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爱妃饶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亦回来在朝堂上没有多少水声,不过有心的人很快就发现皇帝似乎又再酝酿一番什么‘阴谋’。
为什么说阴谋呢?实在是这位眼看着就要成人礼的帝王最近这几年给朝臣们的印象,与西蒙大战之时有了明显的不同。
兵部的胡大将军就笑呵呵的打趣了一句:“毛长齐了嘛!”
刑部尚书说得颇有刑部作风,他老人家赞叹:“皇上的城府渐深,这是好事。”
然后,城府越来越深的皇帝在某一日早朝突然颁布了要搞边关贸易的时候,满朝文武只是短暂的沉思了一下,就称赞起皇帝的英名来。
呵呵,贸易啊,别管跟谁贸易,反正有银子赚就行。国库有银子,六部要花销的时候,户部那群锱铢必较的算盘珠子也不会给他们扣扣索索拖拖拉拉,十两银子还要分五次发。
唯一的问题是:大楚愿意开通边贸,邻国愿意吗?
皇帝也没拖拉,直接把西蒙新王的边贸协议书丢给臣子们了。
值得一说的是,西蒙的老王终于升天啦!新王他,是个财迷呀!最大的爱好就是搂钱,甭管是你朝还是我国的钱,反正有钱赚就给你好脸色。
边贸开通,别说是两国的朝廷受益,百姓们更是获益的最直接者。
大楚满朝上下,风风火火的催着户部立定条约,催着内阁跟西蒙扯皮,催着皇帝督促贸易进度,对西蒙来的使者那也是前所未有的和气。
大楚上下都忙活了起来,户部更是每日里被来来往往的富商给堵得水泄不通。
出乎意料之外的,西蒙那边对边贸的热情也丝毫不逊于大楚,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最为关键的部分早就被某些人给暗中打通了关节,让一切顺利得匪夷所思。
与西蒙边贸这边喜气洋洋不同的是,朝中某些大臣们的口袋也可见的瘪了起来。
新一轮的州长入宫叙职尽在眼前。叙职后,有的州长会升职,有的会贬职,有的平调,有的会无限期的等待新的空缺。
一切显得很平静,平静的湖水下面又搅动着旋窝,将那些心里有愧的官员们推到了悬崖边缘。
魏亦这几年陆陆续续提交给了皇帝几份名单,里面分量最重的就是与西蒙官员暗中往来交易的官员名单。
皇帝也没直接公布名单,他只是等着州长们来叙职的那一日,将名单丢给他们一一过目。
有的人当场吓得昏厥,有的人直接摘了自己的官帽,有的磕头求饶,有的抵死不认,有的还反咬一口说给帝王名单的人居心叵测,无一不足。
皇帝这性子,经过多年的磨练显然已经与铁石心肠杀戮决断不远矣。
昏厥的泼醒,认罪好的夺职,没收家产,五服之内永不录用;抵死不从和反咬一口的直接在朝堂上公布他们多年来与外敌来往信件,每一次受贿的数额,还有无数有关政绩方面的虐迹,最后以通敌卖国罪满门抄斩。
一边是胡萝卜,一边是棒槌,把兴奋异常的满朝文武给震得冷汗津津,对待边贸之事越发谨慎,整个朝野为之一清。
在这种繁忙的氛围当中,皇帝还时刻关注魏溪书院的进度。
第一批学子眼看着就要出师了,皇帝兑现诺言的时候也到了。这一批学子,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出类拔萃了。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不是孤儿就是乞丐,或者是清贫家中的孩子,每一个人对读书有着从骨子里祈求而来的渴望。这一群人地位相等,擅长的课目也有偏差,可喜可贺的是,他们都有了一技之长。
因为皇庄书院,对,好好的一个有名有姓的书院牌子高高挂在牌坊上,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它为皇庄书院,由此可见它的地位与特殊性。
从一开始这个书院就不被权贵们放在心里,因为朝廷有国子监,里面汇聚了整个大楚最有才学的学子,论博览群书,论诗词歌赋,论才情性情他们都是一等一。皇庄书院挂着皇庄的名号,接纳的却是比最低等的平民还要不如的人,连私塾都比它高贵。可想而知,最初,众人对它的印象是何其蔑视。
皇庄书院,最初喊出这个书院名字的人其实是带着嘲弄意味的,结果,随着第一批学子学成,世人对它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五年的学制,这群最为低贱的孩子们居然用了三年就学成,而且还颇得众多先生,特别是那群翰林院老学究们的赞赏,这就足够引人侧目了。
当然,短短的三年之中,这个小小的书院曾经无数次改变过皇城众人对它的印象。
从免费给穷苦人家修葺房屋,给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建造民村,给边关将士们缝制冬衣鞋袜,甚至,还免费开放书楼。
对于学子们而言,书就是命根子。一般的平民家里可买不起书,国子监的学子们身份所在自然不缺书,私塾的课本大部分都是买的旧书,朝廷最大的书阁在翰林院,那是得考得功名的学子们才能一睹风采。而皇庄书院的书楼却是实实在在的免费阅读,甚至可以给你抄阅,前提是你必须给书院的学生们上一堂课,一本书一堂课何其简单,可是却也让无数的学子们抓破了脑袋。
你以为什么内容都可以搪塞吗?
阅书的外来学子何其多,特别是科考的时候,那简直是前仆后继的书生们都拥入了皇城。每日里书楼连过道都塞满了人,想要抄书,要么给银子,要么去讲学。你说人土人情,啊,大家都是外地来的,同一个州还好,同一个县,大家还是村子对村子,谁不知道谁家的风俗啊!你说的那些敢开口就有无数的孩子给堵得你哑口无言了。
你说奇人异事,哦,说得干巴巴孩子们嘘他,说得跌宕起伏孩子们还给掌声。问题是,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大多是为了为朝廷卖命,读闲书的实在太少,有的说着说着就开始自己编书了,嗯,成果有好有坏。至于日后靠着编书赚住宿费什么的,然后成了一代话本大家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批学子谢师宴的时候,皇帝就来了,还带来了一批太医院培养出来的新晋太医。皇帝站在高处发表了一番激昂的鼓励话语,然后大手一挥,就把这批新出炉的小子们全部送往了各地边界的驻军处。
干什么?自然是……屯田戎边。
魏亦回来后,给皇帝带来了西蒙的边贸协议,还有就是屯田戎边的建议。
将边界的驻军有条件的召回,余下的全部就地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没战事的时候,将士们... -->>
魏亦回来在朝堂上没有多少水声,不过有心的人很快就发现皇帝似乎又再酝酿一番什么‘阴谋’。
为什么说阴谋呢?实在是这位眼看着就要成人礼的帝王最近这几年给朝臣们的印象,与西蒙大战之时有了明显的不同。
兵部的胡大将军就笑呵呵的打趣了一句:“毛长齐了嘛!”
刑部尚书说得颇有刑部作风,他老人家赞叹:“皇上的城府渐深,这是好事。”
然后,城府越来越深的皇帝在某一日早朝突然颁布了要搞边关贸易的时候,满朝文武只是短暂的沉思了一下,就称赞起皇帝的英名来。
呵呵,贸易啊,别管跟谁贸易,反正有银子赚就行。国库有银子,六部要花销的时候,户部那群锱铢必较的算盘珠子也不会给他们扣扣索索拖拖拉拉,十两银子还要分五次发。
唯一的问题是:大楚愿意开通边贸,邻国愿意吗?
皇帝也没拖拉,直接把西蒙新王的边贸协议书丢给臣子们了。
值得一说的是,西蒙的老王终于升天啦!新王他,是个财迷呀!最大的爱好就是搂钱,甭管是你朝还是我国的钱,反正有钱赚就给你好脸色。
边贸开通,别说是两国的朝廷受益,百姓们更是获益的最直接者。
大楚满朝上下,风风火火的催着户部立定条约,催着内阁跟西蒙扯皮,催着皇帝督促贸易进度,对西蒙来的使者那也是前所未有的和气。
大楚上下都忙活了起来,户部更是每日里被来来往往的富商给堵得水泄不通。
出乎意料之外的,西蒙那边对边贸的热情也丝毫不逊于大楚,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最为关键的部分早就被某些人给暗中打通了关节,让一切顺利得匪夷所思。
与西蒙边贸这边喜气洋洋不同的是,朝中某些大臣们的口袋也可见的瘪了起来。
新一轮的州长入宫叙职尽在眼前。叙职后,有的州长会升职,有的会贬职,有的平调,有的会无限期的等待新的空缺。
一切显得很平静,平静的湖水下面又搅动着旋窝,将那些心里有愧的官员们推到了悬崖边缘。
魏亦这几年陆陆续续提交给了皇帝几份名单,里面分量最重的就是与西蒙官员暗中往来交易的官员名单。
皇帝也没直接公布名单,他只是等着州长们来叙职的那一日,将名单丢给他们一一过目。
有的人当场吓得昏厥,有的人直接摘了自己的官帽,有的磕头求饶,有的抵死不认,有的还反咬一口说给帝王名单的人居心叵测,无一不足。
皇帝这性子,经过多年的磨练显然已经与铁石心肠杀戮决断不远矣。
昏厥的泼醒,认罪好的夺职,没收家产,五服之内永不录用;抵死不从和反咬一口的直接在朝堂上公布他们多年来与外敌来往信件,每一次受贿的数额,还有无数有关政绩方面的虐迹,最后以通敌卖国罪满门抄斩。
一边是胡萝卜,一边是棒槌,把兴奋异常的满朝文武给震得冷汗津津,对待边贸之事越发谨慎,整个朝野为之一清。
在这种繁忙的氛围当中,皇帝还时刻关注魏溪书院的进度。
第一批学子眼看着就要出师了,皇帝兑现诺言的时候也到了。这一批学子,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出类拔萃了。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不是孤儿就是乞丐,或者是清贫家中的孩子,每一个人对读书有着从骨子里祈求而来的渴望。这一群人地位相等,擅长的课目也有偏差,可喜可贺的是,他们都有了一技之长。
因为皇庄书院,对,好好的一个有名有姓的书院牌子高高挂在牌坊上,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它为皇庄书院,由此可见它的地位与特殊性。
从一开始这个书院就不被权贵们放在心里,因为朝廷有国子监,里面汇聚了整个大楚最有才学的学子,论博览群书,论诗词歌赋,论才情性情他们都是一等一。皇庄书院挂着皇庄的名号,接纳的却是比最低等的平民还要不如的人,连私塾都比它高贵。可想而知,最初,众人对它的印象是何其蔑视。
皇庄书院,最初喊出这个书院名字的人其实是带着嘲弄意味的,结果,随着第一批学子学成,世人对它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五年的学制,这群最为低贱的孩子们居然用了三年就学成,而且还颇得众多先生,特别是那群翰林院老学究们的赞赏,这就足够引人侧目了。
当然,短短的三年之中,这个小小的书院曾经无数次改变过皇城众人对它的印象。
从免费给穷苦人家修葺房屋,给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建造民村,给边关将士们缝制冬衣鞋袜,甚至,还免费开放书楼。
对于学子们而言,书就是命根子。一般的平民家里可买不起书,国子监的学子们身份所在自然不缺书,私塾的课本大部分都是买的旧书,朝廷最大的书阁在翰林院,那是得考得功名的学子们才能一睹风采。而皇庄书院的书楼却是实实在在的免费阅读,甚至可以给你抄阅,前提是你必须给书院的学生们上一堂课,一本书一堂课何其简单,可是却也让无数的学子们抓破了脑袋。
你以为什么内容都可以搪塞吗?
阅书的外来学子何其多,特别是科考的时候,那简直是前仆后继的书生们都拥入了皇城。每日里书楼连过道都塞满了人,想要抄书,要么给银子,要么去讲学。你说人土人情,啊,大家都是外地来的,同一个州还好,同一个县,大家还是村子对村子,谁不知道谁家的风俗啊!你说的那些敢开口就有无数的孩子给堵得你哑口无言了。
你说奇人异事,哦,说得干巴巴孩子们嘘他,说得跌宕起伏孩子们还给掌声。问题是,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大多是为了为朝廷卖命,读闲书的实在太少,有的说着说着就开始自己编书了,嗯,成果有好有坏。至于日后靠着编书赚住宿费什么的,然后成了一代话本大家那就是后话了。
第一批学子谢师宴的时候,皇帝就来了,还带来了一批太医院培养出来的新晋太医。皇帝站在高处发表了一番激昂的鼓励话语,然后大手一挥,就把这批新出炉的小子们全部送往了各地边界的驻军处。
干什么?自然是……屯田戎边。
魏亦回来后,给皇帝带来了西蒙的边贸协议,还有就是屯田戎边的建议。
将边界的驻军有条件的召回,余下的全部就地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没战事的时候,将士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