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国姓窃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分两头,
朱树人坐镇重庆,由方孔炤、张煌言继续西进,在成都平原上与张献忠的最后决战,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是看不出多少决定性进展的。
既然要大迂回包抄,严密布局毕其功于一役,就不能嫌准备工作慢,耗时久。
就算最后打出一个初步结果,考虑到四川地区的地理闭塞,甚至还可能有朱树人的故意拖延汇报,再多花一个多月时间,消息才能汇报到北京,那也是不奇怪的。
所以这么粗略估算一下,可能到崇祯十六年五月份为止,身在京城的崇祯,都会对四川地区的近况知之甚少,如同打RTS游戏蒙上了一层战略迷雾,视野都没探开。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差,也足以让四川以外的世界,发生太多变故了。
负责回京汇报的王公公,二月十五左右从重庆出发,他还算勤勉,想把重庆和泸州等地光复的好消息尽快向陛下报喜,所以只走了半个月,就回到了京城。
这已经是非常勤勉了,得日行二三百里。跟换马不换人的六百里加急专业信使相比,都能达到后者四成的速度。
三月初二这天抵达京城后,他马不停蹄入宫,先跟义父王承恩汇报了一番。
这位王公公其实也不比王承恩年轻多少,他自己也三四十岁了。但作为宦官,认干爹根本不在乎年纪,别说王承恩好歹还比他大点,就算两人同龄,认干爹都是有的。
王承恩得知了四川的最新情况,知道重庆在朱树人出兵后短短半个月内已经拿回,后续则是因为要做个完善点的局、彻底灭了张献忠,这才拖沓,他心里也是安稳了不少。
义父子之间密谈了许久,把来龙去脉梳理清楚,王承恩也想好了该怎么向崇祯汇报、请示,这才前去面君。
与此同时,崇祯显然不止监军宦官这一条军情信息渠道,宦官回来的同时,兵部尚书陈新甲那边,差不多也是前后脚得到了正式的官方消息。
所以王承恩去禀报的时候,陈新甲也同一天向崇祯奏报了西南战事,
两人在面君之前,还自然而然交流了一下——毕竟陈新甲面君,还是需要王承恩通传的嘛。
只不过陈新甲那边事情更多,如今大明至少有另外两处战场,情况都比四川更棘手,所以收复重庆、试图包围成都,在陈新甲的奏报中,优先级只能排到第三。
这另外两场战斗,第一场自然是始终在山西河东盆地、以及对岸洛阳、陕州一带的李自成与孙传庭的厮杀。
第二场,则是崇祯十六年开春后,再次入寇的建奴鞑子及其科尔沁蒙古仆从军。
孙传庭与李自成的战斗,那肯定是不死不休的。目前看来,在有第三方抽出手来介入这一战场、打破僵局之前,孙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陈新甲的奏报,当然要尽量给孙传庭粉饰,只要没输就算赢,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崇祯估计也看不到孙传庭的噩耗。
建奴扣关的战斗,则相对胜负明朗一些——毫无疑问,如今崇祯控制的大明九边军队,铁定是干不过鞑子了。
毕竟一年半前、十三万九边精锐尚在的时候,洪承畴都干不过鞑子。如今这十三万精锐被洪承畴送掉至少八九万,只剩下四五万逃回来,对面还多得了洪承畴这个带路的,剩下的人怎么打得过?
要不是朱树人去年通过郑成功稍微开了点小挂,把本该覆灭的八总兵,捞了两个回来,也多救了小两万兵马回来,崇祯连这最后的四五万人都剩不下,
最多只能剩下吴三桂直属的两三万关宁军老兵,加上当时守关没有出战的二线部队。(历史上松锦大战打完后,崇祯在辽地基本上也就只剩这么点家底了)
建奴原本应该是崇祯十五年秋就扣关进犯、然后被焦头烂额的陈新甲秘密建议崇祯寻求议和才稳住。
如今也算是蝴蝶效应了,因为在崇祯十五年春夏之交、张名振郑成功那一波,干掉了鞑子一个汉军旗,还导致另外两个满人旗各自被歼灭了一两个甲喇,所以黄台吉在崇祯十五年秋才没聚集起力量扣关,选择了多休养生息一两个月回回状态。
只不过,秋冬之际,多休息一两个月后,往往就错过了季节窗口期,九月份之前没能扣关,随着后来隆冬降临,大雪纷飞,关外的严酷极寒环境实在是不宜用兵,八旗军队也得猫冬,于是就一二添作五,一直休整到了今年二月春耕自后,黄台吉才有所动作。
如今是三月上旬,关外黄台吉已经动兵一个月了,明军在这一个月里又打了两场败仗。
首先是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切据点,至此终于全部失守。去年捡回一条命的李辅明,也在坚守不敌时再次身负重伤,被残部骑兵部曲护送着突围逃回山海关,
去年从塔山杏山突围出来的久战明军,也再次被歼灭了数千之多,击溃逃回更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并非远在四川的朱树人可以改变。
只能说,还是怪朱树人位卑无力来忧国,他倒是想忧,但国不给他这个通盘掌握全局的机会,他有什么办法?
历史上,李辅明在山海关外彻底失守的过程中,可是直接战死了,只不过死前倒也奋力一击,带走了清军一两个甲喇章京。如今只是重伤被部下带着撤退,已经算命好了。
而且别说还真是挺巧,在这个过程中,今年负责给山海关运粮的海道总兵张名振部下,又帮着李辅明搭了把手,在辽西走廊的明军溃败时,明军在海上始终保持了优势,所以只要想撤退,至少多了条退路。
李辅明昏迷的时候,他手下那些副将部将一个个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才把死心塌地给崇祯卖命的李辅明又救了一次。
这其中跟去年唯一的区别,只是张名振本人没有带队,而郑成功也因为职务调动高升,没有亲自再跟随军粮海运船队,只是一些去年还级别比较低的将领,顺手就把这事儿办了。
李辅明醒来后,也算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崇祯这样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他还能怎么给崇祯卖命?
倒是已经荣升伯爵的国姓爷,严格算来算是救了他们弟兄两次了,还年年给辽东部队运军粮运军饷,口粮都没克扣过——
尤其是那些当了十几年兵的老人,军官,他们可都是明明白白知道,崇祯十四年之前,辽东边军都要靠自己屯垦才能吃饱,关内运来的军粮,从来就没足额过。户部兵部那群层层盘剥的牲口,哪个不喝兵血?
只有从崇祯十四年开始!辽地的军粮外运,全部承包给南京户部的沉侍郎后(后来是沉尚书),辽地的明军才彻底吃上了朝廷供应的饱饭!
说句良心话:沉家人供他们吃了三年饱饭,还救了他们两次命,以后该怎么报答,李辅明心里应该清楚。>
话分两头,
朱树人坐镇重庆,由方孔炤、张煌言继续西进,在成都平原上与张献忠的最后决战,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是看不出多少决定性进展的。
既然要大迂回包抄,严密布局毕其功于一役,就不能嫌准备工作慢,耗时久。
就算最后打出一个初步结果,考虑到四川地区的地理闭塞,甚至还可能有朱树人的故意拖延汇报,再多花一个多月时间,消息才能汇报到北京,那也是不奇怪的。
所以这么粗略估算一下,可能到崇祯十六年五月份为止,身在京城的崇祯,都会对四川地区的近况知之甚少,如同打RTS游戏蒙上了一层战略迷雾,视野都没探开。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差,也足以让四川以外的世界,发生太多变故了。
负责回京汇报的王公公,二月十五左右从重庆出发,他还算勤勉,想把重庆和泸州等地光复的好消息尽快向陛下报喜,所以只走了半个月,就回到了京城。
这已经是非常勤勉了,得日行二三百里。跟换马不换人的六百里加急专业信使相比,都能达到后者四成的速度。
三月初二这天抵达京城后,他马不停蹄入宫,先跟义父王承恩汇报了一番。
这位王公公其实也不比王承恩年轻多少,他自己也三四十岁了。但作为宦官,认干爹根本不在乎年纪,别说王承恩好歹还比他大点,就算两人同龄,认干爹都是有的。
王承恩得知了四川的最新情况,知道重庆在朱树人出兵后短短半个月内已经拿回,后续则是因为要做个完善点的局、彻底灭了张献忠,这才拖沓,他心里也是安稳了不少。
义父子之间密谈了许久,把来龙去脉梳理清楚,王承恩也想好了该怎么向崇祯汇报、请示,这才前去面君。
与此同时,崇祯显然不止监军宦官这一条军情信息渠道,宦官回来的同时,兵部尚书陈新甲那边,差不多也是前后脚得到了正式的官方消息。
所以王承恩去禀报的时候,陈新甲也同一天向崇祯奏报了西南战事,
两人在面君之前,还自然而然交流了一下——毕竟陈新甲面君,还是需要王承恩通传的嘛。
只不过陈新甲那边事情更多,如今大明至少有另外两处战场,情况都比四川更棘手,所以收复重庆、试图包围成都,在陈新甲的奏报中,优先级只能排到第三。
这另外两场战斗,第一场自然是始终在山西河东盆地、以及对岸洛阳、陕州一带的李自成与孙传庭的厮杀。
第二场,则是崇祯十六年开春后,再次入寇的建奴鞑子及其科尔沁蒙古仆从军。
孙传庭与李自成的战斗,那肯定是不死不休的。目前看来,在有第三方抽出手来介入这一战场、打破僵局之前,孙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陈新甲的奏报,当然要尽量给孙传庭粉饰,只要没输就算赢,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崇祯估计也看不到孙传庭的噩耗。
建奴扣关的战斗,则相对胜负明朗一些——毫无疑问,如今崇祯控制的大明九边军队,铁定是干不过鞑子了。
毕竟一年半前、十三万九边精锐尚在的时候,洪承畴都干不过鞑子。如今这十三万精锐被洪承畴送掉至少八九万,只剩下四五万逃回来,对面还多得了洪承畴这个带路的,剩下的人怎么打得过?
要不是朱树人去年通过郑成功稍微开了点小挂,把本该覆灭的八总兵,捞了两个回来,也多救了小两万兵马回来,崇祯连这最后的四五万人都剩不下,
最多只能剩下吴三桂直属的两三万关宁军老兵,加上当时守关没有出战的二线部队。(历史上松锦大战打完后,崇祯在辽地基本上也就只剩这么点家底了)
建奴原本应该是崇祯十五年秋就扣关进犯、然后被焦头烂额的陈新甲秘密建议崇祯寻求议和才稳住。
如今也算是蝴蝶效应了,因为在崇祯十五年春夏之交、张名振郑成功那一波,干掉了鞑子一个汉军旗,还导致另外两个满人旗各自被歼灭了一两个甲喇,所以黄台吉在崇祯十五年秋才没聚集起力量扣关,选择了多休养生息一两个月回回状态。
只不过,秋冬之际,多休息一两个月后,往往就错过了季节窗口期,九月份之前没能扣关,随着后来隆冬降临,大雪纷飞,关外的严酷极寒环境实在是不宜用兵,八旗军队也得猫冬,于是就一二添作五,一直休整到了今年二月春耕自后,黄台吉才有所动作。
如今是三月上旬,关外黄台吉已经动兵一个月了,明军在这一个月里又打了两场败仗。
首先是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切据点,至此终于全部失守。去年捡回一条命的李辅明,也在坚守不敌时再次身负重伤,被残部骑兵部曲护送着突围逃回山海关,
去年从塔山杏山突围出来的久战明军,也再次被歼灭了数千之多,击溃逃回更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并非远在四川的朱树人可以改变。
只能说,还是怪朱树人位卑无力来忧国,他倒是想忧,但国不给他这个通盘掌握全局的机会,他有什么办法?
历史上,李辅明在山海关外彻底失守的过程中,可是直接战死了,只不过死前倒也奋力一击,带走了清军一两个甲喇章京。如今只是重伤被部下带着撤退,已经算命好了。
而且别说还真是挺巧,在这个过程中,今年负责给山海关运粮的海道总兵张名振部下,又帮着李辅明搭了把手,在辽西走廊的明军溃败时,明军在海上始终保持了优势,所以只要想撤退,至少多了条退路。
李辅明昏迷的时候,他手下那些副将部将一个个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才把死心塌地给崇祯卖命的李辅明又救了一次。
这其中跟去年唯一的区别,只是张名振本人没有带队,而郑成功也因为职务调动高升,没有亲自再跟随军粮海运船队,只是一些去年还级别比较低的将领,顺手就把这事儿办了。
李辅明醒来后,也算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崇祯这样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他还能怎么给崇祯卖命?
倒是已经荣升伯爵的国姓爷,严格算来算是救了他们弟兄两次了,还年年给辽东部队运军粮运军饷,口粮都没克扣过——
尤其是那些当了十几年兵的老人,军官,他们可都是明明白白知道,崇祯十四年之前,辽东边军都要靠自己屯垦才能吃饱,关内运来的军粮,从来就没足额过。户部兵部那群层层盘剥的牲口,哪个不喝兵血?
只有从崇祯十四年开始!辽地的军粮外运,全部承包给南京户部的沉侍郎后(后来是沉尚书),辽地的明军才彻底吃上了朝廷供应的饱饭!
说句良心话:沉家人供他们吃了三年饱饭,还救了他们两次命,以后该怎么报答,李辅明心里应该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