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蒋介石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蒋介石去日本之前,先于五六岁时在家延师启蒙,后来又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并于一九o二年到县城奉化应童子试,考中童子试以后,才能报考秀才。结果连童子试都未考取。黎东方于蒋公介石序传中说:“他见到试场中种种不合理与腐败的现象,下决心再也不去参加这种考试了”(页十六),是明显的曲笔。其实义和团之乱以后,一九o一年订立“辛丑条约”清廷有鉴于国耻与国祸之逼上眉睫,乃决心办新式学堂,派送留学生出洋,并于一九o五年取消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种考试”可以“参加”了。蒋介石不过是顺从时尚,不再考试而进了新式学堂。进洋学堂是当时的新出路,并不一定表示要“追求革新精神”
蒋介石于一九o三年进的洋学堂是奉化的凤麓学堂,筑有楼房教室与操场,大约有一百名学生,总教习(教长)姓竺名鏖祥,当过前清翰林。学堂的课程虽包括英文、算术等西学,但经史旧学仍占很大的比重,几乎是新瓶旧酒,引起学生们的不满,蒋介石参与其中,并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情态激烈”正符合蒋介石被同学取的绰号——“红脸将军”动不动涨红脸孔,与人吵架。此一事件很可能促使蒋介石于翌年转学到同一县城的龙津学堂。过了一年,再转学到宁波的箭金学堂,不到一年又回到奉化的龙津学堂。龙津学堂有两个日本教师,很可能在日本人的影响下,十九岁的蒋介石渴望到东洋去留学。留学在当时早已成为风潮,并不特殊。许多传记作者认为,蒋介石到日本去是为了革命,并且说他于出洋前在宁波剪了辫子,托人送回溪口老家。这是事后聪明。请看张群的回忆:
到日本留学是我生命史中值得纪念的一章。因为我不但在那儿认识了蒋先生,而且遇见了许多后来共倡革命的同志。我本来准备学步兵的,可是与蒋先生一见如故,于是不学步兵而学炮兵,以期与蒋先生朝夕相处,共同切磨。我们当年都是留发(带辫子)出国的,到了日本就把辫子剪掉,这也是从事革命的第一个表示。(陈香梅张岳公闲话往事)
到日本才剪辫,不一定是革命示决,也很可能入境问俗。最可注意的是,此已是蒋介石第二次出洋,仍带辫子,可见在宁波剪辫托人带回溪口,都是虚构。
蒋介石第一次到日本是一九o六年的四月,年底前就已回国,原因是他想学军事,但清廷已与日本政府有协议,不准中国学生自费学习军事,只收国家保送的学生。蒋介石遂于回国后进入段祺瑞任督办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后来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包括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台湾),小学课本中有一则沿用毛思诚所记(见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第一册第三编,页九至十)有关蒋介石的爱国故事,说是日本教官在中国学生面前把四亿中国人比作微生虫,蒋介石反唇相讥,说是日本有五千万人,也像五千万只寄生细菌,日本教官羞愤之余,见到蒋介石没有辫子,指着秃顶就咆哮说:“你是否革命党?”最后一句露出马脚,张群明明说,他与蒋出国时都是带辫子的。这种故事,与华盛顿砍断樱桃树的故事一样,都是政治神话。而北大历史系出身的王俯民在洋洋洒洒的蒋介石详传中,仍将此神话当作信史来转述呢!(见上册,页二十二)
蒋介石与陆军速成学堂的六十二名学生,一起于一九o八的春天,到东北的陆军部集合,自大连乘轮船赴神户,然后转往东京,进入振武学校。
振武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呢?话说自庚子义和团大乱后,中国统治者脑袋开了点窍,乐见留学了。从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o一),到了三十三年(一九o七),几年之间,中国留日学生数目就冒出了一万多。这种数目,后来一直增加,但增加归增加,素质却大有问题,因为跟不上日本的正式学校课程。于是,专为中国人设立的补习班式学校,便益形必要。这种学校很多,在法政方面,有法政大学;在普通补习与师范方面,有宏文学院;在陆军方面,有成城学校、振武学校。
在振武学校之前,中国留学生学陆军的,都先入成城学校。一九o三年(光绪二十九年)成城停收中国学生,改由振武学校接手。振武学校成立于这年七月,地点在东京牛区河田町(现在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所在)。受训期为三年,毕业后分发日本国内各联队实习。所以,这个学校并非如黎东方等人所说,是日本士官的预备学校,而是帮助中国学生学军事的预校,与士官根本无关。蒋介石在振武学校,时间是一九o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到一九o九年(宣统元年),所受教育,还不到三年。
根据一九o四年(光绪三十年)阴历四月的练兵处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当时所选学生要“年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者”蒋介石进振武学校已二十一岁,年纪不算小了。... -->>
蒋介石去日本之前,先于五六岁时在家延师启蒙,后来又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并于一九o二年到县城奉化应童子试,考中童子试以后,才能报考秀才。结果连童子试都未考取。黎东方于蒋公介石序传中说:“他见到试场中种种不合理与腐败的现象,下决心再也不去参加这种考试了”(页十六),是明显的曲笔。其实义和团之乱以后,一九o一年订立“辛丑条约”清廷有鉴于国耻与国祸之逼上眉睫,乃决心办新式学堂,派送留学生出洋,并于一九o五年取消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种考试”可以“参加”了。蒋介石不过是顺从时尚,不再考试而进了新式学堂。进洋学堂是当时的新出路,并不一定表示要“追求革新精神”
蒋介石于一九o三年进的洋学堂是奉化的凤麓学堂,筑有楼房教室与操场,大约有一百名学生,总教习(教长)姓竺名鏖祥,当过前清翰林。学堂的课程虽包括英文、算术等西学,但经史旧学仍占很大的比重,几乎是新瓶旧酒,引起学生们的不满,蒋介石参与其中,并被推为代表向校方交涉,由于“情态激烈”几乎被开除学籍。“情态激烈”正符合蒋介石被同学取的绰号——“红脸将军”动不动涨红脸孔,与人吵架。此一事件很可能促使蒋介石于翌年转学到同一县城的龙津学堂。过了一年,再转学到宁波的箭金学堂,不到一年又回到奉化的龙津学堂。龙津学堂有两个日本教师,很可能在日本人的影响下,十九岁的蒋介石渴望到东洋去留学。留学在当时早已成为风潮,并不特殊。许多传记作者认为,蒋介石到日本去是为了革命,并且说他于出洋前在宁波剪了辫子,托人送回溪口老家。这是事后聪明。请看张群的回忆:
到日本留学是我生命史中值得纪念的一章。因为我不但在那儿认识了蒋先生,而且遇见了许多后来共倡革命的同志。我本来准备学步兵的,可是与蒋先生一见如故,于是不学步兵而学炮兵,以期与蒋先生朝夕相处,共同切磨。我们当年都是留发(带辫子)出国的,到了日本就把辫子剪掉,这也是从事革命的第一个表示。(陈香梅张岳公闲话往事)
到日本才剪辫,不一定是革命示决,也很可能入境问俗。最可注意的是,此已是蒋介石第二次出洋,仍带辫子,可见在宁波剪辫托人带回溪口,都是虚构。
蒋介石第一次到日本是一九o六年的四月,年底前就已回国,原因是他想学军事,但清廷已与日本政府有协议,不准中国学生自费学习军事,只收国家保送的学生。蒋介石遂于回国后进入段祺瑞任督办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后来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包括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台湾),小学课本中有一则沿用毛思诚所记(见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第一册第三编,页九至十)有关蒋介石的爱国故事,说是日本教官在中国学生面前把四亿中国人比作微生虫,蒋介石反唇相讥,说是日本有五千万人,也像五千万只寄生细菌,日本教官羞愤之余,见到蒋介石没有辫子,指着秃顶就咆哮说:“你是否革命党?”最后一句露出马脚,张群明明说,他与蒋出国时都是带辫子的。这种故事,与华盛顿砍断樱桃树的故事一样,都是政治神话。而北大历史系出身的王俯民在洋洋洒洒的蒋介石详传中,仍将此神话当作信史来转述呢!(见上册,页二十二)
蒋介石与陆军速成学堂的六十二名学生,一起于一九o八的春天,到东北的陆军部集合,自大连乘轮船赴神户,然后转往东京,进入振武学校。
振武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呢?话说自庚子义和团大乱后,中国统治者脑袋开了点窍,乐见留学了。从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o一),到了三十三年(一九o七),几年之间,中国留日学生数目就冒出了一万多。这种数目,后来一直增加,但增加归增加,素质却大有问题,因为跟不上日本的正式学校课程。于是,专为中国人设立的补习班式学校,便益形必要。这种学校很多,在法政方面,有法政大学;在普通补习与师范方面,有宏文学院;在陆军方面,有成城学校、振武学校。
在振武学校之前,中国留学生学陆军的,都先入成城学校。一九o三年(光绪二十九年)成城停收中国学生,改由振武学校接手。振武学校成立于这年七月,地点在东京牛区河田町(现在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所在)。受训期为三年,毕业后分发日本国内各联队实习。所以,这个学校并非如黎东方等人所说,是日本士官的预备学校,而是帮助中国学生学军事的预校,与士官根本无关。蒋介石在振武学校,时间是一九o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到一九o九年(宣统元年),所受教育,还不到三年。
根据一九o四年(光绪三十年)阴历四月的练兵处陆军学生分班游学章程当时所选学生要“年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者”蒋介石进振武学校已二十一岁,年纪不算小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