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教其用耳。若不为用,或埋于地下,则钱不通,国乃贫;或购置田地,必生兼并,国乃乱;况有靡费虚掷,以薄风俗,甚至私造甲兵者也,陛下不可不虑。”没错我是豪奢了,但我不浪费啊,总比后来石崇、王恺斗富那样,只知道搜罗饥不可食、寒不能衣的奇珍异宝,还随随便便砸烂要好吧。再说了,人要是藏了无数金钱却无处花用,你就不怕他们私造甲兵,暗起谋反之心吗?
曹操听了这话,不禁皱眉,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才好。
终究封建君王是不怕臣下敛财、奢靡的,只要不激起民怨,也不威胁他的统治就成。举例而言,《南史》记载。南梁临川王萧宏后院起了一百多间库房,严密禁锁,有人就怀疑是私藏兵器,密报给梁武帝萧衍知道。萧衍大怒,于是搞了场突击检查。结果打开库房一瞧,里面装的全都是铜钱,还有布、绢、丝、绵、漆、蜜等财货。萧衍亲眼得见,当即喜笑颜开,对萧宏说:“阿六,汝生活大可。”从此。“兄弟情方更敦睦”。
所以曹操虽然提倡节俭,但对于臣子的奢靡生活,只要不逾制,那也不便,更不愿直接加以干涉。他只是怕是勋带坏了朝中风气。是勋就说啦,我教他们花钱,总比他们攒着钱不知道往哪儿使要来得好啊。再说了,我是豪奢,但不浪费,我也反对浪费——比方说雀止食舌,一盘千钱,完了把吃剩下的还全都给倒沟里——愿为陛下写一篇反对浪费的文章。以宣示百僚。那曹操也就没啥话可说了。
可是风气既然养成,你说会不会反过来影响到曹操呢?是勋多少有点儿后悔莫及。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说不定曹操是特意为了削减一下是勋的财力……
好在曹操虽然狮子大开口。那也是在对是勋的财力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道出的“三万金”,并没有超出是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倘若换了面对什么颍阴荀氏、琅邪王氏、河内司马氏,必然不会提此等要求出来啊。因为是勋的主要收入既非官俸,也非田产,而来自于工商之业。
从来土地里刨食,所获最少。而且除非技术有划时代的飞跃,否则很难大幅度提升。自古以来,真正的豪富——除去靠贪污、抢掠而发达的——都是商贾。比方说春秋有陶朱公、战国有吕不韦、汉代有卓王孙。等等。
是勋盖建了很多作坊,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同时也引领了包括炒菜、饮茶在内很多新的时尚,由此而积累的钱财无可计数。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技术方面投入过高,导致入不敷出,被迫把很多产业挂牌出售。然而当这些产业因为有更多人参与而逐渐形成规模以后,剩下的那些所获利润反倒更高,不仅安然渡过了财政危机,而且财富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当然啦,其中亦有曹淼之功也,随着经验值的累积,这位过去的豪门大小姐,已经有向工商业女强人转化的趋势了。
尤其自吕布进入西域以后,是勋多次组建商队前往高昌贸易,来回一趟所获,比造纸、印刷等作坊全年利润还要高。并且他在上层掀起的享用之风,也间接导致了更多矿产的开发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反过来亦提升了国家税收额度,同时盛满了个人的腰包。
别的不说,仅举饮茶之风为例,最初不过是勋派人前往蜀中,每次掏摸几石药用的陈茶而已,待得此风渐长,自有那目光深远的商贾偷出茶种,尝试在气候与蜀中相近的荆、扬等州某些地区大范围种植。再往后陈茶喝腻了,中原地区更多富豪欲求“新味”,于是主动向朝廷提出,掏钱修葺从江南到河南的道路,并且雇佣骑士,快马运送。
可是中原地区没有那么多马匹怎么办?为此又有人北上朔、并之地,与拓拔部合营,建造马场,所育上品贡官,中品自用,下品出售。随即中原地区很多原本只能人力耕种的土地,从屯所开始,逐渐用上了马力……
一杯小小的清茶,一旦成为上层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嗜好品,所牵连的产业链,所流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都足以使人瞠目结舌,甚至以为必有天公相助也……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对此现象表示忧虑,比方说陈长文,就曾经请求朝廷下旨,限定茶园的范围,并且不准私自将耕地转化为茶园,以免影响到地方官府的收谷数量。只是是勋当即站出来反驳:“植茶所须水土,与种谷不同。或有瘠田,产谷不足一石,若以植茶,可得五倍。且茶税亦较田赋为高,则官所得者,十倍于种谷也。即取此钱于中田、上田,修沟渠、兴水利、养牛马、铸铁犁,所获更二十倍于彼瘠田,不亦宜乎?”
是勋府中有一伙儿种过地的人才,比方说邓艾、石苞,外加他还有个仍然在洛阳城外种地的老丈人管亥,提出这种数据来那是再简单不过了。陈长文则多年为朝官,不实际理民,旧有的一点儿农业知识也全都遗忘到脑后了,根本就无可反驳……(未完待续)
教其用耳。若不为用,或埋于地下,则钱不通,国乃贫;或购置田地,必生兼并,国乃乱;况有靡费虚掷,以薄风俗,甚至私造甲兵者也,陛下不可不虑。”没错我是豪奢了,但我不浪费啊,总比后来石崇、王恺斗富那样,只知道搜罗饥不可食、寒不能衣的奇珍异宝,还随随便便砸烂要好吧。再说了,人要是藏了无数金钱却无处花用,你就不怕他们私造甲兵,暗起谋反之心吗?
曹操听了这话,不禁皱眉,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才好。
终究封建君王是不怕臣下敛财、奢靡的,只要不激起民怨,也不威胁他的统治就成。举例而言,《南史》记载。南梁临川王萧宏后院起了一百多间库房,严密禁锁,有人就怀疑是私藏兵器,密报给梁武帝萧衍知道。萧衍大怒,于是搞了场突击检查。结果打开库房一瞧,里面装的全都是铜钱,还有布、绢、丝、绵、漆、蜜等财货。萧衍亲眼得见,当即喜笑颜开,对萧宏说:“阿六,汝生活大可。”从此。“兄弟情方更敦睦”。
所以曹操虽然提倡节俭,但对于臣子的奢靡生活,只要不逾制,那也不便,更不愿直接加以干涉。他只是怕是勋带坏了朝中风气。是勋就说啦,我教他们花钱,总比他们攒着钱不知道往哪儿使要来得好啊。再说了,我是豪奢,但不浪费,我也反对浪费——比方说雀止食舌,一盘千钱,完了把吃剩下的还全都给倒沟里——愿为陛下写一篇反对浪费的文章。以宣示百僚。那曹操也就没啥话可说了。
可是风气既然养成,你说会不会反过来影响到曹操呢?是勋多少有点儿后悔莫及。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说不定曹操是特意为了削减一下是勋的财力……
好在曹操虽然狮子大开口。那也是在对是勋的财力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道出的“三万金”,并没有超出是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倘若换了面对什么颍阴荀氏、琅邪王氏、河内司马氏,必然不会提此等要求出来啊。因为是勋的主要收入既非官俸,也非田产,而来自于工商之业。
从来土地里刨食,所获最少。而且除非技术有划时代的飞跃,否则很难大幅度提升。自古以来,真正的豪富——除去靠贪污、抢掠而发达的——都是商贾。比方说春秋有陶朱公、战国有吕不韦、汉代有卓王孙。等等。
是勋盖建了很多作坊,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同时也引领了包括炒菜、饮茶在内很多新的时尚,由此而积累的钱财无可计数。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技术方面投入过高,导致入不敷出,被迫把很多产业挂牌出售。然而当这些产业因为有更多人参与而逐渐形成规模以后,剩下的那些所获利润反倒更高,不仅安然渡过了财政危机,而且财富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当然啦,其中亦有曹淼之功也,随着经验值的累积,这位过去的豪门大小姐,已经有向工商业女强人转化的趋势了。
尤其自吕布进入西域以后,是勋多次组建商队前往高昌贸易,来回一趟所获,比造纸、印刷等作坊全年利润还要高。并且他在上层掀起的享用之风,也间接导致了更多矿产的开发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反过来亦提升了国家税收额度,同时盛满了个人的腰包。
别的不说,仅举饮茶之风为例,最初不过是勋派人前往蜀中,每次掏摸几石药用的陈茶而已,待得此风渐长,自有那目光深远的商贾偷出茶种,尝试在气候与蜀中相近的荆、扬等州某些地区大范围种植。再往后陈茶喝腻了,中原地区更多富豪欲求“新味”,于是主动向朝廷提出,掏钱修葺从江南到河南的道路,并且雇佣骑士,快马运送。
可是中原地区没有那么多马匹怎么办?为此又有人北上朔、并之地,与拓拔部合营,建造马场,所育上品贡官,中品自用,下品出售。随即中原地区很多原本只能人力耕种的土地,从屯所开始,逐渐用上了马力……
一杯小小的清茶,一旦成为上层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嗜好品,所牵连的产业链,所流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都足以使人瞠目结舌,甚至以为必有天公相助也……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对此现象表示忧虑,比方说陈长文,就曾经请求朝廷下旨,限定茶园的范围,并且不准私自将耕地转化为茶园,以免影响到地方官府的收谷数量。只是是勋当即站出来反驳:“植茶所须水土,与种谷不同。或有瘠田,产谷不足一石,若以植茶,可得五倍。且茶税亦较田赋为高,则官所得者,十倍于种谷也。即取此钱于中田、上田,修沟渠、兴水利、养牛马、铸铁犁,所获更二十倍于彼瘠田,不亦宜乎?”
是勋府中有一伙儿种过地的人才,比方说邓艾、石苞,外加他还有个仍然在洛阳城外种地的老丈人管亥,提出这种数据来那是再简单不过了。陈长文则多年为朝官,不实际理民,旧有的一点儿农业知识也全都遗忘到脑后了,根本就无可反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