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末锦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宏三知道冯若舒这是为自己打算,因为冯老头也不知道朱由崧是个什么人。万一再弄个和朱宏三自己一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那就真是寡妇死儿子—没指望了。
朱宏三知道朱由崧也就是个中人之资,他这样的皇帝要放在太平年间可能还能做出点事,但是在乱世就是个费。
不过朱宏三也没说啥,毕竟冯老头是为了自己好。
朱宏三看到要说的话都说了,自己留在这花子窝也没啥意思,说道:“那皇侄就祝愿皇叔能登大宝。”
说完朱宏三拿出一叠银票,说道:“皇叔,小侄没有啥能帮你的,这是一万两银子。小侄知道叔叔要干大事请,用银子的地方多,这些是小侄一片心意。”
朱由崧真是非常感动,自己流亡这几年,看惯了亲戚的嘴脸。第一次有像朱宏三这样雪中送炭的。
朱由崧站起来说道:“贤侄,叔叔现在答应你,只要叔叔大事办成,你就是楚王。冯大人就是大学士。”
朱宏三说道:“那小侄就先谢谢皇叔了。小侄告辞。”说完起来和冯若舒离开。朱由崧自然按照冯若舒安排派人去找卢九德不提。
出来朱宏三和冯若舒走了一会儿,欣赏了一下洪泽湖的风光。朱宏三说道:“先生,现在咱们应该做的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老天安排了。”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下面就没事了,咱们在淮安等着消息。正好老夫从没来过淮安,主公有兴趣陪老夫一同浏览一下这个淮阴侯故里吗?”
朱宏三笑道:“正好小子有空,舅父大人请。”
就在朱宏三和冯若舒二人在这游览洪泽湖风光,远在浦口的马士英和史可法二人正在商量大明王朝下一个皇帝的人选。
史可法之所以要来浦口和马士英商量,并非因为马士英和他关系好或者官位高,也不是因为马士英见识过人,而是因为马士英督下有着几镇总兵率领的大批部队,手里抓着枪秆子。
而福、潞两位热门候选藩王又恰恰在他治地内,因此无论想立谁做皇帝,都必须要和他达成一致,在这个时候,可说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种对形势的最基本认识,史可法还是有的,而且说做就做,马上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从此点看,史可法比之钱谦益之流,政治眼光还是高了不少。
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党,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
史可法遂于到达浦口的第二天,写信回南京,提出了拥立桂王,同时由潞王仿照古兵马元帅之制暂时统率兵马的方案。
而南京的东林势力,其实只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继位,无论选谁都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由此可见,南京的东林党人所谓的“立贤”,确实全是为自身利益而罔顾社稷的一句口号而已。
倘若他们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立贤”舍福王拥潞王,则当力争到底,做皇帝的人选岂能说换就换如此儿戏的。
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所谓一代不如一代。
无论那些东林前辈出于什么原因,单论他们敢于不惜丢官丢脑袋不顾私利和皇帝抗争到底这一点,就远比钱谦益等辈强得多。
但是这帮东林搅屎棍忘了历史是由小人物创造的这句名言,他们忘了一个小人物,一个他们没放在眼里的太监。
老福王朱常洵在北京的时候,... -->>
朱宏三知道冯若舒这是为自己打算,因为冯老头也不知道朱由崧是个什么人。万一再弄个和朱宏三自己一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那就真是寡妇死儿子—没指望了。
朱宏三知道朱由崧也就是个中人之资,他这样的皇帝要放在太平年间可能还能做出点事,但是在乱世就是个费。
不过朱宏三也没说啥,毕竟冯老头是为了自己好。
朱宏三看到要说的话都说了,自己留在这花子窝也没啥意思,说道:“那皇侄就祝愿皇叔能登大宝。”
说完朱宏三拿出一叠银票,说道:“皇叔,小侄没有啥能帮你的,这是一万两银子。小侄知道叔叔要干大事请,用银子的地方多,这些是小侄一片心意。”
朱由崧真是非常感动,自己流亡这几年,看惯了亲戚的嘴脸。第一次有像朱宏三这样雪中送炭的。
朱由崧站起来说道:“贤侄,叔叔现在答应你,只要叔叔大事办成,你就是楚王。冯大人就是大学士。”
朱宏三说道:“那小侄就先谢谢皇叔了。小侄告辞。”说完起来和冯若舒离开。朱由崧自然按照冯若舒安排派人去找卢九德不提。
出来朱宏三和冯若舒走了一会儿,欣赏了一下洪泽湖的风光。朱宏三说道:“先生,现在咱们应该做的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老天安排了。”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下面就没事了,咱们在淮安等着消息。正好老夫从没来过淮安,主公有兴趣陪老夫一同浏览一下这个淮阴侯故里吗?”
朱宏三笑道:“正好小子有空,舅父大人请。”
就在朱宏三和冯若舒二人在这游览洪泽湖风光,远在浦口的马士英和史可法二人正在商量大明王朝下一个皇帝的人选。
史可法之所以要来浦口和马士英商量,并非因为马士英和他关系好或者官位高,也不是因为马士英见识过人,而是因为马士英督下有着几镇总兵率领的大批部队,手里抓着枪秆子。
而福、潞两位热门候选藩王又恰恰在他治地内,因此无论想立谁做皇帝,都必须要和他达成一致,在这个时候,可说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种对形势的最基本认识,史可法还是有的,而且说做就做,马上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从此点看,史可法比之钱谦益之流,政治眼光还是高了不少。
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党,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
史可法遂于到达浦口的第二天,写信回南京,提出了拥立桂王,同时由潞王仿照古兵马元帅之制暂时统率兵马的方案。
而南京的东林势力,其实只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继位,无论选谁都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由此可见,南京的东林党人所谓的“立贤”,确实全是为自身利益而罔顾社稷的一句口号而已。
倘若他们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立贤”舍福王拥潞王,则当力争到底,做皇帝的人选岂能说换就换如此儿戏的。
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所谓一代不如一代。
无论那些东林前辈出于什么原因,单论他们敢于不惜丢官丢脑袋不顾私利和皇帝抗争到底这一点,就远比钱谦益等辈强得多。
但是这帮东林搅屎棍忘了历史是由小人物创造的这句名言,他们忘了一个小人物,一个他们没放在眼里的太监。
老福王朱常洵在北京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