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大清早,便有几个报童将报纸送到福州城的喜闻客栈的洋铁皮报盒中,这里虽说是客栈可却也是湖广驻福州所在,现在各方之所以会派代表于福州,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那位闽浙总督时好时坏的身体,而云集于此的各方代表们欲了解本地情况,除去结交官员从官面上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恐怕就是报纸了。
拿着厚厚厚一叠报纸的杨锐瞧着报上的内容,在进入老师的房间时,忍不住叫大声说道。
“老师,您看这篇文章写的倒是不错。”
在过去的十几天间,老师一直以报纸上发表文章,虽说每登一篇文章会反过来给报社十两银子,但现在从这报纸上的刊登的文章,却让杨锐体会到了老师的用意。
“叔峤,当今推行新政之中,最不起眼者,便是这新闻报纸……”
接过那报纸,王闿运只是略微扫视一眼,便随手将报纸放于一旁,对于报上的文章他并不怎么感兴趣,实际上对于他来说,相比于文章写的好坏,他更感兴趣的是报纸上有多少文章赞同他的观点,他的观点是否引起福建士林的赞同,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又有几人知道,这最不起眼的报纸,实则才是影响最大的,若无报纸张目,国人又岂知铁路、轮船之利,又岂知练兵之要?而能读报纸者又为何人?自然不是乡村愚夫。而是士林同仁,他们受报纸文章的影响,自然会慢慢改变立场。接受新政,而不再抵触新政,如此一来,这新政谈何不成……”
王闿运的这番话,与其说是感叹,倒不是说是自身的经历,天下没有人比湖南人更为保守。可即便是在湖南,受支持新政的报纸影响。许多人都改变了对新政的抵触情绪,甚至转而支持新政。而这次他来福州与其说是受香帅之命探视卞大人,倒不说是于福州居中策划他的破势。
“是呀。”
老师的话让杨锐深以为然的点头赞同道:
“也亏得是老师您能看到报纸的妙用,若无老师于报纸宣扬朝廷正统。福建士林又岂会于报上大议正统……”
这正是他们来福建的原因——为了在福建宣扬朝廷正统,在表面上这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这正是王闿运所说的“破势”,借着朝廷正统之名,破北洋之势。
“老师,学生听说的近日闽浙总督衙门又开始往京城递折子了,老师这是不是意味着——”
杨锐把下面的话咽住了,按老师的计划,就是一步步的把闽浙推还给朝廷。以此壮大朝廷的力量,从而令朝廷对李鸿章形成牵制,如此一来既可破当前北洋一家独大之势。令其无法全力对付湖广,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棋,但只要这一步棋走成了,至少未来三五年内,北洋都无法对湖广形成真正的威胁。
“那倒还不至于。”
王闿运徐徐说道,
“将总督之权拱手相让于朝廷。需要多大魄力,虽说他卞颂臣勉强算是忠臣。可毕竟这事担着风险……”
长叹口气,王闿运又继续说道。
“咱们只能造这个势,至于他卞颂臣怎么选,怕不是三天两天能做出来的,现在咱们开了这个头,回头香帅再推上一把,至于其它,就全在他卞颂臣的手中了!”
欲破势,还要造势,于王闿运而言,凭着文章造出一个“大势”,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若是换成其它人不见得有效,可在其看来,别说是卞颂臣,纵是他张香涛有时亦会为那所谓的“大势”迷惑,什么是帝王术,不就是玩弄人心吗?
可人心却是天地间最为复杂的,就像他能算出对于卞颂臣而言,那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却无法算出,卞颂臣到底是否会如其所愿做出那一选择。
他卞颂臣当真会那么做吗?
相比于老师,杨锐无疑是更疑惑,尽管对于老师的判断他从未曾怀疑过,但这毕竟不同其他,将三省之权拱手相让,试问天下谁能做到?即便是卞颂臣愿意,他身边的幕僚甚至卞家之人又岂会甘愿。
弟子心底的想法王闿运自然无从得知,实际上此时同样有些忐忑的他,对于未来的卞颂臣会做出的选择,同样没有太多的自信,尽管在武昌时他曾信心十足的用言辩之才向张之洞说明此事必成,但现在他却没有那么多信心了。
但愿……但愿他卞颂臣又是一个曾文正吧!
三月初一日,一大早卞宝第就醒了过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看似身体陡转急下的他,身体似乎再次恢复了过来,虽说看似好转,可实际上,这福州城中的几位名医皆知,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是全凭着最后一丝心意在支撑着病体。
不过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一个月间,作为闽浙总督的卞宝第并没于府中静养,反倒是用更多的时间处置公务,接见各方人士,尤其是后者,作为九督之一的卞宝第的身体自然受到天下的关注,各方自然派人前来探视。因而纵是撑着,卞宝第也会尽可能的见上一些该见之人。
今天醒来之后,卞宝第依如往日一般,想要继续接见各方人士,但是病躯已不容许他自己下床了,最终不得不作罢。尽管如此身体难以支持,他依然叫人搀扶着他来到签押房。随后端坐于案后先握起笔来,颤颤抖抖地记下昨天的日记,然后开始办理公事。
在那台案上堆放着一大叠公文,正中摆着几份等候接见的名刺。
他把名刺拿过来,一一看了看。这些名刺中人虽大都无官无位。可实际上他们代表的却是其它八督,从年后至今,这福州城便多出了这么些人来。他们表面上是代表东翁前来探视,但实际上前来大都是打探消息,当然也有专来福州禀告公事的下级僚属,也有纯来见见面聊聊天的旧雨新知。
无论是八督的幕友亦或是下级僚属,在接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的表示的对他的支持,尽管未直接说道支持他选定的总督继任者。但潜台词却是告诉他,他们认为卞家应该继续主持闽浙。
天下权让于私。莫过于此吧!
但是各方的支持,并没有让卞宝第松下一口气来,反倒是让他看到了乱世将至的前兆,只令他的内心忧虑更浓了。在这将来的乱世之中,卞家又当如何?
这几日,对未来、对卞家的忧虑一直困扰着卞宝第,即便是现在,同样也是如此,不过渐渐的他却已经定下了主意,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的一些争论,更是让他心底的那个主意更加坚定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打开公文卷,随手批了几份后,看见了马尾船政局报来的关于扩建船厂的禀报。他对此很感兴趣,在北洋失去了旅顺的大船坞后,马尾顺便接了维修的事务,这年余倒是获利颇丰,可受限于船政局的规模,如定镇二舰皆不能与马尾维修。所以才会提出扩建船厂,一来是为北洋修船计。当然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毕竟众所周知,这新政说白是一是行工商,二是练新军,而新军中自然包括水师,无论如何这福建水师,不能不办。要办水师,这船政局自然要加以扩建。
阅完全文后,卞宝第立即批了四个字:
“同意所请。”
可以批下这四字之后,卞宝第却又立即意识到这是件很大的事,还应该向朝廷奏报才是,遂又添了几个字:
“等候皇太后、皇上谕旨。”
若是搁过去,这一句写与不写并无不可,毕竟现在天下之权尽归地方,至于朝廷那不过只是一个摆设,甚至就连同看似与旧时军机大臣同权的议政员,也不过只是讨论一些看似没有什么影响的话题罢了。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若是有心人注意的话,恐怕会发现卞宝第这位独断专行了半年有余的闽浙总督逢事即会添上这一句话,在议政前这是常事,而现在,他却又一次把这句话添上了,这种心境上的变化,恐怕只有有他一个人方才理会其间深意。
这时一位幕友进来,抱着一大叠信,向卞宝第禀告这些信是谁寄来的,来自何方。
“大人,这封是香帅从武昌寄来的。”
“哦,快打开,念给我听。”
一听说是张之洞的信,卞宝第先是一愣,而后又急忙说道。
幕僚念着念着,卞宝第的眉头时展时皱。张之洞在信上说,他已物色了百多名十五六岁的幼童,都资质聪颖,心地纯正,出身清白之家,拟通过考核后,从中录取五十名,作为留学生派往他国,而且已经和德、英等国领事商定好了,这批幼童分赴德、英、法、比等国,大部分学工业、化学等科目,少部分专攻军事、医学以及法律。在信用他还用满怀信心地话语称,他们都将会成为大清国中兴的栋梁之材。
对于张之洞的这种显摆,卞宝第只是不以为意的一笑,但对其再派幼童留学的动作却十分欣赏,毕竟现在这天下讲究的是西洋干才,强国终究离不开精通西洋的人才,若非他唐浩然精通西学,又岂会……
“大清国中兴之栋梁……”
于心底念叨着这句话,卞宝第微闭双目,浮想连翩,无论是李鸿章也好,张之洞也罢,说到底,他们都是大清国的臣子,都和自己一样,去年都是迫于自保,才弄出了议政会,若是他日朝廷锐意进取之下,其又岂会甘愿与朝廷对抗?如那唐浩然一般甘愿做乱臣贼子。
&n... -->>
一大清早,便有几个报童将报纸送到福州城的喜闻客栈的洋铁皮报盒中,这里虽说是客栈可却也是湖广驻福州所在,现在各方之所以会派代表于福州,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那位闽浙总督时好时坏的身体,而云集于此的各方代表们欲了解本地情况,除去结交官员从官面上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恐怕就是报纸了。
拿着厚厚厚一叠报纸的杨锐瞧着报上的内容,在进入老师的房间时,忍不住叫大声说道。
“老师,您看这篇文章写的倒是不错。”
在过去的十几天间,老师一直以报纸上发表文章,虽说每登一篇文章会反过来给报社十两银子,但现在从这报纸上的刊登的文章,却让杨锐体会到了老师的用意。
“叔峤,当今推行新政之中,最不起眼者,便是这新闻报纸……”
接过那报纸,王闿运只是略微扫视一眼,便随手将报纸放于一旁,对于报上的文章他并不怎么感兴趣,实际上对于他来说,相比于文章写的好坏,他更感兴趣的是报纸上有多少文章赞同他的观点,他的观点是否引起福建士林的赞同,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又有几人知道,这最不起眼的报纸,实则才是影响最大的,若无报纸张目,国人又岂知铁路、轮船之利,又岂知练兵之要?而能读报纸者又为何人?自然不是乡村愚夫。而是士林同仁,他们受报纸文章的影响,自然会慢慢改变立场。接受新政,而不再抵触新政,如此一来,这新政谈何不成……”
王闿运的这番话,与其说是感叹,倒不是说是自身的经历,天下没有人比湖南人更为保守。可即便是在湖南,受支持新政的报纸影响。许多人都改变了对新政的抵触情绪,甚至转而支持新政。而这次他来福州与其说是受香帅之命探视卞大人,倒不说是于福州居中策划他的破势。
“是呀。”
老师的话让杨锐深以为然的点头赞同道:
“也亏得是老师您能看到报纸的妙用,若无老师于报纸宣扬朝廷正统。福建士林又岂会于报上大议正统……”
这正是他们来福建的原因——为了在福建宣扬朝廷正统,在表面上这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这正是王闿运所说的“破势”,借着朝廷正统之名,破北洋之势。
“老师,学生听说的近日闽浙总督衙门又开始往京城递折子了,老师这是不是意味着——”
杨锐把下面的话咽住了,按老师的计划,就是一步步的把闽浙推还给朝廷。以此壮大朝廷的力量,从而令朝廷对李鸿章形成牵制,如此一来既可破当前北洋一家独大之势。令其无法全力对付湖广,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棋,但只要这一步棋走成了,至少未来三五年内,北洋都无法对湖广形成真正的威胁。
“那倒还不至于。”
王闿运徐徐说道,
“将总督之权拱手相让于朝廷。需要多大魄力,虽说他卞颂臣勉强算是忠臣。可毕竟这事担着风险……”
长叹口气,王闿运又继续说道。
“咱们只能造这个势,至于他卞颂臣怎么选,怕不是三天两天能做出来的,现在咱们开了这个头,回头香帅再推上一把,至于其它,就全在他卞颂臣的手中了!”
欲破势,还要造势,于王闿运而言,凭着文章造出一个“大势”,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若是换成其它人不见得有效,可在其看来,别说是卞颂臣,纵是他张香涛有时亦会为那所谓的“大势”迷惑,什么是帝王术,不就是玩弄人心吗?
可人心却是天地间最为复杂的,就像他能算出对于卞颂臣而言,那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却无法算出,卞颂臣到底是否会如其所愿做出那一选择。
他卞颂臣当真会那么做吗?
相比于老师,杨锐无疑是更疑惑,尽管对于老师的判断他从未曾怀疑过,但这毕竟不同其他,将三省之权拱手相让,试问天下谁能做到?即便是卞颂臣愿意,他身边的幕僚甚至卞家之人又岂会甘愿。
弟子心底的想法王闿运自然无从得知,实际上此时同样有些忐忑的他,对于未来的卞颂臣会做出的选择,同样没有太多的自信,尽管在武昌时他曾信心十足的用言辩之才向张之洞说明此事必成,但现在他却没有那么多信心了。
但愿……但愿他卞颂臣又是一个曾文正吧!
三月初一日,一大早卞宝第就醒了过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看似身体陡转急下的他,身体似乎再次恢复了过来,虽说看似好转,可实际上,这福州城中的几位名医皆知,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是全凭着最后一丝心意在支撑着病体。
不过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一个月间,作为闽浙总督的卞宝第并没于府中静养,反倒是用更多的时间处置公务,接见各方人士,尤其是后者,作为九督之一的卞宝第的身体自然受到天下的关注,各方自然派人前来探视。因而纵是撑着,卞宝第也会尽可能的见上一些该见之人。
今天醒来之后,卞宝第依如往日一般,想要继续接见各方人士,但是病躯已不容许他自己下床了,最终不得不作罢。尽管如此身体难以支持,他依然叫人搀扶着他来到签押房。随后端坐于案后先握起笔来,颤颤抖抖地记下昨天的日记,然后开始办理公事。
在那台案上堆放着一大叠公文,正中摆着几份等候接见的名刺。
他把名刺拿过来,一一看了看。这些名刺中人虽大都无官无位。可实际上他们代表的却是其它八督,从年后至今,这福州城便多出了这么些人来。他们表面上是代表东翁前来探视,但实际上前来大都是打探消息,当然也有专来福州禀告公事的下级僚属,也有纯来见见面聊聊天的旧雨新知。
无论是八督的幕友亦或是下级僚属,在接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的表示的对他的支持,尽管未直接说道支持他选定的总督继任者。但潜台词却是告诉他,他们认为卞家应该继续主持闽浙。
天下权让于私。莫过于此吧!
但是各方的支持,并没有让卞宝第松下一口气来,反倒是让他看到了乱世将至的前兆,只令他的内心忧虑更浓了。在这将来的乱世之中,卞家又当如何?
这几日,对未来、对卞家的忧虑一直困扰着卞宝第,即便是现在,同样也是如此,不过渐渐的他却已经定下了主意,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的一些争论,更是让他心底的那个主意更加坚定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打开公文卷,随手批了几份后,看见了马尾船政局报来的关于扩建船厂的禀报。他对此很感兴趣,在北洋失去了旅顺的大船坞后,马尾顺便接了维修的事务,这年余倒是获利颇丰,可受限于船政局的规模,如定镇二舰皆不能与马尾维修。所以才会提出扩建船厂,一来是为北洋修船计。当然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毕竟众所周知,这新政说白是一是行工商,二是练新军,而新军中自然包括水师,无论如何这福建水师,不能不办。要办水师,这船政局自然要加以扩建。
阅完全文后,卞宝第立即批了四个字:
“同意所请。”
可以批下这四字之后,卞宝第却又立即意识到这是件很大的事,还应该向朝廷奏报才是,遂又添了几个字:
“等候皇太后、皇上谕旨。”
若是搁过去,这一句写与不写并无不可,毕竟现在天下之权尽归地方,至于朝廷那不过只是一个摆设,甚至就连同看似与旧时军机大臣同权的议政员,也不过只是讨论一些看似没有什么影响的话题罢了。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若是有心人注意的话,恐怕会发现卞宝第这位独断专行了半年有余的闽浙总督逢事即会添上这一句话,在议政前这是常事,而现在,他却又一次把这句话添上了,这种心境上的变化,恐怕只有有他一个人方才理会其间深意。
这时一位幕友进来,抱着一大叠信,向卞宝第禀告这些信是谁寄来的,来自何方。
“大人,这封是香帅从武昌寄来的。”
“哦,快打开,念给我听。”
一听说是张之洞的信,卞宝第先是一愣,而后又急忙说道。
幕僚念着念着,卞宝第的眉头时展时皱。张之洞在信上说,他已物色了百多名十五六岁的幼童,都资质聪颖,心地纯正,出身清白之家,拟通过考核后,从中录取五十名,作为留学生派往他国,而且已经和德、英等国领事商定好了,这批幼童分赴德、英、法、比等国,大部分学工业、化学等科目,少部分专攻军事、医学以及法律。在信用他还用满怀信心地话语称,他们都将会成为大清国中兴的栋梁之材。
对于张之洞的这种显摆,卞宝第只是不以为意的一笑,但对其再派幼童留学的动作却十分欣赏,毕竟现在这天下讲究的是西洋干才,强国终究离不开精通西洋的人才,若非他唐浩然精通西学,又岂会……
“大清国中兴之栋梁……”
于心底念叨着这句话,卞宝第微闭双目,浮想连翩,无论是李鸿章也好,张之洞也罢,说到底,他们都是大清国的臣子,都和自己一样,去年都是迫于自保,才弄出了议政会,若是他日朝廷锐意进取之下,其又岂会甘愿与朝廷对抗?如那唐浩然一般甘愿做乱臣贼子。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