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贵女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赶紧问道:“那么快就回来了,问得如何?”
谢氏摇头,“门都没能进,王府中人说王妃不在府中。”
段子郎很失望,如果定王妃真不在府中则罢了,若只是找个借口不见,是否代表着别的意思呢?
就在段子郎急得像个没头苍蝇的时候,小厮来报,说是在蒙家和王家盯梢的人回来了,说定王妃的母亲蒙夫人果然上王御史家去了,说是去见王御史的儿媳妇,不过谈了许久,应该还在御史家用过膳。
段子郎面容一片灰败。
由于事情涉及到自己的亲弟弟,谢氏比段子郎还着急,出主意道,“要不再找大姐说说,毕竟大姐跟定王妃能算得上妯娌,她出面也许能说点好话。”
段子郎摇了摇头,叹息道:“没用的,别说大姐不会去,就算会去,文郡王府跟定王府一向来往不亲密,定王不会给文郡王府面子,去了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定王断定此时跟我段家有牵涉。”
“老爷,您这是什么意思?”谢氏颤抖着声音,丈夫这话是想要撇清关系,那么就是要自己的弟弟一个人承担么?
段子郎看着妻子平日圆圆的脸庞这几日瘦了一圈,有些不忍,可还是硬着心肠道,“这你就别管了,我会看着办的。”
过了几日,御史李正道在上早朝的时候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弹劾陇县前知县谢玉贵贪墨护堤银,致使流经陇县的明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决堤,陇县受灾严重,良善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堪言。
李正道的弹劾一出,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陇县不过是个小地方,也就是出一种蜜梨稍微有点名气,关注的人其实不多,这种小地方有些天灾*都是人之常情,今年各种灾害更加严重的也有,只要大部分州府没有受灾就是大好之年。
因此这种地方小县小灾害根本就不该拿到朝堂上来说,尤其是据闻,这陇县百姓撤离及时并没有人员伤亡,就淹了点农田和果树,实在算不得什么,不过明面上谁敢说关系百姓的事不值一提?
不少看李正道不顺眼的都砸暗暗思量,下朝之后该用什么方法给皇帝上点眼药,告这个李正道一状,相比皇帝也不喜这种芝麻小事在朝堂上提无事生非的大臣吧,李正道当御史这几年极没有眼色,做了不少惹皇帝不快的事,只不过这个人为人清高,不拉帮结派,就连家宅也治理得干干净净,文人中名声极佳,没有把柄可抓,不好弹劾。
但这种刺头留在京城真让人觉得如鲠在喉,最好能说动皇帝,将这家伙弄出京城,来个外放,眼不见心不烦,在外地随便他折腾,看看他到了地方上能做出什么好成绩来,免得整日站着说话不腰疼。
至于陇县前知县谢玉贵是谁,在场的多数大臣一时想不起来,一个小知县而已,谁会记着,算他倒霉,被李正道盯上了。
只有少数几人将目光投在了吏部郎中段子郎身上,因为谢玉贵是段子郎的小舅子。
面对一群别有心事的目光,段子郎咬咬牙,越众而出,朗声道:“回禀皇上,李御史所言基本属实,微臣近日正在调查此事。”
龙椅上的皇帝挑眉,“卿是吏部的,这河工贪墨一事与卿无关,为何调查?”
段子郎面色沉痛道,“只因谢玉贵是臣的小舅子,臣初闻此事深怕小舅子被人冤枉,故而事先调查一番,调查之后发现贪墨之事属实,深感沉痛,却不敢隐瞒,请皇上恕罪。”
皇帝仿佛在沉思此事该如何处理。
下边众大臣都低着头交换眼神,对目前的状况有些纠结,事情大体上大家都清楚,贪墨一事大概是没有冤枉了,李正道将此事拿到朝堂上来说谁有些小题大做,但依李正道平素的为人行事并没有出乎大家预料,现在出乎预料的是段子郎。
段子郎这人也就如朝中大部分官员一样,世家公子出身,虽有些靠父荫但爬到这个位置上,却也不是平庸之辈,但凡这类依靠家族的官员,最顾及的是姻亲故旧,如今李正道一弹劾,他就第一个跳出来揭发,于理是没错,但情面上太说不过去了,到底是自己的小舅子,怎么能如此落井下石?
某些跟段子郎走得近的官员都在暗暗踌躇,日后是否应该跟这样一个人划清界限。(未完待续)
赶紧问道:“那么快就回来了,问得如何?”
谢氏摇头,“门都没能进,王府中人说王妃不在府中。”
段子郎很失望,如果定王妃真不在府中则罢了,若只是找个借口不见,是否代表着别的意思呢?
就在段子郎急得像个没头苍蝇的时候,小厮来报,说是在蒙家和王家盯梢的人回来了,说定王妃的母亲蒙夫人果然上王御史家去了,说是去见王御史的儿媳妇,不过谈了许久,应该还在御史家用过膳。
段子郎面容一片灰败。
由于事情涉及到自己的亲弟弟,谢氏比段子郎还着急,出主意道,“要不再找大姐说说,毕竟大姐跟定王妃能算得上妯娌,她出面也许能说点好话。”
段子郎摇了摇头,叹息道:“没用的,别说大姐不会去,就算会去,文郡王府跟定王府一向来往不亲密,定王不会给文郡王府面子,去了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定王断定此时跟我段家有牵涉。”
“老爷,您这是什么意思?”谢氏颤抖着声音,丈夫这话是想要撇清关系,那么就是要自己的弟弟一个人承担么?
段子郎看着妻子平日圆圆的脸庞这几日瘦了一圈,有些不忍,可还是硬着心肠道,“这你就别管了,我会看着办的。”
过了几日,御史李正道在上早朝的时候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弹劾陇县前知县谢玉贵贪墨护堤银,致使流经陇县的明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决堤,陇县受灾严重,良善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堪言。
李正道的弹劾一出,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陇县不过是个小地方,也就是出一种蜜梨稍微有点名气,关注的人其实不多,这种小地方有些天灾*都是人之常情,今年各种灾害更加严重的也有,只要大部分州府没有受灾就是大好之年。
因此这种地方小县小灾害根本就不该拿到朝堂上来说,尤其是据闻,这陇县百姓撤离及时并没有人员伤亡,就淹了点农田和果树,实在算不得什么,不过明面上谁敢说关系百姓的事不值一提?
不少看李正道不顺眼的都砸暗暗思量,下朝之后该用什么方法给皇帝上点眼药,告这个李正道一状,相比皇帝也不喜这种芝麻小事在朝堂上提无事生非的大臣吧,李正道当御史这几年极没有眼色,做了不少惹皇帝不快的事,只不过这个人为人清高,不拉帮结派,就连家宅也治理得干干净净,文人中名声极佳,没有把柄可抓,不好弹劾。
但这种刺头留在京城真让人觉得如鲠在喉,最好能说动皇帝,将这家伙弄出京城,来个外放,眼不见心不烦,在外地随便他折腾,看看他到了地方上能做出什么好成绩来,免得整日站着说话不腰疼。
至于陇县前知县谢玉贵是谁,在场的多数大臣一时想不起来,一个小知县而已,谁会记着,算他倒霉,被李正道盯上了。
只有少数几人将目光投在了吏部郎中段子郎身上,因为谢玉贵是段子郎的小舅子。
面对一群别有心事的目光,段子郎咬咬牙,越众而出,朗声道:“回禀皇上,李御史所言基本属实,微臣近日正在调查此事。”
龙椅上的皇帝挑眉,“卿是吏部的,这河工贪墨一事与卿无关,为何调查?”
段子郎面色沉痛道,“只因谢玉贵是臣的小舅子,臣初闻此事深怕小舅子被人冤枉,故而事先调查一番,调查之后发现贪墨之事属实,深感沉痛,却不敢隐瞒,请皇上恕罪。”
皇帝仿佛在沉思此事该如何处理。
下边众大臣都低着头交换眼神,对目前的状况有些纠结,事情大体上大家都清楚,贪墨一事大概是没有冤枉了,李正道将此事拿到朝堂上来说谁有些小题大做,但依李正道平素的为人行事并没有出乎大家预料,现在出乎预料的是段子郎。
段子郎这人也就如朝中大部分官员一样,世家公子出身,虽有些靠父荫但爬到这个位置上,却也不是平庸之辈,但凡这类依靠家族的官员,最顾及的是姻亲故旧,如今李正道一弹劾,他就第一个跳出来揭发,于理是没错,但情面上太说不过去了,到底是自己的小舅子,怎么能如此落井下石?
某些跟段子郎走得近的官员都在暗暗踌躇,日后是否应该跟这样一个人划清界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