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星际强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玉洪兴提出的设想很大胆,也具备很高的可行性,至少比在短时间内建造数十亿艘逃亡飞船更加现实,只是实施的难度也很大。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一些非技术的,也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
将一颗行星级别的天体改造成一艘逃亡飞船,准确的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巨大的工程量还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劳动力。
显然,改造工程肯定无法在逃亡开始前完成。
说得简单一点,改造之后的行星其实是超级逃亡飞船,能够搭载的乘客是逃亡飞船的上万倍。以一颗直径五千公里的行星为住,将内部完全掏空,保留厚度在二十公里左右的壳体的情况下,壳体内侧的表面积与行星表面积相当,在满足基本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最多能容纳一百亿居民。
只是,仅仅一颗行星显然远远不够。
如果只是人类联邦,大概需要一千颗这样的行星。算上极境族的话,大概需要五千颗这样的行星。要是把南阿尔法星系的其他文明全都考虑进去,至少需要十万颗这样的行星。就算某些文明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在逃亡期间可以降低生存要求,也至少需要五万颗这样的行星。
当然,五万颗行星不算多。
在南阿尔法星系里面,直径在五千公里左右,有足够资源的行星超过一百亿颗,而且九成以上没有常住居民。
问题是,改造五万颗行星的工程量不比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少多少。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改造五万颗行星,也就能够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而从成功的概率来看,十亿艘逃亡飞船肯定比五万颗行星高得多。如果只是为了保存文明的种子,那就应该建造逃亡飞船。
其实,这也是第二纪元末期,人类科学家决定建造逃亡飞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洪兴提出这个方案,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与第二纪元末期不一样,至少不存在两个阵营的问题。
别忘了,在第二纪元末期,只有少数人类科学家主张逃亡,大部分人类科学家把希望放在了以中心黑洞为基础的跨恒星系统宇航技术之上。虽然主张逃亡的科学家获得了机会,但是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人指望能够拯救所有人,只是希望保存文明的种子。
显然,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
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极境族以人类联邦的盟友身份参战之后,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杨屹的目的是拯救所有人,至少以此为根本目的,不存在其他可行的手段。至于杨屹亲自寻找的另外一种办法,因为没有占用太多资源,所以对逃亡行动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玉洪兴才提出了这套方案。
只是,问题同样突出。
因为无法在逃亡开始之前完成改造工作,所以玉洪兴提出,对行星的改造工作安排在逃亡开始之后,在此之前只需要完成前期准备,比如在行星上设置为改造服务的工业体系,建造基于原能,能够在改造完成之前为行星上的所有居民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需要在部分行星上囤积改造中不可缺少,而且本星球上没有的资源。
虽然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是跟改造行星相比,前期的这点投入就不值一提了。别说是极境族,即便是人类联邦也能在大约十年之内,在满足自身需要的五千颗行星上完成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是极境族,最多只需要二十年就能在五万颗行星上完成准备工作。
显然,相对于建造逃亡飞船,改造行星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付出少了许多。
虽然这只是前期准备,不等于后期改造,而且改造的工程量依然十分惊人,但是按照玉洪兴的方案,改造将在逃亡开始后进行,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没任何人会对浩大的改造工程提出质疑。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本民族,或者其他文明,所有人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改造工作。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各个文明,以及各文明的众多个体对逃亡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家否决了建造逃亡... -->>
玉洪兴提出的设想很大胆,也具备很高的可行性,至少比在短时间内建造数十亿艘逃亡飞船更加现实,只是实施的难度也很大。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一些非技术的,也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
将一颗行星级别的天体改造成一艘逃亡飞船,准确的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巨大的工程量还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劳动力。
显然,改造工程肯定无法在逃亡开始前完成。
说得简单一点,改造之后的行星其实是超级逃亡飞船,能够搭载的乘客是逃亡飞船的上万倍。以一颗直径五千公里的行星为住,将内部完全掏空,保留厚度在二十公里左右的壳体的情况下,壳体内侧的表面积与行星表面积相当,在满足基本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最多能容纳一百亿居民。
只是,仅仅一颗行星显然远远不够。
如果只是人类联邦,大概需要一千颗这样的行星。算上极境族的话,大概需要五千颗这样的行星。要是把南阿尔法星系的其他文明全都考虑进去,至少需要十万颗这样的行星。就算某些文明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在逃亡期间可以降低生存要求,也至少需要五万颗这样的行星。
当然,五万颗行星不算多。
在南阿尔法星系里面,直径在五千公里左右,有足够资源的行星超过一百亿颗,而且九成以上没有常住居民。
问题是,改造五万颗行星的工程量不比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少多少。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改造五万颗行星,也就能够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而从成功的概率来看,十亿艘逃亡飞船肯定比五万颗行星高得多。如果只是为了保存文明的种子,那就应该建造逃亡飞船。
其实,这也是第二纪元末期,人类科学家决定建造逃亡飞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洪兴提出这个方案,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与第二纪元末期不一样,至少不存在两个阵营的问题。
别忘了,在第二纪元末期,只有少数人类科学家主张逃亡,大部分人类科学家把希望放在了以中心黑洞为基础的跨恒星系统宇航技术之上。虽然主张逃亡的科学家获得了机会,但是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人指望能够拯救所有人,只是希望保存文明的种子。
显然,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
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极境族以人类联邦的盟友身份参战之后,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杨屹的目的是拯救所有人,至少以此为根本目的,不存在其他可行的手段。至于杨屹亲自寻找的另外一种办法,因为没有占用太多资源,所以对逃亡行动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玉洪兴才提出了这套方案。
只是,问题同样突出。
因为无法在逃亡开始之前完成改造工作,所以玉洪兴提出,对行星的改造工作安排在逃亡开始之后,在此之前只需要完成前期准备,比如在行星上设置为改造服务的工业体系,建造基于原能,能够在改造完成之前为行星上的所有居民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需要在部分行星上囤积改造中不可缺少,而且本星球上没有的资源。
虽然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是跟改造行星相比,前期的这点投入就不值一提了。别说是极境族,即便是人类联邦也能在大约十年之内,在满足自身需要的五千颗行星上完成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是极境族,最多只需要二十年就能在五万颗行星上完成准备工作。
显然,相对于建造逃亡飞船,改造行星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付出少了许多。
虽然这只是前期准备,不等于后期改造,而且改造的工程量依然十分惊人,但是按照玉洪兴的方案,改造将在逃亡开始后进行,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没任何人会对浩大的改造工程提出质疑。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本民族,或者其他文明,所有人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改造工作。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各个文明,以及各文明的众多个体对逃亡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家否决了建造逃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