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扬州运河码头搭乘了沿运河北上的客船,十几天后进入山东境界一片大湖中,船到一个小镇靠岸,爷俩儿与二位洋人上岸在码头附近的小饭馆吃饭,出来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也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店铺林立,正逢集日,街上人来人往,叫买叫卖的十分热闹。
几人在街上走了走看看热闹才上船,转天船行至兖州地界,被地方巡检拦下,将人、船都扣了下来。原来是地方传报兖州知府,说是有洋人擅自进京,因这几年各地都在奉旨禁教,对传教的洋人管的甚严,知府怕出了岔子,这才安排将船扣下。知府喝问:
“可有内务府颁给的信牌么?”
上官枚连忙给二位洋人翻译解释,二人连道:
“有,番禺县曾给了信牌。”
可二人在找信牌时发现身上的钱袋失踪了,信牌在钱袋中一并失去。立时急出了一身冷汗。知府见二人拿不出信牌,拍案喝道:
“既无内务府的信牌,就是非法进入内地传教,将二人暂且押下,待申报巡抚大人后将其押解回广东。”
上官月急忙出头申辩,
“大人先不要着急,内务府的信牌遗失,我这里还有番禺县的公文可以作证,他二人实是有技艺在身,是要到京城为皇上效力的。”
拿出番禺县的文书让知府查验,知府取过公文,见果是番禺县给顺天府的公文,打开看了,见果然有二位洋人的姓名等。于是问上官月:
“你二人是护送人员么?怎么就不小心失去了信牌?”
上官月只得说:
“昨日船到沙沟镇,我四人下船吃饭,可能是在饭后回船在街上行走时被贼人扒窃才将装信牌的钱袋遗失的,还望大人为小民做主,派人追查贼人,找回信牌和钱袋。”
知府听了不由犯了踌躇,心说此事尚未理清,又牵扯上盗窃案。偏偏这窃案又发生在自己的管界,只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到这儿,对上官月说,
“既有遗失情节,我这里先记录在案,本府会安排人尽快查清窃贼去向,追回失物。你们如愿意在此等候破案,可住下等候,只是何时能抓住窃贼本府也不好说。”
上官月闻听,知道这位知府大人在有意推脱责任,想着尽快脱身上路要紧,也就说:
“既然大人有如此安排,我们赶着进京,就不便在此久候了,只是这信牌……?”
“好吧,你们先写一份失状交来,本府给你们出一份文书,沿途可以以此为据验看。”
上官月点点头,
“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小民等告退了。”
四人出来,商量着写了一份失状呈上,拿了知府给的文书这才离开兖州,上船北上。这事让二位洋人看的直摇头,他们也插不上嘴,丢了信牌和路费,让他们感到很沮丧。好在上官枚一再安慰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些银两做路费。十来天后就来到天津三岔河口,再换船进京。
因为上官月爷俩儿带着货物,所以中途换船都要耽搁些时日,但终究没发生什么事故和危险,进京还算顺利。天近傍晚,船停在通州码头,上官月爷俩儿将自己的货物存在码头附近的货栈,住了一夜。
转天一早爷俩儿和二位洋人租了辆骡车进入城里。父子二人打听到京里的天主堂在宣武门外,于是将两位传教士送到天主堂。
处于禁教期间,这里是皇上特许京城留下唯一的天主堂。教堂前是个小小的广场,教堂由青砖砌就,自外面看是两层小楼,前面的尖顶上立着一个十字架。进到里面,是一高大的厅堂,排列着一排排木椅,正面有一尺多高的台阶,上面有一高桌,侧面放着一架风琴。上官枚一看,里面的布设与自己在西洋所见众多教堂如出一辙,所以也不由随着王致诚、艾启蒙二人一样在胸前划着十字。
四人一进来,里面出来一位牧师,见是两个华人和两个西洋人进来,就很高兴的与他们打招呼。几人向牧师说明来意,上官枚又取出进京的公文,告诉牧师自己是陪伴、护送他们二位来的护送人员,还要向顺天府衙门递交这份公文。牧师当然知道这里的规矩,对上官月爷俩儿说:
“泰西来的两位先生先在这里住下,你们二位先生请明天早上早些过来吧,趁早上顺天府衙门办公时我们一起去将公文投递进去,好让顺天府呈报上司,转呈皇上那儿,皇上准了才能留在京师。”
父子二人见护送二位洋人已到目的地,也算完成了差事,不过还要销差,得等将公文投递到地方官府衙门中,得了回执才算完事儿。上官枚只得与王致诚、艾启蒙二人暂时告别。父子二人在附近找了客栈住下。
转天一早,随牧师来到鼓楼东大街路北的顺天府衙门,将护送洋人进京的文书投递进去,知府将众人传唤上去,验明了二洋人身份,问清二人是以绘画技艺来进宫献艺的,告诉二位洋人,需待皇上准了才能留下。知府批了回文交给父子二人,这才算销了这趟差事。
与王致诚、艾启蒙二人告辞,上官枚还真有些不舍,终究是一路朝夕相伴的朋友,一说离别就有些伤感。二位洋人急忙对上官枚说:“不知你们住在哪儿,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去看你们的。”上官枚连连点头答应,“我们就住在巷尾的小客栈,只要我们还未回漳州,咱们还是有再见的机会的。”将二位洋人安顿好,上官枚父子二人这才去找张老琬的伙计介绍的京里商界朋友。
张老琬的朋友叫郑子曰,在北京虎坊桥开一家洋货店,专营洋货、南货。郑掌柜原是山西人士,年轻时跑行商,走南闯北,在广州与张老琬相识,有生意上的往来。
上官月父子找到虎坊桥,远远就看到这家洋货店的幌子上写着‘专营东西两洋货物’店门眉上的牌匾是‘泰西洋货店’。三间门脸儿,里外两进,一位三旬左右的伙计在前面照应着,见上官月父子打听掌柜,忙将掌柜自后院请出来。
父子二人见出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手撩着长衫下摆,快步来到堂前。看上去,身体已见发福,长衫遮不住微微隆起的肚子,胖胖的圆脸上留着一字胡,倒是一张喜兴脸儿。这位郑掌柜经商半生,油滑得很,见了上官父子,圆脸上堆满了笑意,听上官月父子说明是张老琬的老乡,自广州带来些洋货,连忙道了辛苦,将爷俩儿让进来坐下。问明上官父子带来的是西洋的毛呢、细布等货物,与上官月父子约好,明天将货物运过来,再看货议价。
第二天上官月父子又回到通州,到货栈中取出货物,雇车将货物运进城,来到泰西洋货店,交郑掌柜验货。郑掌柜见都是当前的枪手货,好卖的很,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与上官月议好价,先给了上官月五成的货款,价三千五百两,约定货物出手付清尾款。父子二人在附近找了家名叫“悦来”的客栈安顿住下。
等待货物结款时间长短不好说,只有耐心等待,正好借此机会寻访上官枚的师伯,所以上官月与枚儿商议:
“你的师伯名叫梁三,我与你师伯已有多年未见,此次到京里来,正好有这空闲时间,可以顺便寻访你的师伯。”
上官枚问:
“不知师伯现在是否还在京里?爹爹可知道师伯住在哪里么?”
“应该还在京里,”
上官月说:
“你师伯是个手艺极好的木作,曾随宫廷匠师雷家学过营造法式,领着一班徒弟为官府和大户人家营建府第,多年来在京里揽活计,想必还在京里,只是不知道住在哪里。”
“那我们明日先问问郑掌柜吧,看看怎么寻访才能打听到师伯的住处。”
商量好,转天爷俩儿又来到郑掌柜的店里,打听可曾知道有个专司营造的梁师傅。郑子曰说:
“我到京里也有十几年了,以前也听说有几个善营造府第的师傅,专接官宦人家的府第营造事务,只是没注意这些师傅的姓氏。如果你要打听,可以到郡王府,我只知道前几年郡王府曾营造了好大一片宅邸,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梁师傅营造的。”
爷俩儿闻听,虽无确信,可终究有了些消息。谢过郑掌柜,遂打听着找到郡王府... -->>
在扬州运河码头搭乘了沿运河北上的客船,十几天后进入山东境界一片大湖中,船到一个小镇靠岸,爷俩儿与二位洋人上岸在码头附近的小饭馆吃饭,出来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也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店铺林立,正逢集日,街上人来人往,叫买叫卖的十分热闹。
几人在街上走了走看看热闹才上船,转天船行至兖州地界,被地方巡检拦下,将人、船都扣了下来。原来是地方传报兖州知府,说是有洋人擅自进京,因这几年各地都在奉旨禁教,对传教的洋人管的甚严,知府怕出了岔子,这才安排将船扣下。知府喝问:
“可有内务府颁给的信牌么?”
上官枚连忙给二位洋人翻译解释,二人连道:
“有,番禺县曾给了信牌。”
可二人在找信牌时发现身上的钱袋失踪了,信牌在钱袋中一并失去。立时急出了一身冷汗。知府见二人拿不出信牌,拍案喝道:
“既无内务府的信牌,就是非法进入内地传教,将二人暂且押下,待申报巡抚大人后将其押解回广东。”
上官月急忙出头申辩,
“大人先不要着急,内务府的信牌遗失,我这里还有番禺县的公文可以作证,他二人实是有技艺在身,是要到京城为皇上效力的。”
拿出番禺县的文书让知府查验,知府取过公文,见果是番禺县给顺天府的公文,打开看了,见果然有二位洋人的姓名等。于是问上官月:
“你二人是护送人员么?怎么就不小心失去了信牌?”
上官月只得说:
“昨日船到沙沟镇,我四人下船吃饭,可能是在饭后回船在街上行走时被贼人扒窃才将装信牌的钱袋遗失的,还望大人为小民做主,派人追查贼人,找回信牌和钱袋。”
知府听了不由犯了踌躇,心说此事尚未理清,又牵扯上盗窃案。偏偏这窃案又发生在自己的管界,只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到这儿,对上官月说,
“既有遗失情节,我这里先记录在案,本府会安排人尽快查清窃贼去向,追回失物。你们如愿意在此等候破案,可住下等候,只是何时能抓住窃贼本府也不好说。”
上官月闻听,知道这位知府大人在有意推脱责任,想着尽快脱身上路要紧,也就说:
“既然大人有如此安排,我们赶着进京,就不便在此久候了,只是这信牌……?”
“好吧,你们先写一份失状交来,本府给你们出一份文书,沿途可以以此为据验看。”
上官月点点头,
“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小民等告退了。”
四人出来,商量着写了一份失状呈上,拿了知府给的文书这才离开兖州,上船北上。这事让二位洋人看的直摇头,他们也插不上嘴,丢了信牌和路费,让他们感到很沮丧。好在上官枚一再安慰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些银两做路费。十来天后就来到天津三岔河口,再换船进京。
因为上官月爷俩儿带着货物,所以中途换船都要耽搁些时日,但终究没发生什么事故和危险,进京还算顺利。天近傍晚,船停在通州码头,上官月爷俩儿将自己的货物存在码头附近的货栈,住了一夜。
转天一早爷俩儿和二位洋人租了辆骡车进入城里。父子二人打听到京里的天主堂在宣武门外,于是将两位传教士送到天主堂。
处于禁教期间,这里是皇上特许京城留下唯一的天主堂。教堂前是个小小的广场,教堂由青砖砌就,自外面看是两层小楼,前面的尖顶上立着一个十字架。进到里面,是一高大的厅堂,排列着一排排木椅,正面有一尺多高的台阶,上面有一高桌,侧面放着一架风琴。上官枚一看,里面的布设与自己在西洋所见众多教堂如出一辙,所以也不由随着王致诚、艾启蒙二人一样在胸前划着十字。
四人一进来,里面出来一位牧师,见是两个华人和两个西洋人进来,就很高兴的与他们打招呼。几人向牧师说明来意,上官枚又取出进京的公文,告诉牧师自己是陪伴、护送他们二位来的护送人员,还要向顺天府衙门递交这份公文。牧师当然知道这里的规矩,对上官月爷俩儿说:
“泰西来的两位先生先在这里住下,你们二位先生请明天早上早些过来吧,趁早上顺天府衙门办公时我们一起去将公文投递进去,好让顺天府呈报上司,转呈皇上那儿,皇上准了才能留在京师。”
父子二人见护送二位洋人已到目的地,也算完成了差事,不过还要销差,得等将公文投递到地方官府衙门中,得了回执才算完事儿。上官枚只得与王致诚、艾启蒙二人暂时告别。父子二人在附近找了客栈住下。
转天一早,随牧师来到鼓楼东大街路北的顺天府衙门,将护送洋人进京的文书投递进去,知府将众人传唤上去,验明了二洋人身份,问清二人是以绘画技艺来进宫献艺的,告诉二位洋人,需待皇上准了才能留下。知府批了回文交给父子二人,这才算销了这趟差事。
与王致诚、艾启蒙二人告辞,上官枚还真有些不舍,终究是一路朝夕相伴的朋友,一说离别就有些伤感。二位洋人急忙对上官枚说:“不知你们住在哪儿,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去看你们的。”上官枚连连点头答应,“我们就住在巷尾的小客栈,只要我们还未回漳州,咱们还是有再见的机会的。”将二位洋人安顿好,上官枚父子二人这才去找张老琬的伙计介绍的京里商界朋友。
张老琬的朋友叫郑子曰,在北京虎坊桥开一家洋货店,专营洋货、南货。郑掌柜原是山西人士,年轻时跑行商,走南闯北,在广州与张老琬相识,有生意上的往来。
上官月父子找到虎坊桥,远远就看到这家洋货店的幌子上写着‘专营东西两洋货物’店门眉上的牌匾是‘泰西洋货店’。三间门脸儿,里外两进,一位三旬左右的伙计在前面照应着,见上官月父子打听掌柜,忙将掌柜自后院请出来。
父子二人见出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手撩着长衫下摆,快步来到堂前。看上去,身体已见发福,长衫遮不住微微隆起的肚子,胖胖的圆脸上留着一字胡,倒是一张喜兴脸儿。这位郑掌柜经商半生,油滑得很,见了上官父子,圆脸上堆满了笑意,听上官月父子说明是张老琬的老乡,自广州带来些洋货,连忙道了辛苦,将爷俩儿让进来坐下。问明上官父子带来的是西洋的毛呢、细布等货物,与上官月父子约好,明天将货物运过来,再看货议价。
第二天上官月父子又回到通州,到货栈中取出货物,雇车将货物运进城,来到泰西洋货店,交郑掌柜验货。郑掌柜见都是当前的枪手货,好卖的很,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与上官月议好价,先给了上官月五成的货款,价三千五百两,约定货物出手付清尾款。父子二人在附近找了家名叫“悦来”的客栈安顿住下。
等待货物结款时间长短不好说,只有耐心等待,正好借此机会寻访上官枚的师伯,所以上官月与枚儿商议:
“你的师伯名叫梁三,我与你师伯已有多年未见,此次到京里来,正好有这空闲时间,可以顺便寻访你的师伯。”
上官枚问:
“不知师伯现在是否还在京里?爹爹可知道师伯住在哪里么?”
“应该还在京里,”
上官月说:
“你师伯是个手艺极好的木作,曾随宫廷匠师雷家学过营造法式,领着一班徒弟为官府和大户人家营建府第,多年来在京里揽活计,想必还在京里,只是不知道住在哪里。”
“那我们明日先问问郑掌柜吧,看看怎么寻访才能打听到师伯的住处。”
商量好,转天爷俩儿又来到郑掌柜的店里,打听可曾知道有个专司营造的梁师傅。郑子曰说:
“我到京里也有十几年了,以前也听说有几个善营造府第的师傅,专接官宦人家的府第营造事务,只是没注意这些师傅的姓氏。如果你要打听,可以到郡王府,我只知道前几年郡王府曾营造了好大一片宅邸,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梁师傅营造的。”
爷俩儿闻听,虽无确信,可终究有了些消息。谢过郑掌柜,遂打听着找到郡王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