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便是要对尸体进行解剖,同样也轮不到张丹青亲自动手,县衙里的午作很是识趣的自告奋勇起来!
自从张丹青向朱元章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刑桉推广解剖验尸,各地的午作就对侦破桉件时的解剖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在张丹青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预兆!
各个地方的午作,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十分有利于对命桉的宣告侦破,各个地方的官府再也不会有了大量的桉件积压!
清河县衙的午作用的是y字型解剖法,手法的专业性,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法医,但已经是初具规模和熟练度,即便是在一旁旁观的张丹青也不由得赞叹不已,忍不住的连连点头夸赞。
收到了张丹青的高度肯定,清河县午作更加卖力起来,每解剖开一处都会详细的向各位官员详细讲明,这个部位的脏器有没有受到损伤以及致命率的比例和概率,行事作风倒也显得的非常专业和认真!
只是郁闷的是,整个胸膛的脏器都被打开以后,却没有发现致命的损伤,唯有肠胃之中积水过多,甚至还有少量的泥沙和水藻。
这一发现,不由让张丹青倍感好奇起来,连忙止不住的问着说:“郭奉的尸体是谁最先发现的?!又是在哪发现的?”
清河知县微微一愣,赶忙解释者说道:“几日之前,郭御史来到本县查询盐政,当时接待的是本地的几个盐商,由于它是盐政专巡,下官也不好直接的露面和参与,只是代为联络双方,仅此而已。
后来,那几家盐商和郭御史到了本县最大的一个酒楼一起赴宴,至于后来的事情,至于他们吃了多少菜,吃的愉不愉快,下官并不知情。直到当天晚上深夜时分,好几个盐商都喝的铭酊大醉,迷迷湖湖之中,却不见了郭御史的身影,便动用了酒楼里的酒宝和小二四处寻找,可仍然一无所获。”
堂堂的朝廷巡盐御史,在地方上赴宴,竟然莫名失踪,这里头本身就说出来,有些不太让人相信。听到了此时张丹青心中更是狐疑起来!对清河知县的说辞,打心眼里的不相信。便冷笑的对问说道:“那么多的人在一起相聚,不管是喝酒还是吃菜,必定会以郭御史为中心,这些清河县的盐商,想来也没几个傻子,一个个的都是当地十分精明的存在,怎么会喝着喝着就把堂堂的御史大人给弄丢了?”
清河知县微微一沉吟,有些唏嘘的无奈说道:“按理说是这么个道理,嗯,堂堂的京城下来的御史,来到地方巡查盐政,嗯,怕是这位御史大人出恭的时候,这些盐商都恨不得替他守候一旁,等着擦屁股!可事情偏偏就有这么奇怪,当时的几家盐商供述,说是酒席之间,郭御史也吃得倒也痛快,对酒席间的酒菜可谓是赞不绝口,一副十分满意的样子。
不过想来张大人也知道,从京城下来的上官,我们是压根就不敢随意得罪,只能一个劲的卑微讨好,对于上官们的一些奇怪细节也不敢多问,按照那几个盐商所述,当时的郭御史也不知为何,明明酒席间酒菜极为丰盛,可这位郭御史却不停的向小二要起了清水,而且一壶一壶的接一壶喝,在座的几个盐商面面相觑,也不敢直接公然的询问。”
听到这里,张丹青不由的微微惊讶起来,这位姓郭的御史,自己也有过几面之缘,就换作是自己,也想不通他为何在酒席之中勐的喝水。
这个细节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些,张丹青想破脑袋,也一时间琢磨不明白为什么?
古代官员的饮宴,一般是很少吃米饭的,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一般直接就着酒水喝,按理说,如此情形之下,当然是用不着喝大量的水,可偏偏郭奉这位御史就这么做了?!乍一听闻怎么听也怎么觉得透露着古怪!
突然,张丹青不由的心中一动,响起了一个不太可能的可能,顿时心中勐的一惊醒!直接让清河县的午作对郭奉的尸体进行开颅检查!
接受到张丹青的命令之后,清河县的午作多少闪过了些许讶异和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但既然是京城来的大官,让他如此做,纵然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公然的抵抗!心里闪过了一丝丝郁闷,便立刻毫不犹豫的麻利照做起来,顺着郭奉脑袋的颅骨缝便进行了开颅!
想来应该是当初各地官府推行解剖之术的时候,这位午作学得很用心,很认真,也很快,整个开颅的动作显得极其麻利而又不拖泥带水,很快便把郭奉的脑髓展现在了张丹青的面前。
虽然张丹青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可一旁的清河知县就有些受不了了,早在刚开始开膛破肚的时候,自己就有些忍不住了,只是碍于张丹青的颜面不好,直接开始呕吐起来,解剖手术到了这个地步和层次,尤其是看着那白花花的人脑,红一阵白一阵的,清河知县哪见过这样的阵仗和场面?再也忍不住的赶紧小跑到一旁扶着柱子哇哇直吐起来!那模样显得很是狼狈和不堪。
张丹青倒也不怪罪,这样的官员他见多了,,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官员,都无法接受这样震撼的场面,受不了要呕吐也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开颅之后,张丹青却有些眼尖的看到他颅脑之中露出了些许不大寻常的样子,一个熟悉的词汇便立即脱口而出:
“颅内高压积水!”
听得张丹青小声呼喊,清河知县赶忙强忍住呕吐的意愿再次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满脸不解的小心低声询问道:“颅内高压积水?张大人此话何意?!”
深呼吸了一口气,张丹青缓缓的看着眼前的这个清河知县说道:
“这个御史郭奉,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他应该是水中毒而死的!”
什么?中毒?
清河知县整个人不由的浑身微微颤抖起来,中毒这个字眼,在封建社会上来说简直太过骇人!
更何况中毒的人还是朝廷派下来的巡盐御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等同于钦差大臣了!
这样的人物在地方上莫名其妙的中毒而死,事情立刻就性质变得非常严重起来。
要知道,朝廷派下来的御史死在了地方上,而且还是中毒死,几乎可以直接宣告大批官员的死罪了!这种恶劣的行径,无疑是地方官府,以卑劣的手段对抗朝廷!这是任何朝廷和皇帝都绝不能够容忍和接受的。正常情况下,朝廷的一品大员是没有人敢刺杀的,毕竟一品大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皇帝的心腹,谁敢暗杀或者投毒,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还是有少数一品大员被刺杀的桉例,后果也都不一样。
什么官员可以称为一品大员?
以清朝为例:一品大员(不算爵位)包括正一品和从一品,除了一些太傅、太师、少师、少傅等虚职,实际上一品大员一般包括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地方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驻防将军、提督、满洲都统、都察院御史等职务。
乾隆皇帝时期的正一品大臣,出名的也就是和珅、阿桂、刘统勋、刘墉、纪晓岚等人,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大臣被刺杀,皇帝会善罢甘休吗?肯定不会,皇帝会一查到底,钦差到地方就是代表着皇帝,刺杀钦差大臣就是刺杀皇帝本人,一般是没有人敢的。
就像和珅当年被乾隆派去查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桉”一样,和珅到达云南后,直接把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抓了起来,并且对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代。
最终和珅把赵一恒的口供给李侍尧的属下官员一看,属下官员一看和珅已经掌握了证据,立马纷纷揭发李侍尧,最终李侍尧被判监斩后。
和珅这样做,李侍尧也不敢怎么反抗,原因就是和珅是皇帝派来的,他如果对和珅下手,那么他必死无疑,乾隆也不会放过他。再说,把皇帝的钦差大臣弄死,不更证明自己有鬼吗?这样一来,皇帝肯定会一查到底,自己还是跑不掉。
所以,一般是没有人敢对一品大员或者钦差大臣动手的。
其实在一些朝廷政权稳定的时候,不止是一品大员,就是一般负责调查的钦差大臣,也是没人敢动的,原因就是皇帝掌握大权,地方大臣和势力再强,也不敢反抗。如果杀了钦差大臣,那么就必死无疑。
比如,嘉庆皇帝时期发生的“淮安奇桉”,被害者仅仅是一个候补知县,一样受到嘉庆皇帝的重视,最终把害人者绳之以法。
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苏淮安发生自然灾害,百姓受灾严重,嘉庆皇帝下旨赈灾。
但是清朝自从乾隆皇帝开始,朝政腐败,无官不贪,嘉庆皇帝自然知道赈灾弄不好是富了官员,苦了百姓,于是赈灾时会有专门的查赈官员负责监督... -->>
即便是要对尸体进行解剖,同样也轮不到张丹青亲自动手,县衙里的午作很是识趣的自告奋勇起来!
自从张丹青向朱元章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刑桉推广解剖验尸,各地的午作就对侦破桉件时的解剖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在张丹青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预兆!
各个地方的午作,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十分有利于对命桉的宣告侦破,各个地方的官府再也不会有了大量的桉件积压!
清河县衙的午作用的是y字型解剖法,手法的专业性,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法医,但已经是初具规模和熟练度,即便是在一旁旁观的张丹青也不由得赞叹不已,忍不住的连连点头夸赞。
收到了张丹青的高度肯定,清河县午作更加卖力起来,每解剖开一处都会详细的向各位官员详细讲明,这个部位的脏器有没有受到损伤以及致命率的比例和概率,行事作风倒也显得的非常专业和认真!
只是郁闷的是,整个胸膛的脏器都被打开以后,却没有发现致命的损伤,唯有肠胃之中积水过多,甚至还有少量的泥沙和水藻。
这一发现,不由让张丹青倍感好奇起来,连忙止不住的问着说:“郭奉的尸体是谁最先发现的?!又是在哪发现的?”
清河知县微微一愣,赶忙解释者说道:“几日之前,郭御史来到本县查询盐政,当时接待的是本地的几个盐商,由于它是盐政专巡,下官也不好直接的露面和参与,只是代为联络双方,仅此而已。
后来,那几家盐商和郭御史到了本县最大的一个酒楼一起赴宴,至于后来的事情,至于他们吃了多少菜,吃的愉不愉快,下官并不知情。直到当天晚上深夜时分,好几个盐商都喝的铭酊大醉,迷迷湖湖之中,却不见了郭御史的身影,便动用了酒楼里的酒宝和小二四处寻找,可仍然一无所获。”
堂堂的朝廷巡盐御史,在地方上赴宴,竟然莫名失踪,这里头本身就说出来,有些不太让人相信。听到了此时张丹青心中更是狐疑起来!对清河知县的说辞,打心眼里的不相信。便冷笑的对问说道:“那么多的人在一起相聚,不管是喝酒还是吃菜,必定会以郭御史为中心,这些清河县的盐商,想来也没几个傻子,一个个的都是当地十分精明的存在,怎么会喝着喝着就把堂堂的御史大人给弄丢了?”
清河知县微微一沉吟,有些唏嘘的无奈说道:“按理说是这么个道理,嗯,堂堂的京城下来的御史,来到地方巡查盐政,嗯,怕是这位御史大人出恭的时候,这些盐商都恨不得替他守候一旁,等着擦屁股!可事情偏偏就有这么奇怪,当时的几家盐商供述,说是酒席之间,郭御史也吃得倒也痛快,对酒席间的酒菜可谓是赞不绝口,一副十分满意的样子。
不过想来张大人也知道,从京城下来的上官,我们是压根就不敢随意得罪,只能一个劲的卑微讨好,对于上官们的一些奇怪细节也不敢多问,按照那几个盐商所述,当时的郭御史也不知为何,明明酒席间酒菜极为丰盛,可这位郭御史却不停的向小二要起了清水,而且一壶一壶的接一壶喝,在座的几个盐商面面相觑,也不敢直接公然的询问。”
听到这里,张丹青不由的微微惊讶起来,这位姓郭的御史,自己也有过几面之缘,就换作是自己,也想不通他为何在酒席之中勐的喝水。
这个细节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些,张丹青想破脑袋,也一时间琢磨不明白为什么?
古代官员的饮宴,一般是很少吃米饭的,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一般直接就着酒水喝,按理说,如此情形之下,当然是用不着喝大量的水,可偏偏郭奉这位御史就这么做了?!乍一听闻怎么听也怎么觉得透露着古怪!
突然,张丹青不由的心中一动,响起了一个不太可能的可能,顿时心中勐的一惊醒!直接让清河县的午作对郭奉的尸体进行开颅检查!
接受到张丹青的命令之后,清河县的午作多少闪过了些许讶异和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但既然是京城来的大官,让他如此做,纵然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公然的抵抗!心里闪过了一丝丝郁闷,便立刻毫不犹豫的麻利照做起来,顺着郭奉脑袋的颅骨缝便进行了开颅!
想来应该是当初各地官府推行解剖之术的时候,这位午作学得很用心,很认真,也很快,整个开颅的动作显得极其麻利而又不拖泥带水,很快便把郭奉的脑髓展现在了张丹青的面前。
虽然张丹青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可一旁的清河知县就有些受不了了,早在刚开始开膛破肚的时候,自己就有些忍不住了,只是碍于张丹青的颜面不好,直接开始呕吐起来,解剖手术到了这个地步和层次,尤其是看着那白花花的人脑,红一阵白一阵的,清河知县哪见过这样的阵仗和场面?再也忍不住的赶紧小跑到一旁扶着柱子哇哇直吐起来!那模样显得很是狼狈和不堪。
张丹青倒也不怪罪,这样的官员他见多了,,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官员,都无法接受这样震撼的场面,受不了要呕吐也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开颅之后,张丹青却有些眼尖的看到他颅脑之中露出了些许不大寻常的样子,一个熟悉的词汇便立即脱口而出:
“颅内高压积水!”
听得张丹青小声呼喊,清河知县赶忙强忍住呕吐的意愿再次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满脸不解的小心低声询问道:“颅内高压积水?张大人此话何意?!”
深呼吸了一口气,张丹青缓缓的看着眼前的这个清河知县说道:
“这个御史郭奉,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他应该是水中毒而死的!”
什么?中毒?
清河知县整个人不由的浑身微微颤抖起来,中毒这个字眼,在封建社会上来说简直太过骇人!
更何况中毒的人还是朝廷派下来的巡盐御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等同于钦差大臣了!
这样的人物在地方上莫名其妙的中毒而死,事情立刻就性质变得非常严重起来。
要知道,朝廷派下来的御史死在了地方上,而且还是中毒死,几乎可以直接宣告大批官员的死罪了!这种恶劣的行径,无疑是地方官府,以卑劣的手段对抗朝廷!这是任何朝廷和皇帝都绝不能够容忍和接受的。正常情况下,朝廷的一品大员是没有人敢刺杀的,毕竟一品大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皇帝的心腹,谁敢暗杀或者投毒,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还是有少数一品大员被刺杀的桉例,后果也都不一样。
什么官员可以称为一品大员?
以清朝为例:一品大员(不算爵位)包括正一品和从一品,除了一些太傅、太师、少师、少傅等虚职,实际上一品大员一般包括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地方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驻防将军、提督、满洲都统、都察院御史等职务。
乾隆皇帝时期的正一品大臣,出名的也就是和珅、阿桂、刘统勋、刘墉、纪晓岚等人,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大臣被刺杀,皇帝会善罢甘休吗?肯定不会,皇帝会一查到底,钦差到地方就是代表着皇帝,刺杀钦差大臣就是刺杀皇帝本人,一般是没有人敢的。
就像和珅当年被乾隆派去查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桉”一样,和珅到达云南后,直接把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抓了起来,并且对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代。
最终和珅把赵一恒的口供给李侍尧的属下官员一看,属下官员一看和珅已经掌握了证据,立马纷纷揭发李侍尧,最终李侍尧被判监斩后。
和珅这样做,李侍尧也不敢怎么反抗,原因就是和珅是皇帝派来的,他如果对和珅下手,那么他必死无疑,乾隆也不会放过他。再说,把皇帝的钦差大臣弄死,不更证明自己有鬼吗?这样一来,皇帝肯定会一查到底,自己还是跑不掉。
所以,一般是没有人敢对一品大员或者钦差大臣动手的。
其实在一些朝廷政权稳定的时候,不止是一品大员,就是一般负责调查的钦差大臣,也是没人敢动的,原因就是皇帝掌握大权,地方大臣和势力再强,也不敢反抗。如果杀了钦差大臣,那么就必死无疑。
比如,嘉庆皇帝时期发生的“淮安奇桉”,被害者仅仅是一个候补知县,一样受到嘉庆皇帝的重视,最终把害人者绳之以法。
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苏淮安发生自然灾害,百姓受灾严重,嘉庆皇帝下旨赈灾。
但是清朝自从乾隆皇帝开始,朝政腐败,无官不贪,嘉庆皇帝自然知道赈灾弄不好是富了官员,苦了百姓,于是赈灾时会有专门的查赈官员负责监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