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我这人脸盲小说李逍朱凝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景隆,字九江。
二十有七,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
曹国公李文忠世子,洪武十九年继承国公爵位。
不多时,曹国公李景隆便来到了养心殿。
“臣,李景隆见过皇孙。”
“李卿免礼。”
朱允炆热情接待,丝毫没有架子。
“皇孙召见臣,是否因为边疆之祸?”
李景隆拱手道,心中却美滋滋的,他年少便继承了国公之位,掌管左军都督府,太子太傅。
只可惜身居高位,却从未有所建树,也希望有机会能立战功证明自己。
朱允炆激动道:“李卿聪慧啊,我喊你来便是要与你商议此事,李卿可否愿意。”
李景隆此时正年少,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当即便单膝跪地,右拳横在胸前,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必将那叫嚣的鞑子杀的落花流水,不敢再犯我大明!”
朱允炆道:“好,我便封你为大将军,赐虎符,前去北平接手北平军务,横扫出关,杀杀那群北元残部的锐气!”
说着,便看向齐泰,道:“齐泰,拟旨。”
“皇孙且慢。”
李景隆拱手:“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朱允炆道:“李卿请说。”
李景隆分析道:“北平乃是燕王长期掌管之地,臣怕无法掌控当地的武官,与战事不利,还请给臣几可用之人。”
朱允炆道:“我刚刚担任监国,掌管政务,军中事务我不太清楚,李卿可有适合人选?”
李景隆点头,道:“臣有几人选,都是骁勇悍将,盛庸、崔能、郭英,有三人为参将,出师必捷!”
一见李景隆如此自信,又如此专业,朱允炆更加确认自己想的没错,这李景隆果真是将才,恐怕给以时日,实力不下蓝玉、朱棣之下。
“准了,拟旨!”
翌日,奉天殿外。
朱允炆携百官给李景隆赐下虎符,送其出征!
李景隆穿盔带甲,接受圣旨和虎符,第一次这么风光,心中便是踌躇满志,更加意气风发起来。
与此同时。
安徽黄山。
朱元璋此刻已经在黄山安顿,四周驻扎军队,山上有锦衣卫严加巡防,密不透风。
此刻,在黄山的一处殿外,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正坐在石桌和石凳之上,父子之间的喝茶闲聊。
而他们面前,正有一群算学先生拿着纸张划来划去,在计算些什么。
“父皇,刚才开始这些个人就忙个不停,是在算啥?”
谈话间,朱棣忍不住眼神飘去,心中略显好奇。
朱元璋一笑道:“前些日子,有个年轻人,说咱刚愎自用,不听劝,其一就是对各藩王太好了,说会吃垮大明。”
一听这话,朱棣微微一愣。
这个年轻人,该不会就是李逍吧
仔细一想,绝对是李逍,没别人了。
李逍啊李逍,你胆子可真大啊,居然说圣上刚愎自用,你岳丈我都不敢说
不过不知者不怪,估计你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是当今圣上。
念及至此,朱棣帮忙解释道:“父皇,你都说是年轻人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信不得。”
“是真是假,这算一算就知道了。”
说着朱元璋指向那些算官的身上,道:“那年轻人说要咱给他一些粮食,一格一粒稻子,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以此类推,直到六十四格。”
“这有何难?”
朱棣还是不解,道:“这跟藩王吃垮大明,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咱也不清楚啊,这不是正在算吗。”
朱元璋笑了笑道。
两人又继续喝茶,等待盘算结果。
朱棣脑海中也在疯狂运转,心道这李逍怎么就跟父皇说起这事了呢,不过是一些藩王而已,能吃垮大明么?
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同时,朱棣也发现,父皇似乎对这个年轻人说他刚愎自用,并没有很生气的样子,反之倒是很坦然.
难道,李逍跟父皇相处,已经好到了这个程度,成了忘年之交?
就在朱棣思绪万千之际,被打断思绪。
朱元璋有些不满了,突然开口道:“怎算了这么久,这都一个时辰过去了!”
一名算官满头大汗的走来,跪拜道:“陛下,求陛下恕罪啊,这这.推算到三十格,已经天文数字了,算盘的位数已经不够用,我们纸张都写满了,都无法下下去了”
这算官说的没错,因为明朝还没有阿拉巴数字的诞生,都是用大写的数字书写,算到三十格,已经高达十亿,算盘都不够用了。
“什么?”
朱元璋和朱棣同时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看过去。
地下的算纸已经写满了,一张不够写,将几张连在一起,密密麻麻,跟蚂蚁一样,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谁能想到,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居然如此复杂。
朱元璋皱眉问道:“有这么难算?”
算官道:“前面不难,越到后面越难,数字上涨速度快的惊人,臣也没想到,到了三十格,算盘都不够用了,想要算出来,必须要铸造一把更长的算盘才行。”
朱元璋心中一惊,道:“那第三十格的结果是多少?”
算官拿出纸张,呈现给朱元璋,道:“陛下,您看,三十格的时候,光是这一格的数字就已经有十万万颗稻粒,加上前面格子的稻粒,差不多有十五万万颗稻粒。
一斤稻米应该有九千颗稻粒,那么到三十格,所需要的稻粒是十六万斤。
若是接着算下去,三十一格便是三十二万斤,三十二格便是六十四万斤,三十三格便是一百二十八万斤三十七格便是两千零四十八万斤
不需要六十四格,只需再往后几格便滚动极快,全国的粮食加上一起,也供应不上。”
话音落下。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惊呆了。
看似简单,算到后面便越滚越大。
“好小子,恐怕他提出的时候,就想到咱拿不出来吧.”
朱元璋有些瞠目结舌,本来他还打算将这些粮食赏给李逍,这样看来还是算了吧.
“父皇,似乎有深意啊”
朱棣已经察觉到关联了,但父皇在,他不好争风头。
若真是这样算的话,藩王的确能吃垮大明。
同理,藩王、郡王的数量也是不断的增加,而且藩王还能世袭,也就是说藩王只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算这粮食第一步,只不过是一粒稻子而已,算到后面全国的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用。
而亲王眼下的食禄可不止一粒稻子啊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郡王六千石,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
这样基数为起点滚下去,用不了十几步,就已经成为天文数字了!!!
“的确有深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咱知道了,那个年轻人,竟然是要告诉咱这个道理.”
朱元璋心中默默推演,就明白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明不是现在被吃垮,恶果在后,用不了七八代,一两百年后,供给藩王的食禄,将会累积成为一个天文数字,大明真的可能会被吃垮掉!!”
“这个年轻人,当真厉害啊,他居然能想到这点!”
朱棣自然是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女婿,不过还是装作不知道,狠狠的夸了一波:“之前那帮文臣们阻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年轻人,用这种方式告诉父皇,真是让人一目了然!”
“没错,的确一目了然。”
朱元璋后怕道:“幸亏咱知道了,否则将酿成大祸,这藩王的供养,也该改改了”
说完,他又看向朱棣,笑道:“老四,你不会心中有何想法吧?”
因为朱棣也是藩王,削减藩王的食禄,也会影响到他。
“绝无。”
朱棣拱手,神色笃定:“儿臣一心只为大明,岂能让个人的私利,影响大明的发展。”
这也是朱棣的真心话。
如果国家有这样的隐患隐藏其中,还是早早拔除为好。
再者说自己马上有机会登大宝之位,那就更需要拔除了
“好!为国家计,当如此。”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老四,这几日,咱们父子二人,就研究这藩王供给的食禄问题。”
朱棣拱手,“儿臣领命!”
同时,他心中对李逍佩服万分,女婿你可真是厉害,简简单单的就能让父王改变主意,满朝文武做不到的事情,你却做到了,不愧是本王的好女婿,鸿运如山!
这时,一名侍卫来报。
“报——大同城外,北元残部率十五万大军袭扰。”
话音落下。
朱棣眼睛一瞪,看来是自己离开太久,那些北元残部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急忙起身,拱手道:“父皇,儿臣请战,回北平迎敌。”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你急什么,难道北平没你在,就运转不开了?”
说完,他看向侍卫道:“朱允炆如何决断的?”
他让朱允炆监国,自然是要看看如何监国。
侍卫道:“皇孙已经派遣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郭英为副将,盛庸、崔能、等人为参将,前往北平。”
朱元璋微微颔首:“知道了,下去吧。”
侍卫离开后。
朱棣道:“父王,儿臣熟悉北平军务,还是让儿臣回去的好。”
&n... -->>
李景隆,字九江。
二十有七,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
曹国公李文忠世子,洪武十九年继承国公爵位。
不多时,曹国公李景隆便来到了养心殿。
“臣,李景隆见过皇孙。”
“李卿免礼。”
朱允炆热情接待,丝毫没有架子。
“皇孙召见臣,是否因为边疆之祸?”
李景隆拱手道,心中却美滋滋的,他年少便继承了国公之位,掌管左军都督府,太子太傅。
只可惜身居高位,却从未有所建树,也希望有机会能立战功证明自己。
朱允炆激动道:“李卿聪慧啊,我喊你来便是要与你商议此事,李卿可否愿意。”
李景隆此时正年少,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当即便单膝跪地,右拳横在胸前,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必将那叫嚣的鞑子杀的落花流水,不敢再犯我大明!”
朱允炆道:“好,我便封你为大将军,赐虎符,前去北平接手北平军务,横扫出关,杀杀那群北元残部的锐气!”
说着,便看向齐泰,道:“齐泰,拟旨。”
“皇孙且慢。”
李景隆拱手:“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朱允炆道:“李卿请说。”
李景隆分析道:“北平乃是燕王长期掌管之地,臣怕无法掌控当地的武官,与战事不利,还请给臣几可用之人。”
朱允炆道:“我刚刚担任监国,掌管政务,军中事务我不太清楚,李卿可有适合人选?”
李景隆点头,道:“臣有几人选,都是骁勇悍将,盛庸、崔能、郭英,有三人为参将,出师必捷!”
一见李景隆如此自信,又如此专业,朱允炆更加确认自己想的没错,这李景隆果真是将才,恐怕给以时日,实力不下蓝玉、朱棣之下。
“准了,拟旨!”
翌日,奉天殿外。
朱允炆携百官给李景隆赐下虎符,送其出征!
李景隆穿盔带甲,接受圣旨和虎符,第一次这么风光,心中便是踌躇满志,更加意气风发起来。
与此同时。
安徽黄山。
朱元璋此刻已经在黄山安顿,四周驻扎军队,山上有锦衣卫严加巡防,密不透风。
此刻,在黄山的一处殿外,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正坐在石桌和石凳之上,父子之间的喝茶闲聊。
而他们面前,正有一群算学先生拿着纸张划来划去,在计算些什么。
“父皇,刚才开始这些个人就忙个不停,是在算啥?”
谈话间,朱棣忍不住眼神飘去,心中略显好奇。
朱元璋一笑道:“前些日子,有个年轻人,说咱刚愎自用,不听劝,其一就是对各藩王太好了,说会吃垮大明。”
一听这话,朱棣微微一愣。
这个年轻人,该不会就是李逍吧
仔细一想,绝对是李逍,没别人了。
李逍啊李逍,你胆子可真大啊,居然说圣上刚愎自用,你岳丈我都不敢说
不过不知者不怪,估计你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是当今圣上。
念及至此,朱棣帮忙解释道:“父皇,你都说是年轻人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信不得。”
“是真是假,这算一算就知道了。”
说着朱元璋指向那些算官的身上,道:“那年轻人说要咱给他一些粮食,一格一粒稻子,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以此类推,直到六十四格。”
“这有何难?”
朱棣还是不解,道:“这跟藩王吃垮大明,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咱也不清楚啊,这不是正在算吗。”
朱元璋笑了笑道。
两人又继续喝茶,等待盘算结果。
朱棣脑海中也在疯狂运转,心道这李逍怎么就跟父皇说起这事了呢,不过是一些藩王而已,能吃垮大明么?
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同时,朱棣也发现,父皇似乎对这个年轻人说他刚愎自用,并没有很生气的样子,反之倒是很坦然.
难道,李逍跟父皇相处,已经好到了这个程度,成了忘年之交?
就在朱棣思绪万千之际,被打断思绪。
朱元璋有些不满了,突然开口道:“怎算了这么久,这都一个时辰过去了!”
一名算官满头大汗的走来,跪拜道:“陛下,求陛下恕罪啊,这这.推算到三十格,已经天文数字了,算盘的位数已经不够用,我们纸张都写满了,都无法下下去了”
这算官说的没错,因为明朝还没有阿拉巴数字的诞生,都是用大写的数字书写,算到三十格,已经高达十亿,算盘都不够用了。
“什么?”
朱元璋和朱棣同时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看过去。
地下的算纸已经写满了,一张不够写,将几张连在一起,密密麻麻,跟蚂蚁一样,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谁能想到,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居然如此复杂。
朱元璋皱眉问道:“有这么难算?”
算官道:“前面不难,越到后面越难,数字上涨速度快的惊人,臣也没想到,到了三十格,算盘都不够用了,想要算出来,必须要铸造一把更长的算盘才行。”
朱元璋心中一惊,道:“那第三十格的结果是多少?”
算官拿出纸张,呈现给朱元璋,道:“陛下,您看,三十格的时候,光是这一格的数字就已经有十万万颗稻粒,加上前面格子的稻粒,差不多有十五万万颗稻粒。
一斤稻米应该有九千颗稻粒,那么到三十格,所需要的稻粒是十六万斤。
若是接着算下去,三十一格便是三十二万斤,三十二格便是六十四万斤,三十三格便是一百二十八万斤三十七格便是两千零四十八万斤
不需要六十四格,只需再往后几格便滚动极快,全国的粮食加上一起,也供应不上。”
话音落下。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惊呆了。
看似简单,算到后面便越滚越大。
“好小子,恐怕他提出的时候,就想到咱拿不出来吧.”
朱元璋有些瞠目结舌,本来他还打算将这些粮食赏给李逍,这样看来还是算了吧.
“父皇,似乎有深意啊”
朱棣已经察觉到关联了,但父皇在,他不好争风头。
若真是这样算的话,藩王的确能吃垮大明。
同理,藩王、郡王的数量也是不断的增加,而且藩王还能世袭,也就是说藩王只会越来越多.
更何况,算这粮食第一步,只不过是一粒稻子而已,算到后面全国的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用。
而亲王眼下的食禄可不止一粒稻子啊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郡王六千石,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
这样基数为起点滚下去,用不了十几步,就已经成为天文数字了!!!
“的确有深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咱知道了,那个年轻人,竟然是要告诉咱这个道理.”
朱元璋心中默默推演,就明白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明不是现在被吃垮,恶果在后,用不了七八代,一两百年后,供给藩王的食禄,将会累积成为一个天文数字,大明真的可能会被吃垮掉!!”
“这个年轻人,当真厉害啊,他居然能想到这点!”
朱棣自然是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自己的女婿,不过还是装作不知道,狠狠的夸了一波:“之前那帮文臣们阻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年轻人,用这种方式告诉父皇,真是让人一目了然!”
“没错,的确一目了然。”
朱元璋后怕道:“幸亏咱知道了,否则将酿成大祸,这藩王的供养,也该改改了”
说完,他又看向朱棣,笑道:“老四,你不会心中有何想法吧?”
因为朱棣也是藩王,削减藩王的食禄,也会影响到他。
“绝无。”
朱棣拱手,神色笃定:“儿臣一心只为大明,岂能让个人的私利,影响大明的发展。”
这也是朱棣的真心话。
如果国家有这样的隐患隐藏其中,还是早早拔除为好。
再者说自己马上有机会登大宝之位,那就更需要拔除了
“好!为国家计,当如此。”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老四,这几日,咱们父子二人,就研究这藩王供给的食禄问题。”
朱棣拱手,“儿臣领命!”
同时,他心中对李逍佩服万分,女婿你可真是厉害,简简单单的就能让父王改变主意,满朝文武做不到的事情,你却做到了,不愧是本王的好女婿,鸿运如山!
这时,一名侍卫来报。
“报——大同城外,北元残部率十五万大军袭扰。”
话音落下。
朱棣眼睛一瞪,看来是自己离开太久,那些北元残部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急忙起身,拱手道:“父皇,儿臣请战,回北平迎敌。”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你急什么,难道北平没你在,就运转不开了?”
说完,他看向侍卫道:“朱允炆如何决断的?”
他让朱允炆监国,自然是要看看如何监国。
侍卫道:“皇孙已经派遣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郭英为副将,盛庸、崔能、等人为参将,前往北平。”
朱元璋微微颔首:“知道了,下去吧。”
侍卫离开后。
朱棣道:“父王,儿臣熟悉北平军务,还是让儿臣回去的好。”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