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闻言不禁失笑:“娘,这是不是太过小题大做了?咱们姐儿跟王爷都定了亲了,这还能有变故?”
项老太太肃然道:“本朝后妃多半自民间拣选,若是你们在事情还未尘埃落地之前出去张扬,传到了北京那边儿,这婚事能不能成可就不好说了!至于定了亲了,从前先帝在时,皇太后倒是早早被选入宫了,可后来呢,做皇后了吗?!”
说到最后,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厉色。
众人不敢违逆项老太太的意思,知道她所言有理,当郑重应声,不敢再有异动。
……
朱元璋回到王府,胡濙便迫不及待的催促着赶路,他知道此事万火急,并不拖延,带上一众心腹侍从飞马赶路,直奔京城而去。
胡濙年迈,陈循只比他小十岁,是六十四岁高龄,此前二人身担重任,从北京一路骑马往洛阳去,所凭借的便是心头的那口气,这时候接了璐王返程,那口气一松,身体垮了一半。
胡陈二人体衰,却不愿因自己而影响行程,国不可一日无君,且瓦剌迫近,大明朝廷危在旦夕,没什么比新君继位更要紧的事情了,当胡濙做主将队伍一分为二,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同驸马都尉石璟侍从璐王先行,年高者落后一步,全力相追。
众人皆无异议。
沿途驿馆早就备了良马,朱元璋一行人日夜兼程,终于在五天之后的清晨抵达北京城外。
远远眺望到京城的轮廓,无论是金英、石璟,还是同行侍从,都显而易见的松了口气,神情中泄露出几分轻松,从胡濙等人离京开始便在城外翘首以待的礼部官员与宫中侍从也是大喜过望,迎上前去,恭敬向璐王见礼。
宫中与朝廷得知璐王一行人抵达京师,当即派遣礼官往迎,请以璐王尊宣宗皇帝为皇考,改成先璐王为皇叔父,同时,册北狩皇帝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朱元璋心说这踏马不是拿老子当夜壶吗?
用我的时候让我巴巴从洛阳过来,等局势平定了,瓦剌退却了,让我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儿子——感情我是个工具人,这所谓的皇帝是干了个寂寞?!
好在应对这事儿,他在地下时早就见了活生生的例子,朱厚熜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坚决不肯接受礼部提议:“当今北狩,天下无主,遂援引《皇明祖训》令本王登基,匡扶宗庙社稷,本王是以藩王身份入主京城,大宗无继,小宗承之,何错之有?又何必画蛇添足,令本王入嗣宣宗皇帝一脉?!”
礼官们听得变色,金英作为皇太后心腹,更深知此事不得不争,语气中随即添了三分凛冽:“王爷慎言!”
他拱手向北施礼,厉声道:“当今天子膝有皇子数名,怎么就成了大宗无承继之人?!”
朱元璋浓眉一挑,不退分毫:“既然如此,叫本王来继的是哪门子位,当的又是什么皇帝?!”
金英哑口无言。
消息传到宫中,皇太后大为震怒,朝堂之重提立皇长子为帝之事,然而这提议若是能够通过早就通过了,又何必等到今日,璐王抵达京城之外后再度提起?
吏部尚书王直再三劝道:“皇长子今年不过三岁,岂能君临天?太后诚然有爱孙之情,然而主少国疑,值此危急关头,当立者唯璐王而已!”
皇太后顾左右而言他。
此纠缠三,兵部侍郎于谦忍无可忍,终于出列,震声道:“若是皇长子业已成年,臣等必定拥立皇长子为帝,然而此时皇子尚是小儿,瓦剌大军来袭在即,怎能服众?!”
皇太后还要言语,于谦则先一步一掀衣摆,跪下身去:“臣等此言说,都是为了国家天下,并非是为了一己私利,还请太后明察!”
在他之后,朝臣们乌压压跪了一地:“还请太后为国家计,早日迎立璐王入宫为帝!”
皇太后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嘉靖一朝的大礼议持续了整整三年,然而此时此刻,却没有三年时间让大明朝臣消磨。
皇太后一心想为儿子占住皇位,即便儿子占不住,得给孙子占住,可在满朝臣工的压力之——尤其是胡濙自洛阳赶回北京之后,面对这个丈夫临终前安排的托孤大臣,皇太后到底还是低了头,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元璋遂于郊外受笺。
当天午后,朱元璋自大明门进入皇城,遣官禀告宗庙社稷,朝见皇太后之后,往奉天殿即皇帝位,不同于前几代皇帝继位之后大宴群臣,旋即便召开朝议,商讨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瓦剌。
大明立国近百年,敌军迫近京城,却还是头一遭。
朝臣们分外两派,一派主张全力抗敌,收复国土,另一派主张南迁,避其锋芒。
朱元璋身着二章衣,头戴冠冕,佩天子剑,目光为十二旒珠遮掩,难辨喜怒。
大殿之,侍讲徐有贞与同僚争的涨红了脸:“臣此前夜观天象,历数有变,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纾解此祸!南京,昔年太/祖皇帝定都所在,正是迁都的之选!”
话音落地,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便出言驳斥,礼部尚书胡濙与内阁学士陈循同样出声反对,尤其以兵部侍郎于谦的反应最为激烈:“京师是天根本,若有变动,天下人心不定,宋廷当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烈吗?有敢议南迁者,当斩!”
两方面争论不休,到最后,终于将视线转到一直未曾发话的皇帝身上。
“望请陛圣裁!”
朱元璋手扶剑柄,踱步了玉阶:“朕听闻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百姓惶惶,黎庶不安,富户纷纷收拾细软南逃,底的官吏也是人心浮动、忧虑不已?”
“正是如此!”
徐有贞闻言,以为是得了支持,娓娓道来:“臣并非惜身,只是依照现局势,实在不可同瓦剌硬碰硬,只需暂避锋芒,休养生息,假以时日王师北,必定可以重振我大明河山!”
朱元璋嘴角微微一勾,颜悦色道:“朕倒是有个法子,即刻便可稳定人心,平复士庶惶惶之心,只是须得借徐卿家一物来用。”
徐有贞眼底闪过一抹疑惑,口中恭敬道:“陛欲借何物?但凡臣有,必定敬上。”
朱元璋冷冷道:“借你人头一用!”说完,拔剑出鞘。
徐有贞但见面前雪光一闪,旋即便觉勃颈处一阵细密疼痛传来,血花飞溅,他面露惊惧,“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死不瞑目!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谓之以天子守国门,朕身为天子,若弃国都而奔他乡,来日到了地下,何还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天子尚且不战而逃,士庶军民又怎能奋起反击!”
朱元璋归剑入鞘,环视一周,厉声道:“自即日起,有敢言南迁者,立斩无赦!”
,闻言不禁失笑:“娘,这是不是太过小题大做了?咱们姐儿跟王爷都定了亲了,这还能有变故?”
项老太太肃然道:“本朝后妃多半自民间拣选,若是你们在事情还未尘埃落地之前出去张扬,传到了北京那边儿,这婚事能不能成可就不好说了!至于定了亲了,从前先帝在时,皇太后倒是早早被选入宫了,可后来呢,做皇后了吗?!”
说到最后,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厉色。
众人不敢违逆项老太太的意思,知道她所言有理,当郑重应声,不敢再有异动。
……
朱元璋回到王府,胡濙便迫不及待的催促着赶路,他知道此事万火急,并不拖延,带上一众心腹侍从飞马赶路,直奔京城而去。
胡濙年迈,陈循只比他小十岁,是六十四岁高龄,此前二人身担重任,从北京一路骑马往洛阳去,所凭借的便是心头的那口气,这时候接了璐王返程,那口气一松,身体垮了一半。
胡陈二人体衰,却不愿因自己而影响行程,国不可一日无君,且瓦剌迫近,大明朝廷危在旦夕,没什么比新君继位更要紧的事情了,当胡濙做主将队伍一分为二,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同驸马都尉石璟侍从璐王先行,年高者落后一步,全力相追。
众人皆无异议。
沿途驿馆早就备了良马,朱元璋一行人日夜兼程,终于在五天之后的清晨抵达北京城外。
远远眺望到京城的轮廓,无论是金英、石璟,还是同行侍从,都显而易见的松了口气,神情中泄露出几分轻松,从胡濙等人离京开始便在城外翘首以待的礼部官员与宫中侍从也是大喜过望,迎上前去,恭敬向璐王见礼。
宫中与朝廷得知璐王一行人抵达京师,当即派遣礼官往迎,请以璐王尊宣宗皇帝为皇考,改成先璐王为皇叔父,同时,册北狩皇帝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朱元璋心说这踏马不是拿老子当夜壶吗?
用我的时候让我巴巴从洛阳过来,等局势平定了,瓦剌退却了,让我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儿子——感情我是个工具人,这所谓的皇帝是干了个寂寞?!
好在应对这事儿,他在地下时早就见了活生生的例子,朱厚熜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坚决不肯接受礼部提议:“当今北狩,天下无主,遂援引《皇明祖训》令本王登基,匡扶宗庙社稷,本王是以藩王身份入主京城,大宗无继,小宗承之,何错之有?又何必画蛇添足,令本王入嗣宣宗皇帝一脉?!”
礼官们听得变色,金英作为皇太后心腹,更深知此事不得不争,语气中随即添了三分凛冽:“王爷慎言!”
他拱手向北施礼,厉声道:“当今天子膝有皇子数名,怎么就成了大宗无承继之人?!”
朱元璋浓眉一挑,不退分毫:“既然如此,叫本王来继的是哪门子位,当的又是什么皇帝?!”
金英哑口无言。
消息传到宫中,皇太后大为震怒,朝堂之重提立皇长子为帝之事,然而这提议若是能够通过早就通过了,又何必等到今日,璐王抵达京城之外后再度提起?
吏部尚书王直再三劝道:“皇长子今年不过三岁,岂能君临天?太后诚然有爱孙之情,然而主少国疑,值此危急关头,当立者唯璐王而已!”
皇太后顾左右而言他。
此纠缠三,兵部侍郎于谦忍无可忍,终于出列,震声道:“若是皇长子业已成年,臣等必定拥立皇长子为帝,然而此时皇子尚是小儿,瓦剌大军来袭在即,怎能服众?!”
皇太后还要言语,于谦则先一步一掀衣摆,跪下身去:“臣等此言说,都是为了国家天下,并非是为了一己私利,还请太后明察!”
在他之后,朝臣们乌压压跪了一地:“还请太后为国家计,早日迎立璐王入宫为帝!”
皇太后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嘉靖一朝的大礼议持续了整整三年,然而此时此刻,却没有三年时间让大明朝臣消磨。
皇太后一心想为儿子占住皇位,即便儿子占不住,得给孙子占住,可在满朝臣工的压力之——尤其是胡濙自洛阳赶回北京之后,面对这个丈夫临终前安排的托孤大臣,皇太后到底还是低了头,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元璋遂于郊外受笺。
当天午后,朱元璋自大明门进入皇城,遣官禀告宗庙社稷,朝见皇太后之后,往奉天殿即皇帝位,不同于前几代皇帝继位之后大宴群臣,旋即便召开朝议,商讨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瓦剌。
大明立国近百年,敌军迫近京城,却还是头一遭。
朝臣们分外两派,一派主张全力抗敌,收复国土,另一派主张南迁,避其锋芒。
朱元璋身着二章衣,头戴冠冕,佩天子剑,目光为十二旒珠遮掩,难辨喜怒。
大殿之,侍讲徐有贞与同僚争的涨红了脸:“臣此前夜观天象,历数有变,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纾解此祸!南京,昔年太/祖皇帝定都所在,正是迁都的之选!”
话音落地,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便出言驳斥,礼部尚书胡濙与内阁学士陈循同样出声反对,尤其以兵部侍郎于谦的反应最为激烈:“京师是天根本,若有变动,天下人心不定,宋廷当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烈吗?有敢议南迁者,当斩!”
两方面争论不休,到最后,终于将视线转到一直未曾发话的皇帝身上。
“望请陛圣裁!”
朱元璋手扶剑柄,踱步了玉阶:“朕听闻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百姓惶惶,黎庶不安,富户纷纷收拾细软南逃,底的官吏也是人心浮动、忧虑不已?”
“正是如此!”
徐有贞闻言,以为是得了支持,娓娓道来:“臣并非惜身,只是依照现局势,实在不可同瓦剌硬碰硬,只需暂避锋芒,休养生息,假以时日王师北,必定可以重振我大明河山!”
朱元璋嘴角微微一勾,颜悦色道:“朕倒是有个法子,即刻便可稳定人心,平复士庶惶惶之心,只是须得借徐卿家一物来用。”
徐有贞眼底闪过一抹疑惑,口中恭敬道:“陛欲借何物?但凡臣有,必定敬上。”
朱元璋冷冷道:“借你人头一用!”说完,拔剑出鞘。
徐有贞但见面前雪光一闪,旋即便觉勃颈处一阵细密疼痛传来,血花飞溅,他面露惊惧,“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死不瞑目!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谓之以天子守国门,朕身为天子,若弃国都而奔他乡,来日到了地下,何还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天子尚且不战而逃,士庶军民又怎能奋起反击!”
朱元璋归剑入鞘,环视一周,厉声道:“自即日起,有敢言南迁者,立斩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