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贵女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朱智峰当时二十二,那么年轻就能中进士的也是相当少了,更难得还没有成亲,是因为当年中举之后就丧母,守了三年孝,之后一门心思读书,一心要高中之后才娶妻。这也是朱智峰这个人本身也有远见的缘故。知道若是能再进一步,就能结更好的亲事,不必急于一时。
饶是如此。以当时朱智峰的条件来说,配她这个伯父嫡女还是高攀许多的,她当时自然是不愿意的,无奈父亲态度强硬。硬是将亲事订下,她也只能委屈嫁了。
不得不说。父亲的眼光相当好的,朱智峰的确是才学出众也有上进心,寒门子弟中举,再到如今的从二品。算是成功了,往来亲戚也都说父亲当年的眼光好有远见,愣是在一群年轻学子中给自己女儿挑中了一个那么有潜力的年轻人。到了如今不少族人都效仿父亲的做法,不把女儿高嫁。而是嫁给那些有潜力已经有了功名的读书人。。
几年下来,这样的做法倒也不差,已经中举的,运气再差,也能顶着一个举人老爷的头衔回乡做个乡绅,若是运气好,则可以一飞冲天,接连升官,成为娘家的一大助力,倒也不比那些个嫁入勋贵之中,眨眼就没落还连累娘家的差,勋贵之家一旦彻底没落,那些从小就含着金汤匙出身,一点谋生能力都没有的世家子弟过得很是凄惨的。
韦氏能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不该埋怨,但还是委屈啊。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女儿家就该要高嫁,过得比在娘家时候好才是,但她嫁入朱家,吃穿用度一下子就降低了,朱家开始时候的家境比他们韦家富裕一些的奴仆还不如,全靠她用嫁妆补贴,勉强才撑了过来。
哪怕是到了现在,朱智峰官位做到了从二品,娘家兄弟却不争气,守着族产过日子,但勋贵世家的底蕴也不是寒门子弟爬上来的朱智峰可比的。
新兴起来的朱府跟韦府更是没得比。
韦氏并不喜欢娘家人来自己家里做客,对比出朱家家世的单薄,对朱府的一切露出鄙夷的目光。
但这种事有时候也是无可避免的,她只能将经常待客的花厅布置得雅致,用书香之气压住财力的不足。
聂氏是续弦,富商之女,跟韦氏是两个极端,平日里这姑嫂表面看着和睦,但都是相互看不起的。
韦氏觉得聂氏暴发户之女,为人粗俗,市侩。
而聂氏觉得韦氏假清高,明明都是贪慕权势之辈,却还做出一副视钱财如粪土的嘴脸,但她要有什么赚钱的小生意想要人合股,只要稍微一试探,这韦氏就会露出真正的嘴脸来了,想要赚钱的心思比谁都急切。
不单韦氏这样,韦家那群人也一样,贪图她娘家的嫁妆,背地里还瞧不起她,聂氏也看不起这样的贵妇们。
不满归不满,这两人都是精明的妇人,知道双方都有利用的价值,倒也能维持着表面的和睦,偶尔还能合作,毕竟聂家有钱,朱家有权,钱权结合一向是无往不利的。
眼下就是她们的又一次合作。
若不是有韦氏,凭借没落的韦家和光有钱的聂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庶女送入定王府为妾的,她们没这个门路,若是像先前那些个富商巨贾送美人一般,不经过王妃同意就送了进去,名分就低了一等,无人瞧得起,虽说目前只是送了进去,名分也并未订下来,但只要能送进去就算成功了一半。
对聂氏来说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的,那如娘又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将来若是实在不得宠,还可以接出来,转嫁入跟娘家有生意来往的富商巨贾们。进过高门宅院的美人,出来之后身价反而能增加,特别是外地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们就喜欢纳这样顶级勋贵家里出来的美人为妾侍,算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吧。
但对韦氏来说就不一样了,她要名声,定王府侧妃之位眼下多少人盯着,她让娘家人争上一争无人能说什么,好多人家就是嫡出之女还要争一下这个位置呢,可若是不成功,就成了送娘家侄女为妾,都是妾,但是有品级的侧妃跟一般的妾却是天壤之别,更别说,现在连个妾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无名无份的美人,一个玩物。
丈夫那日回来之后,知道了过程颇有些埋怨,说是她心急了些,至少也得有个纳妾仪式啊,这样无名无份的送法,跟那些个势利小人送美人进王府讨好定王有什么区别?传扬出去他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文官讲究的就是风骨。
好在这事没有大肆宣扬出去,定王妃也不是善于交际之人,外人就算是听到一点风声,知道她娘家送了一个姑娘入定王府,但不知道详情,更加不知道这是韦氏亲自送的,多半会误会她娘家人自作主张,跟朱家关系不大。
但若是知道人是韦氏亲自送进去,就那么无名无份的丢在了定王府,指不定会说什么难听的话出来。
朱智峰让韦氏就此打住,如娘若是能凭借自己在定王府站稳脚跟则罢了,若是不能,朱家人万万不可再沾手,须得撇清关系。
这也是如娘进了定王府就没了声息,墨儿传回来的消息说是如娘等于是被定王妃软禁在小院中不闻不问,别说得宠了,连定王的面都没见过,也许定王连后院多了这样一号人物都不知道呢。
若是有正式的纳妾文书之类的,现在可以兴师问罪了,哪怕是朱智峰也可以暗地里跟定王提一提妻子的这个娘家侄女,让定王照拂一二。
若是这事是聂氏做的,也可以推卸责任,说是嫡母不慈,糟践庶女,韦氏也可以用姑姑的名义替娘家侄女说几句公道话,可现在不成了,当初是韦氏将人送入府中的,韦氏还是长辈,比定王妃年长许多,定王妃可以推说不知道规矩,若是韦氏在说话,定王府说不定还能顺水推舟让她将人先领回来,那可真是前功尽弃还落一个骂名。(未完待续)
r /> 朱智峰当时二十二,那么年轻就能中进士的也是相当少了,更难得还没有成亲,是因为当年中举之后就丧母,守了三年孝,之后一门心思读书,一心要高中之后才娶妻。这也是朱智峰这个人本身也有远见的缘故。知道若是能再进一步,就能结更好的亲事,不必急于一时。
饶是如此。以当时朱智峰的条件来说,配她这个伯父嫡女还是高攀许多的,她当时自然是不愿意的,无奈父亲态度强硬。硬是将亲事订下,她也只能委屈嫁了。
不得不说。父亲的眼光相当好的,朱智峰的确是才学出众也有上进心,寒门子弟中举,再到如今的从二品。算是成功了,往来亲戚也都说父亲当年的眼光好有远见,愣是在一群年轻学子中给自己女儿挑中了一个那么有潜力的年轻人。到了如今不少族人都效仿父亲的做法,不把女儿高嫁。而是嫁给那些有潜力已经有了功名的读书人。。
几年下来,这样的做法倒也不差,已经中举的,运气再差,也能顶着一个举人老爷的头衔回乡做个乡绅,若是运气好,则可以一飞冲天,接连升官,成为娘家的一大助力,倒也不比那些个嫁入勋贵之中,眨眼就没落还连累娘家的差,勋贵之家一旦彻底没落,那些从小就含着金汤匙出身,一点谋生能力都没有的世家子弟过得很是凄惨的。
韦氏能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不该埋怨,但还是委屈啊。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女儿家就该要高嫁,过得比在娘家时候好才是,但她嫁入朱家,吃穿用度一下子就降低了,朱家开始时候的家境比他们韦家富裕一些的奴仆还不如,全靠她用嫁妆补贴,勉强才撑了过来。
哪怕是到了现在,朱智峰官位做到了从二品,娘家兄弟却不争气,守着族产过日子,但勋贵世家的底蕴也不是寒门子弟爬上来的朱智峰可比的。
新兴起来的朱府跟韦府更是没得比。
韦氏并不喜欢娘家人来自己家里做客,对比出朱家家世的单薄,对朱府的一切露出鄙夷的目光。
但这种事有时候也是无可避免的,她只能将经常待客的花厅布置得雅致,用书香之气压住财力的不足。
聂氏是续弦,富商之女,跟韦氏是两个极端,平日里这姑嫂表面看着和睦,但都是相互看不起的。
韦氏觉得聂氏暴发户之女,为人粗俗,市侩。
而聂氏觉得韦氏假清高,明明都是贪慕权势之辈,却还做出一副视钱财如粪土的嘴脸,但她要有什么赚钱的小生意想要人合股,只要稍微一试探,这韦氏就会露出真正的嘴脸来了,想要赚钱的心思比谁都急切。
不单韦氏这样,韦家那群人也一样,贪图她娘家的嫁妆,背地里还瞧不起她,聂氏也看不起这样的贵妇们。
不满归不满,这两人都是精明的妇人,知道双方都有利用的价值,倒也能维持着表面的和睦,偶尔还能合作,毕竟聂家有钱,朱家有权,钱权结合一向是无往不利的。
眼下就是她们的又一次合作。
若不是有韦氏,凭借没落的韦家和光有钱的聂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庶女送入定王府为妾的,她们没这个门路,若是像先前那些个富商巨贾送美人一般,不经过王妃同意就送了进去,名分就低了一等,无人瞧得起,虽说目前只是送了进去,名分也并未订下来,但只要能送进去就算成功了一半。
对聂氏来说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的,那如娘又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将来若是实在不得宠,还可以接出来,转嫁入跟娘家有生意来往的富商巨贾们。进过高门宅院的美人,出来之后身价反而能增加,特别是外地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们就喜欢纳这样顶级勋贵家里出来的美人为妾侍,算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吧。
但对韦氏来说就不一样了,她要名声,定王府侧妃之位眼下多少人盯着,她让娘家人争上一争无人能说什么,好多人家就是嫡出之女还要争一下这个位置呢,可若是不成功,就成了送娘家侄女为妾,都是妾,但是有品级的侧妃跟一般的妾却是天壤之别,更别说,现在连个妾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无名无份的美人,一个玩物。
丈夫那日回来之后,知道了过程颇有些埋怨,说是她心急了些,至少也得有个纳妾仪式啊,这样无名无份的送法,跟那些个势利小人送美人进王府讨好定王有什么区别?传扬出去他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文官讲究的就是风骨。
好在这事没有大肆宣扬出去,定王妃也不是善于交际之人,外人就算是听到一点风声,知道她娘家送了一个姑娘入定王府,但不知道详情,更加不知道这是韦氏亲自送的,多半会误会她娘家人自作主张,跟朱家关系不大。
但若是知道人是韦氏亲自送进去,就那么无名无份的丢在了定王府,指不定会说什么难听的话出来。
朱智峰让韦氏就此打住,如娘若是能凭借自己在定王府站稳脚跟则罢了,若是不能,朱家人万万不可再沾手,须得撇清关系。
这也是如娘进了定王府就没了声息,墨儿传回来的消息说是如娘等于是被定王妃软禁在小院中不闻不问,别说得宠了,连定王的面都没见过,也许定王连后院多了这样一号人物都不知道呢。
若是有正式的纳妾文书之类的,现在可以兴师问罪了,哪怕是朱智峰也可以暗地里跟定王提一提妻子的这个娘家侄女,让定王照拂一二。
若是这事是聂氏做的,也可以推卸责任,说是嫡母不慈,糟践庶女,韦氏也可以用姑姑的名义替娘家侄女说几句公道话,可现在不成了,当初是韦氏将人送入府中的,韦氏还是长辈,比定王妃年长许多,定王妃可以推说不知道规矩,若是韦氏在说话,定王府说不定还能顺水推舟让她将人先领回来,那可真是前功尽弃还落一个骂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