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生于187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光绪摆摆手,自然不会真的降罪。“朕记得光绪十一年的岁入不过七千多万两,今年已经是八千多万两了。咱们在基础建设、东北和工商上面的投资,在未来会给咱们大清带来越来越多的回报。朕也测算过,到光绪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890年,大清的岁入银至少会达到一亿两,而那个时候国防军队的开支仍将是五千万两左右,占比已经大大降低了,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之后军队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
阎敬铭自然不会像对待许庚身那样直接驳斥皇上,但仍然道:“皇上所言极是,但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到两三年后才能见效,而新军的军费、海军的开支是现在就要银子的,臣恐怕这两年朝廷的收入无法支撑,还望皇上能将两军的发展押后两年。”
“这个朕知道,但海、陆两军的整备现在正在关键时刻,若是停滞,前面所做的就有可能变成前功尽弃,而且东方日本正在加紧陆、海两军的编练,我们如果不跟上,到时候恐怕付出更大的代价。现在朝廷的亏空大约在一千四五百万两白银,这部分钱里面,各省兵、勇的整编每年能节省一二百万两,教育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还有东北的投入,也不能减少;黄河的河工用银虽巨,好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紧紧也就过去了。现在能节省银子的,就是大婚的费用了。”
一旁几位亲王连忙道:“皇上,这大婚关系天下苍生福祉,是普天同庆的大事,万万草率不得啊!”
光绪实在不明白自己娶个媳妇和天下的苍生有多大关系,还得要普天同庆,但他也知道现在去说服这些满清老臣是不现实的。
“朕也不是说草率,只是考虑劲量的节省一些,毕竟现在国家银钱紧张。若是让天下百姓看到咱们弃河工而不顾,反倒为朕大操大办婚事,估计反倒是于社稷不利吧。”
光绪这么说,众王爷倒也不好反驳。
阎敬铭继续泼冷水:“皇上,就算是大婚花的银子减半,这账面上还亏空这一千万两之巨啊。”
光绪揉揉脑袋,道:“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呢么。”心想无烟火药的利润每年到有几十万两白银,估计几年之后还能翻翻,但相对于建设一个国家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啊,自己还得想点儿能赚钱的专利出来,若是每年再能增加个三四百万两,那就宽裕多了。
正想着,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李鸿章出来道:“皇上,老臣有个想法。”
光绪喜道:“哦,快说。”
“是。臣考察西洋各国,发现其国家发展工业、运输等产业,多采用公司制,实际就是民间募股商办。前段时间津唐铁路的运营,也是采用这一方式,效果很好,而且有盛宣怀等已经在几年前成功的在上海运营了轮船招商局。所以臣建议在道路、邮电、运输等行业,推广采用这一模式,这样一来朝廷可以不用一文钱而坐享其利。”
光绪大喜,通过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基础产业和工商业,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么。这个李鸿章厉害啊,不愧是中国洋务第一人。
“好,这个办法非常好。不过朝廷也不能单纯的坐享其利,也要积极主动的动员士绅募股,而且朕以为,为了促进士绅办公司,可以在初期的时候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在劳动力上朝廷可以帮助召集等等。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李卿你来推动,甚至一些不重要的工程,洋商也可以来做。不过要记住,主权一定要在朝廷手里。”
其实这种劝商兴工的办法,像礼亲王这样的老古董是不赞成的,但是现在朝廷急着用银子,皇上连大婚的钱都拿出来,诺大的一个大清朝,总不能靠着借债过日子吧,想了想,还是将反对的声音压住了。
李鸿章领了差事,继续道:“回皇上,臣还有一事启奏。”
光绪现在是越看李鸿章越喜欢,连忙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快说。”
李鸿章道:“臣听闻刚才皇上提起日本海军建设的事情,便想到日本是通过发行海军债券来募集资金,建设海军的。臣在想,我大清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我靠!光绪一拍大腿,对啊,这不是各国军备建设最常用的法子么。不过,这债券的发行,需要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支撑,否则就不是发行公债了,而变成直接抢钱了。
“这个,容朕想一想。这公债的发行,需要一个银行金融担保系统,才能真正有效,日本能够发行公债,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币制改革,国家财政基础改变为金本位,而我国还是沿用银本位制。这要做下来,可不是一两天的事儿。”
“是,臣明白。不过在之前和法国人交战时,曾利用过山西的票号。晋商票号现在遍布各地,如果利用晋商票号、徽商票号等各地商会的信用,再加上朝廷的组织,是否可以事半功倍之效?”
光绪想了想,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币制改革的事情也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今日之事是个引子罢了。只是这个事情牵扯太大,于是钦命阎敬铭负责参考日本、泰西诸国金融体系及改革方式,详细拟定一个方案再议。
君臣几人正说着,李莲英忽然过来,悄声道:“皇上,军机处紧急奏见,有军务禀报。”
光绪一愣,立即道:“宣!”
随即军机处值日军机张之万、额勒和布两人进来,呈上六百里加急军情折子:英国悍然出兵藏边,并炮击我藏边隆土山营房。
英国早就企图从印度向我国西藏扩张。光绪二年《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根据其中的另议专条规定,迫使清政府同意它派员入藏“探路”。光绪十二年又派人从哲孟雄(今锡金)修筑道路到西藏境内。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要隘建卡设防,英国反诬藏兵“越境戍守”。光绪十四年(1888),英国借口哲孟雄问题,悍然出兵二千多人,向西藏地方军队发动进攻。农历二月初八日,攻毁隆吐山藏兵营房。
御书房内,光绪急招各军机大臣商议对策,并单独召见刘少卿。
&... -->>
光绪摆摆手,自然不会真的降罪。“朕记得光绪十一年的岁入不过七千多万两,今年已经是八千多万两了。咱们在基础建设、东北和工商上面的投资,在未来会给咱们大清带来越来越多的回报。朕也测算过,到光绪十六年,也就是西元1890年,大清的岁入银至少会达到一亿两,而那个时候国防军队的开支仍将是五千万两左右,占比已经大大降低了,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之后军队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
阎敬铭自然不会像对待许庚身那样直接驳斥皇上,但仍然道:“皇上所言极是,但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到两三年后才能见效,而新军的军费、海军的开支是现在就要银子的,臣恐怕这两年朝廷的收入无法支撑,还望皇上能将两军的发展押后两年。”
“这个朕知道,但海、陆两军的整备现在正在关键时刻,若是停滞,前面所做的就有可能变成前功尽弃,而且东方日本正在加紧陆、海两军的编练,我们如果不跟上,到时候恐怕付出更大的代价。现在朝廷的亏空大约在一千四五百万两白银,这部分钱里面,各省兵、勇的整编每年能节省一二百万两,教育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还有东北的投入,也不能减少;黄河的河工用银虽巨,好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紧紧也就过去了。现在能节省银子的,就是大婚的费用了。”
一旁几位亲王连忙道:“皇上,这大婚关系天下苍生福祉,是普天同庆的大事,万万草率不得啊!”
光绪实在不明白自己娶个媳妇和天下的苍生有多大关系,还得要普天同庆,但他也知道现在去说服这些满清老臣是不现实的。
“朕也不是说草率,只是考虑劲量的节省一些,毕竟现在国家银钱紧张。若是让天下百姓看到咱们弃河工而不顾,反倒为朕大操大办婚事,估计反倒是于社稷不利吧。”
光绪这么说,众王爷倒也不好反驳。
阎敬铭继续泼冷水:“皇上,就算是大婚花的银子减半,这账面上还亏空这一千万两之巨啊。”
光绪揉揉脑袋,道:“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呢么。”心想无烟火药的利润每年到有几十万两白银,估计几年之后还能翻翻,但相对于建设一个国家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啊,自己还得想点儿能赚钱的专利出来,若是每年再能增加个三四百万两,那就宽裕多了。
正想着,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李鸿章出来道:“皇上,老臣有个想法。”
光绪喜道:“哦,快说。”
“是。臣考察西洋各国,发现其国家发展工业、运输等产业,多采用公司制,实际就是民间募股商办。前段时间津唐铁路的运营,也是采用这一方式,效果很好,而且有盛宣怀等已经在几年前成功的在上海运营了轮船招商局。所以臣建议在道路、邮电、运输等行业,推广采用这一模式,这样一来朝廷可以不用一文钱而坐享其利。”
光绪大喜,通过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基础产业和工商业,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么。这个李鸿章厉害啊,不愧是中国洋务第一人。
“好,这个办法非常好。不过朝廷也不能单纯的坐享其利,也要积极主动的动员士绅募股,而且朕以为,为了促进士绅办公司,可以在初期的时候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在劳动力上朝廷可以帮助召集等等。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李卿你来推动,甚至一些不重要的工程,洋商也可以来做。不过要记住,主权一定要在朝廷手里。”
其实这种劝商兴工的办法,像礼亲王这样的老古董是不赞成的,但是现在朝廷急着用银子,皇上连大婚的钱都拿出来,诺大的一个大清朝,总不能靠着借债过日子吧,想了想,还是将反对的声音压住了。
李鸿章领了差事,继续道:“回皇上,臣还有一事启奏。”
光绪现在是越看李鸿章越喜欢,连忙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快说。”
李鸿章道:“臣听闻刚才皇上提起日本海军建设的事情,便想到日本是通过发行海军债券来募集资金,建设海军的。臣在想,我大清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我靠!光绪一拍大腿,对啊,这不是各国军备建设最常用的法子么。不过,这债券的发行,需要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支撑,否则就不是发行公债了,而变成直接抢钱了。
“这个,容朕想一想。这公债的发行,需要一个银行金融担保系统,才能真正有效,日本能够发行公债,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币制改革,国家财政基础改变为金本位,而我国还是沿用银本位制。这要做下来,可不是一两天的事儿。”
“是,臣明白。不过在之前和法国人交战时,曾利用过山西的票号。晋商票号现在遍布各地,如果利用晋商票号、徽商票号等各地商会的信用,再加上朝廷的组织,是否可以事半功倍之效?”
光绪想了想,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币制改革的事情也是势在必行的。不过今日之事是个引子罢了。只是这个事情牵扯太大,于是钦命阎敬铭负责参考日本、泰西诸国金融体系及改革方式,详细拟定一个方案再议。
君臣几人正说着,李莲英忽然过来,悄声道:“皇上,军机处紧急奏见,有军务禀报。”
光绪一愣,立即道:“宣!”
随即军机处值日军机张之万、额勒和布两人进来,呈上六百里加急军情折子:英国悍然出兵藏边,并炮击我藏边隆土山营房。
英国早就企图从印度向我国西藏扩张。光绪二年《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根据其中的另议专条规定,迫使清政府同意它派员入藏“探路”。光绪十二年又派人从哲孟雄(今锡金)修筑道路到西藏境内。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要隘建卡设防,英国反诬藏兵“越境戍守”。光绪十四年(1888),英国借口哲孟雄问题,悍然出兵二千多人,向西藏地方军队发动进攻。农历二月初八日,攻毁隆吐山藏兵营房。
御书房内,光绪急招各军机大臣商议对策,并单独召见刘少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