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大宋之安居乐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队到了西朝鲜湾,高丽称西海,的时候一分为二,商参加典礼的百姓继续坐船去渤海府的来苏港(现金县)或者营州港(现营口市),而各路使节一行则是到安东府的大东港(现东县)停靠,然后从6路去辽阳城。
安东知府正是郑之原。
赵桓自然是认得郑之原的,此时见原本熟悉的郑之原穿着一身怪异的官袍跑来迎接,顿时觉得无比怪异。郑皇后不止一次地强调郑家子孙不得出仕,这郑之原在中原大宋做不得官,想不到跑到中原之外来却成了一方大员。
自有一番客套和礼仪休提,郑之原接待了一众使节之后,却是也跟着去往辽阳。
从大东港到安东城,然后沿着笔直的官道经来远城(现凤城)过连山关直到辽阳,这一路上的道路全是用青石铺就的可供四辆马车同时行驶的大道,大道中间部分用虽碎石铺成一条直线将道路隔成两半,车马皆是靠右行驶,这是民道,专供百姓商旅使用的。
另外还有兵道。因安东靠近高丽,可谓是近在咫尺,为防备高丽有朝一日突然难或者是调兵攻伐高丽,这条兵道是按照一级兵道来修的。
所谓一级兵道跟民道的划分差不多,跟一级民道一样,都是可同时供四辆车马行进的道路,只在府与府之间所用,但兵道在车道两旁又多了一条四尺宽的快马道,却是为快传递军情或者传信兵所用。
赵桓他们走的正是民道,此时的民道之上车马连绵不绝,商旅倒是不占多数,大多是去往辽东参加庆典的人。
不过。赵桓现一件奇怪地事,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正聚集了不少衣衫褴褛的人,这些人在身穿黑甲的士兵的敦促下正在平整土地搬运青石,显然是正在建造道路。
这种道路很奇怪,先是垒土,用土垒成高达将近二丈的土坝,坝上再铺上奇怪的沙土,用这种沙土铺成路面,路面铺好后却禁止人踏上去,然后路边还用围栏围起来。
郑之原本邀请跟赵桓同车。赵桓正好有个询问的对象,连忙将他的疑问问了出来:“平则兄,未知此乃何物?看似道路,但道路哪有这种建法的,居然建在土坝之上,如此高地道路又有谁敢在上面驾驶。”
“这是驰道。”郑之原见赵桓问的也不是什么机密,很痛快就回答了“大王拟以辽阳为国都,废府建尹,已然下令迁各地富户商贾入京。得三万户,又从辽国中京道掠得汉、奚百姓近六万户。尽数纳入辽阳尹之地。此时的辽阳尹已有户十余万民六十余万,如此之多的户口,又多为富庶之民,可以想象以后光供应辽阳尹之地日需货物极为繁多,光靠营州和安东至辽阳的两条民道已经不敷使用,大王是而下令建驰道。”
赵桓此时也懒得再纠缠林靖文称王这个问题了,他现在对辽东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比如说眼前的驰道他就很感兴趣,却问道:“何为驰道?”
“所谓驰道即奔驰无阻之道。如殿下所见,道路皆建于高台之上。行人不得上,单有马匹亦不允许进入,乃是专供车辆所用。驰道之上,车辆必须奔驰。而且因为没有行人马匹相阻,其不下奔马。按照总理院的推算,从安东城到辽阳城。车马在驰道上行驶的话只需半日时间,若是从民道行走,即使中途无有停顿也需一日多的时间。”
“那倒在土坝上地沙石是何物,怎的呈泥浆状?”赵桓眼尖,老远就看到那些衣衫褴褛地人正往土坝上倒一些浆状沙土,倒完之后却小心的很,惟恐踏上刚倒下去的泥浆。
“其为水泥。”郑之原笑着道:“那些奴隶往土上倾倒的是水泥,匠艺院按照大王的要求最新研究出来的。水泥平时为灰色粉末状,混合沙子再以水搅拌之后片刻之间便凝实,待晾晒几日之后,混合物便如同坚石一般,甚是坚固,若混以钢条更是结实无比。”
赵桓听得傻眼,水泥,这是什么东东?又是水又是泥的,貌似土跟水一合就成泥吧,难道这水泥便是用土混水合起来的?
郑之原知道他听不明白,也不多过解释,中原轻贱匠艺,视之为奇淫技巧,这与林家大不相同,不,是截然相反,跟中原人谈这个还不如去跟他们聊诗词歌赋,中原人好的是这个。
当然,只是说文人士子好这个。
郑之原正是这么做的,转眼就跟赵桓他们聊起了诗词歌赋,大大地风花雪月一番。
一路无话。
一日之后,众人到达了辽阳城。不过,一见之下,赵桓虽然震惊于辽阳稠密地人口和繁华,却对这座所谓的国都嗤之以鼻,连城墙都没有的城池也能作为一国都城?
辽阳此时的确没有城墙。
现在地辽阳每日都有众多的人携家带口地迁入,实际上这种入迁情况自林靖文打下辽阳城之后就一直没停止过,人口呈爆炸性地增长,总理院的那些个官员们完全看不出来辽阳城到最后能有多大地规模,林靖文又没有指示按多大的规模建城,这城墙便一直没建,而原来的老城墙早就被拆了。
加上林家府库这段时间一直紧张,也抽不出钱粮来修建除了长长脸面之外暂时还没什么用处的城墙,奴隶也不够用——没人,没钱,没粮,拿什么去修?
所以赵桓现在看到的就是虽然繁华但一点光秃秃连件“衣服”都没有的辽阳城。“如此而已。”赵桓很是不屑,中原富庶,繁华的城池他见的多了,论繁华眼前的辽阳城目前远比不上汴京,所以,在他看来辽阳城完全没有什么特出的地方。
赵桓他们,还有高丽北方朝廷、高丽李家、岛律义家他们一众使节都被迎入国宾馆。另外扶桑朝廷也派出了使节,辽国和金国自然也派人来了,还有东北各部落... -->>
队到了西朝鲜湾,高丽称西海,的时候一分为二,商参加典礼的百姓继续坐船去渤海府的来苏港(现金县)或者营州港(现营口市),而各路使节一行则是到安东府的大东港(现东县)停靠,然后从6路去辽阳城。
安东知府正是郑之原。
赵桓自然是认得郑之原的,此时见原本熟悉的郑之原穿着一身怪异的官袍跑来迎接,顿时觉得无比怪异。郑皇后不止一次地强调郑家子孙不得出仕,这郑之原在中原大宋做不得官,想不到跑到中原之外来却成了一方大员。
自有一番客套和礼仪休提,郑之原接待了一众使节之后,却是也跟着去往辽阳。
从大东港到安东城,然后沿着笔直的官道经来远城(现凤城)过连山关直到辽阳,这一路上的道路全是用青石铺就的可供四辆马车同时行驶的大道,大道中间部分用虽碎石铺成一条直线将道路隔成两半,车马皆是靠右行驶,这是民道,专供百姓商旅使用的。
另外还有兵道。因安东靠近高丽,可谓是近在咫尺,为防备高丽有朝一日突然难或者是调兵攻伐高丽,这条兵道是按照一级兵道来修的。
所谓一级兵道跟民道的划分差不多,跟一级民道一样,都是可同时供四辆车马行进的道路,只在府与府之间所用,但兵道在车道两旁又多了一条四尺宽的快马道,却是为快传递军情或者传信兵所用。
赵桓他们走的正是民道,此时的民道之上车马连绵不绝,商旅倒是不占多数,大多是去往辽东参加庆典的人。
不过。赵桓现一件奇怪地事,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正聚集了不少衣衫褴褛的人,这些人在身穿黑甲的士兵的敦促下正在平整土地搬运青石,显然是正在建造道路。
这种道路很奇怪,先是垒土,用土垒成高达将近二丈的土坝,坝上再铺上奇怪的沙土,用这种沙土铺成路面,路面铺好后却禁止人踏上去,然后路边还用围栏围起来。
郑之原本邀请跟赵桓同车。赵桓正好有个询问的对象,连忙将他的疑问问了出来:“平则兄,未知此乃何物?看似道路,但道路哪有这种建法的,居然建在土坝之上,如此高地道路又有谁敢在上面驾驶。”
“这是驰道。”郑之原见赵桓问的也不是什么机密,很痛快就回答了“大王拟以辽阳为国都,废府建尹,已然下令迁各地富户商贾入京。得三万户,又从辽国中京道掠得汉、奚百姓近六万户。尽数纳入辽阳尹之地。此时的辽阳尹已有户十余万民六十余万,如此之多的户口,又多为富庶之民,可以想象以后光供应辽阳尹之地日需货物极为繁多,光靠营州和安东至辽阳的两条民道已经不敷使用,大王是而下令建驰道。”
赵桓此时也懒得再纠缠林靖文称王这个问题了,他现在对辽东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比如说眼前的驰道他就很感兴趣,却问道:“何为驰道?”
“所谓驰道即奔驰无阻之道。如殿下所见,道路皆建于高台之上。行人不得上,单有马匹亦不允许进入,乃是专供车辆所用。驰道之上,车辆必须奔驰。而且因为没有行人马匹相阻,其不下奔马。按照总理院的推算,从安东城到辽阳城。车马在驰道上行驶的话只需半日时间,若是从民道行走,即使中途无有停顿也需一日多的时间。”
“那倒在土坝上地沙石是何物,怎的呈泥浆状?”赵桓眼尖,老远就看到那些衣衫褴褛地人正往土坝上倒一些浆状沙土,倒完之后却小心的很,惟恐踏上刚倒下去的泥浆。
“其为水泥。”郑之原笑着道:“那些奴隶往土上倾倒的是水泥,匠艺院按照大王的要求最新研究出来的。水泥平时为灰色粉末状,混合沙子再以水搅拌之后片刻之间便凝实,待晾晒几日之后,混合物便如同坚石一般,甚是坚固,若混以钢条更是结实无比。”
赵桓听得傻眼,水泥,这是什么东东?又是水又是泥的,貌似土跟水一合就成泥吧,难道这水泥便是用土混水合起来的?
郑之原知道他听不明白,也不多过解释,中原轻贱匠艺,视之为奇淫技巧,这与林家大不相同,不,是截然相反,跟中原人谈这个还不如去跟他们聊诗词歌赋,中原人好的是这个。
当然,只是说文人士子好这个。
郑之原正是这么做的,转眼就跟赵桓他们聊起了诗词歌赋,大大地风花雪月一番。
一路无话。
一日之后,众人到达了辽阳城。不过,一见之下,赵桓虽然震惊于辽阳稠密地人口和繁华,却对这座所谓的国都嗤之以鼻,连城墙都没有的城池也能作为一国都城?
辽阳此时的确没有城墙。
现在地辽阳每日都有众多的人携家带口地迁入,实际上这种入迁情况自林靖文打下辽阳城之后就一直没停止过,人口呈爆炸性地增长,总理院的那些个官员们完全看不出来辽阳城到最后能有多大地规模,林靖文又没有指示按多大的规模建城,这城墙便一直没建,而原来的老城墙早就被拆了。
加上林家府库这段时间一直紧张,也抽不出钱粮来修建除了长长脸面之外暂时还没什么用处的城墙,奴隶也不够用——没人,没钱,没粮,拿什么去修?
所以赵桓现在看到的就是虽然繁华但一点光秃秃连件“衣服”都没有的辽阳城。“如此而已。”赵桓很是不屑,中原富庶,繁华的城池他见的多了,论繁华眼前的辽阳城目前远比不上汴京,所以,在他看来辽阳城完全没有什么特出的地方。
赵桓他们,还有高丽北方朝廷、高丽李家、岛律义家他们一众使节都被迎入国宾馆。另外扶桑朝廷也派出了使节,辽国和金国自然也派人来了,还有东北各部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