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大唐第一巨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天晚上,秦钺并没有睡在东市上的众乐坊里,而是去了安邑里的家中休息。
安邑里的宅院里有七间房子,包括三间正房和四间偏房。
因为地方足够大,秦钺有时候也会偶尔回安邑里的家中住上一回。
第二天凌晨寅时还未过半——也就是不到三点半钟的样子,秦钺就早早地起了床,在李红和黄杏服侍下仔仔细细地梳洗打扮了一番,然后换上了他昨天刚刚从吏部领回来的那身新官服,最后又扎上了七事金銙带,带上了双翅软脚幞头。
唐代官员袍服外面有一条装饰性的腰带,这条腰带和袍服里面用布条做成的裤带完全不同,是一条货真价实的皮带,带头、带尾、带扣和扣眼一应俱全,单就皮带本身而言,形式和现代社会的皮带已经十分接近。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唐代官员的皮带上有带銙。
带銙也叫带板,就是套在皮带上的玉石或者金属配件,每个带銙上垂着一根带金属环的细皮带,细皮带上挂着官员的随身物品。
初唐时规定,一二品官员佩戴金带銙,三品至六品官员佩戴犀角带銙,七品至九品官员佩戴银带銙。以后又改为三品以上官员佩戴金玉相间的带銙,四品和五品官员佩戴金带銙,六品和七品官员佩戴银带銙,八品和九品官员佩戴鍮石带銙,不在九品之内的流外官和庶民只能佩戴铜带銙或者铁带銙。
唐睿宗李旦朝,又改为一品至五品官员皆用金带銙,玉石和犀角不再代表官员身份。
唐代流内官员的带銙与官员的品阶有关,最多可达到十三个带銙,最少也有八个带銙,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赐给初唐开国名将李靖一条金玉腰带,上面就有十三个带銙。
至于流外官和庶民,虽然也可以佩戴带銙,但数量最多只能有七个。
秦钺是个五品官,按规定最高可以佩戴十个带銙。
扎上皮带还不算完,秦钺又让李红和黄杏在他的腰上挂了一些小物件,名曰七事。
七事只是个概数,唐代官员腰带上并非真的会挂七件东西,有可能多,也有可能少。
唐代官员的随身物品大概有以下几种:
鱼袋,就是装鱼符的袋子。鱼符是官员用来证明身份的鱼形金属符信,里面刻着官员的姓名、年龄、团貌、职位、品阶、待遇等信息。鱼符分为对称的两片,大小形状可以合为一体,一片官员带在身上,一片放在宫门或相关衙门,以备查验,防止假冒。鱼符和鱼袋是唐代官员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
算囊,算囊也叫算袋,里面盛装着临时记录用的笔墨纸砚,砚台是一种很小的砚台。
香囊,唐代有身份的人不分男女一般都随身带有熏香用的香囊,唐代和后世不同,香囊并非女人的专有物品,身份高贵的男人也佩戴香囊。
刀子,唐代官员上朝携带的刀子既不是佩刀也不是匕首,只是一种七寸多长的小刀,而且刀体有一多半都是木制刀柄,刀刃只有几寸长,是官员参加朝会聚餐时用来割肉吃的餐刀。
帉帨,就是手巾,一般有两块,一块擦脸的大巾,一块擦手的小巾。
砺石,就是一小块磨刀石。
针筒,不知道唐代官员平时带着针线干什么。
取火用具,取火用具有火镜、火镰、火石、契必真等。契必真是外来语,据说是原始人或游牧民族钻木取火的工具,后来代指一切取火用具。也不知道唐代官员为什么要带着取火工具上朝,难道他们要在朝堂上放火?
玉觹,觹是远古时代人们结绳用的骨制或角制锥子,唐代人已经不用结绳计数,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饰物,而且多用黄金和美玉雕成,相当于佩玉。
笏袋,这个中唐以后才有,原因是有些大臣用一块笏板记事不够用,就携带好几块笏板,手里拿一个,其他的只能装在袋子里。
最搞笑的是,唐代的很多官员上朝,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官员,一般还带着一件哕厥。哕厥早期叫椰盂,就是椰子壳大小的一个圆形痰桶,材质和器形不尽相同,钱少的官员如果不太讲究,有时用个开口的圆葫芦也可代替。
除了以上物品,唐代官员的腰带上一般还会有两个名曰佩囊的皮夹子,主要用来存放铜钱、散碎金银、牙签等杂物。
你还别不信,唐朝早期的官员上朝就是这么麻烦,而且还允许带刀子上朝。
秦钺今天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他要去参加常参朝会。
这是吏部的规定,因为秦钺刚刚入仕,以后怎么样先不说,入籍后的第一次常参朝会总是免不了的,就算屁事没有,哪怕只是为了去感谢一下皇帝,也是必须要去的。
其实,按照规定,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平时都是要参加常参朝会的。
&nb... -->>
当天晚上,秦钺并没有睡在东市上的众乐坊里,而是去了安邑里的家中休息。
安邑里的宅院里有七间房子,包括三间正房和四间偏房。
因为地方足够大,秦钺有时候也会偶尔回安邑里的家中住上一回。
第二天凌晨寅时还未过半——也就是不到三点半钟的样子,秦钺就早早地起了床,在李红和黄杏服侍下仔仔细细地梳洗打扮了一番,然后换上了他昨天刚刚从吏部领回来的那身新官服,最后又扎上了七事金銙带,带上了双翅软脚幞头。
唐代官员袍服外面有一条装饰性的腰带,这条腰带和袍服里面用布条做成的裤带完全不同,是一条货真价实的皮带,带头、带尾、带扣和扣眼一应俱全,单就皮带本身而言,形式和现代社会的皮带已经十分接近。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唐代官员的皮带上有带銙。
带銙也叫带板,就是套在皮带上的玉石或者金属配件,每个带銙上垂着一根带金属环的细皮带,细皮带上挂着官员的随身物品。
初唐时规定,一二品官员佩戴金带銙,三品至六品官员佩戴犀角带銙,七品至九品官员佩戴银带銙。以后又改为三品以上官员佩戴金玉相间的带銙,四品和五品官员佩戴金带銙,六品和七品官员佩戴银带銙,八品和九品官员佩戴鍮石带銙,不在九品之内的流外官和庶民只能佩戴铜带銙或者铁带銙。
唐睿宗李旦朝,又改为一品至五品官员皆用金带銙,玉石和犀角不再代表官员身份。
唐代流内官员的带銙与官员的品阶有关,最多可达到十三个带銙,最少也有八个带銙,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赐给初唐开国名将李靖一条金玉腰带,上面就有十三个带銙。
至于流外官和庶民,虽然也可以佩戴带銙,但数量最多只能有七个。
秦钺是个五品官,按规定最高可以佩戴十个带銙。
扎上皮带还不算完,秦钺又让李红和黄杏在他的腰上挂了一些小物件,名曰七事。
七事只是个概数,唐代官员腰带上并非真的会挂七件东西,有可能多,也有可能少。
唐代官员的随身物品大概有以下几种:
鱼袋,就是装鱼符的袋子。鱼符是官员用来证明身份的鱼形金属符信,里面刻着官员的姓名、年龄、团貌、职位、品阶、待遇等信息。鱼符分为对称的两片,大小形状可以合为一体,一片官员带在身上,一片放在宫门或相关衙门,以备查验,防止假冒。鱼符和鱼袋是唐代官员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
算囊,算囊也叫算袋,里面盛装着临时记录用的笔墨纸砚,砚台是一种很小的砚台。
香囊,唐代有身份的人不分男女一般都随身带有熏香用的香囊,唐代和后世不同,香囊并非女人的专有物品,身份高贵的男人也佩戴香囊。
刀子,唐代官员上朝携带的刀子既不是佩刀也不是匕首,只是一种七寸多长的小刀,而且刀体有一多半都是木制刀柄,刀刃只有几寸长,是官员参加朝会聚餐时用来割肉吃的餐刀。
帉帨,就是手巾,一般有两块,一块擦脸的大巾,一块擦手的小巾。
砺石,就是一小块磨刀石。
针筒,不知道唐代官员平时带着针线干什么。
取火用具,取火用具有火镜、火镰、火石、契必真等。契必真是外来语,据说是原始人或游牧民族钻木取火的工具,后来代指一切取火用具。也不知道唐代官员为什么要带着取火工具上朝,难道他们要在朝堂上放火?
玉觹,觹是远古时代人们结绳用的骨制或角制锥子,唐代人已经不用结绳计数,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饰物,而且多用黄金和美玉雕成,相当于佩玉。
笏袋,这个中唐以后才有,原因是有些大臣用一块笏板记事不够用,就携带好几块笏板,手里拿一个,其他的只能装在袋子里。
最搞笑的是,唐代的很多官员上朝,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官员,一般还带着一件哕厥。哕厥早期叫椰盂,就是椰子壳大小的一个圆形痰桶,材质和器形不尽相同,钱少的官员如果不太讲究,有时用个开口的圆葫芦也可代替。
除了以上物品,唐代官员的腰带上一般还会有两个名曰佩囊的皮夹子,主要用来存放铜钱、散碎金银、牙签等杂物。
你还别不信,唐朝早期的官员上朝就是这么麻烦,而且还允许带刀子上朝。
秦钺今天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他要去参加常参朝会。
这是吏部的规定,因为秦钺刚刚入仕,以后怎么样先不说,入籍后的第一次常参朝会总是免不了的,就算屁事没有,哪怕只是为了去感谢一下皇帝,也是必须要去的。
其实,按照规定,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平时都是要参加常参朝会的。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