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少年杯酒意气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谣言止于智者,但很可惜,以文盲居多的百姓中,很少有智者的存在。
于是各朝各代都屡见不鲜的事情在大昭也终于发生了。
百姓们不惜出卖自己的利益,也要为豪绅们出头。当然,规模要小很多。
受到当地豪强蛊惑的民众听说了政府要暂时减税,以在后面用沉重的徭役替换之后,纷纷炸了锅。
相比于沉重到令人脊背发寒的徭役,税赋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
于是在各受灾县,当大部分民众老实接受了少府的赈灾粮,等待以工代赈的时候,小部分受到蛊惑的民众被组织起来,拒绝接受赈灾粮,很是掀起了一些小风浪。
之所以说是小风浪,是因为收到蛊惑的民众毕竟还是少数。
虽然一直把“愚民、愚民”的挂在嘴边,但大多数百姓还是有着朴素的思维的。
一边是贤公子,如今的贤太子所代表的,从未食言而肥的朝廷,一方是兼并了不少土地的豪绅大族。
该怎么选,多数人还是清醒的。
但林子太大,还是很有些拎不清的少数为人所蛊惑的。
至于这些民众之所以能够在已经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还拥有拒绝赈灾粮的底气,当然是来自于豪绅们对于粮食保障的承诺。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豪绅们是不可能真的割自己肉的,这样的承诺只是画的大饼而已。
如今花费的成本,将来都是要从他们的血肉中重新吸取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面对这样的反对,扶苏也不可能直接派军队强行分派。
毕竟不接受赈灾又不是造反,你给我,我不要还不行吗?
听说过强买强卖的,但还没听说过强送的。
于是赈灾官员们就面临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送粮吧,人家不要;不送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而无动于衷。
于是没办法解决此事的他们只能将面临的问题层层上报,来到了扶苏的面前。
扶苏多精的人,一眼就看出了拒绝赈灾之后,豪绅们的算盘。
这等于就是豪绅们在利用这些被蛊惑起来的民众的生命来做威胁了。
如果扶苏做出让步,赈灾粮还是要政府来出,日后农民们的土地还是会被兼并掉。
如果扶苏拒绝做出让步,很可能会酿成饥荒的惨剧,然后豪绅们再以此大做文章,到时候受到责难的还是他扶苏。
那么扶苏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具体来讲,其实没有什么应对措施。
不要?
不要就算了,我不给了。
不与恐怖分子谈判。
毕竟大昭官府的公信力在百余年来一次又一次被证明是可信的,大多数民众在选择当地豪绅和政府之间,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于是在少府和国尉的安排下,以工代赈的进程还是顺利进行了下去。
疏通航道,重新贯通直道,乃至于修缮房屋和土地,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可能因为几个“钉子户”的存在就延后甚至放弃。
至于那些拒绝接受赈灾粮,同时也等于放弃了中央赈灾措施的民众,扶苏也没有就放在那里不管。
而是以里为单位,将他们派兵封锁了起来。
在最开始,豪绅们为了能够继续获得底层民众的支持,咬着牙很是支撑了一段了时间。
大家“共体时艰”,乡民鱼水一家亲。
然而时间一久,这样的假象很快就消散了。
因为,地主家也没了余粮了。
毕竟地震是不分谁家的田,无论身份高低,该造成的损失那是一视同仁的。
虽然地主们当然比普通农民的应对灾害能力强很多,有好几年存量的比比皆是,但要维持大量民众的消耗,也是经不住的。
很快,粮仓见底的地主豪绅们纷纷宣布,这个灾,他们赈不起了,你们还是去找政府吧。
顺便帮我带一份。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乡民们选出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找封锁的军官们请示,能不能重新接受赈灾粮。
军官们毕竟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大雾),还是很有礼貌地表示,乡亲们的请求,他们已经收到了。
但是呢,这里面临一个问题。
停止赈灾的命令是太子直接下发的,没人敢随意更改,要想改弦更张,那就只能去找太子。
可是太子不在当地。
他人呢?
他去蜀中了。
。
谣言止于智者,但很可惜,以文盲居多的百姓中,很少有智者的存在。
于是各朝各代都屡见不鲜的事情在大昭也终于发生了。
百姓们不惜出卖自己的利益,也要为豪绅们出头。当然,规模要小很多。
受到当地豪强蛊惑的民众听说了政府要暂时减税,以在后面用沉重的徭役替换之后,纷纷炸了锅。
相比于沉重到令人脊背发寒的徭役,税赋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
于是在各受灾县,当大部分民众老实接受了少府的赈灾粮,等待以工代赈的时候,小部分受到蛊惑的民众被组织起来,拒绝接受赈灾粮,很是掀起了一些小风浪。
之所以说是小风浪,是因为收到蛊惑的民众毕竟还是少数。
虽然一直把“愚民、愚民”的挂在嘴边,但大多数百姓还是有着朴素的思维的。
一边是贤公子,如今的贤太子所代表的,从未食言而肥的朝廷,一方是兼并了不少土地的豪绅大族。
该怎么选,多数人还是清醒的。
但林子太大,还是很有些拎不清的少数为人所蛊惑的。
至于这些民众之所以能够在已经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还拥有拒绝赈灾粮的底气,当然是来自于豪绅们对于粮食保障的承诺。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豪绅们是不可能真的割自己肉的,这样的承诺只是画的大饼而已。
如今花费的成本,将来都是要从他们的血肉中重新吸取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面对这样的反对,扶苏也不可能直接派军队强行分派。
毕竟不接受赈灾又不是造反,你给我,我不要还不行吗?
听说过强买强卖的,但还没听说过强送的。
于是赈灾官员们就面临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送粮吧,人家不要;不送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而无动于衷。
于是没办法解决此事的他们只能将面临的问题层层上报,来到了扶苏的面前。
扶苏多精的人,一眼就看出了拒绝赈灾之后,豪绅们的算盘。
这等于就是豪绅们在利用这些被蛊惑起来的民众的生命来做威胁了。
如果扶苏做出让步,赈灾粮还是要政府来出,日后农民们的土地还是会被兼并掉。
如果扶苏拒绝做出让步,很可能会酿成饥荒的惨剧,然后豪绅们再以此大做文章,到时候受到责难的还是他扶苏。
那么扶苏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具体来讲,其实没有什么应对措施。
不要?
不要就算了,我不给了。
不与恐怖分子谈判。
毕竟大昭官府的公信力在百余年来一次又一次被证明是可信的,大多数民众在选择当地豪绅和政府之间,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于是在少府和国尉的安排下,以工代赈的进程还是顺利进行了下去。
疏通航道,重新贯通直道,乃至于修缮房屋和土地,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可能因为几个“钉子户”的存在就延后甚至放弃。
至于那些拒绝接受赈灾粮,同时也等于放弃了中央赈灾措施的民众,扶苏也没有就放在那里不管。
而是以里为单位,将他们派兵封锁了起来。
在最开始,豪绅们为了能够继续获得底层民众的支持,咬着牙很是支撑了一段了时间。
大家“共体时艰”,乡民鱼水一家亲。
然而时间一久,这样的假象很快就消散了。
因为,地主家也没了余粮了。
毕竟地震是不分谁家的田,无论身份高低,该造成的损失那是一视同仁的。
虽然地主们当然比普通农民的应对灾害能力强很多,有好几年存量的比比皆是,但要维持大量民众的消耗,也是经不住的。
很快,粮仓见底的地主豪绅们纷纷宣布,这个灾,他们赈不起了,你们还是去找政府吧。
顺便帮我带一份。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乡民们选出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找封锁的军官们请示,能不能重新接受赈灾粮。
军官们毕竟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大雾),还是很有礼貌地表示,乡亲们的请求,他们已经收到了。
但是呢,这里面临一个问题。
停止赈灾的命令是太子直接下发的,没人敢随意更改,要想改弦更张,那就只能去找太子。
可是太子不在当地。
他人呢?
他去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