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捡来的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贴好了~谢谢支持~~活活
小景很堪忧……一个未平,一个又起……活活
大船沿河而下,天晴时康三元便站在船头看风景,有雨时她便坐在船舱内看风景,碧水悠悠,两岸的景色换了几换之后,她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在一个小渡口登岸了。
问了船家知道此处叫锦夜城,离小桃源约有一日的车程。康三元见此处人烟富集,比渝州城另有一种繁华,物产也新奇,不同于她以前所见,便选择在此处上岸,准备休息一宿,游览游览再雇车去小桃源。
锦夜城看来是丝绸的产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绸缎铺子、绣工坊、裁缝店之类的,此处的绸缎绫罗不仅图案华美丰富、质量也十分上乘,康三元因没有了行囊,连件换洗的衣裳也没有,遂拣着自己喜爱的样式买了两套成衣——出门在外不能露富,她拣的都是朴素的。
末了又挑了一家门面干净的饭馆吃了晚饭,寻了个不大不小的客店住下了——舟车劳顿,她洗了个澡便沉沉的睡去了。
锦夜城的人说话,有些吴侬软语了,康三元听不很懂,第二天又买了些干粮,打听好了路,这才雇了车往小桃源走。
至此,她相信张齐两人已经被她甩掉了,只是不知道两人有没有回家的路费,不过即使没有,那将自己那些行李当了,应该也够使的了。康三元想,如今也顾不得这些了,横竖两个人又不是小孩子——她总不能改掉这个操心的老毛病。
随着离锦夜城越来越远,人烟房舍也逐渐减少,道路渐宽,三家五户的村落不时出现,有村落的地方一般有杨树林或者竹林,绿荫匝地,一些老者坐在大树下或下棋或闲谈,看起来十分悠闲。
又有形状不一的半大水潭不时出现,盛夏时节,水潭内菡萏盛开,或红或白,三五成簇,更有浮萍摇曳生姿,风骤起,满池的碧波荡漾,甚是诱人。
车行缓缓,不时进入杨柳深处,俄而见牧童黄牛,俄而见负担而归的农人,不胜的乡村景象,安静如画。
世人盛传小桃源美,此处尚未到小桃源,已经古风浓郁,不知那小桃源是个什么景象。康三元想起桃花源记那句:“黄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路上歇了一次,问一户人家讨了水喝了吃了些干粮后继续赶路,终于在日影西斜的时候,又望见了一处城郭——康三元一直以为小桃源就像陶渊明形容的那样:“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没想到竟然是一处靠山临水的城郭。
只是城墙有些残破,想来是古城了,然则一进入城内,却又不是一般城镇的模样——一派山明水秀。
原来这城的背后是插天的青山,这青山延伸了一脉直到城内,山陵起伏,房舍人家便藏在这些起伏的褶翦内,到处是葱茏的绿树,叫不出名的繁花,更兼半山坡上有望不到边的桃树林,松树林。此刻桃花是没有了,远望只有深浅浓淡的一片绿,夹杂着火红粉白的山花,耀人眼目。
有人家的地方竹林隐隐,必有山涧,清流宛然,流水淙淙。因是黄昏了,到处可见振翅投林的归鸟,各处竹林里更是一片鸟儿唧唧啾啾的喧哗,石子垒砌的道上,不时有荷锄挑担而归的村人,不徐不缓的归家,男人挑着的箩筐里,一头是些农具瓜果,一头一般会坐着一两个半大的孩童,路过康三元的身边时,男人目不斜视,妇人们多会朴实温柔又略带好奇的微笑着打量她一眼。
康三元打走了车夫,站在原地先看了看天上色彩斑斓的流云,又望了望各处沟涧里那袅袅的炊烟,觉得此地之美出于自己的望外。
黄公望晚年画了一幅堪称天作的《富春山居图》,今日这小桃源,便甚有那画上的富春山的调调。
只是,此处似乎没有客栈,今晚可住哪里呢?
康三元依着石子路,沿着溪流往竹林深处走,一户两户的房舍便赫然眼前了。
康三元这夜便借宿在了一户人家里。
这家人家的女主人倒很健谈,康三元和她攀谈才知道,原来自己现在看到的这部分,只是小桃源的一半,转过那处较高的山后,便是小桃源的另一半,那一半靠近楽城,买卖商铺应有尽有,是蚕丝集散之地。
康三元这才注意到这里的人家院子里都有几棵到几十棵不等的桑树,便问这个阿九家里有没有养蚕,阿九指了指房后说:“我们这里都指着养蚕为生呢,我们这里的蚕丝不同于别处,蚕叫金蚕,吐出来的丝叫‘锦丝’,是专供御用的——”一边说一边从内室拿出一团丝给康三元看,康三元不懂这个,但她见这些丝又细又密泛着天然的金黄色,色泽饱满,应该是很好的。
第二天康三元去看了山后那小半片小桃源之后,便决定先住在这里了——小桃源里的人叫山前这半小桃源为“桃源”,叫山后的这半小桃源为“后山”,以为区分。
后山确实很繁华,收卖蚕丝的、染坊、织布坊、绣工坊、客栈、酒楼、妓。馆、卖农具的、卖家用的之类的,算是应有尽有。且也多南来北往的客商。
康三元觉得这后山虽然繁华,但是太吵,她很赞同小桃源里的人的见解:要住还是住桃源,清净。
但桃源内没有什么多余的房舍可以出租,大家都是土生土长,房子都是代代相传的。康三元借住在阿九几天之后,她从后山雇了一班泥瓦匠石匠,在阿九家房子后面不远处,较为平坦的一处竹林边,造了小小的三间房舍。
这里的人似乎没有拉围墙的习惯,大概是民风淳朴,觉得没有必要?康三元入乡随俗,也只用竹子和木板之类的,围着房子一圈插了一个篱笆墙。
这样倒也不错,看风景方便。
房子造好,已经过来了大半个月,这期间康三元闲来无事,大多时候住在后山的客栈里,只有来看房子的进度时,会住在阿九家里——阿九年纪和银姐差不多大,体态略微丰满,是个热心肠,膝下已有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康三元到了小桃源之后,由三元变成了阿元……
&nbs... -->>
作者有话要说:
贴好了~谢谢支持~~活活
小景很堪忧……一个未平,一个又起……活活
大船沿河而下,天晴时康三元便站在船头看风景,有雨时她便坐在船舱内看风景,碧水悠悠,两岸的景色换了几换之后,她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在一个小渡口登岸了。
问了船家知道此处叫锦夜城,离小桃源约有一日的车程。康三元见此处人烟富集,比渝州城另有一种繁华,物产也新奇,不同于她以前所见,便选择在此处上岸,准备休息一宿,游览游览再雇车去小桃源。
锦夜城看来是丝绸的产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绸缎铺子、绣工坊、裁缝店之类的,此处的绸缎绫罗不仅图案华美丰富、质量也十分上乘,康三元因没有了行囊,连件换洗的衣裳也没有,遂拣着自己喜爱的样式买了两套成衣——出门在外不能露富,她拣的都是朴素的。
末了又挑了一家门面干净的饭馆吃了晚饭,寻了个不大不小的客店住下了——舟车劳顿,她洗了个澡便沉沉的睡去了。
锦夜城的人说话,有些吴侬软语了,康三元听不很懂,第二天又买了些干粮,打听好了路,这才雇了车往小桃源走。
至此,她相信张齐两人已经被她甩掉了,只是不知道两人有没有回家的路费,不过即使没有,那将自己那些行李当了,应该也够使的了。康三元想,如今也顾不得这些了,横竖两个人又不是小孩子——她总不能改掉这个操心的老毛病。
随着离锦夜城越来越远,人烟房舍也逐渐减少,道路渐宽,三家五户的村落不时出现,有村落的地方一般有杨树林或者竹林,绿荫匝地,一些老者坐在大树下或下棋或闲谈,看起来十分悠闲。
又有形状不一的半大水潭不时出现,盛夏时节,水潭内菡萏盛开,或红或白,三五成簇,更有浮萍摇曳生姿,风骤起,满池的碧波荡漾,甚是诱人。
车行缓缓,不时进入杨柳深处,俄而见牧童黄牛,俄而见负担而归的农人,不胜的乡村景象,安静如画。
世人盛传小桃源美,此处尚未到小桃源,已经古风浓郁,不知那小桃源是个什么景象。康三元想起桃花源记那句:“黄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路上歇了一次,问一户人家讨了水喝了吃了些干粮后继续赶路,终于在日影西斜的时候,又望见了一处城郭——康三元一直以为小桃源就像陶渊明形容的那样:“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没想到竟然是一处靠山临水的城郭。
只是城墙有些残破,想来是古城了,然则一进入城内,却又不是一般城镇的模样——一派山明水秀。
原来这城的背后是插天的青山,这青山延伸了一脉直到城内,山陵起伏,房舍人家便藏在这些起伏的褶翦内,到处是葱茏的绿树,叫不出名的繁花,更兼半山坡上有望不到边的桃树林,松树林。此刻桃花是没有了,远望只有深浅浓淡的一片绿,夹杂着火红粉白的山花,耀人眼目。
有人家的地方竹林隐隐,必有山涧,清流宛然,流水淙淙。因是黄昏了,到处可见振翅投林的归鸟,各处竹林里更是一片鸟儿唧唧啾啾的喧哗,石子垒砌的道上,不时有荷锄挑担而归的村人,不徐不缓的归家,男人挑着的箩筐里,一头是些农具瓜果,一头一般会坐着一两个半大的孩童,路过康三元的身边时,男人目不斜视,妇人们多会朴实温柔又略带好奇的微笑着打量她一眼。
康三元打走了车夫,站在原地先看了看天上色彩斑斓的流云,又望了望各处沟涧里那袅袅的炊烟,觉得此地之美出于自己的望外。
黄公望晚年画了一幅堪称天作的《富春山居图》,今日这小桃源,便甚有那画上的富春山的调调。
只是,此处似乎没有客栈,今晚可住哪里呢?
康三元依着石子路,沿着溪流往竹林深处走,一户两户的房舍便赫然眼前了。
康三元这夜便借宿在了一户人家里。
这家人家的女主人倒很健谈,康三元和她攀谈才知道,原来自己现在看到的这部分,只是小桃源的一半,转过那处较高的山后,便是小桃源的另一半,那一半靠近楽城,买卖商铺应有尽有,是蚕丝集散之地。
康三元这才注意到这里的人家院子里都有几棵到几十棵不等的桑树,便问这个阿九家里有没有养蚕,阿九指了指房后说:“我们这里都指着养蚕为生呢,我们这里的蚕丝不同于别处,蚕叫金蚕,吐出来的丝叫‘锦丝’,是专供御用的——”一边说一边从内室拿出一团丝给康三元看,康三元不懂这个,但她见这些丝又细又密泛着天然的金黄色,色泽饱满,应该是很好的。
第二天康三元去看了山后那小半片小桃源之后,便决定先住在这里了——小桃源里的人叫山前这半小桃源为“桃源”,叫山后的这半小桃源为“后山”,以为区分。
后山确实很繁华,收卖蚕丝的、染坊、织布坊、绣工坊、客栈、酒楼、妓。馆、卖农具的、卖家用的之类的,算是应有尽有。且也多南来北往的客商。
康三元觉得这后山虽然繁华,但是太吵,她很赞同小桃源里的人的见解:要住还是住桃源,清净。
但桃源内没有什么多余的房舍可以出租,大家都是土生土长,房子都是代代相传的。康三元借住在阿九几天之后,她从后山雇了一班泥瓦匠石匠,在阿九家房子后面不远处,较为平坦的一处竹林边,造了小小的三间房舍。
这里的人似乎没有拉围墙的习惯,大概是民风淳朴,觉得没有必要?康三元入乡随俗,也只用竹子和木板之类的,围着房子一圈插了一个篱笆墙。
这样倒也不错,看风景方便。
房子造好,已经过来了大半个月,这期间康三元闲来无事,大多时候住在后山的客栈里,只有来看房子的进度时,会住在阿九家里——阿九年纪和银姐差不多大,体态略微丰满,是个热心肠,膝下已有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康三元到了小桃源之后,由三元变成了阿元……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