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断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璟想的没有错,宗云和董尚志等南无派弟子,确实要离开了,因为佛道辩论的时间要看着差不多要来临,他们必须要赶回北方去了。
今番辩论的地点在大都,严格来说还不算大都,因为此时还是蒙古帝国,忽必烈还未正式建立大元朝,大都也就是北宋时期的燕京,后来的北京,此时大都城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扩建。
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必须及早启程,而宗云与董尚志达成了谅解之后,即便为了师父王道明,他也不得不去参加这次辩论,可惜杨璟是没有机会见识一下这次盛会了。
这佛教传自印度,是外来的教派,属于夷狄之教,而华夏乃中天之国,素来认为夷狄蛮戎文化低落,不当可信,本土道教作为卫道者,与佛教之争是由来已久了。
从汉朝开始,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清,两教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歇过。
西晋之时,道士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简单来说就是你们这些大和尚,其实都是我道家神仙的徒子徒孙,这也成了两教争论陷入白热化的焦点。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或者百姓的盲目崇信,两教互有胜负,几乎算是交替着引领百姓的信仰。
到了宋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五代掌教李志常,也就是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的同门师兄弟,由于侵占佛寺,破坏佛像,又将“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经”以及“老子八十一化图”刊印出版,宣扬老子化胡学的说法,惹得少林寺大和尚福裕发火,才有了这次辩论。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发生变化,这次辩论会让全真道走向衰落,再也无法重复荣光,更没办法再重返巅峰。
因为辩论以全真道失败告终,蒙古汗勒令烧毁了道德经以外几乎所有道经,元宪宗最后的皇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都下诏弹压全真道,全真道从此一蹶不振。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宗云和董尚志今番北行,实在是前途堪忧。
宗云心里似乎也有些愧疚,因为他没办法陪同杨璟出使大理,有种临难脱逃的意思。
然而杨璟却看得很开,虽然今番出使有着不小的危险性,但这件事关乎到全真教的生死存亡,宗云选择离开也是无可厚非。
再者,官家通过内等子来警告杨璟,让杨璟不要跟武林人走得太近,尤其是全真道士,此时宗云等人离开,对杨璟而言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见得宗云有些不太敢接触他的目光,杨璟只是笑了笑,也不顾董尚志在外头,一把搂住宗云的肩膀,嘿嘿笑道:“这次可要加把劲,可不能丢脸!”
宗云见杨璟故作轻松,心里也不由一暖,却是说不出话来。
杨璟想了想,便朝宗云说道:“我好歹也是师弟,说什么也要出一把子力,师兄,师叔,二位且跟我来。”
宗云和董尚志也不知杨璟卖什么关子,便跟着杨璟离开了房间,走出院子,不多时便绕到了左首小花园旁边的一个小院里。
董尚志和宗云一看,便见得王不留正在书房里教杨艾男摆弄算筹。
见得杨璟三人到来,王不留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摸了摸杨艾男的头,这才走了出来。
杨璟看到王不留脸色不太好看,心里却有些暗喜,朝王不留道:“这些日子,王老辛苦了,也多亏你教导艾男,这小子进步神速啊...”
自打与杨璟相遇相识之后,王不留对杨璟从来都是很恭敬,每次都称呼杨璟为杨大人,只是这一次,他却有些不冷不热。
“杨大人说的哪里话,这小子天赋异禀,有着赤子之心,纯净清澈,实在是少见的奇才...老夫能够指导他,也算是一场幸事。”
杨璟也知道王不留对杨艾男是真心付出,不由点头道谢,这才说明了来意。
“王老,想必你也知道,师叔和师兄要去北方参加佛道辩论,王老见识广博通晓百家,我想...想让先生陪着他们一并北上...”
宗云听得此言,心里也已经开始有些猜测,因为他总觉得今日的王不留,无论气度还是言行,都有些不同往日。
就像王不留每次都称呼杨璟为杨大人一般,杨璟自打认识王不留之后,便一直称呼王不留为先生,从来都是恭敬有加。
而这一次,杨璟称呼王不留之时,这种恭敬的姿态就更加明显了。
董尚志南无派的掌教真人,此时王不留散发出来的炁场截然不同,他没道理看不出来。
只是在场四人就像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般,谁也没有说破罢了。
如果他和宗云没有猜错的话,杨璟之所以要让王不留陪着他们北上,自然是因为王不留对他们有帮助,否则王不留年纪一大把了,杨璟哪里肯让他再承受舟车劳顿之苦。
而联想到早先杨璟让魏无敌发动白牛教的人满天下搜寻陆地神仙白玉蟾的事情,他们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笃定的想法,说不定杨璟一直是骑驴找马,要找的陆地神仙,只怕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王不留读过书,参加过科举考试,当过道士,游历天下,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杨璟有什么问题,似乎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 -->>
杨璟想的没有错,宗云和董尚志等南无派弟子,确实要离开了,因为佛道辩论的时间要看着差不多要来临,他们必须要赶回北方去了。
今番辩论的地点在大都,严格来说还不算大都,因为此时还是蒙古帝国,忽必烈还未正式建立大元朝,大都也就是北宋时期的燕京,后来的北京,此时大都城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扩建。
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必须及早启程,而宗云与董尚志达成了谅解之后,即便为了师父王道明,他也不得不去参加这次辩论,可惜杨璟是没有机会见识一下这次盛会了。
这佛教传自印度,是外来的教派,属于夷狄之教,而华夏乃中天之国,素来认为夷狄蛮戎文化低落,不当可信,本土道教作为卫道者,与佛教之争是由来已久了。
从汉朝开始,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明清,两教之间的争论从未停歇过。
西晋之时,道士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简单来说就是你们这些大和尚,其实都是我道家神仙的徒子徒孙,这也成了两教争论陷入白热化的焦点。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或者百姓的盲目崇信,两教互有胜负,几乎算是交替着引领百姓的信仰。
到了宋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五代掌教李志常,也就是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的同门师兄弟,由于侵占佛寺,破坏佛像,又将“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经”以及“老子八十一化图”刊印出版,宣扬老子化胡学的说法,惹得少林寺大和尚福裕发火,才有了这次辩论。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发生变化,这次辩论会让全真道走向衰落,再也无法重复荣光,更没办法再重返巅峰。
因为辩论以全真道失败告终,蒙古汗勒令烧毁了道德经以外几乎所有道经,元宪宗最后的皇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都下诏弹压全真道,全真道从此一蹶不振。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宗云和董尚志今番北行,实在是前途堪忧。
宗云心里似乎也有些愧疚,因为他没办法陪同杨璟出使大理,有种临难脱逃的意思。
然而杨璟却看得很开,虽然今番出使有着不小的危险性,但这件事关乎到全真教的生死存亡,宗云选择离开也是无可厚非。
再者,官家通过内等子来警告杨璟,让杨璟不要跟武林人走得太近,尤其是全真道士,此时宗云等人离开,对杨璟而言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见得宗云有些不太敢接触他的目光,杨璟只是笑了笑,也不顾董尚志在外头,一把搂住宗云的肩膀,嘿嘿笑道:“这次可要加把劲,可不能丢脸!”
宗云见杨璟故作轻松,心里也不由一暖,却是说不出话来。
杨璟想了想,便朝宗云说道:“我好歹也是师弟,说什么也要出一把子力,师兄,师叔,二位且跟我来。”
宗云和董尚志也不知杨璟卖什么关子,便跟着杨璟离开了房间,走出院子,不多时便绕到了左首小花园旁边的一个小院里。
董尚志和宗云一看,便见得王不留正在书房里教杨艾男摆弄算筹。
见得杨璟三人到来,王不留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摸了摸杨艾男的头,这才走了出来。
杨璟看到王不留脸色不太好看,心里却有些暗喜,朝王不留道:“这些日子,王老辛苦了,也多亏你教导艾男,这小子进步神速啊...”
自打与杨璟相遇相识之后,王不留对杨璟从来都是很恭敬,每次都称呼杨璟为杨大人,只是这一次,他却有些不冷不热。
“杨大人说的哪里话,这小子天赋异禀,有着赤子之心,纯净清澈,实在是少见的奇才...老夫能够指导他,也算是一场幸事。”
杨璟也知道王不留对杨艾男是真心付出,不由点头道谢,这才说明了来意。
“王老,想必你也知道,师叔和师兄要去北方参加佛道辩论,王老见识广博通晓百家,我想...想让先生陪着他们一并北上...”
宗云听得此言,心里也已经开始有些猜测,因为他总觉得今日的王不留,无论气度还是言行,都有些不同往日。
就像王不留每次都称呼杨璟为杨大人一般,杨璟自打认识王不留之后,便一直称呼王不留为先生,从来都是恭敬有加。
而这一次,杨璟称呼王不留之时,这种恭敬的姿态就更加明显了。
董尚志南无派的掌教真人,此时王不留散发出来的炁场截然不同,他没道理看不出来。
只是在场四人就像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般,谁也没有说破罢了。
如果他和宗云没有猜错的话,杨璟之所以要让王不留陪着他们北上,自然是因为王不留对他们有帮助,否则王不留年纪一大把了,杨璟哪里肯让他再承受舟车劳顿之苦。
而联想到早先杨璟让魏无敌发动白牛教的人满天下搜寻陆地神仙白玉蟾的事情,他们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笃定的想法,说不定杨璟一直是骑驴找马,要找的陆地神仙,只怕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王不留读过书,参加过科举考试,当过道士,游历天下,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杨璟有什么问题,似乎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