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暮春时节不光有公子王孙们的花红柳绿,还有农人们的炙肤皲足、商贾们的风餐露宿,才交织出雍州大地的欣荣繁华。
樊城魏宗是名寒门子弟,靠着家中百亩农田生活,妻子王氏操持家业,让他得以安心读书。
数年前杨刺史在境内推广儒教,修建学庠,樊城亦招募教师,月俸六石。
魏宗欣喜地前去应募,有了六石薪俸,妻子便不用日夜操劳,一双儿女平日也能多些衣食。
征募的教师不限出身,但这点钱粮自不会被门阀子弟放在眼中,魏宗满心以为没人前去。
依时到樊城县衙才发现,前来应募的居然多达十八位,有几位还是旧识,往日曾在一起诗会雅聚,都是像自己这样的寒门子弟。
前来主持征募的是文学掾孔鲜,每人三道题,选自《论语》和《礼记》,除要填写空缺内容还需解释经文之意,魏宗很幸运,他平日多读这两本经书,所以在一众应募者当中被选中,成为三名教师之一。
学庠为官府公办,招收八至十二岁的孩童识字,也不拘出身,士农工商的子弟皆可入学。
樊城学庠有四十三名学童,魏宗站在讲台之上,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想起儿时父亲教自己读书的情形,为那些学童感到庆幸,多亏杨刺史这些学童才有认字识礼的机会。
魏宗深感责任重大,教习不敢有丝毫怠慢,两年后被县衙征诏为议生,虽只是九品,却正式入仕为官。
收到官府的征诏令后,魏宗大醉一场,对杨刺史充满了感激,若非弘农公焉有自己入仕为官的机会。
议生,散吏,无固定职事,在县衙掌参议应对之事,年俸百二十石。虽然薪俸增长不多,但入仕带来的无形好处。按照“品官占田荫客制”,九品官可占田十顷,荫客一人,大大地改善了家中状况。
五月十六日,轮到魏宗休沐。魏宗带了家人过江前来襄阳,早就听闻襄阳城西市繁华,如今手中有了些闲钱,带着妻儿逛逛集市,添置些家用的东西,顺道到勾栏听听曲。
约好半个时辰后在金市北会合,妻子王氏带着女儿前往布市,魏宗则带了儿子魏新来到书肆。魏新今年八岁,早两年便随自己识字,魏新准备今年将他送到学庠,要添置些笔墨纸张。
买好笔纸后,时间尚早,魏宗带着儿子逛着书肆,手中有了闲钱,也想买些字画装点门面。
前面有家书肆门庭若市,魏宗好奇地上前观看,书肆上方悬匾“致远斋”,落款居然是郭高。
魏宗见出来的文士手中都拿着书册,这种装订好的书册传自汝南,据说是杨刺史所发明。不过现在书册各个书肆皆有出售,为何要在此轰抢,莫非大减价。
魏宗对着一名刚从书肆中出来、笑容满面的文士揖礼道:“兄台,这书斋售卖何物,引得众人相抢?”
那文士见魏宗青衫纶巾,看样子也是读书人,还了一礼道:“致远斋出售书籍,一部《论语》三册,仅需六百钱。”
魏宗一愣,书肆偶有抄录好的经书出售,《论语》的售价多在八百至千钱左右,以前魏宗家中贫穷,借友人的《论语》抄录过,只是手抄书费时费事,赶时间又容易抄错、抄漏,而且量少。
六百钱三册,价钱着实便宜,难怪这么多人争抢,只是抄录的书籍至多一二十本,哪够这么多人争夺。若是字迹工整,抄录无误,六百钱倒是不妨替新儿买下,省得抄录辛苦。
魏宗看着那文士手中书,笑道:“兄台,可否让仆借观一眼?”
那文士迟疑了一下,这才将书递给魏宗,叮嘱道:“仁兄小心些,这书可是奉圣亭侯所校,着实珍贵。”
什么,魏宗感觉手中书有千斤重,奉圣亭侯是孔圣后裔,他所校的《论语》肯定最为标准。
这是什么书,怎么封面上还有孔圣的画像,论语两字旁写着孔懿校订四个小字。
翻开书,里面的字三分大小(1),字迹清楚,最让魏宗称奇的是加了句读(2),读起来分外醒目。
“好书”,魏宗立觉爱不释手起来,翻看了几页,发觉这字不像是抄录。抬头望向那文士,魏宗问道:“兄台,这《论语》是何人抄录?”
那文士笑道:“兄台有所不知,这《论语》不是抄录,听书肆伙计讲中拓印而成。”
魏宗有些惊疑,道:“拓印为何是阳文,怪哉。” 那名文士从魏宗手中要还书,道:“据说书肆此次足足拓印了五百本,兄台若是喜欢赶紧入内抢购,晚了怕就没了。”
&nbs... -->>
一年之计在于春,暮春时节不光有公子王孙们的花红柳绿,还有农人们的炙肤皲足、商贾们的风餐露宿,才交织出雍州大地的欣荣繁华。
樊城魏宗是名寒门子弟,靠着家中百亩农田生活,妻子王氏操持家业,让他得以安心读书。
数年前杨刺史在境内推广儒教,修建学庠,樊城亦招募教师,月俸六石。
魏宗欣喜地前去应募,有了六石薪俸,妻子便不用日夜操劳,一双儿女平日也能多些衣食。
征募的教师不限出身,但这点钱粮自不会被门阀子弟放在眼中,魏宗满心以为没人前去。
依时到樊城县衙才发现,前来应募的居然多达十八位,有几位还是旧识,往日曾在一起诗会雅聚,都是像自己这样的寒门子弟。
前来主持征募的是文学掾孔鲜,每人三道题,选自《论语》和《礼记》,除要填写空缺内容还需解释经文之意,魏宗很幸运,他平日多读这两本经书,所以在一众应募者当中被选中,成为三名教师之一。
学庠为官府公办,招收八至十二岁的孩童识字,也不拘出身,士农工商的子弟皆可入学。
樊城学庠有四十三名学童,魏宗站在讲台之上,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想起儿时父亲教自己读书的情形,为那些学童感到庆幸,多亏杨刺史这些学童才有认字识礼的机会。
魏宗深感责任重大,教习不敢有丝毫怠慢,两年后被县衙征诏为议生,虽只是九品,却正式入仕为官。
收到官府的征诏令后,魏宗大醉一场,对杨刺史充满了感激,若非弘农公焉有自己入仕为官的机会。
议生,散吏,无固定职事,在县衙掌参议应对之事,年俸百二十石。虽然薪俸增长不多,但入仕带来的无形好处。按照“品官占田荫客制”,九品官可占田十顷,荫客一人,大大地改善了家中状况。
五月十六日,轮到魏宗休沐。魏宗带了家人过江前来襄阳,早就听闻襄阳城西市繁华,如今手中有了些闲钱,带着妻儿逛逛集市,添置些家用的东西,顺道到勾栏听听曲。
约好半个时辰后在金市北会合,妻子王氏带着女儿前往布市,魏宗则带了儿子魏新来到书肆。魏新今年八岁,早两年便随自己识字,魏新准备今年将他送到学庠,要添置些笔墨纸张。
买好笔纸后,时间尚早,魏宗带着儿子逛着书肆,手中有了闲钱,也想买些字画装点门面。
前面有家书肆门庭若市,魏宗好奇地上前观看,书肆上方悬匾“致远斋”,落款居然是郭高。
魏宗见出来的文士手中都拿着书册,这种装订好的书册传自汝南,据说是杨刺史所发明。不过现在书册各个书肆皆有出售,为何要在此轰抢,莫非大减价。
魏宗对着一名刚从书肆中出来、笑容满面的文士揖礼道:“兄台,这书斋售卖何物,引得众人相抢?”
那文士见魏宗青衫纶巾,看样子也是读书人,还了一礼道:“致远斋出售书籍,一部《论语》三册,仅需六百钱。”
魏宗一愣,书肆偶有抄录好的经书出售,《论语》的售价多在八百至千钱左右,以前魏宗家中贫穷,借友人的《论语》抄录过,只是手抄书费时费事,赶时间又容易抄错、抄漏,而且量少。
六百钱三册,价钱着实便宜,难怪这么多人争抢,只是抄录的书籍至多一二十本,哪够这么多人争夺。若是字迹工整,抄录无误,六百钱倒是不妨替新儿买下,省得抄录辛苦。
魏宗看着那文士手中书,笑道:“兄台,可否让仆借观一眼?”
那文士迟疑了一下,这才将书递给魏宗,叮嘱道:“仁兄小心些,这书可是奉圣亭侯所校,着实珍贵。”
什么,魏宗感觉手中书有千斤重,奉圣亭侯是孔圣后裔,他所校的《论语》肯定最为标准。
这是什么书,怎么封面上还有孔圣的画像,论语两字旁写着孔懿校订四个小字。
翻开书,里面的字三分大小(1),字迹清楚,最让魏宗称奇的是加了句读(2),读起来分外醒目。
“好书”,魏宗立觉爱不释手起来,翻看了几页,发觉这字不像是抄录。抬头望向那文士,魏宗问道:“兄台,这《论语》是何人抄录?”
那文士笑道:“兄台有所不知,这《论语》不是抄录,听书肆伙计讲中拓印而成。”
魏宗有些惊疑,道:“拓印为何是阳文,怪哉。” 那名文士从魏宗手中要还书,道:“据说书肆此次足足拓印了五百本,兄台若是喜欢赶紧入内抢购,晚了怕就没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