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三国大航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他能够借此机会实现夫子当然有教无类的愿望,夫子只是教不同阶层的学生,而我却是在教育早在夫子以前就成了蛮人的炎黄子孙,挽救他们失落的灵魂,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啊。
刘熙欣然允诺,并兴致勃勃的规划起如何教育扶南人,当然先要教他们认字,当然是认汉字,那四不像的扶南文字滚一边去,堂堂的炎黄子孙,居然要用天竺的文字,实在是太丢人了。
不过刘熙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陆绩在列出所需费用的时候,用的是一种他没见过的文字,一问才知道,这正是他看不起的天竺文字,专门用来记数的。
刘熙很不高兴,你一边要我去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清除天竺对扶南的影响,一边却在使用天竺的文字,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
刘熙所说的天竺文字就是后世所说的阿拉伯数字。这和孙绍无关,是道学院研究数学的赵爽从商人们那里学来的,觉得用来记数很方便,就开始采用了。孙绍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对赵爽这种包容的思想十分欣赏,所以就在官府相关部门也开始推广使用,一直没有人说什么不好,没想到刘熙却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他没有就这个问题和刘熙进行辩论,这种有关正宗的论题需要引经据典,他不是刘熙这种大学者的对手,还是交给陆绩去吧,反正以刘熙一人之力,已经不可能阻止这种天竺文字的使用。
结果刘熙和陆绩两人辩了半天,谁也没说服谁,只能不了了之。刘熙接受了去扶南国讲学的任务,自去准备。张昭闲得发慌,向孙绍请令。孙绍询问了他的意愿,最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刘熙去扶南,你去南洋考察吧,我听人说南洋那里有不少蛮夷,他们住在一个个与世隔绝的海岛上,别说文字了,连说话都和鸟叫差不多。老师你学问这么好,治理一州一郡的太屈才了,应该和成国先生一样教化天下。
张昭正有些妒嫉刘熙呢,一听这个建议十分高兴,孙绍随即安排了一支千人的舰队,由他信任的偏将军邓艾率领,护送张昭宣化南洋,张昭的头衔很威风,大汉越国南洋宣化正使,邓艾是宣化副使。既然是宣化而不是武力征服,那么商人自然是免不了的,先以利诱,后以文化,再不听话的,那就只能征服了,软硬兼施,这才是文武之道,先礼后兵,方是大国本色有礼无兵的傻做法,不是孙绍的作风,孙绍虽然不是穷兵黩武之辈,可也不是拿钱买虚名的良善之人,下南洋可不是仅仅为了万国来朝的太平局面,就算不能拓土千里,至少也要垄断南洋的贸易,要不然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邓艾离开之前,特地请见,在仔细询问了宣化南洋的宗旨之后,邓艾谈到了扶南国的问题。
大王,臣觉得范蔓并非真心请和,他在施缓兵之计。他是主军,我军是客军,利速战不利持久,范蔓久经沙场,他不会看不出这一点。
孙绍笑笑:你继续说。
邓艾受到鼓励,继续分析道,他的口吃最近有所改进,但是还是不能快,只能慢慢的说,听起来让人觉得他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扶南与日南之间隔着长山,长山林深叶茂,我们对地形不熟,深入长山等于自取死路,所以从长山攻入扶南的可能性不大。我军水师占优势,但是水师人数有限,一旦上了岸,攻城拔寨也会威力大减,如果不上岸,又无奈范蔓何,范蔓如果执意坚守不出,我军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必将陷入困境,所以,如何尽快把范蔓的主力引出来,并在海上歼灭之,就成了能否克敌致胜的重中之重
孙绍连连点头,和邓艾谈了大半夜,最后才对邓艾说:士载,好好珍惜这次宣化南洋的机会,我等你载誉归来,成为我手中最锋利的战刀之一。
邓艾感激不尽,拜别而去。
范寻在林邑查看了几天,觉得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越国的虚实,这才向孙绍告别。孙绍听了他的恭维之后,露出非常满意的表情,他重新拟定了合约,又建议和扶南国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当然了,这前提是扶南国有诚意进行谈判,如果出现学者被杀这种事,那可就不是商人被杀这么好解决了。
范寻虽然对孙绍的说法不以为然这事还好解决为了几个不法商人的死,扶南国如果真打算谈判,那至少要付出近一半年收入的代价但是他对孙绍的诚意却有些喜出望外,他来只是打探虚实的,可是孙绍看起来却是真想谈判,和先前杀气腾腾的样子大相径庭。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孙绍实力并不强,他只是虚张声势,现在已经达到了目的,当然要见好就收;另外一种可能是孙绍被扶南做出的假相所蒙蔽,放松了警惕,不管怎么说,对扶南来说都是好事,范寻当然不会傻到要去拒绝。
范寻赶回特牧城,把所闻所见告诉扶南王范蔓,范蔓冷笑不已,但是他并没有轻举妄动。他一面派范寻再去和孙绍讨价还价,一面加紧调集水师。他拒绝了将领们出兵日南的提议,他对求战心切的范金生等人说,吴越远来,他们要速战速决,我们不能顺他们的意。吴军再强悍,他们也只能守住长山的东山,越过长山就是几百里的丛林,那是我们的战场,他们一旦闯入,就有死无生,所以,我们可以撤掉东线的防守,既示之以诚,又可以诱敌深入,自投罗网。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夺回对大海的控制权,如果任由越国水师在沿海捣乱,那么从这里经过的商人交的商税就不是我们的了,这对我们的损失是很大的。而且,范寻打探到的消息说,越国水师象山一样大的船是运粮船,不是战船,这会不会是他们蒙我们的是真是假,必须要试探一下,如果越国水师的战船和我国的战船区别不大的话,那他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定不会硬拼,而会主动退却,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
范金生等人心悦诚服,他们调集了扶南国几乎所有的水师,向正在海上游弋的崔谦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让他们大喜过望的是,八千多扶南水师刚在俄厄港集结完毕,崔谦就带领大批海盗退走了,他还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既然扶南和越国谈判了,大家就是朋友,不再是敌人,以前大家有些误会,互有杀伤,就揭过不提,希望扶南能够和越国精诚合作,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不愉快事件。
这样的场面话当然瞒不过范金生等人的眼睛,他们经过研究之后认定,范寻所探查到的信息是准确的,越国水师是有大船,但那只是运粮船,而不是战船,越国水师的退却,绝不是什么友好的表示,他们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范蔓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一方面备战,一方面却和孙绍友好来往,新年将至,他让范寻送了大量的礼物去林邑,一方面庆贺孙绍收复林邑,一方面响应孙绍文化交流的愿望,他谦虚的说,扶南国没什么学者,文化很落后,希望孙绍能派几个学者到扶南来讲学,启蒙启蒙。
孙绍很爽气的答应了,刘熙带着几个弟子组成的使团来到了特牧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范蔓虽然对汉学有所了解,但是对纯粹的学术交流他没有兴趣,所以对刘熙一行也没有太多关注,只是让几个近臣陪着他讲学,直到刘熙要离开了,他才礼貌性的听了一次。
一听之下,范蔓就感觉到了问题,略一思索,他就冷汗直流。
扶南语是华夏古语的一支那扶南人就是炎黄子孙的一支了这么说,扶南国和大汉人本是同宗同源那越王来统治扶南国,岂不比他范蔓名正言顺他范蔓可完全是从扶跌国来的外人啊。刘熙把孙绍说得那么好,简直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明君,越王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老人有肉吃,有帛穿,小孩有书读,农民耕种一年,不仅可以温饱有余,还能出售多余的粮食,或者农闲时去工坊打工,在市场上购买货物还可以享受优惠,世家大族都能经营商业,获取丰厚的利润,过着富足的生活,那是扶南国能比的吗扶南国从来只知道收税,从来不知道为民谋利的。
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凭什么说扶南的百姓就不能造你的反
刘熙是来讲学吗,他根本就是来策反啊这些从越国来的消息虽然只在特牧城传播,可是要知道扶南国近三分之一的有钱人都在特牧城,而另外三分之二大多与这三分之一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范蔓可以想象,借着新年大家走亲戚的机会,最多三个月,越国是人间乐土越王是爱民如子的仁慈之君的消息就会传遍扶南国主要的地区。
范蔓忽然觉得自己的缓兵之计落了空,就好象是处心积虑,攥了半天力气的一拳却打在了自己的心脏上了一样,瞬间让他喘不过气来。
先前是打不过越国,现在他发现,或许和越国开战还有一半的机会,如果比文化,他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甚至不需要孙绍出手,那些属国包括他扶南直属的子民都会投向孙绍的怀抱。
不能再拖了,必须在更大的影响生效之前,击败孙绍,打败他扩张的野心。
奉献
是他能够借此机会实现夫子当然有教无类的愿望,夫子只是教不同阶层的学生,而我却是在教育早在夫子以前就成了蛮人的炎黄子孙,挽救他们失落的灵魂,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啊。
刘熙欣然允诺,并兴致勃勃的规划起如何教育扶南人,当然先要教他们认字,当然是认汉字,那四不像的扶南文字滚一边去,堂堂的炎黄子孙,居然要用天竺的文字,实在是太丢人了。
不过刘熙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陆绩在列出所需费用的时候,用的是一种他没见过的文字,一问才知道,这正是他看不起的天竺文字,专门用来记数的。
刘熙很不高兴,你一边要我去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清除天竺对扶南的影响,一边却在使用天竺的文字,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
刘熙所说的天竺文字就是后世所说的阿拉伯数字。这和孙绍无关,是道学院研究数学的赵爽从商人们那里学来的,觉得用来记数很方便,就开始采用了。孙绍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不过他对赵爽这种包容的思想十分欣赏,所以就在官府相关部门也开始推广使用,一直没有人说什么不好,没想到刘熙却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他没有就这个问题和刘熙进行辩论,这种有关正宗的论题需要引经据典,他不是刘熙这种大学者的对手,还是交给陆绩去吧,反正以刘熙一人之力,已经不可能阻止这种天竺文字的使用。
结果刘熙和陆绩两人辩了半天,谁也没说服谁,只能不了了之。刘熙接受了去扶南国讲学的任务,自去准备。张昭闲得发慌,向孙绍请令。孙绍询问了他的意愿,最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刘熙去扶南,你去南洋考察吧,我听人说南洋那里有不少蛮夷,他们住在一个个与世隔绝的海岛上,别说文字了,连说话都和鸟叫差不多。老师你学问这么好,治理一州一郡的太屈才了,应该和成国先生一样教化天下。
张昭正有些妒嫉刘熙呢,一听这个建议十分高兴,孙绍随即安排了一支千人的舰队,由他信任的偏将军邓艾率领,护送张昭宣化南洋,张昭的头衔很威风,大汉越国南洋宣化正使,邓艾是宣化副使。既然是宣化而不是武力征服,那么商人自然是免不了的,先以利诱,后以文化,再不听话的,那就只能征服了,软硬兼施,这才是文武之道,先礼后兵,方是大国本色有礼无兵的傻做法,不是孙绍的作风,孙绍虽然不是穷兵黩武之辈,可也不是拿钱买虚名的良善之人,下南洋可不是仅仅为了万国来朝的太平局面,就算不能拓土千里,至少也要垄断南洋的贸易,要不然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邓艾离开之前,特地请见,在仔细询问了宣化南洋的宗旨之后,邓艾谈到了扶南国的问题。
大王,臣觉得范蔓并非真心请和,他在施缓兵之计。他是主军,我军是客军,利速战不利持久,范蔓久经沙场,他不会看不出这一点。
孙绍笑笑:你继续说。
邓艾受到鼓励,继续分析道,他的口吃最近有所改进,但是还是不能快,只能慢慢的说,听起来让人觉得他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扶南与日南之间隔着长山,长山林深叶茂,我们对地形不熟,深入长山等于自取死路,所以从长山攻入扶南的可能性不大。我军水师占优势,但是水师人数有限,一旦上了岸,攻城拔寨也会威力大减,如果不上岸,又无奈范蔓何,范蔓如果执意坚守不出,我军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必将陷入困境,所以,如何尽快把范蔓的主力引出来,并在海上歼灭之,就成了能否克敌致胜的重中之重
孙绍连连点头,和邓艾谈了大半夜,最后才对邓艾说:士载,好好珍惜这次宣化南洋的机会,我等你载誉归来,成为我手中最锋利的战刀之一。
邓艾感激不尽,拜别而去。
范寻在林邑查看了几天,觉得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越国的虚实,这才向孙绍告别。孙绍听了他的恭维之后,露出非常满意的表情,他重新拟定了合约,又建议和扶南国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当然了,这前提是扶南国有诚意进行谈判,如果出现学者被杀这种事,那可就不是商人被杀这么好解决了。
范寻虽然对孙绍的说法不以为然这事还好解决为了几个不法商人的死,扶南国如果真打算谈判,那至少要付出近一半年收入的代价但是他对孙绍的诚意却有些喜出望外,他来只是打探虚实的,可是孙绍看起来却是真想谈判,和先前杀气腾腾的样子大相径庭。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孙绍实力并不强,他只是虚张声势,现在已经达到了目的,当然要见好就收;另外一种可能是孙绍被扶南做出的假相所蒙蔽,放松了警惕,不管怎么说,对扶南来说都是好事,范寻当然不会傻到要去拒绝。
范寻赶回特牧城,把所闻所见告诉扶南王范蔓,范蔓冷笑不已,但是他并没有轻举妄动。他一面派范寻再去和孙绍讨价还价,一面加紧调集水师。他拒绝了将领们出兵日南的提议,他对求战心切的范金生等人说,吴越远来,他们要速战速决,我们不能顺他们的意。吴军再强悍,他们也只能守住长山的东山,越过长山就是几百里的丛林,那是我们的战场,他们一旦闯入,就有死无生,所以,我们可以撤掉东线的防守,既示之以诚,又可以诱敌深入,自投罗网。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夺回对大海的控制权,如果任由越国水师在沿海捣乱,那么从这里经过的商人交的商税就不是我们的了,这对我们的损失是很大的。而且,范寻打探到的消息说,越国水师象山一样大的船是运粮船,不是战船,这会不会是他们蒙我们的是真是假,必须要试探一下,如果越国水师的战船和我国的战船区别不大的话,那他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定不会硬拼,而会主动退却,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
范金生等人心悦诚服,他们调集了扶南国几乎所有的水师,向正在海上游弋的崔谦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让他们大喜过望的是,八千多扶南水师刚在俄厄港集结完毕,崔谦就带领大批海盗退走了,他还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既然扶南和越国谈判了,大家就是朋友,不再是敌人,以前大家有些误会,互有杀伤,就揭过不提,希望扶南能够和越国精诚合作,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不愉快事件。
这样的场面话当然瞒不过范金生等人的眼睛,他们经过研究之后认定,范寻所探查到的信息是准确的,越国水师是有大船,但那只是运粮船,而不是战船,越国水师的退却,绝不是什么友好的表示,他们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范蔓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一方面备战,一方面却和孙绍友好来往,新年将至,他让范寻送了大量的礼物去林邑,一方面庆贺孙绍收复林邑,一方面响应孙绍文化交流的愿望,他谦虚的说,扶南国没什么学者,文化很落后,希望孙绍能派几个学者到扶南来讲学,启蒙启蒙。
孙绍很爽气的答应了,刘熙带着几个弟子组成的使团来到了特牧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范蔓虽然对汉学有所了解,但是对纯粹的学术交流他没有兴趣,所以对刘熙一行也没有太多关注,只是让几个近臣陪着他讲学,直到刘熙要离开了,他才礼貌性的听了一次。
一听之下,范蔓就感觉到了问题,略一思索,他就冷汗直流。
扶南语是华夏古语的一支那扶南人就是炎黄子孙的一支了这么说,扶南国和大汉人本是同宗同源那越王来统治扶南国,岂不比他范蔓名正言顺他范蔓可完全是从扶跌国来的外人啊。刘熙把孙绍说得那么好,简直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明君,越王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老人有肉吃,有帛穿,小孩有书读,农民耕种一年,不仅可以温饱有余,还能出售多余的粮食,或者农闲时去工坊打工,在市场上购买货物还可以享受优惠,世家大族都能经营商业,获取丰厚的利润,过着富足的生活,那是扶南国能比的吗扶南国从来只知道收税,从来不知道为民谋利的。
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凭什么说扶南的百姓就不能造你的反
刘熙是来讲学吗,他根本就是来策反啊这些从越国来的消息虽然只在特牧城传播,可是要知道扶南国近三分之一的有钱人都在特牧城,而另外三分之二大多与这三分之一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范蔓可以想象,借着新年大家走亲戚的机会,最多三个月,越国是人间乐土越王是爱民如子的仁慈之君的消息就会传遍扶南国主要的地区。
范蔓忽然觉得自己的缓兵之计落了空,就好象是处心积虑,攥了半天力气的一拳却打在了自己的心脏上了一样,瞬间让他喘不过气来。
先前是打不过越国,现在他发现,或许和越国开战还有一半的机会,如果比文化,他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甚至不需要孙绍出手,那些属国包括他扶南直属的子民都会投向孙绍的怀抱。
不能再拖了,必须在更大的影响生效之前,击败孙绍,打败他扩张的野心。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