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关乎大家的吃饭问题,接下来的日子,朝野上下都热烈议论起来,再没人关注新状元高官子弟、年龄太小或者岳父有没有给他透题甚至代做,而是商量起怎么找银子来,包括言官。
毕竟大家都很穷,真的!
盖子已经揭开,汪舜华再次找到于谦商量,这回就顺着金水河走,汪舜华不能不感叹,男女大防就是麻烦,她要是个男人,何必如此。
但她如果是个男人,除非穿越成隐帝或者景帝,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执掌大权?
所以,认了吧。
于谦对汪舜华拿着宝钞做文章其实没那么意外,那天在看程敏政文章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否则那篇文章不可能被推荐上来。
事实上,这两年多来,有关官员工资问题的反映层出不穷,只是汪太后没有回应,大家也就放弃了。
现在看到百官都兴高采烈的商量办法,于谦知道,改革势在必行;既然如此,那就顺势而为吧。
他是首辅,还长期兼着兵部的重任,当家知道柴米贵,军费、河工、赈济、官员的粮饷、宗室的俸禄,到处都需要钱,但是朝廷偏偏没有钱。如果能彻底解决,那重要意义,不亚于北京保卫战。
考虑了几天,他觉得汪太后上次的提议还是可行的,不过要提醒:“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开海反对声音很大,但是现在这个形势,其实只是一句话的事,只要考虑好衙门的设置、税率的制定等问题就好,倭寇并不足虑,兵部派人剿灭就是了。”
“削藩要谨慎一些,毕竟藩王有20多位,都有兵马,虽然不多,但一起发难也够呛,最好想办法先把侍卫定住,然后考虑怎么削,在哪些方面削——这回主要是在经济上限制,不像以往在政治军事上压制,但藩王的反应估计也不小。”
于谦说得不那么清楚,但汪舜华很明白,姓朱的要杀姓朱的,怎么说也能说过去,但她是朱家的媳妇,要杀姓朱的,人家就不那么想了。
“最后是限制土地兼并,这是个大问题,会得罪相当多的人,包括宗室勋贵文武大臣甚至所有的读书人,还有军队,这些年来的屯田侵占的也不少,必须一步一步来,最好是分片区执行,先地方再军队,地方也要先从京畿开始,分北五省、中五省、南五省执行,一定要稳!稳定压倒一切!否则不仅会滋生新的流民问题,还会导致君臣离心。”
——现在北京城还有几个预备役的,万一把人逼急了,宫廷政变也是有可能的。这和南宫政变不一样。那些人只是投机,现在你是要虎口拔牙抢人家的饭碗,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
后面的话于谦没说,但是汪舜华在心里补充完整了。
这些还只是步骤,至于具体的策略和方式,还要和群臣商量。于谦提了几点,汪舜华点头:“果然是老臣谋国,能得先生辅佐,真是我平生之幸,大明江山之幸。”
一连好些天,朝廷上下纷纷上言,讨论财政的事情——毕竟光说工资,显得自己没觉悟,何况财政问题不解决,国库没钱,汪太后就是有心,也没法给大家发工资,不过是彻底扯下遮羞布,让大家每月只能拿一两石米而已。
汪舜华筛选了一些能用的转给内阁,其中就有丘浚的万言书。他系统的分析了财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比程敏政的状元答卷更加详实具体。毕竟他出身贫寒,有切肤之痛;而且履历、阅历都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所能比拟;甚至可以说,在经济学方面,李贤和程信都得向他请教。
三月十五日,汪舜华在文华殿召开大会,正式讨论财政问题。
她的立场很明确:“宝钞是必须要废除的,即日停止印刷并停止使用,官员的俸禄暂时执行洪武年间制定的标准,不分本色折色,只发米、绢和银三种,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两银子两石米或者两匹绢。”
群臣都高兴起来:要真是这样,日子可就能过了。
户部尚书张凤认认真真上了一堂财政课。那天是赏花会,又当着后妃命妇,他不好拂太后的面子;这会儿都是君臣,太后又把要求提出来,此前于谦还特意提点他:“有什么问题尽管说,要把问题摆出来,说全面说透彻,这样朝廷才会想办法解决。”
看来上面两位已经达成了一致,他也就没什么顾忌了。以正七品为例,岁该俸九十石。内本色俸,五十四石;折色俸,三十六石。本色俸内,除支米十二石外,折银俸三十五石,折绢俸七石,共该银二十六两九钱五分;折色俸内,折布俸一十八石,该银五钱四分;折钞俸一十八石,该本色钞三百六十贯。
但这只是理论上,按照现行的正统时期规定,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三钞七。如果取消宝钞,按照实物发放,财政缺口至少300万石,如果全部发放本色,缺口只会更大——当然,朝廷财政支出的大头不是官俸,而是宗室俸禄和军费。体制内还能糊弄下;军费没人敢开玩笑,都是真金白银的,你拿废纸去,人家也不认。
汪舜华没有说话,下面倒是都炸了:知道财政困难,但是没有想到财政困难到这个地步!这还只是官俸,如果加上宗室俸禄和军费,那么缺口会大到惊人。
必须要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话说到这,张凤实在不吐不快,着重提到几点:“一是宗室特别能花钱,如果严格按照太祖时期的规定,给他们发放真金白银,估计光支给他们的一项,就能把国库搬空,所以这些年来朝廷给他们折钞的比例也特别大,尤其是还没有就国的,每年只给三千石。正统十二年定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仪宾自出阁成婚日为始,於附近州县秋粮内拨给;景泰七年定郡王将军以下禄米,出阁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阁日为始。一句话,就是能发多少发多少。”
“二是宝钞不仅坑官员,更坑朝廷!富商巨贾拿着宝钞来纳税,等于没缴税,这是大头!可是宝钞是朝廷发的,就算是废纸,各级官府还不敢不收,结果成了恶性循环。”
“三是现在外面物价在飞涨,但是官员的工资确实好多年没涨了,不但没涨,还在缩水,难怪大家抱怨,听说好多人把家奴什么的都遣散了,实在是养不起。”
张凤说的很沉重,但是汪舜华实在很想笑,果然,领袖诚不欺我,看问题办事情就是要抓关键,财政问题就是关键!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官员肚子都吃不饱,还指望他们能清廉干活?
于是她慎重申明:“解决财政问题,是需要开源节流,但是怎么开、怎么节,你们下去讨论。我的要求是,要确保一个不升,三个不降:农民的赋税不增,这是确保天下安定的底线,也是为人良知的底线,农民不容易,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相反,倒是应该适当减轻一些,那些苛捐杂税,能够免的,就免,能够并的,就并;军费不能降,这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底线,这几年瓦剌忙着互相厮杀,没怎么犯边,但是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解除。天子守国门... -->>
因为关乎大家的吃饭问题,接下来的日子,朝野上下都热烈议论起来,再没人关注新状元高官子弟、年龄太小或者岳父有没有给他透题甚至代做,而是商量起怎么找银子来,包括言官。
毕竟大家都很穷,真的!
盖子已经揭开,汪舜华再次找到于谦商量,这回就顺着金水河走,汪舜华不能不感叹,男女大防就是麻烦,她要是个男人,何必如此。
但她如果是个男人,除非穿越成隐帝或者景帝,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执掌大权?
所以,认了吧。
于谦对汪舜华拿着宝钞做文章其实没那么意外,那天在看程敏政文章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否则那篇文章不可能被推荐上来。
事实上,这两年多来,有关官员工资问题的反映层出不穷,只是汪太后没有回应,大家也就放弃了。
现在看到百官都兴高采烈的商量办法,于谦知道,改革势在必行;既然如此,那就顺势而为吧。
他是首辅,还长期兼着兵部的重任,当家知道柴米贵,军费、河工、赈济、官员的粮饷、宗室的俸禄,到处都需要钱,但是朝廷偏偏没有钱。如果能彻底解决,那重要意义,不亚于北京保卫战。
考虑了几天,他觉得汪太后上次的提议还是可行的,不过要提醒:“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开海反对声音很大,但是现在这个形势,其实只是一句话的事,只要考虑好衙门的设置、税率的制定等问题就好,倭寇并不足虑,兵部派人剿灭就是了。”
“削藩要谨慎一些,毕竟藩王有20多位,都有兵马,虽然不多,但一起发难也够呛,最好想办法先把侍卫定住,然后考虑怎么削,在哪些方面削——这回主要是在经济上限制,不像以往在政治军事上压制,但藩王的反应估计也不小。”
于谦说得不那么清楚,但汪舜华很明白,姓朱的要杀姓朱的,怎么说也能说过去,但她是朱家的媳妇,要杀姓朱的,人家就不那么想了。
“最后是限制土地兼并,这是个大问题,会得罪相当多的人,包括宗室勋贵文武大臣甚至所有的读书人,还有军队,这些年来的屯田侵占的也不少,必须一步一步来,最好是分片区执行,先地方再军队,地方也要先从京畿开始,分北五省、中五省、南五省执行,一定要稳!稳定压倒一切!否则不仅会滋生新的流民问题,还会导致君臣离心。”
——现在北京城还有几个预备役的,万一把人逼急了,宫廷政变也是有可能的。这和南宫政变不一样。那些人只是投机,现在你是要虎口拔牙抢人家的饭碗,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
后面的话于谦没说,但是汪舜华在心里补充完整了。
这些还只是步骤,至于具体的策略和方式,还要和群臣商量。于谦提了几点,汪舜华点头:“果然是老臣谋国,能得先生辅佐,真是我平生之幸,大明江山之幸。”
一连好些天,朝廷上下纷纷上言,讨论财政的事情——毕竟光说工资,显得自己没觉悟,何况财政问题不解决,国库没钱,汪太后就是有心,也没法给大家发工资,不过是彻底扯下遮羞布,让大家每月只能拿一两石米而已。
汪舜华筛选了一些能用的转给内阁,其中就有丘浚的万言书。他系统的分析了财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比程敏政的状元答卷更加详实具体。毕竟他出身贫寒,有切肤之痛;而且履历、阅历都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所能比拟;甚至可以说,在经济学方面,李贤和程信都得向他请教。
三月十五日,汪舜华在文华殿召开大会,正式讨论财政问题。
她的立场很明确:“宝钞是必须要废除的,即日停止印刷并停止使用,官员的俸禄暂时执行洪武年间制定的标准,不分本色折色,只发米、绢和银三种,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两银子两石米或者两匹绢。”
群臣都高兴起来:要真是这样,日子可就能过了。
户部尚书张凤认认真真上了一堂财政课。那天是赏花会,又当着后妃命妇,他不好拂太后的面子;这会儿都是君臣,太后又把要求提出来,此前于谦还特意提点他:“有什么问题尽管说,要把问题摆出来,说全面说透彻,这样朝廷才会想办法解决。”
看来上面两位已经达成了一致,他也就没什么顾忌了。以正七品为例,岁该俸九十石。内本色俸,五十四石;折色俸,三十六石。本色俸内,除支米十二石外,折银俸三十五石,折绢俸七石,共该银二十六两九钱五分;折色俸内,折布俸一十八石,该银五钱四分;折钞俸一十八石,该本色钞三百六十贯。
但这只是理论上,按照现行的正统时期规定,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三钞七。如果取消宝钞,按照实物发放,财政缺口至少300万石,如果全部发放本色,缺口只会更大——当然,朝廷财政支出的大头不是官俸,而是宗室俸禄和军费。体制内还能糊弄下;军费没人敢开玩笑,都是真金白银的,你拿废纸去,人家也不认。
汪舜华没有说话,下面倒是都炸了:知道财政困难,但是没有想到财政困难到这个地步!这还只是官俸,如果加上宗室俸禄和军费,那么缺口会大到惊人。
必须要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话说到这,张凤实在不吐不快,着重提到几点:“一是宗室特别能花钱,如果严格按照太祖时期的规定,给他们发放真金白银,估计光支给他们的一项,就能把国库搬空,所以这些年来朝廷给他们折钞的比例也特别大,尤其是还没有就国的,每年只给三千石。正统十二年定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仪宾自出阁成婚日为始,於附近州县秋粮内拨给;景泰七年定郡王将军以下禄米,出阁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阁日为始。一句话,就是能发多少发多少。”
“二是宝钞不仅坑官员,更坑朝廷!富商巨贾拿着宝钞来纳税,等于没缴税,这是大头!可是宝钞是朝廷发的,就算是废纸,各级官府还不敢不收,结果成了恶性循环。”
“三是现在外面物价在飞涨,但是官员的工资确实好多年没涨了,不但没涨,还在缩水,难怪大家抱怨,听说好多人把家奴什么的都遣散了,实在是养不起。”
张凤说的很沉重,但是汪舜华实在很想笑,果然,领袖诚不欺我,看问题办事情就是要抓关键,财政问题就是关键!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官员肚子都吃不饱,还指望他们能清廉干活?
于是她慎重申明:“解决财政问题,是需要开源节流,但是怎么开、怎么节,你们下去讨论。我的要求是,要确保一个不升,三个不降:农民的赋税不增,这是确保天下安定的底线,也是为人良知的底线,农民不容易,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相反,倒是应该适当减轻一些,那些苛捐杂税,能够免的,就免,能够并的,就并;军费不能降,这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底线,这几年瓦剌忙着互相厮杀,没怎么犯边,但是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解除。天子守国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