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家父隋炀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铭是寅时起床,在裴淑英的服侍下更衣,除了穿上他那件绣着金龙的朝服之外,还套着上孝服。
他的孝服已经从斩衰换成了齐衰,他是独孤加罗的嫡孙,所以再过两年才能脱掉。
收拾好一切,裴淑英将丈夫送出府门,由陈奎驾车,赶往大兴宫。
因为杨坚在仁寿宫的缘故,如今的朝会在东宫举行,由太子杨广主持。
除了奉诏前往仁寿宫的官员之外,其他人都要在这里参加朝会。
千秋殿,一向勤政的杨广早已经坐在主位上,等候诸位朝臣。
历史上的杨广,被扣上了暴君、昏君的帽子,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对自己近乎苛刻,特别勤政的君王。
天下大小事宜,他都要亲自过问,各方细碎琐事,他都会一一过目。
大殿内,杨广的左手位置,依次是苏威、牛弘、裴矩、韦冲、薛胃,宇文恺,在他们背后坐着的,有各部侍郎,如杨恭仁、高孝基、杨玄感等、
右手位置,依次是晋王杨昭、贺若弼、宇文述、杨铭、薛道衡、韦福嗣、
在他们后面,有杨达、赵绰、郭衍、张衡、裴蕴等人。
今日参加朝会者,有三十一人,大家都是坐在蒲团上,面前有一张长几,长几上摆满了各类卷宗。
见人都到齐,杨广这才微笑望向儿子杨铭:
“今日是河东王第一次参加朝会,因不熟谙政务,旁听为宜。”
杨铭赶忙起身,朝众人揖手一圈。
裴矩笑道:“殿下现已成年,是该早早参议国事,以分太子之忧。”
晋王杨昭也笑道:“吾弟尚且稚嫩,还需诸位多多指点。”
杨铭坐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他是郡王,从一品,门下省纳言,正二品,右领军大将军,从二品。
以最高的从一品算,他应该坐在杨昭之下,贺若弼宇文述之上。
但是贺若弼和宇文述是老臣,资格在那摆着呢,杨广为了体现对二人的尊重,故意将杨铭放在两人之下。
门下省纳言,有谏议皇帝之权,贺若弼和宇文述可没有这个资格。
今日朝会议事,议的是洛阳。
实际上,修建东都洛阳,在杨坚时期,就已经被列入计划,只不过随着杨坚病重,才被暂时搁置下来。
之所以要营建东都,主要是为了缓解关中地区的粮食压力。
历史上,杨广迫切的重建洛阳,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汉王杨谅造反。
杨谅发并州之兵,由河东直取关中,这让杨广觉得,关中以东除了河东之地外,没有其它屏障可以拱卫京师,如果关东地区有造反者,将对京师构成直接威胁。
这里的关东可不是闯关东那个关东,而是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可以理解为河南。
当然了,现在杨广还没上位,杨谅也还没反,所以营建东都,杨广并不是很着急。
这一决策,非常之复杂,牵扯多方面因素,杨广几乎是继承了杨坚的政治意图,有抛弃关中本位的念头,这对关中门阀是空前打击。
所以对外宣称,营建东都,是因为关中地区人口剧增,粮食供应不足,才需要营建东都,做为关中地区粮食转运的枢纽。
实际上,非常非常复杂。
工部尚书宇文恺认为,营建东都,工程浩大,至少需要四年之久,这与历史上的一年建成,相差了足足三年。
在宇文恺看来,单是准备工作,就需要一年时间来筹备。
此时的杨广,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毕竟眼下他只是太子,说了不算,急功近利如今在他身上还体现不出来。
虽然营建东都的事情,大家也没有议出一个所以然出来,但是无疑已经被提上日程,杨广命宇文恺斟酌筹备,一年后动工。
接下来议的,就是长孙成的问题。
启民可汗如今已经顺利接收步迦可汗所部,成为新的东突厥大汗,长孙成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动身返回大兴。
杨广道:“长孙回朝,诸位看来,如何嘉奖为宜?”
长孙成身上的爵位勋位,非常寒酸,因为他是次子,袭不了父亲的爵位,再加上长孙氏眼下在大隋朝堂,没有扛旗人物。
但杨铭知道,这个人生平所做之事,乃开国之功,封个国公都不为过。
当然了,杨坚不会封,杨广也不会封,因为长孙成没什么威望,犯不着扶植这么一个人出来。
真要封长孙成一个国公,他在中枢也站不稳。
贺若弼道:“长孙是有功的,此番为受降使者,助启民掌控突厥,实乃大功一件,可加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是勋位第四等,长孙成干了... -->>
杨铭是寅时起床,在裴淑英的服侍下更衣,除了穿上他那件绣着金龙的朝服之外,还套着上孝服。
他的孝服已经从斩衰换成了齐衰,他是独孤加罗的嫡孙,所以再过两年才能脱掉。
收拾好一切,裴淑英将丈夫送出府门,由陈奎驾车,赶往大兴宫。
因为杨坚在仁寿宫的缘故,如今的朝会在东宫举行,由太子杨广主持。
除了奉诏前往仁寿宫的官员之外,其他人都要在这里参加朝会。
千秋殿,一向勤政的杨广早已经坐在主位上,等候诸位朝臣。
历史上的杨广,被扣上了暴君、昏君的帽子,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对自己近乎苛刻,特别勤政的君王。
天下大小事宜,他都要亲自过问,各方细碎琐事,他都会一一过目。
大殿内,杨广的左手位置,依次是苏威、牛弘、裴矩、韦冲、薛胃,宇文恺,在他们背后坐着的,有各部侍郎,如杨恭仁、高孝基、杨玄感等、
右手位置,依次是晋王杨昭、贺若弼、宇文述、杨铭、薛道衡、韦福嗣、
在他们后面,有杨达、赵绰、郭衍、张衡、裴蕴等人。
今日参加朝会者,有三十一人,大家都是坐在蒲团上,面前有一张长几,长几上摆满了各类卷宗。
见人都到齐,杨广这才微笑望向儿子杨铭:
“今日是河东王第一次参加朝会,因不熟谙政务,旁听为宜。”
杨铭赶忙起身,朝众人揖手一圈。
裴矩笑道:“殿下现已成年,是该早早参议国事,以分太子之忧。”
晋王杨昭也笑道:“吾弟尚且稚嫩,还需诸位多多指点。”
杨铭坐的位置,是有讲究的,他是郡王,从一品,门下省纳言,正二品,右领军大将军,从二品。
以最高的从一品算,他应该坐在杨昭之下,贺若弼宇文述之上。
但是贺若弼和宇文述是老臣,资格在那摆着呢,杨广为了体现对二人的尊重,故意将杨铭放在两人之下。
门下省纳言,有谏议皇帝之权,贺若弼和宇文述可没有这个资格。
今日朝会议事,议的是洛阳。
实际上,修建东都洛阳,在杨坚时期,就已经被列入计划,只不过随着杨坚病重,才被暂时搁置下来。
之所以要营建东都,主要是为了缓解关中地区的粮食压力。
历史上,杨广迫切的重建洛阳,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汉王杨谅造反。
杨谅发并州之兵,由河东直取关中,这让杨广觉得,关中以东除了河东之地外,没有其它屏障可以拱卫京师,如果关东地区有造反者,将对京师构成直接威胁。
这里的关东可不是闯关东那个关东,而是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可以理解为河南。
当然了,现在杨广还没上位,杨谅也还没反,所以营建东都,杨广并不是很着急。
这一决策,非常之复杂,牵扯多方面因素,杨广几乎是继承了杨坚的政治意图,有抛弃关中本位的念头,这对关中门阀是空前打击。
所以对外宣称,营建东都,是因为关中地区人口剧增,粮食供应不足,才需要营建东都,做为关中地区粮食转运的枢纽。
实际上,非常非常复杂。
工部尚书宇文恺认为,营建东都,工程浩大,至少需要四年之久,这与历史上的一年建成,相差了足足三年。
在宇文恺看来,单是准备工作,就需要一年时间来筹备。
此时的杨广,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毕竟眼下他只是太子,说了不算,急功近利如今在他身上还体现不出来。
虽然营建东都的事情,大家也没有议出一个所以然出来,但是无疑已经被提上日程,杨广命宇文恺斟酌筹备,一年后动工。
接下来议的,就是长孙成的问题。
启民可汗如今已经顺利接收步迦可汗所部,成为新的东突厥大汗,长孙成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动身返回大兴。
杨广道:“长孙回朝,诸位看来,如何嘉奖为宜?”
长孙成身上的爵位勋位,非常寒酸,因为他是次子,袭不了父亲的爵位,再加上长孙氏眼下在大隋朝堂,没有扛旗人物。
但杨铭知道,这个人生平所做之事,乃开国之功,封个国公都不为过。
当然了,杨坚不会封,杨广也不会封,因为长孙成没什么威望,犯不着扶植这么一个人出来。
真要封长孙成一个国公,他在中枢也站不稳。
贺若弼道:“长孙是有功的,此番为受降使者,助启民掌控突厥,实乃大功一件,可加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是勋位第四等,长孙成干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