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祯娘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祯娘这些日子确实有一笔不折不扣的大生意要做, 为了这一桩生意, 她已经筹备了十几年。不过这桩生意的开始, 却是在她手下主管银楼产业的掌柜给她送今岁新的首饰样子的时候开始的。
衔珠桃形红珊瑚步摇、雕金云形银簪、衔珠云形翡翠钗、平填凤形银簪、衔珠牡丹宝石绢花、包金蝶形玉步摇、累丝云形金步摇、镂空牡丹宝石绢花、点翠云形宝石钗、镂空凤形金步摇烫等等样式的首饰被琳琅满目地摆在了祯娘眼前。
这些是祯娘名下银楼产业要推出的新样式,别的就罢了,首饰当然是要先送来给东家看一看, 有喜欢的添入妆奁,这也是银楼那边的体面——做出来的东西, 若是东家一样也看不上,那才是真的没脸!
话说银楼这产业么, 其实赚不到什么钱。更何况这行当十分讲究招牌和手艺。管着银楼的掌柜就与祯娘抱怨过:“东家, 不是我打退堂鼓, 实在是经理这个在十几个掌柜中间抬不起头来。占用的钱多, 利润却一般——咱们这银楼不比人家百年传承的店子, 又积累了好些手艺精湛的师傅。就算是想些法子,也收效甚微。”
祯娘当时只是闲闲地摆弄账册,并不太放在心上。她能说她根本不是为了经营银楼而经营银楼么?这门产业于她只要没有亏损也就够了。就算这掌柜已经心里有些底了, 这样直接说出来也是伤人的——人家来与祯娘这个东家说这些, 无非就是还有上进心,想把这产业办好呢!
祯娘只得与他出主意道:“既然是这样,法子也不是没有。你去找账房做个预算,咱们收一家有名气的银楼大约需要花多少银子, 到时候我给你批下来。这样招牌也有了,手艺精湛的师傅也有了,剩下就看你有多少经营的本事。”
这个法子说起来相当简单, 无非就是靠着钱多借鸡生蛋借腹怀胎而已。自家没得一个响亮的招牌,也还没有培养出手艺好的师傅,可是人家有啊!甚至不需要挖墙脚一样得罪人,直接花钱买了人家的产业,一切就都有了。
虽说百年传承,一直能稳定赚钱的产业一般难得卖,但是那也只是出的钱不够多而已。你照着市价来,人家当然不卖,好歹是祖辈传下来的产业了。可你溢价了呢?一成两成不行,五成六成该动心了吧?实在不行翻倍来!如果翻倍也不能够,那就换一家,总不会哪一家看到这样多的钱都是不动心的。
这样的主意其实掌柜的不是没想到,只是这样的主意不是随便能拿的,最好还是东家发话。果然听到祯娘的回答,那掌柜的立刻眉开眼笑道:“东家这个主意好,若是想突然做大,借着人家的壳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祯娘点头,其实她本意并不太在意这个。银楼的话,她另有他用,并且用处极大——她要做的纸钞生意不是要用准备金?而囤积大量金银的门路在哪里方式在哪里?依靠金矿固然解决了一定问题,却比不上银楼。至少金矿可以和银楼互相补充,达到更好的效验。
最后收效也确实不错,倚靠金矿和银楼两边,祯娘已经积累足够多的现金与现银。就在这一次送新首饰,掌柜就秘密与祯娘道:“东家,一切都按照您的吩咐做好了。这几年银楼的金银从来都是多进少出,多的如今都已经送到兴业钱庄的地下银库里。”
祯娘笑了起来,手上扬了扬一张信函道:“果然是不错的!你们的消息都赶在一处了。上午来的信函,在京城活动的掌柜和伙计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事情总算可以做起来了!”
其实说起来,祯娘这一笔纸钞生意,有容易的做法,也有困难的做法。如果是容易的做法,凭借祯娘的本钱,早八百年就可以做起来了,也远没有今日的麻烦。但是简单的那一种不是她的目标,和她想象中的纸钞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谓简单的,与其说是纸钞,还不如说是银票改头换面一番的东西。同样都是可以直接向钱庄兑换金银,同样都是主打便捷,收益的方式也同样是进行借贷,很难说有什么差别。这样的营生,哪里还需要在朝廷打点,自己做就是了。
而纸钞就不同了,虽然也是和金银绑定,让百姓有足够的信心,也远远比铜钱金银来的方便,却和银票有着巨大的不同——银票是存入钱庄金银的凭证,即是说要有存入才能有银票。而纸钞则是钱庄根据准备金自行印制,数额上就算祯娘足够谨慎,也可以翻倍了印。这就注定了银票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是远远比不上纸钞的。
况且大额银票终究只有大商人为了生意方便才使用,至于普通百姓是绝对使用不到的。实际上若是平日里普通花销使用银票,一般的店铺也不愿意接受。因为大家对银票都十分陌生,很难分辨出真假。一般面值都十分大的银票一但是假的,对于店铺来说就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损失了。
这样的话,一次性数额再大,也比不上小额纸钞分散到千家万户积累出的数字——祯娘常年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早就明白了,再贵的单个货物都不如那些便宜的需求量巨大的货物来的好。放在这里,道理也是一样的。
出于这样巨大的差别,祯娘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虽然困难得多,甚至不一定能成功的那一条路。也没有选择简单容易,至少能赚钱的那一条。这样看起来似乎不够稳重,不过如果是祯娘做出这种决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而这个过程也确实足够艰难困苦,从祯娘第一批派往京城活动的人算起,在京城呆的最久的人已经快十年了。最开始的时候祯娘并没有显露任何关于纸钞的想法,只是主要打着替其他产业疏通人脉的幌子广结善缘。其中着重打点主管民生的户部的官员,和主管风闻的科道言官,然后就是一些实权派。
这倒是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做大大豪商的级别,许多生意都是要与朝廷有默契的。朝廷有时候用得着他们,他们有的时候也要倚靠朝廷。这种关系中,和实权派、户部打好关系,那不是天经地义?只不过是科道言官略微显得有点特别,但解释为提前投资这些可能发迹的官员也没什么问题。
科道言官么,大都是正经进士科班出身,品级不高却权力不小,可以‘告御状’!六七品的科道言官和一二品大员相比那就好比是萤火之于皓月,根本不能比。然而就是这样芝麻大小的科道言官,屡屡告倒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而就是这样的科道言官,往往就是做满了任期,或是入六部,或是外放知县知州。过的几年,在地方和朝廷几进几出,若是没有年老体衰,也没有败于官场倾轧。那么在地方的往往是封疆大吏,在朝廷的也应该是一方大佬。
就如同有人会在新科的举人、进士身上投资一样,在这些科道言官身上下本钱也不算奇怪——就算是一百个人里头只混出了一个都不要紧,只依靠这一个就算是赚了!至于说将来会不会记得曾经的雪中送炭,那必然是记得的。
这不是这群读圣贤书的官员个个都是当代圣人,有恩必报,只是这是官场认定的规则罢了——只要忘记回报曾经资助自己的人,不必等那些下本钱的人有动作,官场就先会集体排斥。
毕竟那些有钱有势的豪门下本钱在还没有发迹的官员身上,并不是做善事,而是为了将来人出头了有好处。若是翻脸不认账的人多了,只怕再做这些事情也该有疑虑。这等于是断了以后后辈的一条路子,可不是要被官场孤立!
就在这种不引人注目当中,祯娘已经笼络到了所有她想笼络的人。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她依旧没有贸然提出自己的纸钞计划,在她看来时机还不成熟。这中间她只是加深各条关系,不紧不慢地疏通其他生意。
也不能说这就把纸钞的事情完全放下了,这中间祯娘一直在让人调查宝钞的情况。要知道大明宝钞就是朝廷发出的纸钞,若是自家想办纸钞,不管这大明宝钞如何半死不活,也是应该盯着的。
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宝钞确实没救了,这些年积重难返,如今也不过是吊着一口气而已。若是想救这宝钞,非得有大气魄大决断的人不可。首先就应该将之前的宝钞废除,然后另起炉灶,这才有一线生机。
然而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一心想要重振宝钞的皇帝早就那样做了。中间困难的是身处朝堂之中,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利益纠葛。因为这些利益纠葛,原本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或许利国利民的事情,最终因为不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不能成行。在这里,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n... -->>
祯娘这些日子确实有一笔不折不扣的大生意要做, 为了这一桩生意, 她已经筹备了十几年。不过这桩生意的开始, 却是在她手下主管银楼产业的掌柜给她送今岁新的首饰样子的时候开始的。
衔珠桃形红珊瑚步摇、雕金云形银簪、衔珠云形翡翠钗、平填凤形银簪、衔珠牡丹宝石绢花、包金蝶形玉步摇、累丝云形金步摇、镂空牡丹宝石绢花、点翠云形宝石钗、镂空凤形金步摇烫等等样式的首饰被琳琅满目地摆在了祯娘眼前。
这些是祯娘名下银楼产业要推出的新样式,别的就罢了,首饰当然是要先送来给东家看一看, 有喜欢的添入妆奁,这也是银楼那边的体面——做出来的东西, 若是东家一样也看不上,那才是真的没脸!
话说银楼这产业么, 其实赚不到什么钱。更何况这行当十分讲究招牌和手艺。管着银楼的掌柜就与祯娘抱怨过:“东家, 不是我打退堂鼓, 实在是经理这个在十几个掌柜中间抬不起头来。占用的钱多, 利润却一般——咱们这银楼不比人家百年传承的店子, 又积累了好些手艺精湛的师傅。就算是想些法子,也收效甚微。”
祯娘当时只是闲闲地摆弄账册,并不太放在心上。她能说她根本不是为了经营银楼而经营银楼么?这门产业于她只要没有亏损也就够了。就算这掌柜已经心里有些底了, 这样直接说出来也是伤人的——人家来与祯娘这个东家说这些, 无非就是还有上进心,想把这产业办好呢!
祯娘只得与他出主意道:“既然是这样,法子也不是没有。你去找账房做个预算,咱们收一家有名气的银楼大约需要花多少银子, 到时候我给你批下来。这样招牌也有了,手艺精湛的师傅也有了,剩下就看你有多少经营的本事。”
这个法子说起来相当简单, 无非就是靠着钱多借鸡生蛋借腹怀胎而已。自家没得一个响亮的招牌,也还没有培养出手艺好的师傅,可是人家有啊!甚至不需要挖墙脚一样得罪人,直接花钱买了人家的产业,一切就都有了。
虽说百年传承,一直能稳定赚钱的产业一般难得卖,但是那也只是出的钱不够多而已。你照着市价来,人家当然不卖,好歹是祖辈传下来的产业了。可你溢价了呢?一成两成不行,五成六成该动心了吧?实在不行翻倍来!如果翻倍也不能够,那就换一家,总不会哪一家看到这样多的钱都是不动心的。
这样的主意其实掌柜的不是没想到,只是这样的主意不是随便能拿的,最好还是东家发话。果然听到祯娘的回答,那掌柜的立刻眉开眼笑道:“东家这个主意好,若是想突然做大,借着人家的壳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祯娘点头,其实她本意并不太在意这个。银楼的话,她另有他用,并且用处极大——她要做的纸钞生意不是要用准备金?而囤积大量金银的门路在哪里方式在哪里?依靠金矿固然解决了一定问题,却比不上银楼。至少金矿可以和银楼互相补充,达到更好的效验。
最后收效也确实不错,倚靠金矿和银楼两边,祯娘已经积累足够多的现金与现银。就在这一次送新首饰,掌柜就秘密与祯娘道:“东家,一切都按照您的吩咐做好了。这几年银楼的金银从来都是多进少出,多的如今都已经送到兴业钱庄的地下银库里。”
祯娘笑了起来,手上扬了扬一张信函道:“果然是不错的!你们的消息都赶在一处了。上午来的信函,在京城活动的掌柜和伙计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事情总算可以做起来了!”
其实说起来,祯娘这一笔纸钞生意,有容易的做法,也有困难的做法。如果是容易的做法,凭借祯娘的本钱,早八百年就可以做起来了,也远没有今日的麻烦。但是简单的那一种不是她的目标,和她想象中的纸钞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谓简单的,与其说是纸钞,还不如说是银票改头换面一番的东西。同样都是可以直接向钱庄兑换金银,同样都是主打便捷,收益的方式也同样是进行借贷,很难说有什么差别。这样的营生,哪里还需要在朝廷打点,自己做就是了。
而纸钞就不同了,虽然也是和金银绑定,让百姓有足够的信心,也远远比铜钱金银来的方便,却和银票有着巨大的不同——银票是存入钱庄金银的凭证,即是说要有存入才能有银票。而纸钞则是钱庄根据准备金自行印制,数额上就算祯娘足够谨慎,也可以翻倍了印。这就注定了银票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是远远比不上纸钞的。
况且大额银票终究只有大商人为了生意方便才使用,至于普通百姓是绝对使用不到的。实际上若是平日里普通花销使用银票,一般的店铺也不愿意接受。因为大家对银票都十分陌生,很难分辨出真假。一般面值都十分大的银票一但是假的,对于店铺来说就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损失了。
这样的话,一次性数额再大,也比不上小额纸钞分散到千家万户积累出的数字——祯娘常年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早就明白了,再贵的单个货物都不如那些便宜的需求量巨大的货物来的好。放在这里,道理也是一样的。
出于这样巨大的差别,祯娘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虽然困难得多,甚至不一定能成功的那一条路。也没有选择简单容易,至少能赚钱的那一条。这样看起来似乎不够稳重,不过如果是祯娘做出这种决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而这个过程也确实足够艰难困苦,从祯娘第一批派往京城活动的人算起,在京城呆的最久的人已经快十年了。最开始的时候祯娘并没有显露任何关于纸钞的想法,只是主要打着替其他产业疏通人脉的幌子广结善缘。其中着重打点主管民生的户部的官员,和主管风闻的科道言官,然后就是一些实权派。
这倒是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做大大豪商的级别,许多生意都是要与朝廷有默契的。朝廷有时候用得着他们,他们有的时候也要倚靠朝廷。这种关系中,和实权派、户部打好关系,那不是天经地义?只不过是科道言官略微显得有点特别,但解释为提前投资这些可能发迹的官员也没什么问题。
科道言官么,大都是正经进士科班出身,品级不高却权力不小,可以‘告御状’!六七品的科道言官和一二品大员相比那就好比是萤火之于皓月,根本不能比。然而就是这样芝麻大小的科道言官,屡屡告倒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而就是这样的科道言官,往往就是做满了任期,或是入六部,或是外放知县知州。过的几年,在地方和朝廷几进几出,若是没有年老体衰,也没有败于官场倾轧。那么在地方的往往是封疆大吏,在朝廷的也应该是一方大佬。
就如同有人会在新科的举人、进士身上投资一样,在这些科道言官身上下本钱也不算奇怪——就算是一百个人里头只混出了一个都不要紧,只依靠这一个就算是赚了!至于说将来会不会记得曾经的雪中送炭,那必然是记得的。
这不是这群读圣贤书的官员个个都是当代圣人,有恩必报,只是这是官场认定的规则罢了——只要忘记回报曾经资助自己的人,不必等那些下本钱的人有动作,官场就先会集体排斥。
毕竟那些有钱有势的豪门下本钱在还没有发迹的官员身上,并不是做善事,而是为了将来人出头了有好处。若是翻脸不认账的人多了,只怕再做这些事情也该有疑虑。这等于是断了以后后辈的一条路子,可不是要被官场孤立!
就在这种不引人注目当中,祯娘已经笼络到了所有她想笼络的人。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她依旧没有贸然提出自己的纸钞计划,在她看来时机还不成熟。这中间她只是加深各条关系,不紧不慢地疏通其他生意。
也不能说这就把纸钞的事情完全放下了,这中间祯娘一直在让人调查宝钞的情况。要知道大明宝钞就是朝廷发出的纸钞,若是自家想办纸钞,不管这大明宝钞如何半死不活,也是应该盯着的。
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宝钞确实没救了,这些年积重难返,如今也不过是吊着一口气而已。若是想救这宝钞,非得有大气魄大决断的人不可。首先就应该将之前的宝钞废除,然后另起炉灶,这才有一线生机。
然而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容易,一心想要重振宝钞的皇帝早就那样做了。中间困难的是身处朝堂之中,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利益纠葛。因为这些利益纠葛,原本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或许利国利民的事情,最终因为不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不能成行。在这里,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