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刘醒龙自选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会计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张英才是生平第一次领工资,为了加强记忆,余校长就让他将大家的补助金一起代领了。
拿了钱后,张英才随口问:“补助金分不分级别?”
余校长说:“公鸡啄白米,一口一粒,不问大小。”
张英才心里一默算,就发现有问题,想细问,又怕不便。回校后就给万站长写了一封信,要他查一查为什么这里只有四个民办教师,却能领五个人的补助金。
两封信都交给了父亲。张英才再三嘱咐,要父亲将姚燕的信用挂号寄。他怕父亲弄错,特地说邮费涨了价,挂号要五角钱。父亲要他给钱。
他有点气,说:“父子之间,你把账算得这么清楚干什么,将来有我给你钱用的时候。”
父亲品出这话的味道:“这才叫水往下流呢!”
父亲走时,张英才正在上课。听见父亲在外面叫一声:“我走了!”他走到教室门口挥挥手就转回来。
下课后,孙四海过来对张英才说:“你爸让我转告,他将那瓶油送给余校长了,他怕你生气,不敢直接和你说。他说中午在余校长家吃饭,一大盆青菜里,挽起胳膊找半天,才能找到几个油星子。”
这天特别热闹,放学后,降旗仪式刚结束,呼呼啦啦地来了一大群家长。也不喝茶,十几个人分成两拨,一拨人帮孙四海挖茯苓地四周的排水沟,一拨人帮余校长挖红薯。
张英才到窖茯苓的地里转了转。大家都在议论,说孙四海的茯苓丰收了,地上裂了好些半寸宽的缝,一定是底下的茯苓太大,胀开的。孙四海笑眯眯地说,头三年自己种的茯苓都跑了香,这一次就当是对上一次的补偿吧。张英才不明白什么是跑了香。孙四海告诉他,茯苓这东西怪得很,三年前在这儿下的香木菌种,三年后挖开一看,香木倒是烂得很好,一个茯苓也找不到,而离得很远的地方,会无缘无故地长出一窖茯苓来,这是因为香跑到那儿去了,有时候,香会翻过山头,跑到山背后去的。张英才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大家立即对他不满,埋头挖沟不再说话。
张英才觉得没趣,便走到余校长的红薯地里。几个大人在前面挥锄猛挖,十几个小学生跟在身后,见到锄头翻出红薯来,就围上去抢,然后送到地边的箩筐里。红薯的确没种好,又挖早了,最大的也大不过拳头。余校长说,反正长不大了,早点挖还可以多种一季白菜。张英才看见小学生翘着屁股趴在那里折腾,开始心里直发笑,后来见到他们脸上黏着鼻涕和泥土,头发上尽是枯死的红薯叶,想到余校长将要像洗红薯一样把他们一个个洗干净,就喊道:“同学们别闹,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余校长不依他,反而说:“让他们闹去,难得这么快活,泥巴人儿更可爱。”
余校长用手将红薯一拧,上面沾的大部分泥土就掉了,送到嘴边一口咬掉半截,直说鲜甜嫩腻,还叫张英才也来一个。张英才拿了一个要去溪边洗,余校长说:“不用洗,洗了不鲜,有白水气味。”他装作没听见,依然去了溪边。将红薯洗干净后,他不好再回去,只有回屋烧火做饭。
走到操场中间,听见有学生叫张老师,一看是叶碧秋。
“你怎么没回家?”
“我小姨就住在下面村里,我爸让我上她家去,为张老师要点青菜炒着吃。”
叶碧秋说着,就将半篮子青菜递到他面前。
张英才生气了:“我是一个人吃全家人不饿,不像余校长,要管二十个人的伙食,怎么会要你去帮我讨吃的呢?”
叶碧秋嘟哝着说了句什么,脸上很不高兴。
张英才换个口气说:“这次就算了,以后就别再自作聪明了。”叶碧秋忙放下菜篮,转身欲走。张英才拉着她的手说:“你帮我一个忙,问问余志,他晓不晓得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
见叶碧秋点了头,张英才就送她回小姨家。
进村后才弄清楚,叶碧秋的小姨就住在邓有米的隔壁。
邓有米见到后,又要留张英才吃晚饭,张英才只好谎称已吃过饭。往回走时,张英才记起叶碧秋刚才走路时款款的样子,很像那个给他写信的女同学姚燕。他不由得有些担心,父亲会不会将给姚燕的信弄丢。随后又想,可惜叶碧秋比姚燕小许多。如此想来想去,他仿佛记起来,刚才拉住叶碧秋,要她找余志探听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时,那只暖暖的小手,在自己的掌心里柔柔地抖了几下。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一个星期下来,学校里的日常事务就熟悉了。每日几件旧事,做起来寂寞得很。凤凰琴断弦一事,便成了真正的大事件。等了几个星期,叶碧秋不仅没来汇报情况,反而老躲着他,一放学就往家里跑。这天下午,张英才让邓有米一上课就宣布,放学之后,让叶碧秋到办公室见他。
放学时,叶碧秋果然不敢抢着跑了。
张英才问:“你问过余志没有?”
叶碧秋说:“问过,他说是他干的,还要我来告诉你。”
张英才说:“那你怎么迟迟不说?”
叶碧秋说:“他晓得我是你派来的汉奸特务。我要是说了,就真的成了汉奸特务。”
张英才说:“那你为什么还要说?”
叶碧秋说:“是你要我说,不是我要说的——二者完全不一样!”
张英才被叶碧秋后面的话说愣了。这是他来界岭小学后,所听到的最有文明含量的一句话。当然,他所感受的文明,多半来自每天都要翻开来看一看的《小城里的年轻人》。他很想问叶碧秋看过这本小说没有,或者问她想不想看这本小说。
张英才回过神来:“我不相信是余志干的。”
叶碧秋说:“我也不相信,余志尽冒充英雄。”
张英才说:“那你再去问问他。”
叶碧秋说:“我不敢再问了。三年级时,他说他吃了蚯蚓,我刚说不信,他就当面捉了一条蚯蚓吃下去。”
眼看谈不妥,张英才只好让叶碧秋走开。
会计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张英才是生平第一次领工资,为了加强记忆,余校长就让他将大家的补助金一起代领了。
拿了钱后,张英才随口问:“补助金分不分级别?”
余校长说:“公鸡啄白米,一口一粒,不问大小。”
张英才心里一默算,就发现有问题,想细问,又怕不便。回校后就给万站长写了一封信,要他查一查为什么这里只有四个民办教师,却能领五个人的补助金。
两封信都交给了父亲。张英才再三嘱咐,要父亲将姚燕的信用挂号寄。他怕父亲弄错,特地说邮费涨了价,挂号要五角钱。父亲要他给钱。
他有点气,说:“父子之间,你把账算得这么清楚干什么,将来有我给你钱用的时候。”
父亲品出这话的味道:“这才叫水往下流呢!”
父亲走时,张英才正在上课。听见父亲在外面叫一声:“我走了!”他走到教室门口挥挥手就转回来。
下课后,孙四海过来对张英才说:“你爸让我转告,他将那瓶油送给余校长了,他怕你生气,不敢直接和你说。他说中午在余校长家吃饭,一大盆青菜里,挽起胳膊找半天,才能找到几个油星子。”
这天特别热闹,放学后,降旗仪式刚结束,呼呼啦啦地来了一大群家长。也不喝茶,十几个人分成两拨,一拨人帮孙四海挖茯苓地四周的排水沟,一拨人帮余校长挖红薯。
张英才到窖茯苓的地里转了转。大家都在议论,说孙四海的茯苓丰收了,地上裂了好些半寸宽的缝,一定是底下的茯苓太大,胀开的。孙四海笑眯眯地说,头三年自己种的茯苓都跑了香,这一次就当是对上一次的补偿吧。张英才不明白什么是跑了香。孙四海告诉他,茯苓这东西怪得很,三年前在这儿下的香木菌种,三年后挖开一看,香木倒是烂得很好,一个茯苓也找不到,而离得很远的地方,会无缘无故地长出一窖茯苓来,这是因为香跑到那儿去了,有时候,香会翻过山头,跑到山背后去的。张英才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大家立即对他不满,埋头挖沟不再说话。
张英才觉得没趣,便走到余校长的红薯地里。几个大人在前面挥锄猛挖,十几个小学生跟在身后,见到锄头翻出红薯来,就围上去抢,然后送到地边的箩筐里。红薯的确没种好,又挖早了,最大的也大不过拳头。余校长说,反正长不大了,早点挖还可以多种一季白菜。张英才看见小学生翘着屁股趴在那里折腾,开始心里直发笑,后来见到他们脸上黏着鼻涕和泥土,头发上尽是枯死的红薯叶,想到余校长将要像洗红薯一样把他们一个个洗干净,就喊道:“同学们别闹,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余校长不依他,反而说:“让他们闹去,难得这么快活,泥巴人儿更可爱。”
余校长用手将红薯一拧,上面沾的大部分泥土就掉了,送到嘴边一口咬掉半截,直说鲜甜嫩腻,还叫张英才也来一个。张英才拿了一个要去溪边洗,余校长说:“不用洗,洗了不鲜,有白水气味。”他装作没听见,依然去了溪边。将红薯洗干净后,他不好再回去,只有回屋烧火做饭。
走到操场中间,听见有学生叫张老师,一看是叶碧秋。
“你怎么没回家?”
“我小姨就住在下面村里,我爸让我上她家去,为张老师要点青菜炒着吃。”
叶碧秋说着,就将半篮子青菜递到他面前。
张英才生气了:“我是一个人吃全家人不饿,不像余校长,要管二十个人的伙食,怎么会要你去帮我讨吃的呢?”
叶碧秋嘟哝着说了句什么,脸上很不高兴。
张英才换个口气说:“这次就算了,以后就别再自作聪明了。”叶碧秋忙放下菜篮,转身欲走。张英才拉着她的手说:“你帮我一个忙,问问余志,他晓不晓得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
见叶碧秋点了头,张英才就送她回小姨家。
进村后才弄清楚,叶碧秋的小姨就住在邓有米的隔壁。
邓有米见到后,又要留张英才吃晚饭,张英才只好谎称已吃过饭。往回走时,张英才记起叶碧秋刚才走路时款款的样子,很像那个给他写信的女同学姚燕。他不由得有些担心,父亲会不会将给姚燕的信弄丢。随后又想,可惜叶碧秋比姚燕小许多。如此想来想去,他仿佛记起来,刚才拉住叶碧秋,要她找余志探听是谁弄断了凤凰琴的琴弦时,那只暖暖的小手,在自己的掌心里柔柔地抖了几下。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一个星期下来,学校里的日常事务就熟悉了。每日几件旧事,做起来寂寞得很。凤凰琴断弦一事,便成了真正的大事件。等了几个星期,叶碧秋不仅没来汇报情况,反而老躲着他,一放学就往家里跑。这天下午,张英才让邓有米一上课就宣布,放学之后,让叶碧秋到办公室见他。
放学时,叶碧秋果然不敢抢着跑了。
张英才问:“你问过余志没有?”
叶碧秋说:“问过,他说是他干的,还要我来告诉你。”
张英才说:“那你怎么迟迟不说?”
叶碧秋说:“他晓得我是你派来的汉奸特务。我要是说了,就真的成了汉奸特务。”
张英才说:“那你为什么还要说?”
叶碧秋说:“是你要我说,不是我要说的——二者完全不一样!”
张英才被叶碧秋后面的话说愣了。这是他来界岭小学后,所听到的最有文明含量的一句话。当然,他所感受的文明,多半来自每天都要翻开来看一看的《小城里的年轻人》。他很想问叶碧秋看过这本小说没有,或者问她想不想看这本小说。
张英才回过神来:“我不相信是余志干的。”
叶碧秋说:“我也不相信,余志尽冒充英雄。”
张英才说:“那你再去问问他。”
叶碧秋说:“我不敢再问了。三年级时,他说他吃了蚯蚓,我刚说不信,他就当面捉了一条蚯蚓吃下去。”
眼看谈不妥,张英才只好让叶碧秋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