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往事 (1/2)
59文学 www.59wx.cc,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靖四十四年正月十八丙辰日,京城,赵府。
内宅之外,风雪不息。
而室内,沈鸿儒正端坐在榻前的墩凳上,正捻起一根银针,在火上细细淬着,一边回忆道:“我自记事时起,一直随先父在太医院中任事。后来世子入了宫,在太后宫中寄养,我便被差遣去做了侍药的医童。他在宫里的那些年,日子过得并不好,先是不习北地的水土,常得用药调养着。他虽有皇子的名位,但圣上和太后对他少有看顾,加之后来杜氏和皇后又先后都有了身孕,诞下龙嗣,他的处境也就更是窘迫了。再后来,甚至连在东阁服侍的宫女都不十分敬着他。”
魏谦此前不曾听过赵崇明在宫里的经历,如今听沈鸿儒讲来,真是心疼不已。可他转又想到,沈鸿儒陪小胖子在宫里待了好些年头,一时间肚里又止不住冒起酸水来。
沈鸿儒将烫得发红的银针缓缓扎入魏谦左腿的风市穴,抬头问道:“可有知觉?”
魏谦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沈鸿儒转动针头,仔细收了针,继续说道:“我记得那是永靖十五年九月初三,正值寒露,那日寅时,我照例去往东阁送药。可在值房时,先父却拉住了我,暗中灌了我半碗黑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日我为他送去的,乃是一碗附子汤。”
魏谦一听,虽然不明白当初那位“天枢”沈太医到底是什么用意,但还是下意识捏紧了拳头。他好歹在这个世界活了三十多年,自然知道附子是有毒的,而黑豆和绿豆能缓解毒性。
魏谦冷嘲道:“令尊倒是舐犊情深。只是可惜,黑豆虽能解附子,却解不开你的死局。”
所谓“侍药”,自然是要“试药”的,如果服药的人出了差池,无论是医童,内侍还是医官,最后都免不了会被追究。沈鸿儒身为医童,即便不因附子而死,后边一旦交由东厂追查起来,最后怕是也没多少活路。
沈鸿儒没有什么反应,而是又挑了一根银针,按住魏谦左脚的膝盖,缓缓扎入足三里。
“这次可有知觉?”
这次魏谦竟隐隐感觉到一股如游丝般的痛意,于是回答道:“若有若无吧。”
沈鸿儒点了点头,待收完针后,答非所问地说了一句:“其实我并非先父所亲生。”
魏谦闻言不禁愕然,但转头想,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毕竟谁会愿意让自己亲生的孩子去当试药的医童,去行那有死无生的险事。
沈鸿儒转身又煨了一根银针,说道:“附子虽有热毒,但先父在炮制之时特意控制了毒性,并不致命。只是,万万不想那日,杜妃先往东阁送去了贝母汤,原是给昱王的,偏也给他送去了一碗。川贝本是补益之药,可一旦遇上附子,便是剧毒。”
听到这,要不是知道赵崇明后来没事,魏谦差点跳起来不可。
魏谦强行撑起身子,忙问道:“那后来呢?”
沈鸿儒正要扎针,见魏谦动作,按住道:“你先别动。”
“你快说后来如何了?”
沈鸿儒摇了摇头,道:“后来的事你也便知道了,杜妃因此事畏罪自戕,宫里对外则托称是暴病而亡。”
“我哪里是要问你这些了!”
沈鸿儒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魏谦一眼,而后又低下头去,说道:“我那时在诏狱里,对外头的情形并不清楚。待我出狱之时,他也已经出宫离京了。我后来只听说,当时为了解他的热毒,太医不得不用了许多性寒的猛药。只是如此一来,虽保住了性命,但到底是伤了本元,因此免不了有体虚畏寒之症。”
魏谦听来,不禁已是眼眶发热。他想起两人年少的时候,只要一到秋冬时节,入夜后赵崇明总是手脚冰凉,就连白日里温书的时候还得不停呵手。
那时候,他还常笑话小胖子不禁冷来着。
可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赵崇明冬日里也总畏寒,因此魏谦一直让魏己备着手炉。
魏谦正想着往事出神,沈鸿儒出声唤回了他:“你且忍住,这次许是有些疼的。”
魏谦往沈鸿儒手上定睛看去,下意识就咽了咽唾沫。只见沈鸿儒捻着一根近两指长的银针,在灯上烧得通红后,朝魏谦左腿膝盖的一处穴位径直刺了进去。
很快,一股锥心剜骨而又无比熟悉的疼痛又一次汹涌而来,尽管魏谦咬着牙没有出声,但不过片刻,额上已是冷汗成流,浸了眉头。
看这情形,沈鸿儒也不消问魏谦疼不疼了,只递过去一方绢布汗巾,安慰道:“觉着痛,才是好事。”
魏谦喘着粗气,随手擦完汗后便将汗巾扔到榻下,没好气道:“这好事给你,你要不要?”
沈鸿儒没有接魏谦的气话,继续说道:“日后好好调养的话,下地当是无虞。但要想恢复如常,怕是不能了。”
对这个结果,魏谦反而有些意外,他一早只以为自己这条腿多半是废了。甚至,转头想到以后不能让赵崇明背着,魏谦心中反而有些悻悻。
魏谦道:“我自晓得,这次能捡回条命已经是万幸了。对了,令尊当年为什么要送附子汤?”
“先父不会自作主张,当是受了恭王的密令。”
一听是恭王的授意,魏谦只一凝神细想,也就猜出了大半的来龙去脉。八成是因为当年恭王府接连夭折了两位幼子,恭王一脉便只剩下了赵崇明这一根独苗,恭王于是不得不兵行险着,而后上书永靖帝,自称时日无多,想见长子最后一面。恭王在上书里极尽哀婉恳切之语,而此时赵崇明又险些折在了宫里,因此,永靖帝即便是明知恭王此举多半有诈,但为了避免担上苛待手足的名声,最后不得不让赵崇明回去一趟。
“那杜妃为何要送那碗川贝呢?”魏谦又问。
沈鸿儒摇了摇头:“这原是我要问你的事。”
魏谦不免尴尬,回想起沈鸿儒之前的反应,也难怪沈鸿儒不敢相信杜妃也是恭王的人。如果杜妃是局外人的话,那么那碗川贝汤还可以说是无心之举,但杜妃如果也是局里的一颗棋子的话,又为何要送去川贝汤要害赵崇明的性命呢?
魏谦很快想到了一种可能,那... -->>
永靖四十四年正月十八丙辰日,京城,赵府。
内宅之外,风雪不息。
而室内,沈鸿儒正端坐在榻前的墩凳上,正捻起一根银针,在火上细细淬着,一边回忆道:“我自记事时起,一直随先父在太医院中任事。后来世子入了宫,在太后宫中寄养,我便被差遣去做了侍药的医童。他在宫里的那些年,日子过得并不好,先是不习北地的水土,常得用药调养着。他虽有皇子的名位,但圣上和太后对他少有看顾,加之后来杜氏和皇后又先后都有了身孕,诞下龙嗣,他的处境也就更是窘迫了。再后来,甚至连在东阁服侍的宫女都不十分敬着他。”
魏谦此前不曾听过赵崇明在宫里的经历,如今听沈鸿儒讲来,真是心疼不已。可他转又想到,沈鸿儒陪小胖子在宫里待了好些年头,一时间肚里又止不住冒起酸水来。
沈鸿儒将烫得发红的银针缓缓扎入魏谦左腿的风市穴,抬头问道:“可有知觉?”
魏谦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沈鸿儒转动针头,仔细收了针,继续说道:“我记得那是永靖十五年九月初三,正值寒露,那日寅时,我照例去往东阁送药。可在值房时,先父却拉住了我,暗中灌了我半碗黑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日我为他送去的,乃是一碗附子汤。”
魏谦一听,虽然不明白当初那位“天枢”沈太医到底是什么用意,但还是下意识捏紧了拳头。他好歹在这个世界活了三十多年,自然知道附子是有毒的,而黑豆和绿豆能缓解毒性。
魏谦冷嘲道:“令尊倒是舐犊情深。只是可惜,黑豆虽能解附子,却解不开你的死局。”
所谓“侍药”,自然是要“试药”的,如果服药的人出了差池,无论是医童,内侍还是医官,最后都免不了会被追究。沈鸿儒身为医童,即便不因附子而死,后边一旦交由东厂追查起来,最后怕是也没多少活路。
沈鸿儒没有什么反应,而是又挑了一根银针,按住魏谦左脚的膝盖,缓缓扎入足三里。
“这次可有知觉?”
这次魏谦竟隐隐感觉到一股如游丝般的痛意,于是回答道:“若有若无吧。”
沈鸿儒点了点头,待收完针后,答非所问地说了一句:“其实我并非先父所亲生。”
魏谦闻言不禁愕然,但转头想,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毕竟谁会愿意让自己亲生的孩子去当试药的医童,去行那有死无生的险事。
沈鸿儒转身又煨了一根银针,说道:“附子虽有热毒,但先父在炮制之时特意控制了毒性,并不致命。只是,万万不想那日,杜妃先往东阁送去了贝母汤,原是给昱王的,偏也给他送去了一碗。川贝本是补益之药,可一旦遇上附子,便是剧毒。”
听到这,要不是知道赵崇明后来没事,魏谦差点跳起来不可。
魏谦强行撑起身子,忙问道:“那后来呢?”
沈鸿儒正要扎针,见魏谦动作,按住道:“你先别动。”
“你快说后来如何了?”
沈鸿儒摇了摇头,道:“后来的事你也便知道了,杜妃因此事畏罪自戕,宫里对外则托称是暴病而亡。”
“我哪里是要问你这些了!”
沈鸿儒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魏谦一眼,而后又低下头去,说道:“我那时在诏狱里,对外头的情形并不清楚。待我出狱之时,他也已经出宫离京了。我后来只听说,当时为了解他的热毒,太医不得不用了许多性寒的猛药。只是如此一来,虽保住了性命,但到底是伤了本元,因此免不了有体虚畏寒之症。”
魏谦听来,不禁已是眼眶发热。他想起两人年少的时候,只要一到秋冬时节,入夜后赵崇明总是手脚冰凉,就连白日里温书的时候还得不停呵手。
那时候,他还常笑话小胖子不禁冷来着。
可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赵崇明冬日里也总畏寒,因此魏谦一直让魏己备着手炉。
魏谦正想着往事出神,沈鸿儒出声唤回了他:“你且忍住,这次许是有些疼的。”
魏谦往沈鸿儒手上定睛看去,下意识就咽了咽唾沫。只见沈鸿儒捻着一根近两指长的银针,在灯上烧得通红后,朝魏谦左腿膝盖的一处穴位径直刺了进去。
很快,一股锥心剜骨而又无比熟悉的疼痛又一次汹涌而来,尽管魏谦咬着牙没有出声,但不过片刻,额上已是冷汗成流,浸了眉头。
看这情形,沈鸿儒也不消问魏谦疼不疼了,只递过去一方绢布汗巾,安慰道:“觉着痛,才是好事。”
魏谦喘着粗气,随手擦完汗后便将汗巾扔到榻下,没好气道:“这好事给你,你要不要?”
沈鸿儒没有接魏谦的气话,继续说道:“日后好好调养的话,下地当是无虞。但要想恢复如常,怕是不能了。”
对这个结果,魏谦反而有些意外,他一早只以为自己这条腿多半是废了。甚至,转头想到以后不能让赵崇明背着,魏谦心中反而有些悻悻。
魏谦道:“我自晓得,这次能捡回条命已经是万幸了。对了,令尊当年为什么要送附子汤?”
“先父不会自作主张,当是受了恭王的密令。”
一听是恭王的授意,魏谦只一凝神细想,也就猜出了大半的来龙去脉。八成是因为当年恭王府接连夭折了两位幼子,恭王一脉便只剩下了赵崇明这一根独苗,恭王于是不得不兵行险着,而后上书永靖帝,自称时日无多,想见长子最后一面。恭王在上书里极尽哀婉恳切之语,而此时赵崇明又险些折在了宫里,因此,永靖帝即便是明知恭王此举多半有诈,但为了避免担上苛待手足的名声,最后不得不让赵崇明回去一趟。
“那杜妃为何要送那碗川贝呢?”魏谦又问。
沈鸿儒摇了摇头:“这原是我要问你的事。”
魏谦不免尴尬,回想起沈鸿儒之前的反应,也难怪沈鸿儒不敢相信杜妃也是恭王的人。如果杜妃是局外人的话,那么那碗川贝汤还可以说是无心之举,但杜妃如果也是局里的一颗棋子的话,又为何要送去川贝汤要害赵崇明的性命呢?
魏谦很快想到了一种可能,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