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河北连战连捷的消息传到南京,朱允炆极为的震惊。
而就在此时,朱棣却派人来南京求和。
朱允炆拿不定主意,找来方孝孺商议。
方孝孺认为朱棣肯定不是真心议和,他派人来,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驻军适时出击,配合河南的中央军主力夹攻北平。
应该说,方孝孺的建议是明智的。
趁着朱棣南下之际,派兵抄了他的老家,让他无家可归。
可是,方孝孺低估了朱棣的能力,高估了辽东明军的战斗力。
前面说了,吴高被朱允炆贬到广西后,辽军明军负责人杨文是个有勇无谋的人。
这种没脑子的人,能再朱棣手下走几个回合?
后来,趁着朱棣南下与南军主力会战之际,杨文率军偷袭北平。
结果大军行军至昌黎时,遭到燕军埋伏。
好在杨文虽然没脑子,但足够勇猛。在一番激战后,冲出一条活路,还从伏击圈中带出了一些残兵,没有全军覆灭。
一计不成,方孝孺又想出反间计。
他利用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矛盾,先写了一封信,让人带给给守北平的朱高炽,劝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
然后,又派人在燕军中散布谣言,说朱高炽密通朝廷。
方孝孺想的很好,朱棣见老家不保,肯定会回去问罪。这样一来,燕军不就撤退了吗?
可是,方孝孺这次又低估了对手的智商。
朱高炽得到信后,根本没有拆开,他直接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而朱棣也不是朱允炆,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大家都不信,方孝孺的反间计也因此失败。
这里你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之前朱允炆都是找齐泰和黄子澄商量事情。现在却变成了方孝孺?
这是因为南军屡次失利,朝野舆论哗然,朱允炆需要找人背锅。于是齐泰和方孝孺就被贬黜出了朝廷。
这时候,原先三个人的智囊团,只剩方孝孺了,朱允炆有什么事,也只能找他了。
1401年十二月,朱棣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
这一次,在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后,朱棣放弃步步为营的战略,改为直接率兵南下,直扑南京!
朱棣的主张,得到了姚广孝的支持。
既然盛庸、平安、吴杰这些人难缠,就不要与他们纠缠,直趋南京,赌一把。
1402年正月,朱棣率军南下,一路上长驱直入,于正月三十,兵临徐州城下。
朱允炆见朱棣一口气就打到了徐州,慌了神,急令河北、山东的南军南下勤王。
其实,此时河北、山东的南军应该趁着朱棣南下的机会,攻打北平,抄他的老巢。而不是追着朱棣的屁股后头跑。
因为南军底子厚,耗得起。朱棣孤军深入,他根本输得起。
但是既然皇帝下旨了,大家也没辙,只能遵命。
一时间,原来驻守在北方的数十万军队,全部加入到了追击朱棣的行列中。
在调北方南军南下的同时,朱允炆还任命驸马都尉梅殷(朱允炆的姑父)为总兵官,坐镇淮安。
后来朱允炆觉得还是不保险,又任命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面对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的南军,朱棣表现的游刃有余。
三月初一,在攻打徐州失利后,朱棣率军进逼安徽宿州,摆出一副要攻打梅殷的架势。
但是,朱棣攻打梅殷是假动作,他的真实意图是伏击从北方南下的南军。
三月二十四日,平安率军从真定一路南下,追了一千多里,终于在淝河追上了朱棣。
朱棣则在此早已等候多时。
然后,平安就荣幸地成了朱棣的第一个伏击对象。
这一战,平安所部损失惨重,被迫向西退却。
不久后,平安与南下的盛庸,北上的何福汇合,于齐眉山(安徽灵璧西南)再战朱棣,双方互有胜负,直到徐辉祖率军赶到,朱棣才败走。
此时,朱棣的兵力大约六七万,南军兵力则是朱棣的三四倍。
见兵力上不占优势,朱棣使出袭扰战术,白天派骑兵来回飞掠,晚上派精兵劫营骚扰。
面对朱棣的袭扰,渐渐地,南军兵力多的劣势开始显现。
人多,吃的自然也多。一旦后勤补给被切断,那就麻烦大了。
当然,朱棣是无后方作战,燕军的后勤压力也很大。
四月下旬,燕军士兵怨声载道,要求北返,朱棣不同意,说想回去的站左边,不欲者右。
结果大部分人都站在左侧,把朱棣气了个半死。
关键时刻,大将朱能站了出来,力挺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这才稳定了军心。
可是,这种画大饼的套路只能用一次。如果接下来无法取得突破性战果,怕是天王老子力挺朱棣也没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允炆居然听信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的谣言,将徐辉祖从前线调回了南京。
徐辉祖被调走后,南军的防线自然要重新部署。何福选择放弃自己的阵地,与平安一起驻扎于灵璧。
趁此机会,朱棣率军截断了灵璧与外界的粮道。
没有粮草,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兵变。
为了打破僵局,平安亲率六万大军押送粮草。
可是,朱棣早已经命朱高煦在其必经之处设下埋伏。
经过一番激战,平安所部被重创,何福率部增援,也被打退。朱棣抢了粮草,解决了自己缺粮的问题,也让南军陷入缺粮的窘境。
两天后,平安、何福再也无法坚持,准备由汴水撤军至淮河,解决大军的粮食危机,并约定以“三声炮响”为号,一同撤退。
但是,谁知道燕军当天的总攻信号也是三声号炮。
当天晚上,燕军首先发起“三声炮响”的进攻信号。
南军惯性使然,以为是自己人发的撤退信号,便纷纷拆营撤退,不做防备。
结果,当燕军杀到眼前时,毫无准备的平安、何福两路大军一溃而败。
这场灵璧之战,近二十万南军精锐全军覆灭。何福单骑逃走,而平安等37员大将则尽皆被俘。
至此,虽然靖难之役仍在继续,但大举已定。朱允炆手上已无筹码,他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到了京城,却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彻底慌了神!他从来没有预料过会有这样的场景和局面!
在河北连战连捷的消息传到南京,朱允炆极为的震惊。
而就在此时,朱棣却派人来南京求和。
朱允炆拿不定主意,找来方孝孺商议。
方孝孺认为朱棣肯定不是真心议和,他派人来,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驻军适时出击,配合河南的中央军主力夹攻北平。
应该说,方孝孺的建议是明智的。
趁着朱棣南下之际,派兵抄了他的老家,让他无家可归。
可是,方孝孺低估了朱棣的能力,高估了辽东明军的战斗力。
前面说了,吴高被朱允炆贬到广西后,辽军明军负责人杨文是个有勇无谋的人。
这种没脑子的人,能再朱棣手下走几个回合?
后来,趁着朱棣南下与南军主力会战之际,杨文率军偷袭北平。
结果大军行军至昌黎时,遭到燕军埋伏。
好在杨文虽然没脑子,但足够勇猛。在一番激战后,冲出一条活路,还从伏击圈中带出了一些残兵,没有全军覆灭。
一计不成,方孝孺又想出反间计。
他利用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矛盾,先写了一封信,让人带给给守北平的朱高炽,劝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
然后,又派人在燕军中散布谣言,说朱高炽密通朝廷。
方孝孺想的很好,朱棣见老家不保,肯定会回去问罪。这样一来,燕军不就撤退了吗?
可是,方孝孺这次又低估了对手的智商。
朱高炽得到信后,根本没有拆开,他直接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而朱棣也不是朱允炆,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大家都不信,方孝孺的反间计也因此失败。
这里你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之前朱允炆都是找齐泰和黄子澄商量事情。现在却变成了方孝孺?
这是因为南军屡次失利,朝野舆论哗然,朱允炆需要找人背锅。于是齐泰和方孝孺就被贬黜出了朝廷。
这时候,原先三个人的智囊团,只剩方孝孺了,朱允炆有什么事,也只能找他了。
1401年十二月,朱棣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
这一次,在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后,朱棣放弃步步为营的战略,改为直接率兵南下,直扑南京!
朱棣的主张,得到了姚广孝的支持。
既然盛庸、平安、吴杰这些人难缠,就不要与他们纠缠,直趋南京,赌一把。
1402年正月,朱棣率军南下,一路上长驱直入,于正月三十,兵临徐州城下。
朱允炆见朱棣一口气就打到了徐州,慌了神,急令河北、山东的南军南下勤王。
其实,此时河北、山东的南军应该趁着朱棣南下的机会,攻打北平,抄他的老巢。而不是追着朱棣的屁股后头跑。
因为南军底子厚,耗得起。朱棣孤军深入,他根本输得起。
但是既然皇帝下旨了,大家也没辙,只能遵命。
一时间,原来驻守在北方的数十万军队,全部加入到了追击朱棣的行列中。
在调北方南军南下的同时,朱允炆还任命驸马都尉梅殷(朱允炆的姑父)为总兵官,坐镇淮安。
后来朱允炆觉得还是不保险,又任命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面对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的南军,朱棣表现的游刃有余。
三月初一,在攻打徐州失利后,朱棣率军进逼安徽宿州,摆出一副要攻打梅殷的架势。
但是,朱棣攻打梅殷是假动作,他的真实意图是伏击从北方南下的南军。
三月二十四日,平安率军从真定一路南下,追了一千多里,终于在淝河追上了朱棣。
朱棣则在此早已等候多时。
然后,平安就荣幸地成了朱棣的第一个伏击对象。
这一战,平安所部损失惨重,被迫向西退却。
不久后,平安与南下的盛庸,北上的何福汇合,于齐眉山(安徽灵璧西南)再战朱棣,双方互有胜负,直到徐辉祖率军赶到,朱棣才败走。
此时,朱棣的兵力大约六七万,南军兵力则是朱棣的三四倍。
见兵力上不占优势,朱棣使出袭扰战术,白天派骑兵来回飞掠,晚上派精兵劫营骚扰。
面对朱棣的袭扰,渐渐地,南军兵力多的劣势开始显现。
人多,吃的自然也多。一旦后勤补给被切断,那就麻烦大了。
当然,朱棣是无后方作战,燕军的后勤压力也很大。
四月下旬,燕军士兵怨声载道,要求北返,朱棣不同意,说想回去的站左边,不欲者右。
结果大部分人都站在左侧,把朱棣气了个半死。
关键时刻,大将朱能站了出来,力挺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这才稳定了军心。
可是,这种画大饼的套路只能用一次。如果接下来无法取得突破性战果,怕是天王老子力挺朱棣也没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允炆居然听信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的谣言,将徐辉祖从前线调回了南京。
徐辉祖被调走后,南军的防线自然要重新部署。何福选择放弃自己的阵地,与平安一起驻扎于灵璧。
趁此机会,朱棣率军截断了灵璧与外界的粮道。
没有粮草,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兵变。
为了打破僵局,平安亲率六万大军押送粮草。
可是,朱棣早已经命朱高煦在其必经之处设下埋伏。
经过一番激战,平安所部被重创,何福率部增援,也被打退。朱棣抢了粮草,解决了自己缺粮的问题,也让南军陷入缺粮的窘境。
两天后,平安、何福再也无法坚持,准备由汴水撤军至淮河,解决大军的粮食危机,并约定以“三声炮响”为号,一同撤退。
但是,谁知道燕军当天的总攻信号也是三声号炮。
当天晚上,燕军首先发起“三声炮响”的进攻信号。
南军惯性使然,以为是自己人发的撤退信号,便纷纷拆营撤退,不做防备。
结果,当燕军杀到眼前时,毫无准备的平安、何福两路大军一溃而败。
这场灵璧之战,近二十万南军精锐全军覆灭。何福单骑逃走,而平安等37员大将则尽皆被俘。
至此,虽然靖难之役仍在继续,但大举已定。朱允炆手上已无筹码,他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到了京城,却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彻底慌了神!他从来没有预料过会有这样的场景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