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陈背篓逛北京 (1/2)
59文学 www.59wx.cc,喧嚣之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使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陈背篓仍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是在北京,他感觉像在做一场梦。
火车晚点了,接新生报到的校车不见了踪影,出了火车站,陈背篓向人们打听北京大学怎么走。
早在油坊门时,他就无数次地计划演练到北京后的每一步行动,北京很大,可不是油坊门,谁家的门前有棵核桃树,谁家的院后有一棵老槐树,谁家门口卧一只黑狗,谁家门口有个青石碌碡,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背篓普通话里夹带的浓厚的方言味,使得他和人们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尽管他每句话都使了劲,但北京人还是听不明白。
徐朝阳老师早就提醒过陈背篓,要练好普通话,不然在北京寸步难行。
陈背篓不以为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哪里的人都有,南腔北调的,国家领导人也说方言土话,他虽这么想,但还是偷偷地在练,在北京丢了人,那可打的是油坊门的脸。
临时磨刀三分快,出发前的那几日,陈背篓天天赖在牛大舌头家看电视,电视上的人都说的是普通话,陈背篓竖起两只耳朵,边听边跟着念,牛大舌头问:“你念叨啥呢?”
陈背篓说:“人家这话说得好听,黄鹂鸟叫一样。”
陈背篓看电视剧、看新闻、连广告都不落下,突击了几天,感觉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便跃跃欲试,有迫切和北京人交流的强烈冲动。
北京火车站是北京的窗口,是陈背篓踏进北京城的第一步,但他精心准备的普通话露陷了。他说的话,人们听了都迷惑地摇摇头,他一下子心虚了,头上出汗了,京城就是京城,刚一露头,就挨了一棒子,来了一个下马威。
陈背篓碰到一个老大爷,他寻思着老大爷一般都比较热心,喜欢帮人,他便拿出录取通知书,给他看。
大爷戴着眼镜,把眼镜往下拉了拉,说你坐地铁2号线,经过九站,到西直门站;换乘地铁4号线,经过八站,到圆明园站,再步行八九百米,就到了。
地铁?地铁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陈背篓闻所未闻,徐朝阳校长也未必见过。
来北京之前,徐朝阳校长对陈背篓父子狂补北京攻略,包括说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女士优先、不随地吐痰、不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喧哗、见了黑衣人要礼让、不闯红灯等注意事项。
北京的交通工具,徐朝阳校长提到了公交、电车、出租车,他建议最好不要坐出租车,他们宰外地人狠着呢,坐一趟,陈望春一月的生活费就没了。
陈背篓惊讶,北京也有骗子?这可就让他想不通了,北京天天出现在新闻联播里,北京只有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中南海,到处是高大上的警察军人,多么令人崇敬,怎么会有骗子呢?
徐朝阳校长没提到地铁,那么,它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凡是新生事物,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它的安全系数咋样,还有待检验,陈背篓可不能冒这个险,陈望春是县长接待过的人物,万一有个闪失,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陈背篓看到一位警察,有困难找警察,都这么说的。
陈背篓问:“同志,北京大学怎么走?”警察倒是听懂了他的普通话,说:“你坐209路车,经过北京西站、崇文门、台基厂路口、正义路、前门东、供电局、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小马厂、北京西站、皇亭子、木樨地、儿童医院一共31站,就到了北大门口。”
陈背篓听得绝望了,天啊,三十一站,那么多的站怎么能记得请?怎么知道北大就到了?中途换不换车?在哪换?陈背篓一头雾水,原来公交也不好坐。
陈背篓瞅瞅陈望春,他对眼前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看不出喜怒哀乐,跟在陈背篓的屁股后面,不发一言。
北京是个大迷宫,万一坐车坐错了呢?陈背篓急得团团转,下了火车一个多小时,他还在原地转圈,什么时候才能到北京大学?
陈背篓决定走着去,这是最笨也是最稳妥的办法,走一程问一程,不会出大错的。
陈背篓找了一家饭馆,要了两大碗刀削面,两碗面汤,吃饱喝足,然后去北京大学。
走路是一件简单的事,油坊门哪个男人一口气不走个二三十里?油坊门那是啥样的路?不是爬坡就是趟水,而北京的马路又宽又平,走累了歇一歇,吃点喝点再走,不信走不到。
陈背篓的左手是西,右手是东,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北京大学在他的西北面,他一直往北走,大方向就不会错。
陈背篓背着铺盖卷,陈望春提着大挎包,两人开始走了。
路上的车和人太多,不时和人蹭来蹭去的,不管是他们蹭了别人,还是别人蹭了他们,陈背篓一概说对不起。
令他欣慰的是没人和他计较,不像老家,和人蹭一下或看多看一眼,拳头刀子就招呼上了,北京人还是很文明。
只有一点让陈背篓很不爽,当他拿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向人们问路时,人们没有表示出一点的惊讶来,像看一张晚报一样,司空见惯。
没想到北京这么大,北大这么远,陈背篓感觉已经走了几十里,还没有走到,天太热了,人和车太多了,到处一片嘈杂,轰隆隆的,脚下的地都在抖。
在乡下走路,热了,找个树荫凉快一下;渴了喝几口山泉水,这里的水都要钱,一瓶水两口就完了,陈背篓算了一笔账,光是喝水,每年都是个不小的数字。
最让他们痛苦的是上厕所,在家时,老半天撒一泡尿,到了北京,尿特别多,刚撒过又憋得慌,肚子疼,咕噜噜地叫,马上要拉在裤子上了。
好不容易找个公厕,一头扎进去,解决了,出来时要两毛钱。
什么都想到了,唯独忘了上厕所需要纸,赶紧买了一包,走不上几步路,肚子又痛了,东张西望地找厕所,这一路折腾得痛苦不堪。
最终,陈背篓还是坐了车,是一辆拉货的人力车,跟在他们后边问:“去哪?捎你们一程。”
陈背篓说:“不坐,快到了。”
拉车的问:“去哪?”
陈背篓说:“去北大。”
拉车的说:“赶紧上车吧,像你们这种走法,天黑也走不到。”
天黑前必须赶到,今天报不了名就会有麻烦,陈背篓停下了,问:“多钱”
拉车的说:“二十块。”
陈背篓犹豫不决,不坐吧,万一赶不上呢?坐吧,又太贵了,况且赶了一大半路,划不来。
拉车的停住了,一把拽过陈背篓背上的被褥,扔在车上说:“我是学雷锋做好事,二十块真没多收。”
陈背篓和陈望春坐在人力车上,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腿脚,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开始放松地欣赏北京的风景。
到了北大西门,已经是六点多,陈背篓和陈望春背着被褥、扛着挎包,心急火燎地往校园里走,一路走一路问,一个好心的女学生,一直将他们带到了报名的体育馆。
体育馆里,一字排开一长排桌子,流水作业,志愿者帮着拎... -->>
即使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陈背篓仍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是在北京,他感觉像在做一场梦。
火车晚点了,接新生报到的校车不见了踪影,出了火车站,陈背篓向人们打听北京大学怎么走。
早在油坊门时,他就无数次地计划演练到北京后的每一步行动,北京很大,可不是油坊门,谁家的门前有棵核桃树,谁家的院后有一棵老槐树,谁家门口卧一只黑狗,谁家门口有个青石碌碡,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背篓普通话里夹带的浓厚的方言味,使得他和人们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尽管他每句话都使了劲,但北京人还是听不明白。
徐朝阳老师早就提醒过陈背篓,要练好普通话,不然在北京寸步难行。
陈背篓不以为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哪里的人都有,南腔北调的,国家领导人也说方言土话,他虽这么想,但还是偷偷地在练,在北京丢了人,那可打的是油坊门的脸。
临时磨刀三分快,出发前的那几日,陈背篓天天赖在牛大舌头家看电视,电视上的人都说的是普通话,陈背篓竖起两只耳朵,边听边跟着念,牛大舌头问:“你念叨啥呢?”
陈背篓说:“人家这话说得好听,黄鹂鸟叫一样。”
陈背篓看电视剧、看新闻、连广告都不落下,突击了几天,感觉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便跃跃欲试,有迫切和北京人交流的强烈冲动。
北京火车站是北京的窗口,是陈背篓踏进北京城的第一步,但他精心准备的普通话露陷了。他说的话,人们听了都迷惑地摇摇头,他一下子心虚了,头上出汗了,京城就是京城,刚一露头,就挨了一棒子,来了一个下马威。
陈背篓碰到一个老大爷,他寻思着老大爷一般都比较热心,喜欢帮人,他便拿出录取通知书,给他看。
大爷戴着眼镜,把眼镜往下拉了拉,说你坐地铁2号线,经过九站,到西直门站;换乘地铁4号线,经过八站,到圆明园站,再步行八九百米,就到了。
地铁?地铁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陈背篓闻所未闻,徐朝阳校长也未必见过。
来北京之前,徐朝阳校长对陈背篓父子狂补北京攻略,包括说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女士优先、不随地吐痰、不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喧哗、见了黑衣人要礼让、不闯红灯等注意事项。
北京的交通工具,徐朝阳校长提到了公交、电车、出租车,他建议最好不要坐出租车,他们宰外地人狠着呢,坐一趟,陈望春一月的生活费就没了。
陈背篓惊讶,北京也有骗子?这可就让他想不通了,北京天天出现在新闻联播里,北京只有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中南海,到处是高大上的警察军人,多么令人崇敬,怎么会有骗子呢?
徐朝阳校长没提到地铁,那么,它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凡是新生事物,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它的安全系数咋样,还有待检验,陈背篓可不能冒这个险,陈望春是县长接待过的人物,万一有个闪失,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陈背篓看到一位警察,有困难找警察,都这么说的。
陈背篓问:“同志,北京大学怎么走?”警察倒是听懂了他的普通话,说:“你坐209路车,经过北京西站、崇文门、台基厂路口、正义路、前门东、供电局、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小马厂、北京西站、皇亭子、木樨地、儿童医院一共31站,就到了北大门口。”
陈背篓听得绝望了,天啊,三十一站,那么多的站怎么能记得请?怎么知道北大就到了?中途换不换车?在哪换?陈背篓一头雾水,原来公交也不好坐。
陈背篓瞅瞅陈望春,他对眼前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看不出喜怒哀乐,跟在陈背篓的屁股后面,不发一言。
北京是个大迷宫,万一坐车坐错了呢?陈背篓急得团团转,下了火车一个多小时,他还在原地转圈,什么时候才能到北京大学?
陈背篓决定走着去,这是最笨也是最稳妥的办法,走一程问一程,不会出大错的。
陈背篓找了一家饭馆,要了两大碗刀削面,两碗面汤,吃饱喝足,然后去北京大学。
走路是一件简单的事,油坊门哪个男人一口气不走个二三十里?油坊门那是啥样的路?不是爬坡就是趟水,而北京的马路又宽又平,走累了歇一歇,吃点喝点再走,不信走不到。
陈背篓的左手是西,右手是东,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北京大学在他的西北面,他一直往北走,大方向就不会错。
陈背篓背着铺盖卷,陈望春提着大挎包,两人开始走了。
路上的车和人太多,不时和人蹭来蹭去的,不管是他们蹭了别人,还是别人蹭了他们,陈背篓一概说对不起。
令他欣慰的是没人和他计较,不像老家,和人蹭一下或看多看一眼,拳头刀子就招呼上了,北京人还是很文明。
只有一点让陈背篓很不爽,当他拿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向人们问路时,人们没有表示出一点的惊讶来,像看一张晚报一样,司空见惯。
没想到北京这么大,北大这么远,陈背篓感觉已经走了几十里,还没有走到,天太热了,人和车太多了,到处一片嘈杂,轰隆隆的,脚下的地都在抖。
在乡下走路,热了,找个树荫凉快一下;渴了喝几口山泉水,这里的水都要钱,一瓶水两口就完了,陈背篓算了一笔账,光是喝水,每年都是个不小的数字。
最让他们痛苦的是上厕所,在家时,老半天撒一泡尿,到了北京,尿特别多,刚撒过又憋得慌,肚子疼,咕噜噜地叫,马上要拉在裤子上了。
好不容易找个公厕,一头扎进去,解决了,出来时要两毛钱。
什么都想到了,唯独忘了上厕所需要纸,赶紧买了一包,走不上几步路,肚子又痛了,东张西望地找厕所,这一路折腾得痛苦不堪。
最终,陈背篓还是坐了车,是一辆拉货的人力车,跟在他们后边问:“去哪?捎你们一程。”
陈背篓说:“不坐,快到了。”
拉车的问:“去哪?”
陈背篓说:“去北大。”
拉车的说:“赶紧上车吧,像你们这种走法,天黑也走不到。”
天黑前必须赶到,今天报不了名就会有麻烦,陈背篓停下了,问:“多钱”
拉车的说:“二十块。”
陈背篓犹豫不决,不坐吧,万一赶不上呢?坐吧,又太贵了,况且赶了一大半路,划不来。
拉车的停住了,一把拽过陈背篓背上的被褥,扔在车上说:“我是学雷锋做好事,二十块真没多收。”
陈背篓和陈望春坐在人力车上,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腿脚,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开始放松地欣赏北京的风景。
到了北大西门,已经是六点多,陈背篓和陈望春背着被褥、扛着挎包,心急火燎地往校园里走,一路走一路问,一个好心的女学生,一直将他们带到了报名的体育馆。
体育馆里,一字排开一长排桌子,流水作业,志愿者帮着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