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嘴里提出一大串要求,旁边的人员赶快拿笔写下来,心中又惊又佩,皇帝的要求非常合理,这绝不象是第一次见过电报机就能提出来,只能说皇帝无师自通,一旦把皇帝的这些要求完成,电报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皇家科技院一直有一个传说:皇帝本人精通科技,许多发明都得到过皇帝的亲自指点才获得突破,那些老人有过亲自经历,自然是深信不疑,后来的一些人却半信半疑,如今终于得到印证,皇帝确实精通科技。
说完了这些,皇帝才问道:“宋爱卿,发报机项目研究的经费还有多少?”
宋应星问得一愣,他是科技院院长,虽然关心每年总体能得到多少经费,对于具体项目的经费却并不关心,见了宋应星的反应,皇帝才意识到自己问错了对象,改口道:“这样吧,不论经费还有多少,拨出五万银币作为电报机发明的奖励,若有不足,由朕内库拨付补全。”
皇帝的话一说完,在场的十余名参与电报机发明的人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项目组人员只有四十二人,五万银币的重奖,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千多银币。
皇家科技院待遇优厚,能进入皇家科技院之人即使是最低级人员,一年的薪水也有一百二十圆以上的银币,可以买到一百多石大米,足以轻松养活一家人,一千多银币对他们来说,无疑还是一个极大数目
“另外,等到电报机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朕会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组建皇家电报公司,每年向皇家科技院缴纳专利费,专利费用三成归研究人员所有,并以此为例,今后凡是新专利,其产生的利润,研究人员都可以得到三成收益。”
“啊。”在场之人听得都张大嘴吧,自从知道徐致喜、何为两人每年从新式钢铁生产专利中可以获得上百万两银子的专利费后,若说有人不羡慕两人是不可能之事。科技院申请的专利,有不少专利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和新式钢铁生产专利相比,甚至优有过之,只是皇家科技院是隶属于朝廷和内院,每年投入数百万两银子之巨,谁也不敢说要在专利中分一杯羹,没想到突然之间喜从天降,竟然可以从中得到三成。
电报的效益究竟有多大,众人并不知晓,却不妨碍众人心中遐想,单是从皇家科技院投入的研究费用就超过一百余万两,这样一算,三成专利的价值起码也有数十万两,甚至数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相比于专利的价值,五万银币的奖金只能算小意思。
看到一张张兴奋的脸,王福心中忍不住暗想,看来什么时候金钱的刺激都是无可或缺。
当天,皇帝的讲话就以飞快的速度传遍整个科技院,各个研究人员都喜笑颜开,士气大振,不需要催促,许多人自发加班加点,希望自己的研究早一点取得成功。
从皇家科技院回来,皇帝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宋应星白发苍苍的样子,再联想一下朝中的大臣,不由一惊,从自己登基已来,已有二十余年,朝中的高官大多都是垂垂老矣,整个朝堂必须到了换血的地步。
让皇帝欣慰的是,通过二十多年教育的发展,一批新的官员已经成长起来,这些人大多是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朝廷倒是不虑无人可用。
在研究人员日以继日的努力下,短短二个月的时间,电报机已经有了极大改进,首先是重量大大减轻,由原先的八九百斤减轻到只有一百二十余斤,其次是测试的距离由原先二百米余变成了十公里,而简单的电报编码也已经完成,电报达到了实用阶段。
弘光二十二年七月,大明皇家电报公司成立,户部和皇家内库各出资五十万两,以一百万两白银加上每年百分之五利润的分红将电报机的专利买下,开始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
第一条线路铺设在已经通车的京沪铁路上,电报线架好后,当南京收到上海第一份向皇帝问好的电报后,整个电报公司全是欢呼雀跃的声音。
在京沪电报连通之时,宋应星终于决定好了科技院院长的人选,向皇帝推荐。
“什么,你竟然推荐方以智,科技院人才济济,难道就找不到一个院长人选?”皇帝有点难予置信的问道。
“回皇上,老臣以为,方以智是最佳的人选。”宋应星沉着应道。
方以智为东林党四公子之一,皇帝... -->>
皇帝嘴里提出一大串要求,旁边的人员赶快拿笔写下来,心中又惊又佩,皇帝的要求非常合理,这绝不象是第一次见过电报机就能提出来,只能说皇帝无师自通,一旦把皇帝的这些要求完成,电报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皇家科技院一直有一个传说:皇帝本人精通科技,许多发明都得到过皇帝的亲自指点才获得突破,那些老人有过亲自经历,自然是深信不疑,后来的一些人却半信半疑,如今终于得到印证,皇帝确实精通科技。
说完了这些,皇帝才问道:“宋爱卿,发报机项目研究的经费还有多少?”
宋应星问得一愣,他是科技院院长,虽然关心每年总体能得到多少经费,对于具体项目的经费却并不关心,见了宋应星的反应,皇帝才意识到自己问错了对象,改口道:“这样吧,不论经费还有多少,拨出五万银币作为电报机发明的奖励,若有不足,由朕内库拨付补全。”
皇帝的话一说完,在场的十余名参与电报机发明的人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项目组人员只有四十二人,五万银币的重奖,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千多银币。
皇家科技院待遇优厚,能进入皇家科技院之人即使是最低级人员,一年的薪水也有一百二十圆以上的银币,可以买到一百多石大米,足以轻松养活一家人,一千多银币对他们来说,无疑还是一个极大数目
“另外,等到电报机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朕会拨款一百万两银子组建皇家电报公司,每年向皇家科技院缴纳专利费,专利费用三成归研究人员所有,并以此为例,今后凡是新专利,其产生的利润,研究人员都可以得到三成收益。”
“啊。”在场之人听得都张大嘴吧,自从知道徐致喜、何为两人每年从新式钢铁生产专利中可以获得上百万两银子的专利费后,若说有人不羡慕两人是不可能之事。科技院申请的专利,有不少专利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和新式钢铁生产专利相比,甚至优有过之,只是皇家科技院是隶属于朝廷和内院,每年投入数百万两银子之巨,谁也不敢说要在专利中分一杯羹,没想到突然之间喜从天降,竟然可以从中得到三成。
电报的效益究竟有多大,众人并不知晓,却不妨碍众人心中遐想,单是从皇家科技院投入的研究费用就超过一百余万两,这样一算,三成专利的价值起码也有数十万两,甚至数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相比于专利的价值,五万银币的奖金只能算小意思。
看到一张张兴奋的脸,王福心中忍不住暗想,看来什么时候金钱的刺激都是无可或缺。
当天,皇帝的讲话就以飞快的速度传遍整个科技院,各个研究人员都喜笑颜开,士气大振,不需要催促,许多人自发加班加点,希望自己的研究早一点取得成功。
从皇家科技院回来,皇帝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宋应星白发苍苍的样子,再联想一下朝中的大臣,不由一惊,从自己登基已来,已有二十余年,朝中的高官大多都是垂垂老矣,整个朝堂必须到了换血的地步。
让皇帝欣慰的是,通过二十多年教育的发展,一批新的官员已经成长起来,这些人大多是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朝廷倒是不虑无人可用。
在研究人员日以继日的努力下,短短二个月的时间,电报机已经有了极大改进,首先是重量大大减轻,由原先的八九百斤减轻到只有一百二十余斤,其次是测试的距离由原先二百米余变成了十公里,而简单的电报编码也已经完成,电报达到了实用阶段。
弘光二十二年七月,大明皇家电报公司成立,户部和皇家内库各出资五十万两,以一百万两白银加上每年百分之五利润的分红将电报机的专利买下,开始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
第一条线路铺设在已经通车的京沪铁路上,电报线架好后,当南京收到上海第一份向皇帝问好的电报后,整个电报公司全是欢呼雀跃的声音。
在京沪电报连通之时,宋应星终于决定好了科技院院长的人选,向皇帝推荐。
“什么,你竟然推荐方以智,科技院人才济济,难道就找不到一个院长人选?”皇帝有点难予置信的问道。
“回皇上,老臣以为,方以智是最佳的人选。”宋应星沉着应道。
方以智为东林党四公子之一,皇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