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257年,十一月初七,沂州。
临沂城外的空地上,三百个壮汉身穿亮闪闪的札甲正在操练着。
随着军官的口号,他们一会儿抬起沉重的石锁,一会儿拿出大刀劈砍,虎虎生风,很是威猛的样子。
城墙上,十几个文武官员簇拥着一个穿着紫袍的中年男人正在观礼。
中年男人大约四五十岁,身材高大,一副不怒自威的样子。他就是山东地面上听到名字就会抖三抖的李璮,看起来领导做久了确实养出了些气质。
李璮看着操演,点了点头,看了旁边的一个年轻人一眼。后者立刻会意,喊人拿过一件崭新的札甲出来,双手举着恭恭敬敬交给了李璮。
“确实是上好的钢片,”李璮摸着这件札甲,一副很识货的样子,“远夫啊,这次干得不错,你家守着胶州,确实搜集到不少好东西嘛。”
年轻人受到表扬后大喜,随即谦虚道:“相公谬赞了。胶州汇聚四海货物,其中自然有些珍品,不过想要挑选出真正有用之物,也是需要眼光的,不然就只是收些银钱罢了。”说完,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姜家子弟,后者不屑地“哼”了一声。
“远夫”是年轻人的字,他全名李平安,是胶州李应之子,按辈分算是李璮的侄子。李平安这几年一直在李璮麾下效力,不过李家子弟不少,他也没什么出彩的表现,一直不怎么入李璮的眼。直到今年,胶州家里给他一次送来三百多件优质札甲,由他献给李璮,这才得到了李璮的赏识。
这些札甲品质极为优良,刀枪不入却不厚重,远超军中常见货色。李平安声称是“海外珍品”,李璮也不怀疑,但其实这批甲具却是李应家自己打造的——说出去也不会有人信,这可是三百精甲啊,上千工匠一年都不一定能赶出来,你李应何德何能有这本事?
实际上,这跟东海商社扯上关系了。这段时间来他们不断向即墨陈家出手钢锭,不问去处,而陈家拿到这批好钢转手就交给了胶州李应家。
现在正值战乱,李应将这批好钢视之若珍宝,暗中招募工匠打造成了甲具。他们没法锻造出一体式的板甲,不过把钢锭分成小块再锻打成钢片,然后把钢片串联起来就很好的札甲了。这种札甲重量只有四十多斤,防御力却比六十斤的步人甲还强不少,算得上上等好甲了。
这种级别的好甲在李璮军中也不是没有,只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钢,自己炼钢或者把熟铁片打成钢片费时费力,制作一两件不难,但要制作上百件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所以普通札甲通常都是用熟铁甚至是生铁铸片制造的,由于山东主要铁产地周边树木早已被砍伐一空,早早就开始用煤炭炼铁,所以这些甲片质量都很不好,即使重达60斤,防御效果也不怎么样。
即使这样,李璮的部队中也只有一小部分能着铁甲,大部分都凑合用皮甲乃至纸甲,还有不少没甲的,李平安一次提供了三百件优质的钢甲,就立刻引起了李璮的重视。
去年(1256年),李璮配合蒙古人南下骚扰,结果被南宋军击败,一路败逃,甚至连海州都丢了,只能退到沂州与宋军对峙。其实当初李璮本来就没指望能有什么战果,只是配合蒙古人装装样子罢了,但大意战败,后来连海州都丢了,这就很丢面子了。要知道,海州作为蒙宋边界的重镇,自1252年被李璮攻占后,就一直作为一个重要据点在经营,现在丢了,可真是大亏一场。
所以李璮率军退到沂州后,就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夺回海州。得到这三百件钢甲后,他挑选军中猛士,组建了一支“选锋队”,准备用在关键地方,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别以为三百人不算什么。古代军队虽然动辄号称数万数十万,但多半是虚张声势,真实人数至少得砍一半。剩下的一半里,至少又... -->>
1257年,十一月初七,沂州。
临沂城外的空地上,三百个壮汉身穿亮闪闪的札甲正在操练着。
随着军官的口号,他们一会儿抬起沉重的石锁,一会儿拿出大刀劈砍,虎虎生风,很是威猛的样子。
城墙上,十几个文武官员簇拥着一个穿着紫袍的中年男人正在观礼。
中年男人大约四五十岁,身材高大,一副不怒自威的样子。他就是山东地面上听到名字就会抖三抖的李璮,看起来领导做久了确实养出了些气质。
李璮看着操演,点了点头,看了旁边的一个年轻人一眼。后者立刻会意,喊人拿过一件崭新的札甲出来,双手举着恭恭敬敬交给了李璮。
“确实是上好的钢片,”李璮摸着这件札甲,一副很识货的样子,“远夫啊,这次干得不错,你家守着胶州,确实搜集到不少好东西嘛。”
年轻人受到表扬后大喜,随即谦虚道:“相公谬赞了。胶州汇聚四海货物,其中自然有些珍品,不过想要挑选出真正有用之物,也是需要眼光的,不然就只是收些银钱罢了。”说完,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姜家子弟,后者不屑地“哼”了一声。
“远夫”是年轻人的字,他全名李平安,是胶州李应之子,按辈分算是李璮的侄子。李平安这几年一直在李璮麾下效力,不过李家子弟不少,他也没什么出彩的表现,一直不怎么入李璮的眼。直到今年,胶州家里给他一次送来三百多件优质札甲,由他献给李璮,这才得到了李璮的赏识。
这些札甲品质极为优良,刀枪不入却不厚重,远超军中常见货色。李平安声称是“海外珍品”,李璮也不怀疑,但其实这批甲具却是李应家自己打造的——说出去也不会有人信,这可是三百精甲啊,上千工匠一年都不一定能赶出来,你李应何德何能有这本事?
实际上,这跟东海商社扯上关系了。这段时间来他们不断向即墨陈家出手钢锭,不问去处,而陈家拿到这批好钢转手就交给了胶州李应家。
现在正值战乱,李应将这批好钢视之若珍宝,暗中招募工匠打造成了甲具。他们没法锻造出一体式的板甲,不过把钢锭分成小块再锻打成钢片,然后把钢片串联起来就很好的札甲了。这种札甲重量只有四十多斤,防御力却比六十斤的步人甲还强不少,算得上上等好甲了。
这种级别的好甲在李璮军中也不是没有,只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钢,自己炼钢或者把熟铁片打成钢片费时费力,制作一两件不难,但要制作上百件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所以普通札甲通常都是用熟铁甚至是生铁铸片制造的,由于山东主要铁产地周边树木早已被砍伐一空,早早就开始用煤炭炼铁,所以这些甲片质量都很不好,即使重达60斤,防御效果也不怎么样。
即使这样,李璮的部队中也只有一小部分能着铁甲,大部分都凑合用皮甲乃至纸甲,还有不少没甲的,李平安一次提供了三百件优质的钢甲,就立刻引起了李璮的重视。
去年(1256年),李璮配合蒙古人南下骚扰,结果被南宋军击败,一路败逃,甚至连海州都丢了,只能退到沂州与宋军对峙。其实当初李璮本来就没指望能有什么战果,只是配合蒙古人装装样子罢了,但大意战败,后来连海州都丢了,这就很丢面子了。要知道,海州作为蒙宋边界的重镇,自1252年被李璮攻占后,就一直作为一个重要据点在经营,现在丢了,可真是大亏一场。
所以李璮率军退到沂州后,就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夺回海州。得到这三百件钢甲后,他挑选军中猛士,组建了一支“选锋队”,准备用在关键地方,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别以为三百人不算什么。古代军队虽然动辄号称数万数十万,但多半是虚张声势,真实人数至少得砍一半。剩下的一半里,至少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