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杨那边的战斗只比一师晚了几分钟结束。两支部队因为主官性格不同而打出了颇值得玩味的战例。李铁胆一连数场硬战,拼实力拼到极限,靠着大量杀伤敌人使之崩溃。细算下来,如果加上驱赶败兵自相残杀的数目,这一万人在两个小时的战斗里取得了杀敌一万三的惊人战绩。
而黄杨讨巧得多。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钻空子。先是从阻截中溜了过去,肆无忌惮踏了敌人大营。在一师顶上后,又看准时机横扫敌人后军。
当那些令人胆寒的枪骑兵出现在眼前时,一直没捞到正面交锋机会的苏合人竟然有些高兴。仗打到这个份上,傻子都看得出来大营里的本队是强弩之末,真正的生力军是这一万三千人。战争输了没关系。草原上你来我往打了几千年,只要人没死绝,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胜利,当敌人出现在面前时,一个勇士第一反应必须是对这场战斗获胜的渴求。
如果指挥后军的两个万夫长有那么一点战略头脑,在整体败局已定,敌人达成战略目标不可避免,而且敌我战损比极端到不像话的情况下,最佳选择是果断撤离。将一支军队投入到眼前对敌人难以造成较大损伤的战斗,或者留作未来的战略反击部队?后一种看似屈辱的选择才是一名将军应有的思考高度。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文化习俗而形成的作战思维想要有所改变,很难。两个万夫长也不例外。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俩人脑筋转过弯来了,回到部族里也是受人唾弃的胆小鬼。苏合人崇尚的是战斗至死的勇士。这倒也不难理解。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中只有不断抗争到底才有活下去的希望,稍微一点松懈就有可能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
但这只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百试不爽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规律、准则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对象、空间或时间的跨度、随机变量,其中某个重要因素的变化就能让结果面目全非。
苏合人遇上李雪鳞就是这种情况。虽然双方装备都在同一水平上,但国防军的作战理论和他们的相比,大致就是金茂大厦和911后双子楼的区别,差了有八十多层。直接后果便是苏合人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被瓦解了,一场又一场看不懂的战争葬送了全族一半以上的人口。这次也不例外。
黄杨的横向穿插对于苏合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以骑射为主的游牧民都喜欢留出足够宽敞的战场空间,进退才能自如。最关键的是不能让敌人轻易抓到软肋。像这种横插一刀挡在冲刺中的骑兵面前,转个身就开始迎头反冲锋的战术只有疯子才会用。一来是将侧面暴露给对方,这和寻死无异。二是从穿插到转向,骑兵损失了不少速度,延长了在同一区域的滞留时间,很容易被远程武器覆盖。
第二点因为光线仍然昏暗而自动解决了。至于第一点,对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属于有惊无险。二师在迂回过程中将所有骑枪都集中到了队伍左侧,到达位置后听着号令齐齐转身,四千杆骑枪组成了战场上最后一个死亡矩阵,迎面对准苏合人。
相比李铁胆那边最后以密集的箭雨解决问题,二师收尾的一战可华丽得多了。四千枪骑兵分三波投入,对苏合人开始收缩的正面形成浪涌。骑枪的消耗所造成的伤亡非常容易统计,基本维持着严格的一点二比一。四千杆枪,意味着三千多个苏合士兵在战马交错而过时身上少了些血肉,多出些异物,从马上栽下来。
如果苏合人收缩的不止是正面,后面那些间隔数十上百米的小集团也能凑到一起,黄杨至少不可能在打掉前锋后能像洪水冲垮沙坝一样长驱直入,将他们上窄下宽,类似于梯形的分布切掉一个长方形的空白。当然,看问题有消极和积极两种角度。幸存的那位万夫长显然是个积极派。
“天哪,幸亏没聚到一起,敌军扫不到我们。”直到二师全部破阵,目瞪口呆的万夫长这才察觉到自己竟然在庆幸。
五分钟里报销三千人,单看数量还算可以接受,但是结合时间,绝大多数指挥官都会被近似于屠杀的场面击垮信心。但黄杨部冲锋时的正面宽度只和那个梯形的短边相当,并不是因为来不及展开。李雪鳞给的命令是击溃。以苏合人惯常的表现来看,只要还有退路,伤亡超过三成就会崩溃,超过四成连神仙都救不回来。从这点上来说大家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对于训练周期长、兵源有限的国防军来说,一个士兵的价值远不止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李雪鳞一直走精兵政策,但从上到下都知道,只要条件允许立刻就是大扩军。现在的将军们都是从普通士兵走过来,现在的普通士兵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将军。
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小代价给敌人以最大杀伤,这是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都通行的一条原则。黄杨从进入战场开始就钻空子,此时将留存起来的实力最大限度集中,给了敌人倾力一击。
苏合万夫长明白自己无法指挥这些不成建制的部队做出迂回包抄这种最简单的战术动作。敌人五分钟消灭三千多人,要是再来一两个五分钟,这边还有剩吗?
在看不到胜利希望时,苏合人表现得并不比他们鄙视的其他民族更强。只比李铁胆那边早了几分钟,苏合人最有战斗力的一部炸开了。九千余人向着不同方向没命地逃,在霞光初期的天空下画出一个标准的扇形,显得蔚为壮观。要是不知内情的人,看这情况还以为是苏合人在乘胜追击看不见的敌人。
一些国防军士兵出于习惯追出几步,回头一看,大部队竟然都留在原地。师长没下命令,几位旅团长这次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不去撵一下溃兵?多好的机会!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砍下人头!”一位突厥族中尉不满地向上司抗议。
“我们实际兵力并不多,追溃兵时万一对方清醒过来很有可能反咬一口。再说一晚上行军加作战,大家都累坏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汉族少校耐心解释道,“这边是打赢了,还有两处不知进行得怎么样。万一有什么变化,我们就得作为预备队投入。追他们不过多砍几百上千个脑袋,咱们又不缺这些。从整个战局来看还是原地待命更好。”
让军官具备这个时代顶尖的思维高度,李雪鳞开培训班的初衷算是达到了。但战场上已经不需要预备队的投入了。当派出的游骑带回李铁胆那边大获全胜的消息,来自张彪处的传令兵也到了。
“黄杨师长,请您先与大部队汇合,稍作休整后再打扫战场。”
“莫非张副军长处也已破敌鸣金?”
“我出发时战斗刚结束。七千苏合人伤亡过半,剩下的都逃了。长官,我们胜了!”
“我们胜了!三万五大胜七万敌军!”李雪鳞身边已是一片沸腾,从将军到士兵,都欢呼着把头盔扔上半空。九条赖嗣犹豫了一下,也照着做了。
李雪鳞对这一幕露出少见的宽厚笑容:“确切地说,是三万。五千预备队始终不曾动用——张彪这次小心得有些过了,但不是没有道理。”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许福海最先冷静下来。顺着军长的思路,他明白了应该考虑到什么。
“张松需要增援。”参谋长想了想,“另外我们不知道敌人是否另外集结有援军,海参崴和海兰泡都是空城,这种状态很危险。”
“没错。你去布置吧。”比起眼前的胜利,李雪鳞更满足于有人能够跟上他的节奏。朝阳下,战场已尘埃落定。金色的光芒掩盖了血肉刺眼的红色。看起来倒显得**神圣。对于李雪鳞来说,这多少能让他感觉自己做的事有些正当性。
九条赖嗣哪曾遇到过这么波澜壮阔的骑兵会战——战场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双方投入兵力十万,马匹四十余万。战斗持续近三个小时,五万战士魂归天国。在日本,几十个人打群架就算是战争了,和眼前宛如地狱的屠场相比简直是个笑话。
有些事,不是仅靠书本就能了解的。岛国上养成的概念到了大陆同样是个笑话。
九条赖嗣感觉到自己的信念似乎被狠狠砸碎,正在艰难地重组。而随同崔洙浩来到海参崴的两个高丽官员则连重组这道手续也省去了,直接匍匐在天可汗的脚下。
“你们这是干什么?”李雪鳞一时没反应过来,侧身让开了。
高丽人膝盖下像是装了轴承,... -->>
黄杨那边的战斗只比一师晚了几分钟结束。两支部队因为主官性格不同而打出了颇值得玩味的战例。李铁胆一连数场硬战,拼实力拼到极限,靠着大量杀伤敌人使之崩溃。细算下来,如果加上驱赶败兵自相残杀的数目,这一万人在两个小时的战斗里取得了杀敌一万三的惊人战绩。
而黄杨讨巧得多。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钻空子。先是从阻截中溜了过去,肆无忌惮踏了敌人大营。在一师顶上后,又看准时机横扫敌人后军。
当那些令人胆寒的枪骑兵出现在眼前时,一直没捞到正面交锋机会的苏合人竟然有些高兴。仗打到这个份上,傻子都看得出来大营里的本队是强弩之末,真正的生力军是这一万三千人。战争输了没关系。草原上你来我往打了几千年,只要人没死绝,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胜利,当敌人出现在面前时,一个勇士第一反应必须是对这场战斗获胜的渴求。
如果指挥后军的两个万夫长有那么一点战略头脑,在整体败局已定,敌人达成战略目标不可避免,而且敌我战损比极端到不像话的情况下,最佳选择是果断撤离。将一支军队投入到眼前对敌人难以造成较大损伤的战斗,或者留作未来的战略反击部队?后一种看似屈辱的选择才是一名将军应有的思考高度。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文化习俗而形成的作战思维想要有所改变,很难。两个万夫长也不例外。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俩人脑筋转过弯来了,回到部族里也是受人唾弃的胆小鬼。苏合人崇尚的是战斗至死的勇士。这倒也不难理解。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中只有不断抗争到底才有活下去的希望,稍微一点松懈就有可能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
但这只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百试不爽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规律、准则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对象、空间或时间的跨度、随机变量,其中某个重要因素的变化就能让结果面目全非。
苏合人遇上李雪鳞就是这种情况。虽然双方装备都在同一水平上,但国防军的作战理论和他们的相比,大致就是金茂大厦和911后双子楼的区别,差了有八十多层。直接后果便是苏合人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被瓦解了,一场又一场看不懂的战争葬送了全族一半以上的人口。这次也不例外。
黄杨的横向穿插对于苏合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以骑射为主的游牧民都喜欢留出足够宽敞的战场空间,进退才能自如。最关键的是不能让敌人轻易抓到软肋。像这种横插一刀挡在冲刺中的骑兵面前,转个身就开始迎头反冲锋的战术只有疯子才会用。一来是将侧面暴露给对方,这和寻死无异。二是从穿插到转向,骑兵损失了不少速度,延长了在同一区域的滞留时间,很容易被远程武器覆盖。
第二点因为光线仍然昏暗而自动解决了。至于第一点,对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属于有惊无险。二师在迂回过程中将所有骑枪都集中到了队伍左侧,到达位置后听着号令齐齐转身,四千杆骑枪组成了战场上最后一个死亡矩阵,迎面对准苏合人。
相比李铁胆那边最后以密集的箭雨解决问题,二师收尾的一战可华丽得多了。四千枪骑兵分三波投入,对苏合人开始收缩的正面形成浪涌。骑枪的消耗所造成的伤亡非常容易统计,基本维持着严格的一点二比一。四千杆枪,意味着三千多个苏合士兵在战马交错而过时身上少了些血肉,多出些异物,从马上栽下来。
如果苏合人收缩的不止是正面,后面那些间隔数十上百米的小集团也能凑到一起,黄杨至少不可能在打掉前锋后能像洪水冲垮沙坝一样长驱直入,将他们上窄下宽,类似于梯形的分布切掉一个长方形的空白。当然,看问题有消极和积极两种角度。幸存的那位万夫长显然是个积极派。
“天哪,幸亏没聚到一起,敌军扫不到我们。”直到二师全部破阵,目瞪口呆的万夫长这才察觉到自己竟然在庆幸。
五分钟里报销三千人,单看数量还算可以接受,但是结合时间,绝大多数指挥官都会被近似于屠杀的场面击垮信心。但黄杨部冲锋时的正面宽度只和那个梯形的短边相当,并不是因为来不及展开。李雪鳞给的命令是击溃。以苏合人惯常的表现来看,只要还有退路,伤亡超过三成就会崩溃,超过四成连神仙都救不回来。从这点上来说大家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对于训练周期长、兵源有限的国防军来说,一个士兵的价值远不止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李雪鳞一直走精兵政策,但从上到下都知道,只要条件允许立刻就是大扩军。现在的将军们都是从普通士兵走过来,现在的普通士兵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将军。
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小代价给敌人以最大杀伤,这是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都通行的一条原则。黄杨从进入战场开始就钻空子,此时将留存起来的实力最大限度集中,给了敌人倾力一击。
苏合万夫长明白自己无法指挥这些不成建制的部队做出迂回包抄这种最简单的战术动作。敌人五分钟消灭三千多人,要是再来一两个五分钟,这边还有剩吗?
在看不到胜利希望时,苏合人表现得并不比他们鄙视的其他民族更强。只比李铁胆那边早了几分钟,苏合人最有战斗力的一部炸开了。九千余人向着不同方向没命地逃,在霞光初期的天空下画出一个标准的扇形,显得蔚为壮观。要是不知内情的人,看这情况还以为是苏合人在乘胜追击看不见的敌人。
一些国防军士兵出于习惯追出几步,回头一看,大部队竟然都留在原地。师长没下命令,几位旅团长这次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不去撵一下溃兵?多好的机会!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砍下人头!”一位突厥族中尉不满地向上司抗议。
“我们实际兵力并不多,追溃兵时万一对方清醒过来很有可能反咬一口。再说一晚上行军加作战,大家都累坏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汉族少校耐心解释道,“这边是打赢了,还有两处不知进行得怎么样。万一有什么变化,我们就得作为预备队投入。追他们不过多砍几百上千个脑袋,咱们又不缺这些。从整个战局来看还是原地待命更好。”
让军官具备这个时代顶尖的思维高度,李雪鳞开培训班的初衷算是达到了。但战场上已经不需要预备队的投入了。当派出的游骑带回李铁胆那边大获全胜的消息,来自张彪处的传令兵也到了。
“黄杨师长,请您先与大部队汇合,稍作休整后再打扫战场。”
“莫非张副军长处也已破敌鸣金?”
“我出发时战斗刚结束。七千苏合人伤亡过半,剩下的都逃了。长官,我们胜了!”
“我们胜了!三万五大胜七万敌军!”李雪鳞身边已是一片沸腾,从将军到士兵,都欢呼着把头盔扔上半空。九条赖嗣犹豫了一下,也照着做了。
李雪鳞对这一幕露出少见的宽厚笑容:“确切地说,是三万。五千预备队始终不曾动用——张彪这次小心得有些过了,但不是没有道理。”
本书首发http://www..com,请来首发站订阅正版,支持作者更新!
许福海最先冷静下来。顺着军长的思路,他明白了应该考虑到什么。
“张松需要增援。”参谋长想了想,“另外我们不知道敌人是否另外集结有援军,海参崴和海兰泡都是空城,这种状态很危险。”
“没错。你去布置吧。”比起眼前的胜利,李雪鳞更满足于有人能够跟上他的节奏。朝阳下,战场已尘埃落定。金色的光芒掩盖了血肉刺眼的红色。看起来倒显得**神圣。对于李雪鳞来说,这多少能让他感觉自己做的事有些正当性。
九条赖嗣哪曾遇到过这么波澜壮阔的骑兵会战——战场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双方投入兵力十万,马匹四十余万。战斗持续近三个小时,五万战士魂归天国。在日本,几十个人打群架就算是战争了,和眼前宛如地狱的屠场相比简直是个笑话。
有些事,不是仅靠书本就能了解的。岛国上养成的概念到了大陆同样是个笑话。
九条赖嗣感觉到自己的信念似乎被狠狠砸碎,正在艰难地重组。而随同崔洙浩来到海参崴的两个高丽官员则连重组这道手续也省去了,直接匍匐在天可汗的脚下。
“你们这是干什么?”李雪鳞一时没反应过来,侧身让开了。
高丽人膝盖下像是装了轴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