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末之巨宼逆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人除了名外还有字,名是长辈起的,只能供长辈呼唤,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但古人留名于后世,字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
《天工开物》就是宋应星所著,在明清时便流传甚广,一度传到海外,李元利岂能不知?
“让他去京师学院做教授,不如进治粟院去搞研究更好?”
“长庚先生年事已高,学生倒是觉得他任教授更为合适。”
“那好!长庚先生为其一,宁人先生再说下其他的人选。”
“绍兴黄太冲博学多才,天文地理、经学历算无所不通,尤精史学,可算一位!”
黄太冲就是黄宗羲,在当时的名气甚至比顾炎武还大,李元利还没到江南时便听人说起过,而且还对黄宗羲作了很深的了解,但他对此人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黄宗羲是东林党派的文人。
东林党人在晚明发起的党争,可以说是促使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宗羲深受他的的父亲黄遵素——“东林七君子”之一,以及东林党主要成员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影响,而他也确实在崇祯年间参加了党争。
对于党争,李元利是绝对不允许而且竭尽全力去防范的,他曾不止一次在大兴军内部强调“严禁拉帮结派”并且付诸了行动,因此被贬官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他又怎么会让黄宗羲这样的“党人”进入朝廷?
说到黄宗羲的学问,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对李元利来说完全不值一提,至于学术思想,李元利也不需要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学术思想,他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苦干实干精神!
所以李元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顾炎武的提议,“党人用作教授,不妥!若日后修史,倒是可以用得上他。”
顾炎武有点尴尬,虽然他不是东林党人,可他曾经是复社成员!
复社虽然是个文社,但它的主要成员张溥、张采、吴伟业等皆以东林后继为任,复社也被时人称为“小东林”或“嗣东林”。
严格说起来,复社成员也可以算作党人,这正是顾炎武尴尬之处。
傅青主见此情形,连忙“呵呵”笑着打圆场道:“殿下,如今在这船上,就算确定了教授人选,也不能马上相召,不如到了燕京再行商议?”
李元利刚才本就是随口一问,他其实并不怎么在乎这些封建文人,这并不是说他不看重国学,而实在是怕了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儒”。
先不说他们的气节到底如何,就是整日里清谈所谓的“学术”,也让李元利感到厌烦。各种思想对于现在的国家来说有什么用?是能让人吃饱饭,还是能使得国富民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笃行务实才是李元利要提倡并大力加以推行的。
“也好!”李元利了看出了顾炎武神色有些尴尬,于是也借坡下驴,“那就到了燕京再议!”
古人除了名外还有字,名是长辈起的,只能供长辈呼唤,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但古人留名于后世,字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
《天工开物》就是宋应星所著,在明清时便流传甚广,一度传到海外,李元利岂能不知?
“让他去京师学院做教授,不如进治粟院去搞研究更好?”
“长庚先生年事已高,学生倒是觉得他任教授更为合适。”
“那好!长庚先生为其一,宁人先生再说下其他的人选。”
“绍兴黄太冲博学多才,天文地理、经学历算无所不通,尤精史学,可算一位!”
黄太冲就是黄宗羲,在当时的名气甚至比顾炎武还大,李元利还没到江南时便听人说起过,而且还对黄宗羲作了很深的了解,但他对此人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黄宗羲是东林党派的文人。
东林党人在晚明发起的党争,可以说是促使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宗羲深受他的的父亲黄遵素——“东林七君子”之一,以及东林党主要成员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影响,而他也确实在崇祯年间参加了党争。
对于党争,李元利是绝对不允许而且竭尽全力去防范的,他曾不止一次在大兴军内部强调“严禁拉帮结派”并且付诸了行动,因此被贬官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他又怎么会让黄宗羲这样的“党人”进入朝廷?
说到黄宗羲的学问,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对李元利来说完全不值一提,至于学术思想,李元利也不需要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学术思想,他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苦干实干精神!
所以李元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顾炎武的提议,“党人用作教授,不妥!若日后修史,倒是可以用得上他。”
顾炎武有点尴尬,虽然他不是东林党人,可他曾经是复社成员!
复社虽然是个文社,但它的主要成员张溥、张采、吴伟业等皆以东林后继为任,复社也被时人称为“小东林”或“嗣东林”。
严格说起来,复社成员也可以算作党人,这正是顾炎武尴尬之处。
傅青主见此情形,连忙“呵呵”笑着打圆场道:“殿下,如今在这船上,就算确定了教授人选,也不能马上相召,不如到了燕京再行商议?”
李元利刚才本就是随口一问,他其实并不怎么在乎这些封建文人,这并不是说他不看重国学,而实在是怕了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儒”。
先不说他们的气节到底如何,就是整日里清谈所谓的“学术”,也让李元利感到厌烦。各种思想对于现在的国家来说有什么用?是能让人吃饱饭,还是能使得国富民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笃行务实才是李元利要提倡并大力加以推行的。
“也好!”李元利了看出了顾炎武神色有些尴尬,于是也借坡下驴,“那就到了燕京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