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州惨案】
和州防虞行官石侔等一百三十人联名上书告御状,为世人揭开了一段骇人听闻的惨案:和州惨案。
当初,贼军尚在乌江县劫掠,两名情报人员将贼军动向如实报告给和州刺史崔雍,崔雍竟然说这二人是造谣生事、传播恐慌情绪,将二人披枷带镣关入大牢。再派人前去打探,徐贼已经离州十里,并且很快就兵临城下。
崔雍于是宣布举城投降,与贼军头目在鼓楼上饮酒,定下口头合约:城里的人,随便杀;财物,随便拿;女人,随便抢;只要别抢地盘就行。
崔雍命令将士们解除武装,交出武器,任由徐贼处置。有个叫石琼的军官,脱铠甲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下,脱得慢了一步,就被崔雍送给徐贼,当场砍下头颅。
八百多名解除武装的将士们被反手捆绑,然后遭集体屠杀。
徐贼在和州屠杀了共计一千多人。
和州刺史崔雍,罪不容赦。
唐懿宗下令,善待石琼及遇难将士家人子嗣;崔雍赐死,子孙以囚徒身份流放康州,家族内其他当官的亲属一律贬官流放。
徐贼肆虐之际,也不乏忠臣良将。
杜慆,在唐懿宗的敕令中,特别点名褒奖,“孤垒获全,寻加殊奖”;辛谠,并没有在敕令和制文中提及,因为辛谠的工作是杜慆临时委任,尚未获得朝廷认定,杜慆如实上奏之后,辛谠的英雄事迹才被知晓。
关于杜慆,我们还可以多提两句:
他的曾祖父是杜希望,平吐蕃有功;祖父是杜佑,德宗朝宰相,爵至岐国公;父亲是杜式方,御史中丞;前文提到的宰相杜悰,是他哥哥,而且杜悰还是驸马爷,喜提岐阳公主(宪宗第十一女),正是因他娶了公主,他父亲杜式方才高风亮节,主动辞官。
杜式方有位亲弟弟,名叫杜从郁,也就是杜悰和杜慆的亲叔叔,这位叔叔也许不怎么闻名,但他有个儿子,也就是杜悰和杜慆的堂兄弟,名叫杜牧。
再说辛谠,辛谠官至岭南西道节度使,死于任上。老英雄最后几年的事迹也将在后文提及。
辛谠,无可争议地入选《忠义传》,成为唐末忠臣义士的典范。
沙陀酋长朱邪赤心,除了封官重赏之外,还获得了一项殊荣:赐国姓,赐名。从此,朱邪赤心就有了一个好听又顺耳的名字,李国昌。
徐州庞勋之乱,虽然只有短暂的不到一年半,但其意义重大,它为日后的“黄巢起义”奠定了基础,故而《新唐书》总结唐朝灭亡的原因时就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桂林之祸又源于南诏之患,与南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南诏入侵安南,所以才有徐卒入桂林戍边。
当庞勋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又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军情:南诏犯疆。
第二次“南诏战争”打响了。
【第二次“南诏战争”】
世隆坐稳了国王宝座,却没有放弃对大唐领土的觊觎。这一次,他把进攻目标选在了成都。
此时,距离安南战争的结束仅仅过去了三年。
快速促成这次战争的,是大唐帝国的一个封疆大吏——李师望。
李师望先是欺君罔上,分割四川,设立“定边军”,并出任首任定边军节度使,继而想挑起两国战争从中赚军功。
李师望很快抓到了机会。先前“安南战争”期间,大唐地方官吏曾扣押一名南诏贺冬使者。
南诏派来的贺冬使者级别很高,是其首席宰相董成。董成率领着一支19人的使团,借道成都出访长安,缓和两国关系。时任西川节度使李福与他们发生了不愉快。
因为南诏宰相董成认为南诏已经“独立建国”,与大唐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而李福则坚持使用宗藩之礼,表示南诏的“独立”是不合法的,不会获得承认的。
双方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事关国体,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交涉无果。
面对“南独”分子的嚣张气焰,西川节度使李福大怒不已,说“尔等蛮夷番邦,行无礼仪、未明教化,简直不可理喻!”然后命令武士把他们揍了个半死,再戴上手铐脚镣,关入监狱,无限期关押。
“我们是以理服人的。”
不久之后,李福调任别处,新来的节度使刘潼发现大狱里竟然关着这么一批政治犯,于是急忙上奏朝廷,请示中央。
朝廷吓了一跳,急忙下诏,把董成一行人接到长安,厚厚赏赐、抚慰,“以理服人”,然后恭送回国。
董成回国后,世隆再派一支“谢恩使团”,以感谢大唐释放董成为名,加深两国情谊,消除两国误会。
当谢恩使者途径定边军辖境的时候,李师望竟然将其全部斩杀,“没有误会,我们就是以理服人。”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西川将士因怨恨李师望分权,也希望通过南诏之手借刀杀人,于是也私下教唆南诏入侵自己的祖国。
大唐就像是站在两国边境线上,“打我呀,你打我呀。”
&nb... -->>
【和州惨案】
和州防虞行官石侔等一百三十人联名上书告御状,为世人揭开了一段骇人听闻的惨案:和州惨案。
当初,贼军尚在乌江县劫掠,两名情报人员将贼军动向如实报告给和州刺史崔雍,崔雍竟然说这二人是造谣生事、传播恐慌情绪,将二人披枷带镣关入大牢。再派人前去打探,徐贼已经离州十里,并且很快就兵临城下。
崔雍于是宣布举城投降,与贼军头目在鼓楼上饮酒,定下口头合约:城里的人,随便杀;财物,随便拿;女人,随便抢;只要别抢地盘就行。
崔雍命令将士们解除武装,交出武器,任由徐贼处置。有个叫石琼的军官,脱铠甲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下,脱得慢了一步,就被崔雍送给徐贼,当场砍下头颅。
八百多名解除武装的将士们被反手捆绑,然后遭集体屠杀。
徐贼在和州屠杀了共计一千多人。
和州刺史崔雍,罪不容赦。
唐懿宗下令,善待石琼及遇难将士家人子嗣;崔雍赐死,子孙以囚徒身份流放康州,家族内其他当官的亲属一律贬官流放。
徐贼肆虐之际,也不乏忠臣良将。
杜慆,在唐懿宗的敕令中,特别点名褒奖,“孤垒获全,寻加殊奖”;辛谠,并没有在敕令和制文中提及,因为辛谠的工作是杜慆临时委任,尚未获得朝廷认定,杜慆如实上奏之后,辛谠的英雄事迹才被知晓。
关于杜慆,我们还可以多提两句:
他的曾祖父是杜希望,平吐蕃有功;祖父是杜佑,德宗朝宰相,爵至岐国公;父亲是杜式方,御史中丞;前文提到的宰相杜悰,是他哥哥,而且杜悰还是驸马爷,喜提岐阳公主(宪宗第十一女),正是因他娶了公主,他父亲杜式方才高风亮节,主动辞官。
杜式方有位亲弟弟,名叫杜从郁,也就是杜悰和杜慆的亲叔叔,这位叔叔也许不怎么闻名,但他有个儿子,也就是杜悰和杜慆的堂兄弟,名叫杜牧。
再说辛谠,辛谠官至岭南西道节度使,死于任上。老英雄最后几年的事迹也将在后文提及。
辛谠,无可争议地入选《忠义传》,成为唐末忠臣义士的典范。
沙陀酋长朱邪赤心,除了封官重赏之外,还获得了一项殊荣:赐国姓,赐名。从此,朱邪赤心就有了一个好听又顺耳的名字,李国昌。
徐州庞勋之乱,虽然只有短暂的不到一年半,但其意义重大,它为日后的“黄巢起义”奠定了基础,故而《新唐书》总结唐朝灭亡的原因时就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桂林之祸又源于南诏之患,与南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南诏入侵安南,所以才有徐卒入桂林戍边。
当庞勋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又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军情:南诏犯疆。
第二次“南诏战争”打响了。
【第二次“南诏战争”】
世隆坐稳了国王宝座,却没有放弃对大唐领土的觊觎。这一次,他把进攻目标选在了成都。
此时,距离安南战争的结束仅仅过去了三年。
快速促成这次战争的,是大唐帝国的一个封疆大吏——李师望。
李师望先是欺君罔上,分割四川,设立“定边军”,并出任首任定边军节度使,继而想挑起两国战争从中赚军功。
李师望很快抓到了机会。先前“安南战争”期间,大唐地方官吏曾扣押一名南诏贺冬使者。
南诏派来的贺冬使者级别很高,是其首席宰相董成。董成率领着一支19人的使团,借道成都出访长安,缓和两国关系。时任西川节度使李福与他们发生了不愉快。
因为南诏宰相董成认为南诏已经“独立建国”,与大唐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而李福则坚持使用宗藩之礼,表示南诏的“独立”是不合法的,不会获得承认的。
双方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事关国体,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交涉无果。
面对“南独”分子的嚣张气焰,西川节度使李福大怒不已,说“尔等蛮夷番邦,行无礼仪、未明教化,简直不可理喻!”然后命令武士把他们揍了个半死,再戴上手铐脚镣,关入监狱,无限期关押。
“我们是以理服人的。”
不久之后,李福调任别处,新来的节度使刘潼发现大狱里竟然关着这么一批政治犯,于是急忙上奏朝廷,请示中央。
朝廷吓了一跳,急忙下诏,把董成一行人接到长安,厚厚赏赐、抚慰,“以理服人”,然后恭送回国。
董成回国后,世隆再派一支“谢恩使团”,以感谢大唐释放董成为名,加深两国情谊,消除两国误会。
当谢恩使者途径定边军辖境的时候,李师望竟然将其全部斩杀,“没有误会,我们就是以理服人。”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西川将士因怨恨李师望分权,也希望通过南诏之手借刀杀人,于是也私下教唆南诏入侵自己的祖国。
大唐就像是站在两国边境线上,“打我呀,你打我呀。”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