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行者玄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了好奇之心。
阿南达忍不住问道:“师父啊,难道佛陀就没有嗔恨心,就不会发脾气吗?”
玄奘道:“佛陀若是有嗔恨心,会发脾气的话,他又怎么能成为佛陀呢?”
“不对!”阿萨摩突然喊道,“我读过一部经典,上面说,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前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让他们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你确定这部经典你读全了吗?”玄奘看着他,问道,“还是仅仅浏览了一个大概?或者根本连看都没有看过,只是道听途说?”
阿萨摩愣了一下,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法师真是厉害,什么都瞒不过你。我确实没读过那部经,而是听一位到我们村行化的苦行者说起过,在某某经典中有佛陀发脾气的描写。
玄奘叹了口气:“经典就是这样被传讹的。”
阿萨摩好奇地问:“法师,莫非这是那个人瞎编的故事?”
“倒也不完全是瞎编,而是断章取义,”玄奘耐心地解释道,“这个故事本身是有的,舍利弗与目犍连带了五百徒众去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徒众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命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怕他们做出恶业。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听了这个比喻,船上的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摩沙法也频频点头,只觉得心服口服。
然而一旁的阿南达却感到不服:“佛家不是讲因果吗?难道做下恶因的人,就不该受到恶果吗?”
玄奘道:“阿南达,你相信因果是对的,但也不要追求事事有因就有果,因为许多因果是需要放长了去看的,有时因为时段太长,我们会忘记了哪是此‘果’的‘因’。”
师徒几个又聊了一会儿,安达逻尼突然说道:“师父,到了阿耶穆佉国后,你到我家里去接受供养吧。”
“不必了,”玄奘笑道,“为师要去竭若鞠奢国会见尸罗逸多王;要去礼拜佛陀的出生地、得道地、讲经地和涅槃地;还要去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求法取经。生命短暂,要做的事情却这么多,实在不能再耽搁了。”
“那样的话,我们就要同师父分开了。”阿南达有些遗憾地说道。
玄奘道:“相聚总是暂时的,分别才是这世间的常态。你们回到家后,要好好修行,要依法不依人,有些事情需要亲自求证,方不负此缘。”
“可是师父不在身边,我们可读的经书又很少,跟谁修行呢?”阿萨摩问道。
阿南达也说:“听说修行的路有许多条,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是啊,”玄奘道,“佛陀提供那么多的法门,正是他的慈悲心怀,他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路径。”
“自己选择修行路径,怕是很容易走偏吧?”摩沙法突然又插了一句。
“你已经走偏了,”阿南达取笑道,“你们信奉邪恶的女神,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人牲贡献给她?”
摩沙法脸色一变,却说不出话来。
“不要无礼,”玄奘喝止道,“现在摩沙法是在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才对,怎可拿人家的过去来取笑?你们一路之上都在对人家冷嘲热讽,像个修行人吗?”
“是,师父。”阿南达赶紧垂下了头。
既然认了错,玄奘也就不再说什么,而是就着前面的话题接着说道:“你们方才问修行法门吗?其实,佛门那么多法相,说到底还是要教人们识破妄相,从而妙悟到本有真心。并非要我们入海算沙、历数名相。”
“谢师尊开示,”阿南达道,“弟子记住了。”
玄奘又看了看摩沙法,突然说道:“左右无事,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佛陀有一回带弟子们来到一条大江之上,佛陀俯身拾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对弟子们说:“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扔到江中,你们谁能告诉我,石头会浮着,还是沉没?”
说罢,佛陀扬手一掷,石头落到江水中。
弟子们莫名其妙,心想:石头入水,自然只有沉下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
然而师命难违,弟子们齐声回答说:“石头沉没了。”
只听佛陀叹息一声道:“唉,这块石头没有缘分啊!”
这么一来,弟子们更加胡涂了:石头落水下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难道它有缘分就可以不下沉了吗?
这时佛陀又问:“如果我跟你们说,有一块石头三尺见方,放在水上不但没有沉,反而过江而去,石头也没有湿。你们相信吗?”
弟子们全都摇头,说:“这怎么可能?”
玄奘讲到这里,问摩沙法等人:“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摩沙法立即摇头,安达逻尼三兄弟也都说:“这不可能。”
般若羯罗显然听过这个故事,坐在一边微笑不语。
“但是佛陀说,这是可能的。”玄奘道。
很多人惊奇地看着他。
玄奘道:“其实这件事情再简单不过了,佛陀说,那块石头拥有善缘。什么是它的善缘呢?就是船。石头放在船里渡江,自然既不会下沉,也不会被弄湿了。”
众人恍然大悟,安达逻尼忍不住拍了一下脑袋道:“我真是糊涂,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想到!”
玄奘道:“人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缘,才能做好事,成好人;否则就只能干坏事,成恶人了。所以,人生在世,应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多交一些好的朋友,这些就是人的善缘了。”
阿南达等人连连点头,道:“法师您说的太好了,佛陀真是个大智慧者!”
玄奘点头道:“在佛教初创之际,佛教的理论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备而系统,佛陀也从未撰写过一部著作来教育后人。他传教的方法都是即兴的,经常使用身边的小事借题发挥,寓大于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比喻,使弟子迅速明白其中的喻意。”
“我也明白这里的喻意了,”阿萨摩道,“一个好的老师就像是一条渡船,渡我们到自由的彼岸。”
“正是如此,”玄奘道,“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位圣贤名叫孟轲,他幼年时家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于是孟轲又模仿起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于是孟轲就开始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儿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你们看,孟母三迁其居,择邻而处,为的就是要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善缘啊。”
“原来师父的家乡还有这样充满智慧的母亲,”安达逻尼激动地说道,“师父,您就是我的善缘!”
“法师!”摩沙法突然站起身来,在玄奘身前跪下,“这件事情确实是我们有罪。我们作孽多端,行为颠倒。今日有幸得遇法师,感动上天,才得了这一番教诲。请从今日起,许我们放下屠刀,洗手归正,永不再劫掠血祭。但愿法师能替我们做个见证!”
说罢扣下头去。
阿萨摩点头道:“我就知道,你们先前在祭坛那儿的忏悔,并没有放弃血祭。”
摩沙法流下了眼泪:“弟子先前只当法师不是凡人,以为天神下旨,不许用法师血祭。这一路之上,还曾琢磨着祭期将到,不知再到哪里去寻找人牲。现在弟子知道错了,欲拜法师为师,领受五戒。”
“阿弥陀佛,”玄奘手捻佛珠,轻诵一声佛号,“摩沙法,你终于回头了。”
生了好奇之心。
阿南达忍不住问道:“师父啊,难道佛陀就没有嗔恨心,就不会发脾气吗?”
玄奘道:“佛陀若是有嗔恨心,会发脾气的话,他又怎么能成为佛陀呢?”
“不对!”阿萨摩突然喊道,“我读过一部经典,上面说,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前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让他们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你确定这部经典你读全了吗?”玄奘看着他,问道,“还是仅仅浏览了一个大概?或者根本连看都没有看过,只是道听途说?”
阿萨摩愣了一下,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法师真是厉害,什么都瞒不过你。我确实没读过那部经,而是听一位到我们村行化的苦行者说起过,在某某经典中有佛陀发脾气的描写。
玄奘叹了口气:“经典就是这样被传讹的。”
阿萨摩好奇地问:“法师,莫非这是那个人瞎编的故事?”
“倒也不完全是瞎编,而是断章取义,”玄奘耐心地解释道,“这个故事本身是有的,舍利弗与目犍连带了五百徒众去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徒众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命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怕他们做出恶业。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听了这个比喻,船上的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摩沙法也频频点头,只觉得心服口服。
然而一旁的阿南达却感到不服:“佛家不是讲因果吗?难道做下恶因的人,就不该受到恶果吗?”
玄奘道:“阿南达,你相信因果是对的,但也不要追求事事有因就有果,因为许多因果是需要放长了去看的,有时因为时段太长,我们会忘记了哪是此‘果’的‘因’。”
师徒几个又聊了一会儿,安达逻尼突然说道:“师父,到了阿耶穆佉国后,你到我家里去接受供养吧。”
“不必了,”玄奘笑道,“为师要去竭若鞠奢国会见尸罗逸多王;要去礼拜佛陀的出生地、得道地、讲经地和涅槃地;还要去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求法取经。生命短暂,要做的事情却这么多,实在不能再耽搁了。”
“那样的话,我们就要同师父分开了。”阿南达有些遗憾地说道。
玄奘道:“相聚总是暂时的,分别才是这世间的常态。你们回到家后,要好好修行,要依法不依人,有些事情需要亲自求证,方不负此缘。”
“可是师父不在身边,我们可读的经书又很少,跟谁修行呢?”阿萨摩问道。
阿南达也说:“听说修行的路有许多条,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是啊,”玄奘道,“佛陀提供那么多的法门,正是他的慈悲心怀,他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路径。”
“自己选择修行路径,怕是很容易走偏吧?”摩沙法突然又插了一句。
“你已经走偏了,”阿南达取笑道,“你们信奉邪恶的女神,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人牲贡献给她?”
摩沙法脸色一变,却说不出话来。
“不要无礼,”玄奘喝止道,“现在摩沙法是在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才对,怎可拿人家的过去来取笑?你们一路之上都在对人家冷嘲热讽,像个修行人吗?”
“是,师父。”阿南达赶紧垂下了头。
既然认了错,玄奘也就不再说什么,而是就着前面的话题接着说道:“你们方才问修行法门吗?其实,佛门那么多法相,说到底还是要教人们识破妄相,从而妙悟到本有真心。并非要我们入海算沙、历数名相。”
“谢师尊开示,”阿南达道,“弟子记住了。”
玄奘又看了看摩沙法,突然说道:“左右无事,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佛陀有一回带弟子们来到一条大江之上,佛陀俯身拾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对弟子们说:“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扔到江中,你们谁能告诉我,石头会浮着,还是沉没?”
说罢,佛陀扬手一掷,石头落到江水中。
弟子们莫名其妙,心想:石头入水,自然只有沉下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
然而师命难违,弟子们齐声回答说:“石头沉没了。”
只听佛陀叹息一声道:“唉,这块石头没有缘分啊!”
这么一来,弟子们更加胡涂了:石头落水下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难道它有缘分就可以不下沉了吗?
这时佛陀又问:“如果我跟你们说,有一块石头三尺见方,放在水上不但没有沉,反而过江而去,石头也没有湿。你们相信吗?”
弟子们全都摇头,说:“这怎么可能?”
玄奘讲到这里,问摩沙法等人:“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摩沙法立即摇头,安达逻尼三兄弟也都说:“这不可能。”
般若羯罗显然听过这个故事,坐在一边微笑不语。
“但是佛陀说,这是可能的。”玄奘道。
很多人惊奇地看着他。
玄奘道:“其实这件事情再简单不过了,佛陀说,那块石头拥有善缘。什么是它的善缘呢?就是船。石头放在船里渡江,自然既不会下沉,也不会被弄湿了。”
众人恍然大悟,安达逻尼忍不住拍了一下脑袋道:“我真是糊涂,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想到!”
玄奘道:“人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缘,才能做好事,成好人;否则就只能干坏事,成恶人了。所以,人生在世,应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多交一些好的朋友,这些就是人的善缘了。”
阿南达等人连连点头,道:“法师您说的太好了,佛陀真是个大智慧者!”
玄奘点头道:“在佛教初创之际,佛教的理论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备而系统,佛陀也从未撰写过一部著作来教育后人。他传教的方法都是即兴的,经常使用身边的小事借题发挥,寓大于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比喻,使弟子迅速明白其中的喻意。”
“我也明白这里的喻意了,”阿萨摩道,“一个好的老师就像是一条渡船,渡我们到自由的彼岸。”
“正是如此,”玄奘道,“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位圣贤名叫孟轲,他幼年时家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于是孟轲又模仿起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于是孟轲就开始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儿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你们看,孟母三迁其居,择邻而处,为的就是要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善缘啊。”
“原来师父的家乡还有这样充满智慧的母亲,”安达逻尼激动地说道,“师父,您就是我的善缘!”
“法师!”摩沙法突然站起身来,在玄奘身前跪下,“这件事情确实是我们有罪。我们作孽多端,行为颠倒。今日有幸得遇法师,感动上天,才得了这一番教诲。请从今日起,许我们放下屠刀,洗手归正,永不再劫掠血祭。但愿法师能替我们做个见证!”
说罢扣下头去。
阿萨摩点头道:“我就知道,你们先前在祭坛那儿的忏悔,并没有放弃血祭。”
摩沙法流下了眼泪:“弟子先前只当法师不是凡人,以为天神下旨,不许用法师血祭。这一路之上,还曾琢磨着祭期将到,不知再到哪里去寻找人牲。现在弟子知道错了,欲拜法师为师,领受五戒。”
“阿弥陀佛,”玄奘手捻佛珠,轻诵一声佛号,“摩沙法,你终于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