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超级农业强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静静的矗立于距离鲁省日昭市180海里之外的黄海洋面。
与“嘉海1号”配套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潜式网箱之一——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90多米,18层楼高,水下部分近40米,重达近7000吨……
养殖工船与全潜式网箱相依相靠,连通它们的是一台吸鱼泵,吸鱼泵的一头连着养殖工船鱼舱,另一头连着网箱,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三文鱼就顺着这条管道从养殖工船一路“游”进网箱里。
见证这一幕的,除了齐政和陈哲年等嘉谷高层,还有发改委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张司长、中船集团副总以及周院士、葛院士、企业代表等人。
能够请到这么多人,一方面是嘉谷农牧的海洋大计划好消息频传,另一方面,也是“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的特殊。
10万吨级养殖工船属全球首制船。
当初为了保障这一渔业养殖装备领域的“独角兽”落地,农业农村部、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为养殖工船出具审批和指导性文件,打破了现行行业管理制度在船舶定性、建造规范、检验规则等方面存在的政策不适用问题,才促使“嘉海1号”的顺利诞生。
以嘉谷为首的联合体能在四年内,自主完成10万吨级的“养殖航母”,将养殖战线向外推进了上百海里,打破了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局面,做出盛大的庆祝无可厚非。
周院士等专家在参观期间,自己选择路线,一会儿凝神细思,一会儿点头轻叹,一会儿皱眉挠头,表情精彩,话却不多。
而其他人就需要靠专业人士的点评来判断了。
大创渔业的毛总很有耐心的在全船绕了一圈后,才向同行的专家问道:“嘉谷这养殖工船真的名副其实?”
专家一个劲的点头,道:“黄海冷水团是世界罕见的水质优良的浅水层冷水团,而冷水团开发是海水养殖人多年来的梦想,由于缺乏合适的装备一直未能实现。横空出世的‘嘉海1号’,绝对是世界级深远海养殖的示范工程。”
“这样,先进在哪里,你慢慢说,我听一下。”毛总干脆找了一个栏杆,靠着一边休息一边听。
斟酌了一下词句,专家说道:“发展大型养殖工船和智能深水网箱,国内都没有现成经验。我看嘉谷的计划,是以大型养殖工船为核心,配套全潜式网箱,辐射服务能力可达数十海里,这使得该平台看上去更像是一艘养殖航母。”
“就我观察到的,上面应用了很多高科技,如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甚至配备上了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
“这还是半实验性质,嘉谷团队还在根据使用中的反馈,进一步对养殖工船系统进行优化,譬如在考虑保证容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重量,减少钢材用量。”
做生意的和搞研究的思路毕竟不同,毛总听完后表情严肃道:“也就意味着,成本被提高了。”
“……”专家一噎,有点尴尬道:“这么说倒也没错,不过,这些增加的成本,可用提升养殖生物量来抵消。”
“哦?”
“毛总您是从事远洋捕捞的,如果拿大型养殖工船的效益与远洋捕捞比较的话,单位船产量,养殖是捕捞的7~10倍;单位功率产量,每千瓦配置的产量养殖是捕捞的10倍左右;单位油耗,养殖是捕捞的5倍左右;单位人力鱼产量,养殖是捕捞的5倍以上……甭管从哪方面看,养殖工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担心毛总不明白,专家又补充道:“别看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目前是用来做三文鱼养殖,其实,有了这个平台,除了三文鱼,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石斑鱼等名优鱼种养殖。因为名优养殖鱼种一般对水体温度较为敏感,以大黄鱼为例,自然条件下主要在春秋两季生长。通过大型养殖工船在海上的移动,可以选取合适温度的海水进行养殖,从而实现大黄鱼全年不间断生长,养殖的大黄鱼可以实现一年收获两季……”
毛总轻轻敲着栏杆,道:“照你这么说,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是很值得投资了?”
专家耸耸肩。
他只能帮助其分析其中的价值,至于值不值得投资的,见仁见智喽。
当然,毛总也不需要他的答案。或者说,毛总本身已经有了答案。
大创渔业已经是中国远洋捕捞公司中的龙头,有2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年收入超过了10亿元。
但是,随着国内近海渔业资源的衰减,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走向海外。去年底,中国远洋作业渔船达到2460艘;而到今年,远洋作业渔船增长至接近3000艘。
这种增速是很可怕的。
一来,远洋渔业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与中国远洋渔业产能“井喷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90%的经济鱼种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全球渔业捕捞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瓶颈,已无法继续随技术进步和捕捞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二来,盲目进入远洋渔业的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企业从未涉足过渔业行业、完全不了解全球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随随便便将对环境不友好的落后捕捞运作和管理模式带出国门,譬如使用网眼极小的“断子绝孙网”和大功率渔灯等争议性捕捞设备,导致矛盾冲突频频出现。这让国内远洋渔船在不少国家的形象并不光彩。
一句话概括就是,远洋渔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的需求,除了养殖别无它法!
正如有业内人士调侃的,今天我们在餐馆点菜的时候,经常有人问这个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到2030年后,别问了,那都是养殖的。
当嘉谷的海洋牧场战略出台后,毛总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中国海洋渔业的大变局将至;而当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装备也“暴露”后,他的认知慢慢趋向清晰——大变局恐怕不是“将至”,而是“已至”!
无论是近海海域的海洋牧场,还是深远海的大型养殖工船,起步都投入巨大,风险极高,所... -->>
“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静静的矗立于距离鲁省日昭市180海里之外的黄海洋面。
与“嘉海1号”配套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潜式网箱之一——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90多米,18层楼高,水下部分近40米,重达近7000吨……
养殖工船与全潜式网箱相依相靠,连通它们的是一台吸鱼泵,吸鱼泵的一头连着养殖工船鱼舱,另一头连着网箱,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三文鱼就顺着这条管道从养殖工船一路“游”进网箱里。
见证这一幕的,除了齐政和陈哲年等嘉谷高层,还有发改委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张司长、中船集团副总以及周院士、葛院士、企业代表等人。
能够请到这么多人,一方面是嘉谷农牧的海洋大计划好消息频传,另一方面,也是“嘉海1号”大型养殖工船的特殊。
10万吨级养殖工船属全球首制船。
当初为了保障这一渔业养殖装备领域的“独角兽”落地,农业农村部、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为养殖工船出具审批和指导性文件,打破了现行行业管理制度在船舶定性、建造规范、检验规则等方面存在的政策不适用问题,才促使“嘉海1号”的顺利诞生。
以嘉谷为首的联合体能在四年内,自主完成10万吨级的“养殖航母”,将养殖战线向外推进了上百海里,打破了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局面,做出盛大的庆祝无可厚非。
周院士等专家在参观期间,自己选择路线,一会儿凝神细思,一会儿点头轻叹,一会儿皱眉挠头,表情精彩,话却不多。
而其他人就需要靠专业人士的点评来判断了。
大创渔业的毛总很有耐心的在全船绕了一圈后,才向同行的专家问道:“嘉谷这养殖工船真的名副其实?”
专家一个劲的点头,道:“黄海冷水团是世界罕见的水质优良的浅水层冷水团,而冷水团开发是海水养殖人多年来的梦想,由于缺乏合适的装备一直未能实现。横空出世的‘嘉海1号’,绝对是世界级深远海养殖的示范工程。”
“这样,先进在哪里,你慢慢说,我听一下。”毛总干脆找了一个栏杆,靠着一边休息一边听。
斟酌了一下词句,专家说道:“发展大型养殖工船和智能深水网箱,国内都没有现成经验。我看嘉谷的计划,是以大型养殖工船为核心,配套全潜式网箱,辐射服务能力可达数十海里,这使得该平台看上去更像是一艘养殖航母。”
“就我观察到的,上面应用了很多高科技,如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甚至配备上了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
“这还是半实验性质,嘉谷团队还在根据使用中的反馈,进一步对养殖工船系统进行优化,譬如在考虑保证容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重量,减少钢材用量。”
做生意的和搞研究的思路毕竟不同,毛总听完后表情严肃道:“也就意味着,成本被提高了。”
“……”专家一噎,有点尴尬道:“这么说倒也没错,不过,这些增加的成本,可用提升养殖生物量来抵消。”
“哦?”
“毛总您是从事远洋捕捞的,如果拿大型养殖工船的效益与远洋捕捞比较的话,单位船产量,养殖是捕捞的7~10倍;单位功率产量,每千瓦配置的产量养殖是捕捞的10倍左右;单位油耗,养殖是捕捞的5倍左右;单位人力鱼产量,养殖是捕捞的5倍以上……甭管从哪方面看,养殖工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担心毛总不明白,专家又补充道:“别看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目前是用来做三文鱼养殖,其实,有了这个平台,除了三文鱼,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石斑鱼等名优鱼种养殖。因为名优养殖鱼种一般对水体温度较为敏感,以大黄鱼为例,自然条件下主要在春秋两季生长。通过大型养殖工船在海上的移动,可以选取合适温度的海水进行养殖,从而实现大黄鱼全年不间断生长,养殖的大黄鱼可以实现一年收获两季……”
毛总轻轻敲着栏杆,道:“照你这么说,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是很值得投资了?”
专家耸耸肩。
他只能帮助其分析其中的价值,至于值不值得投资的,见仁见智喽。
当然,毛总也不需要他的答案。或者说,毛总本身已经有了答案。
大创渔业已经是中国远洋捕捞公司中的龙头,有2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年收入超过了10亿元。
但是,随着国内近海渔业资源的衰减,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走向海外。去年底,中国远洋作业渔船达到2460艘;而到今年,远洋作业渔船增长至接近3000艘。
这种增速是很可怕的。
一来,远洋渔业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与中国远洋渔业产能“井喷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全球90%的经济鱼种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全球渔业捕捞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达到峰值之后便进入瓶颈,已无法继续随技术进步和捕捞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二来,盲目进入远洋渔业的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企业从未涉足过渔业行业、完全不了解全球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随随便便将对环境不友好的落后捕捞运作和管理模式带出国门,譬如使用网眼极小的“断子绝孙网”和大功率渔灯等争议性捕捞设备,导致矛盾冲突频频出现。这让国内远洋渔船在不少国家的形象并不光彩。
一句话概括就是,远洋渔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的需求,除了养殖别无它法!
正如有业内人士调侃的,今天我们在餐馆点菜的时候,经常有人问这个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到2030年后,别问了,那都是养殖的。
当嘉谷的海洋牧场战略出台后,毛总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中国海洋渔业的大变局将至;而当嘉谷的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装备也“暴露”后,他的认知慢慢趋向清晰——大变局恐怕不是“将至”,而是“已至”!
无论是近海海域的海洋牧场,还是深远海的大型养殖工船,起步都投入巨大,风险极高,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