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瞻基的政策在他活着的时候已开始实行,当时的司礼监已经可以替皇帝批红,不过在朱瞻基的严格监控下,办事的太监们倒也不敢有什么不轨行为。因为朱瞻基虽然不愿意动笔写那么多字,却经常检查观看司礼监的批红作业。
内阁对国家大事提出处理意见,并票拟出来送给皇帝,皇帝经过修改,加上自己的意见,或是直接同意,让太监代为批红。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作流程。
大明王朝就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中平静地向前发展着。
然而不久之后,这片宁静就将被打破。
一个奇特的宦官
中国人有着十分浓厚的传宗接代观念,像宦官这种职业,虽然衣食无忧,但毕竟要挨一刀,比别人少点东西,也不能生儿育女,所以家里要是出了个宦官,说出去也是十分丢人的。
基于这一点,当时的人们也形成了共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做宦官!
还是那句老话,凡事总有例外。
永乐末年,朝廷下达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还有这样的好事?地方上都干不出头,竟然还可以调到京城工作当官!
按说这样的好消息应该会吸引无数人报名参加,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人去理会这件事。
为什么呢?难道人们都愿意错过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当然不是,无人问津的奥秘就在于,调到京城后干的工作比较特殊——“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
开什么玩笑!老子就是不干学官,也能做个老百姓,干吗要挨一刀进宫当宦官!
是啊,谁会干这种傻事呢?
就在众人对此不以为然,把旨意当笑话看的时候,一个因为犯错而即将受到惩罚的学官正在自己的家中犹豫。
他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生活虽然并不宽裕,但是也不穷,大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别人无法了解的雄心壮志。
他自幼就渴望出人头地,苦读多年,虽成儒士被选为学官,却一直无法金榜题名。现在已经成家,但立业却迟迟不见踪影。如今学官也干不下去了,难道就此了结一生?
不会的,我总会等到机会的。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可惜虽然是一个机会,却不是一个好机会。
如果迎接这个机会,等待自己的必然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会遇到无数人的白眼和歧视,入宫后要出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此后自己与妻子儿女也将天人永隔。
不管那么多了,要出人头地就要付出代价!
别人不干,我来干!
这个干出别人不敢干,也不想干的事情的人,就是王振。
正是此人,打破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初衷和他创造的良好氛围,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详,山西蔚州人(今河北),幼年读书,任当地教官,后自愿净身入宫教育宫内人文化。
怀着敢为人所不为的勇气,王振进入了宫廷。让他十分惊喜的是,在宫中,他这个原本教不好书的学官竟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其实也很自然,因为他的这份工作实在无人与他竞争。
由于在一堆文盲和小学文化者中鹤立鸡群,他被大家称为王先生,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受到了宣宗的关注,朱瞻基感觉到他是个人才,便派他去侍奉太子读书。
从此,这位叫王振的太监就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应该说,王振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他教导太子读书,并对其严格管理,以至于朱祁镇对其不敢称呼名字,居然叫他“先生”。
姑且不论后来王振的是是非非,但他和朱祁镇之间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然而就是这种过于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最终酿成一场大祸。
转折的开始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他们二人被合称为仁宣,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实际上,他们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列举部分如下:
首先,他们都姓朱。
其次,他们都是好皇帝,都是明君。
最后,他们的命都不长。
朱高炽活了四十八岁,但由于自己老爹太能干,足足干了二十年太子,只做了一年皇帝。
朱瞻基比他父亲还少活十年,但由于父亲死得早,自己二十七岁登基,做了十年皇帝。
这十一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对这段时期的统治,史料中溢美之词不胜枚举。大明帝国空前繁荣强大,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长期观看电视剧的习惯告诉我们,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转折,电视编剧会特地搞点矛盾闹点事出来,比如什么男主角杀了人,女主角得绝症之类。要是一直都是花好月圆,人人平安,那这电视剧的收视率就不会高,也卖不出广告。
历史之神(如果真有的话)看来也是一个好编剧,他可能也觉得这样的历史没有意思,便给这出喜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个句号最终结束了明朝的黄金十年。
宣德十年(1435),一代英主朱瞻基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三十八岁。
仁宣之治就此完结。
在朱瞻基临死之前,他为自己那年仅九岁的儿子选择了五位顾命大臣,虽然儿子还年幼,但朱瞻基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这五个人绝不会让自己失望。
此五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
确实是豪华阵容,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朱瞻基应该走得很安心。
但他想不到的是,这五位风云人物、朝廷精英最终还是让他失望了。
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明英宗朱祁镇
说起这位朱祁镇,可能有的人会咬牙切齿,对其恨之入骨。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史料,就会发现他应该不算是个坏人,他的政务处理能力也并不差,为人也很勤快,虽然有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也并不能完全抹杀他的能力与贡献。
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估计除了朱元璋外,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
在明英宗的这个时代,除了他本人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经历外,一位堪称明代第二强人的登场也使得这个朝代的事情更加精彩夺目。
&nb... -->>
朱瞻基的政策在他活着的时候已开始实行,当时的司礼监已经可以替皇帝批红,不过在朱瞻基的严格监控下,办事的太监们倒也不敢有什么不轨行为。因为朱瞻基虽然不愿意动笔写那么多字,却经常检查观看司礼监的批红作业。
内阁对国家大事提出处理意见,并票拟出来送给皇帝,皇帝经过修改,加上自己的意见,或是直接同意,让太监代为批红。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作流程。
大明王朝就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中平静地向前发展着。
然而不久之后,这片宁静就将被打破。
一个奇特的宦官
中国人有着十分浓厚的传宗接代观念,像宦官这种职业,虽然衣食无忧,但毕竟要挨一刀,比别人少点东西,也不能生儿育女,所以家里要是出了个宦官,说出去也是十分丢人的。
基于这一点,当时的人们也形成了共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做宦官!
还是那句老话,凡事总有例外。
永乐末年,朝廷下达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还有这样的好事?地方上都干不出头,竟然还可以调到京城工作当官!
按说这样的好消息应该会吸引无数人报名参加,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人去理会这件事。
为什么呢?难道人们都愿意错过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当然不是,无人问津的奥秘就在于,调到京城后干的工作比较特殊——“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
开什么玩笑!老子就是不干学官,也能做个老百姓,干吗要挨一刀进宫当宦官!
是啊,谁会干这种傻事呢?
就在众人对此不以为然,把旨意当笑话看的时候,一个因为犯错而即将受到惩罚的学官正在自己的家中犹豫。
他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生活虽然并不宽裕,但是也不穷,大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别人无法了解的雄心壮志。
他自幼就渴望出人头地,苦读多年,虽成儒士被选为学官,却一直无法金榜题名。现在已经成家,但立业却迟迟不见踪影。如今学官也干不下去了,难道就此了结一生?
不会的,我总会等到机会的。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可惜虽然是一个机会,却不是一个好机会。
如果迎接这个机会,等待自己的必然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会遇到无数人的白眼和歧视,入宫后要出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此后自己与妻子儿女也将天人永隔。
不管那么多了,要出人头地就要付出代价!
别人不干,我来干!
这个干出别人不敢干,也不想干的事情的人,就是王振。
正是此人,打破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初衷和他创造的良好氛围,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详,山西蔚州人(今河北),幼年读书,任当地教官,后自愿净身入宫教育宫内人文化。
怀着敢为人所不为的勇气,王振进入了宫廷。让他十分惊喜的是,在宫中,他这个原本教不好书的学官竟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其实也很自然,因为他的这份工作实在无人与他竞争。
由于在一堆文盲和小学文化者中鹤立鸡群,他被大家称为王先生,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受到了宣宗的关注,朱瞻基感觉到他是个人才,便派他去侍奉太子读书。
从此,这位叫王振的太监就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应该说,王振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他教导太子读书,并对其严格管理,以至于朱祁镇对其不敢称呼名字,居然叫他“先生”。
姑且不论后来王振的是是非非,但他和朱祁镇之间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然而就是这种过于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最终酿成一场大祸。
转折的开始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他们二人被合称为仁宣,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实际上,他们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列举部分如下:
首先,他们都姓朱。
其次,他们都是好皇帝,都是明君。
最后,他们的命都不长。
朱高炽活了四十八岁,但由于自己老爹太能干,足足干了二十年太子,只做了一年皇帝。
朱瞻基比他父亲还少活十年,但由于父亲死得早,自己二十七岁登基,做了十年皇帝。
这十一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对这段时期的统治,史料中溢美之词不胜枚举。大明帝国空前繁荣强大,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长期观看电视剧的习惯告诉我们,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转折,电视编剧会特地搞点矛盾闹点事出来,比如什么男主角杀了人,女主角得绝症之类。要是一直都是花好月圆,人人平安,那这电视剧的收视率就不会高,也卖不出广告。
历史之神(如果真有的话)看来也是一个好编剧,他可能也觉得这样的历史没有意思,便给这出喜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个句号最终结束了明朝的黄金十年。
宣德十年(1435),一代英主朱瞻基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三十八岁。
仁宣之治就此完结。
在朱瞻基临死之前,他为自己那年仅九岁的儿子选择了五位顾命大臣,虽然儿子还年幼,但朱瞻基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这五个人绝不会让自己失望。
此五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
确实是豪华阵容,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朱瞻基应该走得很安心。
但他想不到的是,这五位风云人物、朝廷精英最终还是让他失望了。
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明英宗朱祁镇
说起这位朱祁镇,可能有的人会咬牙切齿,对其恨之入骨。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史料,就会发现他应该不算是个坏人,他的政务处理能力也并不差,为人也很勤快,虽然有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也并不能完全抹杀他的能力与贡献。
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估计除了朱元璋外,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
在明英宗的这个时代,除了他本人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经历外,一位堪称明代第二强人的登场也使得这个朝代的事情更加精彩夺目。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