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模糊,杨安玄忙还礼,笑应道:“南平公风采更胜往昔,英武中透着儒雅,让人生羡。”
刘毅被杨安玄说得开怀大笑,捋须道:“当年与愚比箭的俞飞现在何处?什么时候能再斗上一场?” 杨安玄微笑,当年刘毅败于俞飞之手,十年过去依然念念不忘,此人气量狭小,与刘裕实在无法相比,难怪按史实会败在刘裕手中。
众官围拢过来,加入寒暄之中,便连武陵王也上前道:“等上巳节后,孤在府中设宴,招待德舆、希乐和安玄。”
刘裕京中府邸在广阳门右御街西侧,原来是桓谦的住处,武陵王将此宅赐给他。宅院很大,刘裕不常在京中,索性让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搬到宅中居住,亦如京中开府一样。
回到车骑将军府,刘穆之等人前来参见,刘裕笑道:“无须多礼,且说一说京中情形。”
刘穆之把杨安玄在京中交往门阀、推荐官员之事陈述了一遍,徐羡之在一旁补充,刘裕捋须静听,不时发问。
足足说了两刻钟,刘裕凝眉道:“如此说来杨安玄是想插手朝堂了,琅琊王和武陵王皆有意扶持他。”
徐羡之道:“主公不妨过些日子将这些人想办法迁出京去外任,剪除杨安玄的羽翼。至于曾安,独木难成林,起不了风浪。”
刘穆之蹙眉道:“关键在武陵王,即使武陵王按主公所说将这些人外任出京,待到明年又如何?这些人都是门阀子弟,若是杨安玄将这些人都收入雍兖任官,岂不更得门阀之心。”
刘裕微笑道:“道和如此说,可是有了应对之策?”
刘穆之应道:“杨安玄进京造势,拉拢门阀,如今看来其志并非仅在提升门阀品阶。主公何不推波助澜,索性夸赞杨安玄有经天纬地之才,上疏将其留在建康为官。”
徐羡之拍掌赞道:“妙哉,此捧杀之计也。”
刘裕读书不多,问道:“宗文,何为捧杀之计?”
“此典出自东汉名士应劭所著《风俗通》,‘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见刘裕一脸茫然,徐羡之解释道:“就是通过夸赞的方式来害他。”
刘穆之见刘裕依旧不解,道:“主公可知毛遂自荐故事?”
刘裕点头,他读书不多,自知短处,在京口便请文士读史讲经,听过毛遂向平原君自荐,胁迫楚王救赵的故事。
“毛遂功成之后,被平原君奉为上客,亦为赵王所重。后来燕军伐赵,那些不满毛遂得志之人便向赵王进言,让毛遂领兵抗敌,声称以毛遂之能退燕军易如反掌。”
刘裕静坐听着刘穆之的讲解,心中已经猜中了毛遂结果。毛遂长于谋略,带兵打仗切非强项,强迫其率军出战,是逼其送死,只可惜出谋之人不顾国家,葬送出战的儿郎。
“那些小人将毛遂夸得无所不能,于是赵王铁心让毛遂领军,毛遂屡辞无果,只得领军与燕交战,连战连败,丢城失地。毛遂自知难辞其咎,拔剑自刎谢罪。”
“道和是要愚四处宣扬杨安玄之能,将其留在京中。”刘裕眼中闪过厉光,笑道:“若杨安玄果真能留在京中,便将尚书左仆射让于他何妨。”
刘裕知道,离开了雍州的杨安玄,不过是笼中之鸟,将任由处置。
徐羡之沉吟片刻道:“愚看杨安玄会坚辞,反倒助长了他的声名。”
刘裕笑道:“无妨,届时让武陵王或琅琊王出面极力相请,杨安玄若再三不肯,说明其忠君报国之心有伪,辜负众望。”
去年迎回天子,朝廷亦有意留刘裕在建康为官,刘裕再三不肯,最后天子驾临刘裕私宅相请,逼得刘裕前往宫城表明心志,方才得以回归京口。
刘穆之沉声道:“主公一面宣扬杨安玄才能,一面暗中诋毁其拥兵自重,心怀叵测,等到杨安玄再三不肯留在京中,天下臣民对其自然离心。”
徐羡之打了个寒颤,叹道:“道和之计,无论杨安玄如何应对,都必中招,愚不如也。”
刘裕笑道:“道和和宗文是愚的左膀右臂,有你们在京中愚在京口方能高枕无忧。”
看了一眼安坐不语的臧熹,刘裕道:“义和,为何过年不回京口,你姐姐想念质儿,等愚回京口你带质儿与愚一同回转京口。”
臧熹,刘裕发妻臧爱亲之弟,其子臧质,年方七岁,甚得姑姑臧爱亲喜欢。
臧熹欠身礼道:“主公,杨安玄年前上疏前来京城朝觐,微臣虽无道和、宗文之才,却想着能拾漏补缺,献愚者之得。”
看着正襟危坐的小舅子,想起当初占领皇宫时情形,知道他生性谦谨,刘裕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
PS:注(1):《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兰亭集序》便是记录此日。晋人成公绥记录上巳节”考吉日,简良辰,祓除鲜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渔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砂场,列罍樽,飞羽觞”。
模糊,杨安玄忙还礼,笑应道:“南平公风采更胜往昔,英武中透着儒雅,让人生羡。”
刘毅被杨安玄说得开怀大笑,捋须道:“当年与愚比箭的俞飞现在何处?什么时候能再斗上一场?” 杨安玄微笑,当年刘毅败于俞飞之手,十年过去依然念念不忘,此人气量狭小,与刘裕实在无法相比,难怪按史实会败在刘裕手中。
众官围拢过来,加入寒暄之中,便连武陵王也上前道:“等上巳节后,孤在府中设宴,招待德舆、希乐和安玄。”
刘裕京中府邸在广阳门右御街西侧,原来是桓谦的住处,武陵王将此宅赐给他。宅院很大,刘裕不常在京中,索性让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搬到宅中居住,亦如京中开府一样。
回到车骑将军府,刘穆之等人前来参见,刘裕笑道:“无须多礼,且说一说京中情形。”
刘穆之把杨安玄在京中交往门阀、推荐官员之事陈述了一遍,徐羡之在一旁补充,刘裕捋须静听,不时发问。
足足说了两刻钟,刘裕凝眉道:“如此说来杨安玄是想插手朝堂了,琅琊王和武陵王皆有意扶持他。”
徐羡之道:“主公不妨过些日子将这些人想办法迁出京去外任,剪除杨安玄的羽翼。至于曾安,独木难成林,起不了风浪。”
刘穆之蹙眉道:“关键在武陵王,即使武陵王按主公所说将这些人外任出京,待到明年又如何?这些人都是门阀子弟,若是杨安玄将这些人都收入雍兖任官,岂不更得门阀之心。”
刘裕微笑道:“道和如此说,可是有了应对之策?”
刘穆之应道:“杨安玄进京造势,拉拢门阀,如今看来其志并非仅在提升门阀品阶。主公何不推波助澜,索性夸赞杨安玄有经天纬地之才,上疏将其留在建康为官。”
徐羡之拍掌赞道:“妙哉,此捧杀之计也。”
刘裕读书不多,问道:“宗文,何为捧杀之计?”
“此典出自东汉名士应劭所著《风俗通》,‘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见刘裕一脸茫然,徐羡之解释道:“就是通过夸赞的方式来害他。”
刘穆之见刘裕依旧不解,道:“主公可知毛遂自荐故事?”
刘裕点头,他读书不多,自知短处,在京口便请文士读史讲经,听过毛遂向平原君自荐,胁迫楚王救赵的故事。
“毛遂功成之后,被平原君奉为上客,亦为赵王所重。后来燕军伐赵,那些不满毛遂得志之人便向赵王进言,让毛遂领兵抗敌,声称以毛遂之能退燕军易如反掌。”
刘裕静坐听着刘穆之的讲解,心中已经猜中了毛遂结果。毛遂长于谋略,带兵打仗切非强项,强迫其率军出战,是逼其送死,只可惜出谋之人不顾国家,葬送出战的儿郎。
“那些小人将毛遂夸得无所不能,于是赵王铁心让毛遂领军,毛遂屡辞无果,只得领军与燕交战,连战连败,丢城失地。毛遂自知难辞其咎,拔剑自刎谢罪。”
“道和是要愚四处宣扬杨安玄之能,将其留在京中。”刘裕眼中闪过厉光,笑道:“若杨安玄果真能留在京中,便将尚书左仆射让于他何妨。”
刘裕知道,离开了雍州的杨安玄,不过是笼中之鸟,将任由处置。
徐羡之沉吟片刻道:“愚看杨安玄会坚辞,反倒助长了他的声名。”
刘裕笑道:“无妨,届时让武陵王或琅琊王出面极力相请,杨安玄若再三不肯,说明其忠君报国之心有伪,辜负众望。”
去年迎回天子,朝廷亦有意留刘裕在建康为官,刘裕再三不肯,最后天子驾临刘裕私宅相请,逼得刘裕前往宫城表明心志,方才得以回归京口。
刘穆之沉声道:“主公一面宣扬杨安玄才能,一面暗中诋毁其拥兵自重,心怀叵测,等到杨安玄再三不肯留在京中,天下臣民对其自然离心。”
徐羡之打了个寒颤,叹道:“道和之计,无论杨安玄如何应对,都必中招,愚不如也。”
刘裕笑道:“道和和宗文是愚的左膀右臂,有你们在京中愚在京口方能高枕无忧。”
看了一眼安坐不语的臧熹,刘裕道:“义和,为何过年不回京口,你姐姐想念质儿,等愚回京口你带质儿与愚一同回转京口。”
臧熹,刘裕发妻臧爱亲之弟,其子臧质,年方七岁,甚得姑姑臧爱亲喜欢。
臧熹欠身礼道:“主公,杨安玄年前上疏前来京城朝觐,微臣虽无道和、宗文之才,却想着能拾漏补缺,献愚者之得。”
看着正襟危坐的小舅子,想起当初占领皇宫时情形,知道他生性谦谨,刘裕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
PS:注(1):《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兰亭集序》便是记录此日。晋人成公绥记录上巳节”考吉日,简良辰,祓除鲜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渔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砂场,列罍樽,飞羽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