安,又在东线战场上转了一圈,你有什么感触?”高颎这句话问得很有深意,恰好说中了李丹的心思。李丹摇头微叹,“一团糟,一团糟啊……”
自己有什么感触?感触最大的就是被人无视,被人蔑视,被人当作摆设一样撂在一边不理不睬。刚刚回到长安的时候,自己是司卫上大夫,又受到宇文护的器重,这种感受还不怎么强烈,但等到宇文护死了,自己成为宰辅,整天和大周那帮德高望重、功勋显赫的大臣待在一起,这种感受就非常强烈。
在长安的时候,或许因为皇太后和弘德夫人的信任,或许因为自己的背后有强大的突厥人做靠山,也或许是现在的大周需要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所以他们表面上看上去还算客气,神态言辞上还算尊重,但到了战场上,这些人就原形毕露了,神态言辞极尽刻薄和嘲讽之能事。有些长辈还算宽容,把自己当作故人子弟,礼节上还过得去,而同辈之间,甚至包括自己李家的亲兄弟,那眼神里都饱含着不屑和嫉妒,更不要说其它人了。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凭自己的资历、战功、庶子出身和年纪,能突然成为宰辅,只有一个解释,交了狗屎运了。
一个没有显赫出身、资历和战功的年轻世家叔子出任宰辅,成为大周军统帅,成为皇帝之下大周最有权势的人,要说没人嫉妒和仇视,那的确是假话,但这种情绪蔓延在军中,将士们的心态明显改变了,老将们心灰意冷,正当盛年的将军们愤懑不平、怨言四起,小将军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虽然当前局势岌岌可危,有些人也想奋勇杀敌誓死报国,但士气不振,冷眼旁观、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更甚者干脆不作为,遇到敌人就逃。整个军中有数十名大都督、仪同大将军、开府大将军,这些人不作为,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话不能说,说了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受到冷遇或者羞辱时产生的愤怒情绪,是一种懦弱、自卑和失去自信的表现,做为统帅,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持,只待打了胜仗,一切都会好起来。在军中,在战场上,将士们崇拜的是胜利者,是英雄,所以只要打赢这一仗,一切都会改变。
士气、情绪和心态都可以改变,但汉胡冲突、派系矛盾,却永远无法改变。
“晋公临终前的杀戮,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李丹说道,“皇帝登基后,虽然大赦天下,赦免了被诛者的罪责,但并没有撤消罪责,没有平反昭冤,被诛者的亲族子弟,部下僚佐心怀恨意,关陇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尤其是对宇文氏和武川人,更是怨气冲天。”
“河阳战场上由大司马宇文宪指挥,这种矛盾表现的最为强烈,大军连战连败,很多镇戍根本不做任何抵抗,听到敌人的角鼓马上掉头就跑。洛京战场上,熊州防线的崩溃也是如此。熊州刺史是独孤信和杨忠的老部下,大概因为心灰意冷,干脆献城投降,导致整个防线全面失守。虽然于翼发动了两次反攻,但其手下各军无视命令,踌躇不前,反攻刚刚开始就溃逃了。”
李丹叹了口气,“看看今日战场,不难发现当日晋公两次东伐失败的原因了。大周军队自太祖宇文泰和一帮柱国老臣先后辞世后,再也没人可以驾驭汉胡两族。十几年来,屡战屡败,晋公能勉强守住这份基业,已经难能可贵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晋公不惜痛下杀手,血腥推行新政的原因,他不是想杀人,而是没办法,不得不杀人啊。”
高颎三人互相看看,心情沉重,脸显忧色。这种事虽然不以为奇,司空见惯,但在关系大周存亡的生死时刻,这些矛盾的爆发却足以致命。
“河阳战场败退的速度太快,导致晋州被围。”赵松说道,“是不是请大司马集结兵力发动一次反攻,把被围晋州的军队救出来?”
李丹苦笑,“我叫齐公坚守,和敌军逐城厮杀,消耗大齐兵力,迟滞齐军推进速度,但齐公置若罔闻,根本不听,以致晋州迅速被围。我接受郧公建议,打算把梁睿调到龙门,齐公也拒绝了,他还告诫我,叫我不要干涉他的指挥,说大周是他宇文氏的江山,他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成心要出卖大周,置大周于死地。”
几个人沉默不语。
东线战场能否坚守到五月中旬是此仗的关键。现在各路特使就算长翅膀火速飞到了各自的目的地,那也要谈判,突厥人、吐谷浑人和大陈人为了牟取最大利益,肯定要死死卡住大周的脖子,此刻大周军队如论如何要把大齐军队挡在关中之外,否则和各国的谈判就更艰难了。
“秦公有什么最新打算?”高颎问道。
“我决定把陇西、河西和荆襄三路府军急速调到关中。”李丹说道,“我坚信一点,突厥人、大陈人和吐谷浑人都不愿看到中土北方统一,所以他们最终会接受谈判,虽然他们的条件可能很苛刻,但我都答应他们,让他们心满意足,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是说,在谈判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就让军队起程?”
“对,让他们急速进京。”李丹说道,“这样,荆襄的军队四月初可以到达关中,陇西的军队最迟四月中可以到达战场,而河西的军队在五月上也能达到长安。如此一来,我们就能集结十二万到十三万军队和斛律光一决生死。”
“这太冒险了。”高颎忧心忡忡,“大陈人得到了江陵,马上就会攻打淮南,以便夺回寿春重建江淮防线,而西突厥的室点密要西征,他也不会让突厥人乘机打河西,唯独就是西面的吐谷浑人让人不放心。室点密西征了,我们又在东线和大齐人激战,这对吐谷浑来说,可是个攻击陇西的最好机会,他肯错过?一旦夸吕出兵,我们腹背受敌,局势就失控了。”
“吐谷浑人要什么?不就是城池和丝路财富吗?”李丹冷笑道,“夸吕那个老东西胃口很大,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满足他的yu望。”
“秦公……”苏威惊呼道,“你这样毫无节制地割让城池和土地,出卖大周利益,大战结束后,你如何收场?”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李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想问问三位,可有什么办法保住我的脑袋?”
“这件事不要急,不要急……”赵松似乎胸有成竹,“这一仗如果打赢了,秦公至少能赢得一段喘息时间,而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对府军新兵的控制。如果我们能把这十五万府军、州郡兵牢牢抓在手上,宇文氏就翻不了天。”
“你知道宇文宪在河阳战场上为什么一泻千里?”高颎笑道,“因为宇文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你叫宇文宪消耗齐军兵力,他的损失也相当惊人,那么大战结束后,他拿什么对付你?”
李丹冷笑不语。
=
宇文达、宇文训、元伟、韦世康、李纶两天前就到了同州,他们带着新官制,和叱罗协、冯迁、高颎、苏威等人做最后的议定。
宇文达是太祖宇文泰之子,宇文训是晋公宇文训长子,两人都是此次官制修订的主要官员。
苏威详细解释了新官制。这份新官制基本上承继拓跋大魏的三省制,适当保留了大周六官制的一些内容。新官制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中枢和朝廷诸府,九命制也恢复为九品制。地方官制则原封不动,依旧是州郡县三级。
中枢最高官职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位拟上公,非地位尊崇者不得居,因位高不列品。
二大(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第一品。
中枢设三省,外朝尚书省,禁中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官职设置有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分别是二品和从二品大员),但它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尚书令之上又置录尚书一人,职掌与令同,但不负责纠察,这一点和大齐的尚书省设置如出一辙。尚书省下置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即刑部)、度支(即民部)和工部六位尚书。
如此一来,总揽权柄的中外府随即被撤消。
=
这个新官制李丹很熟悉,宇文护曾不止一次和他商讨过,但当时大周朝堂上宇文护独揽权柄,而现在有两位辅弼大臣,这权力分配就有问题了。
和大臣们商讨到半夜后,李丹留下了高颎和苏威,有些事他要问问。
“中外府撤消后,都督中外诸军事还有实权吗?”
“中外府是太祖所建,到宇文护独揽权柄后才代替了中枢,但它一直是众矢之的,原因很简单,自魏晋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以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它一直都是权臣篡僭的阶梯。”苏威说道,“这是朝堂上下一致决定撤消中外府的重要原因,但中外府撤消,不等于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虚衔、尊号,它依旧有很大的权力。”
“不过,我们决定还是拿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仅仅把它做为一个尊崇官衔。”
李丹急忙追问。
苏威解释说,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总领大周中兵(卫军和府军)和外兵(州郡兵和镇戍军),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司马宇文宪实际控制着府军大部,大周的一大半武力都控制在宇文氏和武川人手上,这也是李丹目前无法抗衡宇文宪,被当作替罪羊的重要原因。
当年曹魏时代,曹爽首辅,司马懿居次,同领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实际掌控军队的是司马懿,结果高平陵兵变,司马懿领禁兵控制了京城,城外的曹爽傻眼了,束手就缚。这是个教训,所以当务之急是拿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把这个众矢之的的威胁解除掉,把兵权集中于皇帝和中枢。谁掌控了皇帝和中枢,谁就掌控了兵权和军队,而现在李丹有皇太后和弘德夫人的支持,正好可以成为实际控制皇帝和中枢的宰辅。
大战结束后,宇文宪如果要联合宇文氏和武川人杀你,皇帝和皇太后、弘德夫人可以保护你,你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军队与其对抗。无论宇文宪的实力有多么强悍,他都没有皇帝的权力大。皇帝圣旨一下,再加上皇太后的支持,宇文氏和武川人势必要分裂,宇文宪想杀你,等于找死。
李丹恍然大悟,这才知道苏威、高颎等人迫不及待要实施新官制的原因。
官制换一下,官职换一下,职权换一下,虽然权力还是由同一个人控制,但效果大相径庭。这就是国政的奥妙所在,宇文护之所以要推行新政,原因也正在如此。
=
“三师三孤,职位尊崇,你可以安排本朝德高望重的勋贵和宗室大臣,由此可获得人心。”高颎说道。
“大司马、大将军,典司武事,一个负责兵事行政大权,一个负责征伐指挥大权。大司马是武职最高官衔,宇文宪做为宰辅之一,势在必得,你给他,再给他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尊号,宇文氏和武川人也就放心了。大将军则由韦孝宽出任,同领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尊号。这样大周武事两大统帅,一个是宗室鲜卑人,一个是功勋显赫的汉人,中外诸军心服口服,这有助于提高士气,缓解各军矛盾。”
“三公大臣除了太尉外,都有一定的实际职权,但为了把权柄尽可能集中于台省,还是选择资历较老的勋贵大臣为好,这可以进一步孚获人心。”
李丹摸摸胡须,笑着问道:“那我呢?我干什么?你们把我藏到哪了?我这一下子也掉得太厉害了,从宰辅直接掉到水里,连头都看不到。”
“前线的战况已经说明,你突然以宰辅出现,名不经传却高高在上,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如果继续下去,大齐的军队恐怕很快就要杀到长安,所以你必须低调一点,及时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这对你以最快速度控制大周权柄,在最短时间内巩固手里的权柄非常重要。”高颎继续说道,“你要知道,这场大战即使赢了,也是惨败之局,如果长安局势再次发生动荡,大周可能会崩溃,那时你就什么都没了。”
李丹微微皱眉。按你这么说,我还不能杀宇文氏,那战后我怎么办?我承担所有的罪责?
苏威似乎看懂了李丹的意思,微微笑道:“人是要杀,但要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果,继而确保大周稳定。我们的目的是保住大周,强大大周,不是败亡大周,所以我们要步步筹划,确保万无一失。
李丹敲敲案几,笑道:“请问两位,我的位置在哪?”
“隶尚书。”高颎神情很平静,淡淡地说道,“你以辅弼大臣的身份领尚书台,以隶尚书事一职主掌国事。大周权柄,尽在你一人之手。”
“其它的呢?”
“没有了,这个官职足够大了,不能再要了。”苏威笑道,“去年山东和士开就是隶尚书事,总领国事,权势达到了顶峰,但随即就被高俨杀了,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脑袋,不要像和士开一样,被人砍掉了。”
“谁为尚书令?”李丹问道,“我如果不在朝中,这个尚书令就至关重要了。”
“楚国公豆卢绩。”
李丹连连点头。豆卢家原为慕容氏,归拓跋大魏后赐姓豆卢氏。豆卢宁和他弟弟豆卢永恩都是前陇西大将侯莫陈悦的部下,侯莫陈悦败亡后,随李弼一起,率军投宇文泰。大周的陇西军就是由侯莫陈家、李弼家、李穆兄弟家和豆卢家组成。
让豆卢宁之子出任尚书令,其用意不用可知,既能调合汉胡两族的关系,又能考虑到陇西人整体利益,绝对是不二人选。这样一来,三师有太保李穆,三孤有少保侯莫陈琼,三公有司徒李晖,尚书台又有李丹和豆卢宁,大周中枢大臣中陇西人占据了绝对实力。
“那你们两个呢?”李丹指指高颎和苏威问道,“两位打算身居何职?”
高颎看看苏威,后者垂下眼睑,脸显犹豫之色,但随即不易察觉地摇了一下头。高颎心领神会,马上问道:“秦公打算让何人出任左右仆射?”
李丹已想到了人选,那就是王轨和宇文神举。这两人是云阳宫兵变的核心人物,无论如何要把他们安排进中枢,即使别人有闲话,也可用本为先帝近臣深受先帝器重为借口予以搪塞。李丹说了理由,举荐王轨和宇文神举,并再一次询问高颎希望得到什么职位。
高颎和苏威不仅才华出众,更有双重身份,高颎本人是山东望族又是独孤氏门生,苏威是关中门阀又是太学、麟趾学、露门学博士,儒林骄子,和那个神秘的天骄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两人现在都看中了自己手中权势,正在努力帮助自己经略关陇,将来更有可能和自己齐心协力重建汉祚,所以无论如何要把他们拉住,留在身边变成志同道合者。
“秦公打算一直待在长安吗?”高颎忽然问道。
李丹不知他是什么意思,笑容稍敛,专注而视。
“当年高欢夺权之后,把拓跋大魏的皇帝留在邺城,自己却在晋阳掌控大军,遥控京都,远离是非之地。”高颎说道,“为此高欢在晋阳置大行台,另设行台尚书令和仆射、尚书等官吏治理山东。”高颎望着李丹,微微笑道,“秦公……目前情况下,为了安全考虑,你是不是应该像当年的高欢一样,远居京师之外,再置大行台?”
李丹一时没能想通其中的关键,皱眉不语。
“当年高欢之所以能取代尔朱氏,击败强大的秀荣川大军,关键在于控制了河北鲜卑人。”苏威捋须说道,“没有自己的军队,秦公想控制大周权柄,根本不现实,而今府军大部控制在宇文氏、武川人和代北人手中,秦公若想像宇文泰、宇文护一样牢牢控制手里的权柄,就要利用现在这个难得的机遇,迅速组建一支由汉人组成的绝对忠诚于你的军队。”
“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兵将分离,但有个前提,那就是皇帝要有威仪,皇权要至高无上,但如今皇帝年幼,宰辅当政,更要命的是随着宇文护死去宇文氏的国祚已经岌岌可危,大周即将有一场*。”苏威望着李丹,神色郑重地的问道,“秦公,... -->>
同州,中外府行辕。
李丹从前线返回的主要原因是官制修改已经完毕,需要李丹审阅,然后禀奏皇帝和皇太后,并拟定官员名单,下旨颁行。
高颎、苏威、赵松到城外迎接。李丹看到他们后突然心生一种亲密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好,心灵变得轻松,疲惫的身躯也稍稍恢复了几丝力气。
记得认识高颎是自己第一次走进大漠的时候,但把两人命运连在一起的时间却是高昌的那次秘密会晤,回到长安后因为处境立场和各自的利益不同,在诛杀宇文护这件事上一度有矛盾,但在最关键的时刻,高颎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帮助了自己,如果不是他暗中指使人杀了佛道两教的领袖,后来又在长安混乱中推波助澜,长安形势不会像预料的那样发展。不过,如果高颎知道宇文护在临终前的疯狂屠杀是自己的借刀杀人计,他会怎么想?会不会因为独孤氏遭到重创而报复自己?
苏威和哥哥是连襟,哥哥的第一任夫人和苏威的夫人是姐妹,这种关系或许会让两人走得很近,但还不至于休戚相关。如今自己和苏威的命运却捆在了一起,这源于天骄。苏威或许像淳于盛一样都是天骄的人,当初为了关陇汉人的利益,他和自己的岳丈宇文护针锋相对,现在还是如此,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宇文氏和鲜卑人,他和自己既互相利用,又生死与共,彼此不得不信任对方。
赵松是陇西人,哥哥的老朋友,(西魏)八柱国赵贵的后代,李家很近的亲戚,某种程度上可以算做李家的人,他知道哥哥太多的秘密,自己对他的信任完全来源于哥哥。
“秦公一直在敦煌,在那片天地里你是主宰,你说了算,如今到了长安,又在东线战场上转了一圈,你有什么感触?”高颎这句话问得很有深意,恰好说中了李丹的心思。李丹摇头微叹,“一团糟,一团糟啊……”
自己有什么感触?感触最大的就是被人无视,被人蔑视,被人当作摆设一样撂在一边不理不睬。刚刚回到长安的时候,自己是司卫上大夫,又受到宇文护的器重,这种感受还不怎么强烈,但等到宇文护死了,自己成为宰辅,整天和大周那帮德高望重、功勋显赫的大臣待在一起,这种感受就非常强烈。
在长安的时候,或许因为皇太后和弘德夫人的信任,或许因为自己的背后有强大的突厥人做靠山,也或许是现在的大周需要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所以他们表面上看上去还算客气,神态言辞上还算尊重,但到了战场上,这些人就原形毕露了,神态言辞极尽刻薄和嘲讽之能事。有些长辈还算宽容,把自己当作故人子弟,礼节上还过得去,而同辈之间,甚至包括自己李家的亲兄弟,那眼神里都饱含着不屑和嫉妒,更不要说其它人了。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凭自己的资历、战功、庶子出身和年纪,能突然成为宰辅,只有一个解释,交了狗屎运了。
一个没有显赫出身、资历和战功的年轻世家叔子出任宰辅,成为大周军统帅,成为皇帝之下大周最有权势的人,要说没人嫉妒和仇视,那的确是假话,但这种情绪蔓延在军中,将士们的心态明显改变了,老将们心灰意冷,正当盛年的将军们愤懑不平、怨言四起,小将军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虽然当前局势岌岌可危,有些人也想奋勇杀敌誓死报国,但士气不振,冷眼旁观、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更甚者干脆不作为,遇到敌人就逃。整个军中有数十名大都督、仪同大将军、开府大将军,这些人不作为,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话不能说,说了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受到冷遇或者羞辱时产生的愤怒情绪,是一种懦弱、自卑和失去自信的表现,做为统帅,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持,只待打了胜仗,一切都会好起来。在军中,在战场上,将士们崇拜的是胜利者,是英雄,所以只要打赢这一仗,一切都会改变。
士气、情绪和心态都可以改变,但汉胡冲突、派系矛盾,却永远无法改变。
“晋公临终前的杀戮,对军心士气影响极大。”李丹说道,“皇帝登基后,虽然大赦天下,赦免了被诛者的罪责,但并没有撤消罪责,没有平反昭冤,被诛者的亲族子弟,部下僚佐心怀恨意,关陇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尤其是对宇文氏和武川人,更是怨气冲天。”
“河阳战场上由大司马宇文宪指挥,这种矛盾表现的最为强烈,大军连战连败,很多镇戍根本不做任何抵抗,听到敌人的角鼓马上掉头就跑。洛京战场上,熊州防线的崩溃也是如此。熊州刺史是独孤信和杨忠的老部下,大概因为心灰意冷,干脆献城投降,导致整个防线全面失守。虽然于翼发动了两次反攻,但其手下各军无视命令,踌躇不前,反攻刚刚开始就溃逃了。”
李丹叹了口气,“看看今日战场,不难发现当日晋公两次东伐失败的原因了。大周军队自太祖宇文泰和一帮柱国老臣先后辞世后,再也没人可以驾驭汉胡两族。十几年来,屡战屡败,晋公能勉强守住这份基业,已经难能可贵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晋公不惜痛下杀手,血腥推行新政的原因,他不是想杀人,而是没办法,不得不杀人啊。”
高颎三人互相看看,心情沉重,脸显忧色。这种事虽然不以为奇,司空见惯,但在关系大周存亡的生死时刻,这些矛盾的爆发却足以致命。
“河阳战场败退的速度太快,导致晋州被围。”赵松说道,“是不是请大司马集结兵力发动一次反攻,把被围晋州的军队救出来?”
李丹苦笑,“我叫齐公坚守,和敌军逐城厮杀,消耗大齐兵力,迟滞齐军推进速度,但齐公置若罔闻,根本不听,以致晋州迅速被围。我接受郧公建议,打算把梁睿调到龙门,齐公也拒绝了,他还告诫我,叫我不要干涉他的指挥,说大周是他宇文氏的江山,他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成心要出卖大周,置大周于死地。”
几个人沉默不语。
东线战场能否坚守到五月中旬是此仗的关键。现在各路特使就算长翅膀火速飞到了各自的目的地,那也要谈判,突厥人、吐谷浑人和大陈人为了牟取最大利益,肯定要死死卡住大周的脖子,此刻大周军队如论如何要把大齐军队挡在关中之外,否则和各国的谈判就更艰难了。
“秦公有什么最新打算?”高颎问道。
“我决定把陇西、河西和荆襄三路府军急速调到关中。”李丹说道,“我坚信一点,突厥人、大陈人和吐谷浑人都不愿看到中土北方统一,所以他们最终会接受谈判,虽然他们的条件可能很苛刻,但我都答应他们,让他们心满意足,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是说,在谈判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就让军队起程?”
“对,让他们急速进京。”李丹说道,“这样,荆襄的军队四月初可以到达关中,陇西的军队最迟四月中可以到达战场,而河西的军队在五月上也能达到长安。如此一来,我们就能集结十二万到十三万军队和斛律光一决生死。”
“这太冒险了。”高颎忧心忡忡,“大陈人得到了江陵,马上就会攻打淮南,以便夺回寿春重建江淮防线,而西突厥的室点密要西征,他也不会让突厥人乘机打河西,唯独就是西面的吐谷浑人让人不放心。室点密西征了,我们又在东线和大齐人激战,这对吐谷浑来说,可是个攻击陇西的最好机会,他肯错过?一旦夸吕出兵,我们腹背受敌,局势就失控了。”
“吐谷浑人要什么?不就是城池和丝路财富吗?”李丹冷笑道,“夸吕那个老东西胃口很大,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满足他的yu望。”
“秦公……”苏威惊呼道,“你这样毫无节制地割让城池和土地,出卖大周利益,大战结束后,你如何收场?”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李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想问问三位,可有什么办法保住我的脑袋?”
“这件事不要急,不要急……”赵松似乎胸有成竹,“这一仗如果打赢了,秦公至少能赢得一段喘息时间,而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对府军新兵的控制。如果我们能把这十五万府军、州郡兵牢牢抓在手上,宇文氏就翻不了天。”
“你知道宇文宪在河阳战场上为什么一泻千里?”高颎笑道,“因为宇文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你叫宇文宪消耗齐军兵力,他的损失也相当惊人,那么大战结束后,他拿什么对付你?”
李丹冷笑不语。
=
宇文达、宇文训、元伟、韦世康、李纶两天前就到了同州,他们带着新官制,和叱罗协、冯迁、高颎、苏威等人做最后的议定。
宇文达是太祖宇文泰之子,宇文训是晋公宇文训长子,两人都是此次官制修订的主要官员。
苏威详细解释了新官制。这份新官制基本上承继拓跋大魏的三省制,适当保留了大周六官制的一些内容。新官制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中枢和朝廷诸府,九命制也恢复为九品制。地方官制则原封不动,依旧是州郡县三级。
中枢最高官职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位拟上公,非地位尊崇者不得居,因位高不列品。
二大(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第一品。
中枢设三省,外朝尚书省,禁中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官职设置有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分别是二品和从二品大员),但它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尚书令之上又置录尚书一人,职掌与令同,但不负责纠察,这一点和大齐的尚书省设置如出一辙。尚书省下置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即刑部)、度支(即民部)和工部六位尚书。
如此一来,总揽权柄的中外府随即被撤消。
=
这个新官制李丹很熟悉,宇文护曾不止一次和他商讨过,但当时大周朝堂上宇文护独揽权柄,而现在有两位辅弼大臣,这权力分配就有问题了。
和大臣们商讨到半夜后,李丹留下了高颎和苏威,有些事他要问问。
“中外府撤消后,都督中外诸军事还有实权吗?”
“中外府是太祖所建,到宇文护独揽权柄后才代替了中枢,但它一直是众矢之的,原因很简单,自魏晋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以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它一直都是权臣篡僭的阶梯。”苏威说道,“这是朝堂上下一致决定撤消中外府的重要原因,但中外府撤消,不等于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虚衔、尊号,它依旧有很大的权力。”
“不过,我们决定还是拿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仅仅把它做为一个尊崇官衔。”
李丹急忙追问。
苏威解释说,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总领大周中兵(卫军和府军)和外兵(州郡兵和镇戍军),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司马宇文宪实际控制着府军大部,大周的一大半武力都控制在宇文氏和武川人手上,这也是李丹目前无法抗衡宇文宪,被当作替罪羊的重要原因。
当年曹魏时代,曹爽首辅,司马懿居次,同领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实际掌控军队的是司马懿,结果高平陵兵变,司马懿领禁兵控制了京城,城外的曹爽傻眼了,束手就缚。这是个教训,所以当务之急是拿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把这个众矢之的的威胁解除掉,把兵权集中于皇帝和中枢。谁掌控了皇帝和中枢,谁就掌控了兵权和军队,而现在李丹有皇太后和弘德夫人的支持,正好可以成为实际控制皇帝和中枢的宰辅。
大战结束后,宇文宪如果要联合宇文氏和武川人杀你,皇帝和皇太后、弘德夫人可以保护你,你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军队与其对抗。无论宇文宪的实力有多么强悍,他都没有皇帝的权力大。皇帝圣旨一下,再加上皇太后的支持,宇文氏和武川人势必要分裂,宇文宪想杀你,等于找死。
李丹恍然大悟,这才知道苏威、高颎等人迫不及待要实施新官制的原因。
官制换一下,官职换一下,职权换一下,虽然权力还是由同一个人控制,但效果大相径庭。这就是国政的奥妙所在,宇文护之所以要推行新政,原因也正在如此。
=
“三师三孤,职位尊崇,你可以安排本朝德高望重的勋贵和宗室大臣,由此可获得人心。”高颎说道。
“大司马、大将军,典司武事,一个负责兵事行政大权,一个负责征伐指挥大权。大司马是武职最高官衔,宇文宪做为宰辅之一,势在必得,你给他,再给他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尊号,宇文氏和武川人也就放心了。大将军则由韦孝宽出任,同领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尊号。这样大周武事两大统帅,一个是宗室鲜卑人,一个是功勋显赫的汉人,中外诸军心服口服,这有助于提高士气,缓解各军矛盾。”
“三公大臣除了太尉外,都有一定的实际职权,但为了把权柄尽可能集中于台省,还是选择资历较老的勋贵大臣为好,这可以进一步孚获人心。”
李丹摸摸胡须,笑着问道:“那我呢?我干什么?你们把我藏到哪了?我这一下子也掉得太厉害了,从宰辅直接掉到水里,连头都看不到。”
“前线的战况已经说明,你突然以宰辅出现,名不经传却高高在上,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如果继续下去,大齐的军队恐怕很快就要杀到长安,所以你必须低调一点,及时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这对你以最快速度控制大周权柄,在最短时间内巩固手里的权柄非常重要。”高颎继续说道,“你要知道,这场大战即使赢了,也是惨败之局,如果长安局势再次发生动荡,大周可能会崩溃,那时你就什么都没了。”
李丹微微皱眉。按你这么说,我还不能杀宇文氏,那战后我怎么办?我承担所有的罪责?
苏威似乎看懂了李丹的意思,微微笑道:“人是要杀,但要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果,继而确保大周稳定。我们的目的是保住大周,强大大周,不是败亡大周,所以我们要步步筹划,确保万无一失。
李丹敲敲案几,笑道:“请问两位,我的位置在哪?”
“隶尚书。”高颎神情很平静,淡淡地说道,“你以辅弼大臣的身份领尚书台,以隶尚书事一职主掌国事。大周权柄,尽在你一人之手。”
“其它的呢?”
“没有了,这个官职足够大了,不能再要了。”苏威笑道,“去年山东和士开就是隶尚书事,总领国事,权势达到了顶峰,但随即就被高俨杀了,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脑袋,不要像和士开一样,被人砍掉了。”
“谁为尚书令?”李丹问道,“我如果不在朝中,这个尚书令就至关重要了。”
“楚国公豆卢绩。”
李丹连连点头。豆卢家原为慕容氏,归拓跋大魏后赐姓豆卢氏。豆卢宁和他弟弟豆卢永恩都是前陇西大将侯莫陈悦的部下,侯莫陈悦败亡后,随李弼一起,率军投宇文泰。大周的陇西军就是由侯莫陈家、李弼家、李穆兄弟家和豆卢家组成。
让豆卢宁之子出任尚书令,其用意不用可知,既能调合汉胡两族的关系,又能考虑到陇西人整体利益,绝对是不二人选。这样一来,三师有太保李穆,三孤有少保侯莫陈琼,三公有司徒李晖,尚书台又有李丹和豆卢宁,大周中枢大臣中陇西人占据了绝对实力。
“那你们两个呢?”李丹指指高颎和苏威问道,“两位打算身居何职?”
高颎看看苏威,后者垂下眼睑,脸显犹豫之色,但随即不易察觉地摇了一下头。高颎心领神会,马上问道:“秦公打算让何人出任左右仆射?”
李丹已想到了人选,那就是王轨和宇文神举。这两人是云阳宫兵变的核心人物,无论如何要把他们安排进中枢,即使别人有闲话,也可用本为先帝近臣深受先帝器重为借口予以搪塞。李丹说了理由,举荐王轨和宇文神举,并再一次询问高颎希望得到什么职位。
高颎和苏威不仅才华出众,更有双重身份,高颎本人是山东望族又是独孤氏门生,苏威是关中门阀又是太学、麟趾学、露门学博士,儒林骄子,和那个神秘的天骄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两人现在都看中了自己手中权势,正在努力帮助自己经略关陇,将来更有可能和自己齐心协力重建汉祚,所以无论如何要把他们拉住,留在身边变成志同道合者。
“秦公打算一直待在长安吗?”高颎忽然问道。
李丹不知他是什么意思,笑容稍敛,专注而视。
“当年高欢夺权之后,把拓跋大魏的皇帝留在邺城,自己却在晋阳掌控大军,遥控京都,远离是非之地。”高颎说道,“为此高欢在晋阳置大行台,另设行台尚书令和仆射、尚书等官吏治理山东。”高颎望着李丹,微微笑道,“秦公……目前情况下,为了安全考虑,你是不是应该像当年的高欢一样,远居京师之外,再置大行台?”
李丹一时没能想通其中的关键,皱眉不语。
“当年高欢之所以能取代尔朱氏,击败强大的秀荣川大军,关键在于控制了河北鲜卑人。”苏威捋须说道,“没有自己的军队,秦公想控制大周权柄,根本不现实,而今府军大部控制在宇文氏、武川人和代北人手中,秦公若想像宇文泰、宇文护一样牢牢控制手里的权柄,就要利用现在这个难得的机遇,迅速组建一支由汉人组成的绝对忠诚于你的军队。”
“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兵将分离,但有个前提,那就是皇帝要有威仪,皇权要至高无上,但如今皇帝年幼,宰辅当政,更要命的是随着宇文护死去宇文氏的国祚已经岌岌可危,大周即将有一场*。”苏威望着李丹,神色郑重地的问道,“秦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