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因为杨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荐,才得以顺利入阁的,而且据他所知,此人与嘉靖皇帝的关系一般,远远不如自己,提出主动辞职也威胁不了任何人。
莫非杨一清已经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事情就这么完了?
存在着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说明张璁同志还没有开窍,要知道,杨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为止已经干了五十七年,他的工龄和张璁的年龄差不多。如果翻开杨先生那份厚重的档案,数一数他曾经干掉过的敌人名单(如刘瑾、杨廷和等),然后再掂下自己的斤两,相信张璁会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
不久之后,结果出来了,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同意杨一清的辞呈,反而严厉斥责了张璁等人,要他们搞好自我批评。
这下子张璁纳闷了,杨一清和嘉靖确实没有什么渊源,为何会如此维护他呢?
这实在不能怪张璁,因为他不知道的事情确实太多。
十多年前,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湖北安陆当土财主的时候,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若朝中有三个人在,必定国家兴旺、万民无忧!”
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
在朱厚熜看来,杨一清就是他的偶像,张璁不过是个跟班,跟班想跟偶像斗,只能说是不自量力。
于是在朱厚熜的反复恳求下,杨老干部勉为其难地收回了辞职信,表示打死不退休,愿意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
张璁彻底没辙了,但他没有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官员已经忍很久了,他们大都吃过张璁的亏,要不是因为此人正当红,估计早就去跟他玩儿命了,现在复仇的机会总算到了。
很快又是一顿乱拳相交,口水横飞,张璁顶不住了,朱厚熜也不想让他继续顶了,便做出了一个让张璁伤心欲绝的决定——辞退。
而张璁也着实让皇帝大吃了一惊,他听到消息后没有软磨硬泡,也没痛哭流涕,却采取了一个意外的举动——拔腿就跑。
张璁先生似乎失礼了,无论如何,也不用跑得这么快吧。
跑得快?再不快跑就被人给打死了!
事实上,张璁兄对自己的处境是有着清醒认识的,虽说那帮人现在看上去服服帖帖,一旦自己翻了船,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踏上一脚,再吐上口唾沫。
于是他和桂萼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就连夜逃了出去,速度之快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当张璁逃出京城的那一刻,他几乎已经完全绝望,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挫折,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而在这个狼狈的深夜,他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似乎太快了点儿吧!
可能上天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它并未抛弃张璁,这一次它不过是和张先生开了个小玩笑,不久之后张璁将拿回属于他的一切。他的辉煌仍将继续下去,直到他遇见那个宿命中真正的敌人。
事实证明,张璁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他八月份跑出去,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跑了回来。当然,是皇帝陛下把他叫回来的。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竟然只是因为张璁的一个同党上书骂了杨一清。其实骂就骂了,没什么大不了,在那年头,上到皇帝,下到县官,没挨过骂的人扳着指头也能数出来,官员们的抗击打能力普遍很强,所以杨一清也并不在乎。
但问题在于,皇帝在乎。
他赶走张璁其实只是一时气愤,对于这位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仁兄,他还是很有感情的,并不想赶尽杀绝。冷静下来后,他决定收回自己的决定,让张璁继续去当他的内阁大臣。
张璁就此官复原职,而与此同时,杨一清却又一次提出了退休申请。
斗了几十年,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就此结束吧。
但这只是杨一清的个人愿望,与张璁无关。经历了这次打击,他的心理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对于杨一清,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其实皇帝不想让他的这位偶像走,也不打算批准他的辞呈,但这一次,张璁却用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赶走了杨一清。
当许多言官顺风倒攻击杨一清,要求把他削职为民的时候,张璁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为杨一清求情。
张先生求情的经典语句如下:
“陛下请看在杨一清曾立有大功的份儿上,对他宽大处理吧!”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杨一清被张璁理所当然地定了罪,而和削职为民比起来,光荣退休实在是天恩浩荡,坦白从宽了。
于是杨一清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回到了家中,准备安度晚年。
但这一次他没有如愿。
在老家,杨一清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会养鸟打太极,就得到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削去官职,收回赏赐,等待处理。
杨先生的罪名是贪污受贿,具体说来是收了不该收的钱,一个死人的钱——张永。
据说在张永死后,杨一清收了张永家二百两黄金——不是白收的,无功不受禄,他给张永写了一篇墓志铭。
杨一清和张永是老朋友了,按说收点钱也算不了啥,但在张璁看来,这是一种变相受贿(反贪意识很强),就纠集手下狠狠地告了一状。
杨一清确实收了二百两,但不是黄金,而是白银,以他的身份和书法,这个数目并不过分,但在政治斗争中,方式手段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
杨一清终于崩溃了,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下场。他发出了最后的哀叹,就此撒手而去:
“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
其实这样的感叹并没有什么意义,每一个参加这场残酷游戏的人,最终都将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种解脱。
张璁高兴了,他竟然斗倒了杨一清!胜利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容易,再也没有人敢触碰他的权威!
张璁得意地大笑着,在他看来,前途已是一片光明。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运已经走到了终点,一个敌人已出现在他的面前。
是因为杨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荐,才得以顺利入阁的,而且据他所知,此人与嘉靖皇帝的关系一般,远远不如自己,提出主动辞职也威胁不了任何人。
莫非杨一清已经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事情就这么完了?
存在着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说明张璁同志还没有开窍,要知道,杨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为止已经干了五十七年,他的工龄和张璁的年龄差不多。如果翻开杨先生那份厚重的档案,数一数他曾经干掉过的敌人名单(如刘瑾、杨廷和等),然后再掂下自己的斤两,相信张璁会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
不久之后,结果出来了,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同意杨一清的辞呈,反而严厉斥责了张璁等人,要他们搞好自我批评。
这下子张璁纳闷了,杨一清和嘉靖确实没有什么渊源,为何会如此维护他呢?
这实在不能怪张璁,因为他不知道的事情确实太多。
十多年前,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湖北安陆当土财主的时候,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若朝中有三个人在,必定国家兴旺、万民无忧!”
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
在朱厚熜看来,杨一清就是他的偶像,张璁不过是个跟班,跟班想跟偶像斗,只能说是不自量力。
于是在朱厚熜的反复恳求下,杨老干部勉为其难地收回了辞职信,表示打死不退休,愿意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
张璁彻底没辙了,但他没有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官员已经忍很久了,他们大都吃过张璁的亏,要不是因为此人正当红,估计早就去跟他玩儿命了,现在复仇的机会总算到了。
很快又是一顿乱拳相交,口水横飞,张璁顶不住了,朱厚熜也不想让他继续顶了,便做出了一个让张璁伤心欲绝的决定——辞退。
而张璁也着实让皇帝大吃了一惊,他听到消息后没有软磨硬泡,也没痛哭流涕,却采取了一个意外的举动——拔腿就跑。
张璁先生似乎失礼了,无论如何,也不用跑得这么快吧。
跑得快?再不快跑就被人给打死了!
事实上,张璁兄对自己的处境是有着清醒认识的,虽说那帮人现在看上去服服帖帖,一旦自己翻了船,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踏上一脚,再吐上口唾沫。
于是他和桂萼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就连夜逃了出去,速度之快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当张璁逃出京城的那一刻,他几乎已经完全绝望,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挫折,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而在这个狼狈的深夜,他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似乎太快了点儿吧!
可能上天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它并未抛弃张璁,这一次它不过是和张先生开了个小玩笑,不久之后张璁将拿回属于他的一切。他的辉煌仍将继续下去,直到他遇见那个宿命中真正的敌人。
事实证明,张璁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他八月份跑出去,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跑了回来。当然,是皇帝陛下把他叫回来的。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竟然只是因为张璁的一个同党上书骂了杨一清。其实骂就骂了,没什么大不了,在那年头,上到皇帝,下到县官,没挨过骂的人扳着指头也能数出来,官员们的抗击打能力普遍很强,所以杨一清也并不在乎。
但问题在于,皇帝在乎。
他赶走张璁其实只是一时气愤,对于这位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仁兄,他还是很有感情的,并不想赶尽杀绝。冷静下来后,他决定收回自己的决定,让张璁继续去当他的内阁大臣。
张璁就此官复原职,而与此同时,杨一清却又一次提出了退休申请。
斗了几十年,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就此结束吧。
但这只是杨一清的个人愿望,与张璁无关。经历了这次打击,他的心理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对于杨一清,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其实皇帝不想让他的这位偶像走,也不打算批准他的辞呈,但这一次,张璁却用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赶走了杨一清。
当许多言官顺风倒攻击杨一清,要求把他削职为民的时候,张璁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为杨一清求情。
张先生求情的经典语句如下:
“陛下请看在杨一清曾立有大功的份儿上,对他宽大处理吧!”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杨一清被张璁理所当然地定了罪,而和削职为民比起来,光荣退休实在是天恩浩荡,坦白从宽了。
于是杨一清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回到了家中,准备安度晚年。
但这一次他没有如愿。
在老家,杨一清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会养鸟打太极,就得到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削去官职,收回赏赐,等待处理。
杨先生的罪名是贪污受贿,具体说来是收了不该收的钱,一个死人的钱——张永。
据说在张永死后,杨一清收了张永家二百两黄金——不是白收的,无功不受禄,他给张永写了一篇墓志铭。
杨一清和张永是老朋友了,按说收点钱也算不了啥,但在张璁看来,这是一种变相受贿(反贪意识很强),就纠集手下狠狠地告了一状。
杨一清确实收了二百两,但不是黄金,而是白银,以他的身份和书法,这个数目并不过分,但在政治斗争中,方式手段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
杨一清终于崩溃了,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下场。他发出了最后的哀叹,就此撒手而去:
“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
其实这样的感叹并没有什么意义,每一个参加这场残酷游戏的人,最终都将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种解脱。
张璁高兴了,他竟然斗倒了杨一清!胜利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容易,再也没有人敢触碰他的权威!
张璁得意地大笑着,在他看来,前途已是一片光明。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运已经走到了终点,一个敌人已出现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