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嫡女有毒:冠宠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月二十四,黄道吉日。
隆重的登基大典举行,祭天、祭祖,都很顺利,最后萧凤梧黄袍加身戴上十二冕旒冠,正式称帝,改元为崇德元年,史称崇德帝。
时隔两天,也就是九月二十六,又举行了封后大典,正式册封顾倾城为皇后,同时册立尚在襁褓之中的萧承为太子。
一切尘埃落定。
大典结束之后,萧凤梧执着顾倾城的手接受百官朝贺。
朝堂之下乌压压跪了一大片,除了原先在职的官员,还有一路追随着萧凤梧没有得到正式任命的那些文官武将。
朝贺之后,顾倾城带着初九退回内宫。
按祖制,顾倾城是要住在昭阳宫的,但顾倾城对昭阳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所以便把玉宛宫重新收拾出来,当做中宫,改名“丹阳宫”。
顾倾城还是十分喜欢这里的,安排着初九暂时住在引凤阁,等他三岁之后再挪出去住到东宫。
如今的皇宫,人员精简,宫中大部分宫室都已经关闭,只每天派人去打扫,丹阳宫中服饰的人都是赵王府旧人,几乎没有太监。
萧凤梧的寝宫仍旧在锦祥宫,不过也等于空置,他每日下朝之后直接便去丹阳宫了。
御史台于是有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御史上奏说是这样不合礼制,虽然皇后身份尊贵,但和皇上比起来仍旧不但有夫妇之义更有君臣之别,皇上可以召幸皇后,却不可以每晚都在皇后宫中。再说,孝期过后,便该大规模选秀充斥后宫,早日开枝散叶。
到时候更不能专宠皇后一人,那样不利于皇室子孙繁衍。
萧凤梧见到这样的奏折不怒反乐,命人把该遣散出宫的大龄宫女往那御史府中送了二十九个。
如此一来,这御史家里被弄得乌烟瘴气,吓得他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
杀鸡儆猴,有了这个先例,暂时便没有人再提这件事了。
皇家守孝以日代月,十月十三便举行了除服礼。
萧凤梧正式上朝,这一次开始整顿朝纲,他整顿超纲可不是像昭帝那样名不副实,而是根据早先顾倾城带人整理出来的名册,把能够继续留用的官员按才录用,至于那些尸位素餐的,便一次性发放了三个月的俸禄遣返回家。
不过说起来也要感谢昭帝,他当初为了支应炼丹修道的费用,查抄了一批官员,这些官员还大部分都是在顾倾城名单之外的。
至于跟随着萧凤梧起义的各地义军(说白了就是私军和一小部分义军),乃至个地方官员也都各有升赏,量才录用,每个人都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青田先生肖遥被封为太师,梁立儒果真成为了大禹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
萧凤梧甚至不用司礼监的人帮忙,也不用翰林院的翰林代劳,一应安排都是亲自出口,当场签发圣旨。
若有疑问或者不服,也是当堂辩驳,整整三天才一切安排妥当,无有不服。
此外,萧凤梧还废除了大禹不许太监识字的旧规矩,不过对太监的要求... -->>
九月二十四,黄道吉日。
隆重的登基大典举行,祭天、祭祖,都很顺利,最后萧凤梧黄袍加身戴上十二冕旒冠,正式称帝,改元为崇德元年,史称崇德帝。
时隔两天,也就是九月二十六,又举行了封后大典,正式册封顾倾城为皇后,同时册立尚在襁褓之中的萧承为太子。
一切尘埃落定。
大典结束之后,萧凤梧执着顾倾城的手接受百官朝贺。
朝堂之下乌压压跪了一大片,除了原先在职的官员,还有一路追随着萧凤梧没有得到正式任命的那些文官武将。
朝贺之后,顾倾城带着初九退回内宫。
按祖制,顾倾城是要住在昭阳宫的,但顾倾城对昭阳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所以便把玉宛宫重新收拾出来,当做中宫,改名“丹阳宫”。
顾倾城还是十分喜欢这里的,安排着初九暂时住在引凤阁,等他三岁之后再挪出去住到东宫。
如今的皇宫,人员精简,宫中大部分宫室都已经关闭,只每天派人去打扫,丹阳宫中服饰的人都是赵王府旧人,几乎没有太监。
萧凤梧的寝宫仍旧在锦祥宫,不过也等于空置,他每日下朝之后直接便去丹阳宫了。
御史台于是有些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御史上奏说是这样不合礼制,虽然皇后身份尊贵,但和皇上比起来仍旧不但有夫妇之义更有君臣之别,皇上可以召幸皇后,却不可以每晚都在皇后宫中。再说,孝期过后,便该大规模选秀充斥后宫,早日开枝散叶。
到时候更不能专宠皇后一人,那样不利于皇室子孙繁衍。
萧凤梧见到这样的奏折不怒反乐,命人把该遣散出宫的大龄宫女往那御史府中送了二十九个。
如此一来,这御史家里被弄得乌烟瘴气,吓得他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
杀鸡儆猴,有了这个先例,暂时便没有人再提这件事了。
皇家守孝以日代月,十月十三便举行了除服礼。
萧凤梧正式上朝,这一次开始整顿朝纲,他整顿超纲可不是像昭帝那样名不副实,而是根据早先顾倾城带人整理出来的名册,把能够继续留用的官员按才录用,至于那些尸位素餐的,便一次性发放了三个月的俸禄遣返回家。
不过说起来也要感谢昭帝,他当初为了支应炼丹修道的费用,查抄了一批官员,这些官员还大部分都是在顾倾城名单之外的。
至于跟随着萧凤梧起义的各地义军(说白了就是私军和一小部分义军),乃至个地方官员也都各有升赏,量才录用,每个人都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青田先生肖遥被封为太师,梁立儒果真成为了大禹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
萧凤梧甚至不用司礼监的人帮忙,也不用翰林院的翰林代劳,一应安排都是亲自出口,当场签发圣旨。
若有疑问或者不服,也是当堂辩驳,整整三天才一切安排妥当,无有不服。
此外,萧凤梧还废除了大禹不许太监识字的旧规矩,不过对太监的要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