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我们双赢,只有大雍受伤 (2/2)
59文学 www.59wx.cc,穿到乱世当谋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至于为什么裴济会给自己这个大好处,陈瞻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出了张猛之乱,裴济觉得自己在任上干不长,所以在卸任之前先把好处给出去,落一个好。
再春秋笔法一下,若是能颠倒因果,也许能还落得一个慧眼识人的美名。
再加上把一部分责任推到前任刺史的头上,这件事就从清流党同伐异手段酷烈,造成张猛造反,变成有识人之明,提前发现了张猛的阴谋,然后派人隐姓埋名过去调查,果然发现异样,导致张猛鱼死网破造反,整个事件的定性就从逼反良民变成清除阉党遗祸。
想到这里陈瞻都想给裴刺史鼓掌,果然能做到刺史的都不是简单的人,这危机公关的意识非常六啊。
至于会不会被别人揭穿?
呵呵,之前冀州很多职位空缺,管理混乱,到时候补一道文书,然后推说去洛阳传递奏表的信使被张猛军截杀了,所以那么晚才送到洛阳,不就解决了?
那么唯二知道这件事情真相的就只有裴济和陈瞻,裴济自己自不会说,他陈瞻作为既得利益者也不会说,这件事的真相不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吗?
于是在这件事情后,裴济得到了“善相人”的美名,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而他陈瞻得到了茂才的名额和六百石的出身,以后他就不是主簿出身,而是世家子举茂才,出道即六百石的清流官的高起步,实行自上而下路线会更加顺畅。
在这件事上裴济打了一个时间差,裴济和陈瞻都没亏,双赢。唯一受到损害的就算大雍朝已经所剩无几的国家信用和选才公平。
但是不管裴济是出于什么目的,好处都是实打实的,怎么看这件事都是陈瞻占的便宜更多,所以这个好陈瞻也会记下来。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战后再说,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处理张猛余党。
根据郑都尉带来的消息,裴刺史不仅派出了他这一支,还派出了其他几只军队,让他们分为几路独自行军。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几路兵马构成也不相同,里面既有裴济能实际控制的官军,也有像郑信这样临时提拔上来的豪强。
而郑信这种豪强出身的军阀,这次派兵支援以换取一个出身,以后就可以用国家的钱养自己的私兵。
所以他们的支援也就是派自己人带着自家的豪强武装成建制地去支援,绝对不会傻到把指挥权交出去。
他们和裴济也是合作关系,此次之所以能一次拿到都尉的高位还是因为裴刺史之前清洗阉党余孽用力过猛,裁撤了一些军队,此时冀州兵力空虚。
再加上裴济不敢调动因为过度裁撤,对他颇有怨言的军队,所以急需一只能帮他解决问题的兵马。
于是裴刺史解决了问题,郑信拿到了官职,再次达成只有大雍受伤的结局。
当然裴刺史也知道自己无法指挥得动他们,于是索性让他们兵分几路,单独行动,并未给出具体的战术安排。
反正这些人为了平叛的功劳也会好好干,呀算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了
但是李珩不一样,他现在是虽然是中山郡守,但是手下的军士都是原来冀州的常备军,且和裴刺史往日没仇,所以他还需要听从裴刺史的调令,明日和郑信一部一起行动。
调令里没有安排陈瞻的职责,所以他可以自由选择是随军还是呆在广川。
但是陈瞻知道他以后不管走哪条路,行军打仗这件事情都逃不过去,他可以不精,但不能完全不懂。
虽然这次广川保卫战交换比十分光鲜,但是陈瞻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一个新手能比得过数十年浸淫此道的专业人士吗?
所以他不能放过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准备好好看看这个时代如何打仗。
于是当天晚上陈瞻就把城中的事务安排好,交给新上任的县丞,第二天早上便跟随大军一同出发。
-------------------------------------
“……(裴济)素有识人之才。……陈丞相少时尝以文才闻於郡中,然未有治平之功。时济为冀州刺史,闻其才,召举其茂才,甚爱幸,时人皆不解。……其年六月,中山太守张猛反,瞻应对得宜,献策世祖,大破猛贼,世人乃察其远见。”
--《雍史.列传十七.裴济》
bsp;至于为什么裴济会给自己这个大好处,陈瞻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出了张猛之乱,裴济觉得自己在任上干不长,所以在卸任之前先把好处给出去,落一个好。
再春秋笔法一下,若是能颠倒因果,也许能还落得一个慧眼识人的美名。
再加上把一部分责任推到前任刺史的头上,这件事就从清流党同伐异手段酷烈,造成张猛造反,变成有识人之明,提前发现了张猛的阴谋,然后派人隐姓埋名过去调查,果然发现异样,导致张猛鱼死网破造反,整个事件的定性就从逼反良民变成清除阉党遗祸。
想到这里陈瞻都想给裴刺史鼓掌,果然能做到刺史的都不是简单的人,这危机公关的意识非常六啊。
至于会不会被别人揭穿?
呵呵,之前冀州很多职位空缺,管理混乱,到时候补一道文书,然后推说去洛阳传递奏表的信使被张猛军截杀了,所以那么晚才送到洛阳,不就解决了?
那么唯二知道这件事情真相的就只有裴济和陈瞻,裴济自己自不会说,他陈瞻作为既得利益者也不会说,这件事的真相不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吗?
于是在这件事情后,裴济得到了“善相人”的美名,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而他陈瞻得到了茂才的名额和六百石的出身,以后他就不是主簿出身,而是世家子举茂才,出道即六百石的清流官的高起步,实行自上而下路线会更加顺畅。
在这件事上裴济打了一个时间差,裴济和陈瞻都没亏,双赢。唯一受到损害的就算大雍朝已经所剩无几的国家信用和选才公平。
但是不管裴济是出于什么目的,好处都是实打实的,怎么看这件事都是陈瞻占的便宜更多,所以这个好陈瞻也会记下来。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战后再说,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处理张猛余党。
根据郑都尉带来的消息,裴刺史不仅派出了他这一支,还派出了其他几只军队,让他们分为几路独自行军。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几路兵马构成也不相同,里面既有裴济能实际控制的官军,也有像郑信这样临时提拔上来的豪强。
而郑信这种豪强出身的军阀,这次派兵支援以换取一个出身,以后就可以用国家的钱养自己的私兵。
所以他们的支援也就是派自己人带着自家的豪强武装成建制地去支援,绝对不会傻到把指挥权交出去。
他们和裴济也是合作关系,此次之所以能一次拿到都尉的高位还是因为裴刺史之前清洗阉党余孽用力过猛,裁撤了一些军队,此时冀州兵力空虚。
再加上裴济不敢调动因为过度裁撤,对他颇有怨言的军队,所以急需一只能帮他解决问题的兵马。
于是裴刺史解决了问题,郑信拿到了官职,再次达成只有大雍受伤的结局。
当然裴刺史也知道自己无法指挥得动他们,于是索性让他们兵分几路,单独行动,并未给出具体的战术安排。
反正这些人为了平叛的功劳也会好好干,呀算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了
但是李珩不一样,他现在是虽然是中山郡守,但是手下的军士都是原来冀州的常备军,且和裴刺史往日没仇,所以他还需要听从裴刺史的调令,明日和郑信一部一起行动。
调令里没有安排陈瞻的职责,所以他可以自由选择是随军还是呆在广川。
但是陈瞻知道他以后不管走哪条路,行军打仗这件事情都逃不过去,他可以不精,但不能完全不懂。
虽然这次广川保卫战交换比十分光鲜,但是陈瞻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一个新手能比得过数十年浸淫此道的专业人士吗?
所以他不能放过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准备好好看看这个时代如何打仗。
于是当天晚上陈瞻就把城中的事务安排好,交给新上任的县丞,第二天早上便跟随大军一同出发。
-------------------------------------
“……(裴济)素有识人之才。……陈丞相少时尝以文才闻於郡中,然未有治平之功。时济为冀州刺史,闻其才,召举其茂才,甚爱幸,时人皆不解。……其年六月,中山太守张猛反,瞻应对得宜,献策世祖,大破猛贼,世人乃察其远见。”
--《雍史.列传十七.裴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