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清末四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害,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是设法打击李鸿章,让各国知道,李鸿章已不再能管中国的外交。
实现这个决定的方法,是拟一道上谕,由翁同面请光绪明发,胶澳事件责成翁同、张荫桓办理,他人不得胡乱干预。当然,言外之意是很明显的,乃针对李鸿章而发。
哪知翁同上面还有个恭王,本来此事如果翁同了解张荫桓的本意,而且手段够辣,很可能造膝密陈,先将上谕发了再说。可惜翁同是书生,不是搞政治的人,竟以张荫桓所拟的旨稿,晋谒恭王。恭王衰病侵寻,英气消尽,不愿多事,说一句:“且缓、且缓。”无形中将此事打消了。
这一下张荫桓才知道“竖子不足与谋”而且更坏的是,此事必为李鸿章所知。打蛇没有打在七寸上,势必有遭遇反噬之危。因而张荫桓很见机地,立刻变积极为消极。正当对德交涉吃紧之时,翁同去找他商量正事,张荫桓却大谈其书画掌故,绝口不及正事。而翁同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日记中,表示张的态度,令人大惑不解。
从这一次以后,张荫桓的态度有了个基本上的改变。此人确有霸才,但以非科目出身,不能独张一帜,看翁同得君甚专,又能推心置腹,所以想抬出翁来,铲除李鸿章的势力,得以一舒抱负。及至看出翁同不能了解他的用心,觉得与他共机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而由拥护变为玩弄,暗中仍旧向李鸿章靠拢,搞大借款弄钱。回扣大小、镑价(英汇兑换率)高低,翁同无不茫然,故而有王鹏运的参劾。翁同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记:
王鹏运劾余与张荫桓朋谋纳贿,薰犹同器,泾渭杂流。元规污入,能无嗟诧。
又五月初八日记:
樵野来,告初六与军机同见,上以胡孚宸参折示之,仍斥得贿二百六十万与余平分,蒙温谕竭力当差。又云:是日军机见东朝起,责以为当办廖公,力求始罢。又云先传英年将张某围拿,既而无事,皆初六日事也,余漫听漫应之而已。
此已在翁同获严谴,行将出都之时。观翁所记,两人心情如画,张荫桓说这些话,意在安翁同,已派步军统领英年围拿,而居然无事,意谓绝不致连累翁同。翁出以“漫听漫应”的态度,则已知张确曾纳贿。由此可知,翁即或不被严谴,仍能当权,用张荫桓亦必存戒心。
在翁获谴时,张謇在京。日记中所记,倾倒之意,溢于言表。如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八日记:
看张季直各种说帖,大旨办江北花布事,欲办认捐及减税二端,又欲立农务会,又海门积谷事,欲重惩阻挠者,此君确是霸才。
又二十日记:
午约张季直小饮,直谈至暮,毕竟一奇才。
张謇此时服阕入都供职,本有一番振兴实业的计划,想取得翁的支持,大展鸿图。翁既罢官,照常情论,张的计划,自难实现。但张謇反而急流勇退,仍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定力、毅力,见机而作的识力实皆有过人之处,成功绝非偶然。
黄遵宪,字公度,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举人出身,久在国外充任中级外交官。陈右铭巡抚湖南时,他以盐法道署理臬司,参与新政,首创民治,其言曰:“众亦自治其身,自治其乡而已。由一乡推至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仿外国巡警之制,设保卫局。黄遵宪实在是地方自治及警界的老前辈。
他著有一部日本国志,戊戌维新时,光绪曾向翁同索阅,因此得拜使日之命。不意摒挡出国,行经江宁时,政变发作,朝廷密谕两江总督将黄遵宪看管。其时伊藤博文来华游历,先赴京师,转至上海,又至重庆,转武昌,到江宁,为黄遵宪说情,总算只得了一个革职的处分。
黄遵宪办外交很有一套,清史稿本传:
(使日参赞)移旧金山总领事,美吏尝借口卫生逮捕华侨满狱。遵宪径诣狱中,令从者度其容积,曰:“此处卫生顾及于侨居耶?”美吏谢,遽释之。
但客家人,脾气强项者居多,黄遵宪亦复如此,所以人缘很坏,翁同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记:
黄遵宪号公度,举人、道员、新加坡领事。新从江南来,江南官场多不满之,诗文皆佳。
同年十月十八日又记:
英使说黄道在新加坡,有扣商人四万元,欲入己。今留在新加坡总督署,坚拒不接待。
按:其时外交界有一番大调动,以杨儒使俄代许景澄;罗丰禄使英代龚照瑗;伍廷芳使美代杨儒;德国新设一使,派黄遵宪。德国拒绝黄遵宪,希望派荫昌。黄遵宪其时道经新加坡,当地不予接待,显然是英国官员对黄不满。因为黄遵宪驻新加坡时如果有勒索侨商的劣迹,亦与英国无关,并不构成拒绝的理由,可知“英使”所言,亦无非诋毁之词。
黄遵宪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两卷。他的诗很有名,汪洋恣肆,又喜用新名词入诗,与僻典连看,光怪陆离,不可名状。诗多感时记事之作,石遗室诗话说他“惜自注不详,阅者未能深悉。”录其较易索解的李肃毅侯挽诗四首,以见一斑。
害,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即是设法打击李鸿章,让各国知道,李鸿章已不再能管中国的外交。
实现这个决定的方法,是拟一道上谕,由翁同面请光绪明发,胶澳事件责成翁同、张荫桓办理,他人不得胡乱干预。当然,言外之意是很明显的,乃针对李鸿章而发。
哪知翁同上面还有个恭王,本来此事如果翁同了解张荫桓的本意,而且手段够辣,很可能造膝密陈,先将上谕发了再说。可惜翁同是书生,不是搞政治的人,竟以张荫桓所拟的旨稿,晋谒恭王。恭王衰病侵寻,英气消尽,不愿多事,说一句:“且缓、且缓。”无形中将此事打消了。
这一下张荫桓才知道“竖子不足与谋”而且更坏的是,此事必为李鸿章所知。打蛇没有打在七寸上,势必有遭遇反噬之危。因而张荫桓很见机地,立刻变积极为消极。正当对德交涉吃紧之时,翁同去找他商量正事,张荫桓却大谈其书画掌故,绝口不及正事。而翁同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日记中,表示张的态度,令人大惑不解。
从这一次以后,张荫桓的态度有了个基本上的改变。此人确有霸才,但以非科目出身,不能独张一帜,看翁同得君甚专,又能推心置腹,所以想抬出翁来,铲除李鸿章的势力,得以一舒抱负。及至看出翁同不能了解他的用心,觉得与他共机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而由拥护变为玩弄,暗中仍旧向李鸿章靠拢,搞大借款弄钱。回扣大小、镑价(英汇兑换率)高低,翁同无不茫然,故而有王鹏运的参劾。翁同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记:
王鹏运劾余与张荫桓朋谋纳贿,薰犹同器,泾渭杂流。元规污入,能无嗟诧。
又五月初八日记:
樵野来,告初六与军机同见,上以胡孚宸参折示之,仍斥得贿二百六十万与余平分,蒙温谕竭力当差。又云:是日军机见东朝起,责以为当办廖公,力求始罢。又云先传英年将张某围拿,既而无事,皆初六日事也,余漫听漫应之而已。
此已在翁同获严谴,行将出都之时。观翁所记,两人心情如画,张荫桓说这些话,意在安翁同,已派步军统领英年围拿,而居然无事,意谓绝不致连累翁同。翁出以“漫听漫应”的态度,则已知张确曾纳贿。由此可知,翁即或不被严谴,仍能当权,用张荫桓亦必存戒心。
在翁获谴时,张謇在京。日记中所记,倾倒之意,溢于言表。如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八日记:
看张季直各种说帖,大旨办江北花布事,欲办认捐及减税二端,又欲立农务会,又海门积谷事,欲重惩阻挠者,此君确是霸才。
又二十日记:
午约张季直小饮,直谈至暮,毕竟一奇才。
张謇此时服阕入都供职,本有一番振兴实业的计划,想取得翁的支持,大展鸿图。翁既罢官,照常情论,张的计划,自难实现。但张謇反而急流勇退,仍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定力、毅力,见机而作的识力实皆有过人之处,成功绝非偶然。
黄遵宪,字公度,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举人出身,久在国外充任中级外交官。陈右铭巡抚湖南时,他以盐法道署理臬司,参与新政,首创民治,其言曰:“众亦自治其身,自治其乡而已。由一乡推至一县、一府、一省,以迄全国,可以成共和之郅治,臻大同之盛轨。”仿外国巡警之制,设保卫局。黄遵宪实在是地方自治及警界的老前辈。
他著有一部日本国志,戊戌维新时,光绪曾向翁同索阅,因此得拜使日之命。不意摒挡出国,行经江宁时,政变发作,朝廷密谕两江总督将黄遵宪看管。其时伊藤博文来华游历,先赴京师,转至上海,又至重庆,转武昌,到江宁,为黄遵宪说情,总算只得了一个革职的处分。
黄遵宪办外交很有一套,清史稿本传:
(使日参赞)移旧金山总领事,美吏尝借口卫生逮捕华侨满狱。遵宪径诣狱中,令从者度其容积,曰:“此处卫生顾及于侨居耶?”美吏谢,遽释之。
但客家人,脾气强项者居多,黄遵宪亦复如此,所以人缘很坏,翁同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记:
黄遵宪号公度,举人、道员、新加坡领事。新从江南来,江南官场多不满之,诗文皆佳。
同年十月十八日又记:
英使说黄道在新加坡,有扣商人四万元,欲入己。今留在新加坡总督署,坚拒不接待。
按:其时外交界有一番大调动,以杨儒使俄代许景澄;罗丰禄使英代龚照瑗;伍廷芳使美代杨儒;德国新设一使,派黄遵宪。德国拒绝黄遵宪,希望派荫昌。黄遵宪其时道经新加坡,当地不予接待,显然是英国官员对黄不满。因为黄遵宪驻新加坡时如果有勒索侨商的劣迹,亦与英国无关,并不构成拒绝的理由,可知“英使”所言,亦无非诋毁之词。
黄遵宪著有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两卷。他的诗很有名,汪洋恣肆,又喜用新名词入诗,与僻典连看,光怪陆离,不可名状。诗多感时记事之作,石遗室诗话说他“惜自注不详,阅者未能深悉。”录其较易索解的李肃毅侯挽诗四首,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