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极三年在暴风雪中如约而至。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是土木之变以来,甚至开国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的命运,将彻底改写;帝国的命运,也将彻底改写。
一切来的没有预兆,却又似乎顺理成章。
正月初一,汪舜华还是带着皇帝去给太皇太后行礼,然后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朝贺。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早。初三是宣宗的忌辰,刚派人去给他上了坟,第二天就立春,派于谦去祭太庙;接受了春卷和百官朝贺,宣布赐宴。
春节期间事情不多,不过汪舜华除了交代要加紧火炮制造,还招于谦入宫,两人冒着雪,登上万寿山,商量改革的事情。
汪舜华很明白的告诉于谦:“土木堡之仇是必定要报的。但是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国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你身为首辅,心里要有准备。”
于谦惊愕的看着汪舜华。
其实这几年朝廷不是没在三民问题上着力,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宗室勋贵请地一概不许之类,对侵吞官民田地的从严从重处置等等,但都无关大局;反而是要求太后循规蹈矩、恪守祖制的声音甚嚣尘上。
汪舜华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了,基本是对现有政策的缝缝补补,但是对朝臣们来说,牝鸡司晨本就是国家大不幸;何况汪太后本身就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一个科学院就足够扰动大家敏感的神经,接着还有内阁改革、军队改革,越来越挑战大家的底线;现在先帝丧期结束,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汪太后想动手,如果再不按住她的手脚,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从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或者鬼蜮伎俩能够长久,治理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正道、做正事,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要做到这些,无非八个字:开诚布公,赏罚分明。
因此,汪舜华打开天窗说亮话:“三民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没钱,不能发展军备,不能发展教育,不能兴修水利,于是导致了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子上入手,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彻底根治问题。”
“解决财政问题,需要开源节流:开源方面,肯定不是加农民的税,良心不安不说,必然导致农民起义,那就是亡国的事情;而是要放松对工商业的限制,开放海禁、鼓励海外贸易;此外,从严限制土地兼并,对免税的人群和范围要从严规范;节流方面,除了停止滥建庙宇寺观,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宗室待遇,确切的说,就是削藩,但是怎么削,削什么,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如何确保削藩平稳进行,不出现藩王集体造反的事件,必须要周密谋划。”
“所以,你身为首辅,现在不仅需要统筹谋划,确保北方防线万无一失;还要把心思放在如何完善改革方案和做好相关人员调度准备上,确保各项任务全面有序推进。”
图穷匕首见,于谦的脑袋瞬间嗡嗡作响。
他知道汪舜华有野心,但是没想到野心这么大,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但是汪舜华态度很是坚定:“就是要下定决心,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创造一个繁荣的太平盛世,给后代子孙一个更加安定的局面。”
于谦提醒她:“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
他语气很严肃:“一旦泄露天机,后果不堪设想。”
他提醒汪舜华:“请太后思之再三,臣恐朝中大臣不会同意太后的提议。”
汪舜华看着他:“我自有办法。”
于谦不知道汪舜华有什么想法,心事重重的回府了。
他真的很担心,汪太后心急,那么将是大明不可承受之重;但是这样的大事,他不可能和别人商议,否则走漏风声,恐怕同样会引发滔天巨浪。于是只得在肚子里慢慢盘算——能不能阻挡太后,有没有可行性。
和历史上一样,正月初十,文华殿大学士高谷去世,年七十,赠太傅,谥文懿。历史上他是抑郁而逝,如今更多的是操劳过度。
当天,瓦剌军马二万余侵犯榆林,彰武伯杨信率官军击退;瓦剌还不死心,再次劫掠;杨信轻骑五路追至金鸡峪,遇贼擒十二人,斩首二十三级,获马百匹,军器三百余事,复所虏人口及牛羊骡驴万余。
汪舜华闻报,下旨表彰。
元宵节到了,大家高高兴兴的过节,只有于谦心事重重的。
汪舜华依然和太皇太后带着孩子们去画像。今年出了孝,大家都穿上正装,汪舜华觉得头上实在很重。想起刚才梳妆的时候,从头上扯下一根白发,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两鬓微霜。
不年轻了。
还没收假,丰润伯曹义、户部左侍郎孟鉴去世,后事还在办理;文安伯张輗患疾,派太医前往诊治。
接着,山东布政司奏济南、东昌等府,去年田禾被雨水侵烂,民皆缺食。
汪舜华听商辂等人汇报了相关情况,下令减免。
月底,吏部奉命考察天下朝觐并在任布政司右布政使等官,自然清理出一大堆年老有疾、软弱涣散乃至贪赃枉法的,加起来差不多千人。
用人之际,偏偏出了这种事情;但是今年又是会试年,不能手软;何况冗官清理势在必行。
王直、胡濙那样德高望重的可以请进集贤院,下面的低级官员就早点回家养老。
于是命老疾者致仕,罢软者冠带闲住,犯赃者由锦衣卫查证,严重的就不只是罢为民,还要严处。
接着接到有关交阯城王羙垸的举报。他的王妃曹氏听仪宾张瑛挑拨,侮慢王母瞿氏,内使叚兴欲赴平阳府举报,他又听张瑛计将兴锁禁。
不孝罪是极其严重的罪行,必须派人查证。
随后命商辂、章纶为会试考官;又派李贤前往祭奠孔子,派张懋祭祀太社、太稷,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
赶在殿试前集中进行了一大批官员调整,然后安排殿试的事情。历史上这一科其实只选了一百五十人;但是现在刚罢免了一大批官员,朝廷很缺人,于是选了三百五十人。
命内阁学士于谦、萧镃、商辂、彭时,六部尚书王翱、张凤、薛瑄、孙原贞、俞士悦、江渊,左都御史萧维祯、詹事府詹事邹干、翰林院学士倪谦等读卷执事官;李贤因女婿程敏政参加殿试,自请避嫌,同意。
三月初一,殿试开考。汪舜华带着一身常服的皇帝来到奉天殿。行完礼,皇帝起驾回宫,文武百官也退出殿外。
汪舜华没有走,她静静的坐在珠帘后面,看着下面开始发卷、开始入座、开... -->>
建极三年在暴风雪中如约而至。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是土木之变以来,甚至开国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的命运,将彻底改写;帝国的命运,也将彻底改写。
一切来的没有预兆,却又似乎顺理成章。
正月初一,汪舜华还是带着皇帝去给太皇太后行礼,然后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朝贺。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早。初三是宣宗的忌辰,刚派人去给他上了坟,第二天就立春,派于谦去祭太庙;接受了春卷和百官朝贺,宣布赐宴。
春节期间事情不多,不过汪舜华除了交代要加紧火炮制造,还招于谦入宫,两人冒着雪,登上万寿山,商量改革的事情。
汪舜华很明白的告诉于谦:“土木堡之仇是必定要报的。但是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国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你身为首辅,心里要有准备。”
于谦惊愕的看着汪舜华。
其实这几年朝廷不是没在三民问题上着力,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宗室勋贵请地一概不许之类,对侵吞官民田地的从严从重处置等等,但都无关大局;反而是要求太后循规蹈矩、恪守祖制的声音甚嚣尘上。
汪舜华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了,基本是对现有政策的缝缝补补,但是对朝臣们来说,牝鸡司晨本就是国家大不幸;何况汪太后本身就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一个科学院就足够扰动大家敏感的神经,接着还有内阁改革、军队改革,越来越挑战大家的底线;现在先帝丧期结束,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汪太后想动手,如果再不按住她的手脚,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从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或者鬼蜮伎俩能够长久,治理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正道、做正事,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要做到这些,无非八个字:开诚布公,赏罚分明。
因此,汪舜华打开天窗说亮话:“三民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没钱,不能发展军备,不能发展教育,不能兴修水利,于是导致了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子上入手,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彻底根治问题。”
“解决财政问题,需要开源节流:开源方面,肯定不是加农民的税,良心不安不说,必然导致农民起义,那就是亡国的事情;而是要放松对工商业的限制,开放海禁、鼓励海外贸易;此外,从严限制土地兼并,对免税的人群和范围要从严规范;节流方面,除了停止滥建庙宇寺观,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宗室待遇,确切的说,就是削藩,但是怎么削,削什么,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如何确保削藩平稳进行,不出现藩王集体造反的事件,必须要周密谋划。”
“所以,你身为首辅,现在不仅需要统筹谋划,确保北方防线万无一失;还要把心思放在如何完善改革方案和做好相关人员调度准备上,确保各项任务全面有序推进。”
图穷匕首见,于谦的脑袋瞬间嗡嗡作响。
他知道汪舜华有野心,但是没想到野心这么大,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但是汪舜华态度很是坚定:“就是要下定决心,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创造一个繁荣的太平盛世,给后代子孙一个更加安定的局面。”
于谦提醒她:“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
他语气很严肃:“一旦泄露天机,后果不堪设想。”
他提醒汪舜华:“请太后思之再三,臣恐朝中大臣不会同意太后的提议。”
汪舜华看着他:“我自有办法。”
于谦不知道汪舜华有什么想法,心事重重的回府了。
他真的很担心,汪太后心急,那么将是大明不可承受之重;但是这样的大事,他不可能和别人商议,否则走漏风声,恐怕同样会引发滔天巨浪。于是只得在肚子里慢慢盘算——能不能阻挡太后,有没有可行性。
和历史上一样,正月初十,文华殿大学士高谷去世,年七十,赠太傅,谥文懿。历史上他是抑郁而逝,如今更多的是操劳过度。
当天,瓦剌军马二万余侵犯榆林,彰武伯杨信率官军击退;瓦剌还不死心,再次劫掠;杨信轻骑五路追至金鸡峪,遇贼擒十二人,斩首二十三级,获马百匹,军器三百余事,复所虏人口及牛羊骡驴万余。
汪舜华闻报,下旨表彰。
元宵节到了,大家高高兴兴的过节,只有于谦心事重重的。
汪舜华依然和太皇太后带着孩子们去画像。今年出了孝,大家都穿上正装,汪舜华觉得头上实在很重。想起刚才梳妆的时候,从头上扯下一根白发,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两鬓微霜。
不年轻了。
还没收假,丰润伯曹义、户部左侍郎孟鉴去世,后事还在办理;文安伯张輗患疾,派太医前往诊治。
接着,山东布政司奏济南、东昌等府,去年田禾被雨水侵烂,民皆缺食。
汪舜华听商辂等人汇报了相关情况,下令减免。
月底,吏部奉命考察天下朝觐并在任布政司右布政使等官,自然清理出一大堆年老有疾、软弱涣散乃至贪赃枉法的,加起来差不多千人。
用人之际,偏偏出了这种事情;但是今年又是会试年,不能手软;何况冗官清理势在必行。
王直、胡濙那样德高望重的可以请进集贤院,下面的低级官员就早点回家养老。
于是命老疾者致仕,罢软者冠带闲住,犯赃者由锦衣卫查证,严重的就不只是罢为民,还要严处。
接着接到有关交阯城王羙垸的举报。他的王妃曹氏听仪宾张瑛挑拨,侮慢王母瞿氏,内使叚兴欲赴平阳府举报,他又听张瑛计将兴锁禁。
不孝罪是极其严重的罪行,必须派人查证。
随后命商辂、章纶为会试考官;又派李贤前往祭奠孔子,派张懋祭祀太社、太稷,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
赶在殿试前集中进行了一大批官员调整,然后安排殿试的事情。历史上这一科其实只选了一百五十人;但是现在刚罢免了一大批官员,朝廷很缺人,于是选了三百五十人。
命内阁学士于谦、萧镃、商辂、彭时,六部尚书王翱、张凤、薛瑄、孙原贞、俞士悦、江渊,左都御史萧维祯、詹事府詹事邹干、翰林院学士倪谦等读卷执事官;李贤因女婿程敏政参加殿试,自请避嫌,同意。
三月初一,殿试开考。汪舜华带着一身常服的皇帝来到奉天殿。行完礼,皇帝起驾回宫,文武百官也退出殿外。
汪舜华没有走,她静静的坐在珠帘后面,看着下面开始发卷、开始入座、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