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挣扎中前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家旺吃过早餐,把家里那袋糜子分成了两份,扛了半袋拿着笤帚与抹布来到了村口的石臼处。王家村的这个石臼,是有些历史的,石臼之坚硬和石臼之大,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是出了名的,没有哪一个石臼可以与之媲美。
据村里老人们的回忆,石臼最初是从后山背面的一块地里发现的,一村民在耕地的时候受到了阻力,以为是个不大的石块,就喝住拉犁的牲口拿起镢头开挖,本以为挖几下就可以解除障碍继续耕地,可结果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现那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个超大的石臼。
在那个不知道挖掘机是何物的时代,仅凭一人之力要挪动石臼,简直是天方夜谭,回到村以后,耕地的村民将此事告知了村里人。待到深秋时节农忙过后,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组织人手,来到那块埋着石臼的土地,集众人之力终于将石臼挖了出来,据估计得有好几百斤重。
最后,村民们费了好大力气,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一点一点把石臼抬到了后山山顶。选好方向以后,把石臼从山顶滚落下来,最后停在了村口,重见光明的石臼这才有了新的位置。此后,该石臼为王家村所有村民尽起了舂米与舂麦子的义务。
这件事,过去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与石臼一起尘封的往事,那一定是关于王家村已逝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这故事也将变成鲜为人知的传说。
石臼只有在过年前的腊月才会发挥它的作用而变得忙碌起来,每天几乎都有村民来舂麦子,王家村过年的时候有家家户户做黄酒的传统,而黄酒的材料是麦子,麦子需要舂去麦皮。但是此时,正值初夏季节,石臼已经好久没有人用了,里边有飘进去的灰尘,有枯叶,也有下雨时盛在里边的雨水,必须得好好清理一番方可使用。
王家旺用笤帚将石臼里的杂物全都扫了出去,随后又用抹布把内壁擦拭干净,这才倒入小份的糜子,拿起石锤开始敲打,舂糜子可算得上是一件体力活了,全靠人的力量用锤子砸,才可以一点一点把皮去掉。
咚咚咚的敲打声四散开来,飘荡在整个王家村,如果有人从村子对面路过,会轻而易举的听到这种回声,悠扬而婉转,仿佛又到了过年时节,但当你回过头看到眼前整片整片的绿色时,会不觉惊叫一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初夏而非寒冬。
如果不是王小安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在这个季节,是不会听到这种击打声的。一个生命的降生,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人生的开始。只要是生命,他就会努力的去绽放,而绝不会选择沉寂。
半袋糜子,王家旺整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舂完,虽然两条胳膊发麻,但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喜悦。
人一旦有了某种对生活的期许,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人,变得积极向上,也变得无比勤快,犹如受到了某位神秘人士的点拨,一下子顿悟开来。
家梅这次已经在娘家待了差不多半个月,为王玉竹帮了很多的忙,只有亲情间的这份感情,才可以这般浓厚而不求回报。尽管与高大婶经常见面,但她却没有空去高大婶家看望她。这天中午吃过午饭,她才提上自己的包特意去高大婶家看望高大婶,农活忙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在地里劳作,只有中午与晚上才会在家里。
家梅推开高大婶家的大门,边走边叫道:“婶,你在家吗?我来看看你。”高大婶在厨房忙活没有听见,他儿子刘贵坐在耳房门槛上磨镰刀,看到是家梅,立马起身说道:“家梅来了,快进屋坐,我妈正在厨房烙饼。”
家梅开玩笑道:“贵哥,离割麦还早着呢,你磨镰刀干什么?”
刘贵笑笑道:“下午放牲口的时候随便割些青草,带回来晚上给牛吃,这刀太钝了,不磨草都割不动了。”
两人边说边走进了屋,刘贵五岁的儿子刘强爬在床上惊奇的看着家梅,王贵对儿子说道:“强强,快叫姑姑,这是你家旺叔的妹妹,以后见了记得要叫姑姑。”
“姑……姑……,姑姑……”孩子用微弱的声音叫道,见到陌生人显得非常害羞。
家梅高兴而又惊喜地道:“强强都这么大了,带你去姑姑家玩好吗?”
听到家梅这么说,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把头往被子里缩了缩,似乎怕自己被这不知道哪里来的陌生人带走。孩子小小的
神经非常敏感,一句话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应,他幼小的心灵正在接受一次与外人接触的洗礼,这也是一种成长信号的释放。谁说不是呢?农村孩子除了与大自然接触甚密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匮乏的。
就在此时,高大婶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盆刚刚烙好的饼,看到是家梅来了,热情的说道:“家梅我的娃,你咋不在炕上坐坐,赶紧上炕。”说的时候,高大婶将一个热腾腾的饼递给了家梅。
家梅虽然已经吃过午饭,可也不能拒绝,她知道如果那样做会让高大婶觉得彼此间有了隔阂,因此她接过饼咬了一口说道:“婶,你做的饼还是那么香啊,炕上我就不去了,天渐渐热了,坐椅子上好。”
高大婶笑了,不再强求让她到炕上坐,立马与家梅拉起了家常。刘贵继续回到耳房门槛上磨镰刀,刘强渐渐从被窝里探出了头,趴在炕上用双手支着下巴,瞅着奶奶与家梅看,片刻功夫,他就从刚才紧张的氛围里走了出来,开始接受了这个陌生人的到来。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下午的劳作即将开始,家梅这才起身辞行。她打开自己的布包,拿出一包麻纸包着的点心递给高大婶,并且说道:“婶,这是一包点心,我给你带的,等有空了你打开尝尝,味道很特别。”
高大婶说:“家梅,我的娃你每次回来都要给我带点吃的,你看我都没有什么东西给你,你来看我我就已经很高兴了。给你爸妈留了没?”
“留了,给你们一人一包。”家梅回道。
“那就好,你别急着走,把这两个饼给你爸妈带上。”
“不拿了,婶,你快进屋去,别送我了。”
家梅从屋里走了出来,高大婶拿着两个饼急忙跟了出来,硬是塞进了家梅手里,家梅知道高大婶的性子,只好把饼接住,说道:“行,婶,饼我拿了,你快回去,别送我了。
“我的娃,有空了就过来耍。”高大婶热情的继续道。
家梅朝着高大婶笑笑说:“行,婶,我走了。”
随后,家梅就从大门口走了出来,沿着房屋旁的那条小路回去了。
&nb... -->>
王家旺吃过早餐,把家里那袋糜子分成了两份,扛了半袋拿着笤帚与抹布来到了村口的石臼处。王家村的这个石臼,是有些历史的,石臼之坚硬和石臼之大,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是出了名的,没有哪一个石臼可以与之媲美。
据村里老人们的回忆,石臼最初是从后山背面的一块地里发现的,一村民在耕地的时候受到了阻力,以为是个不大的石块,就喝住拉犁的牲口拿起镢头开挖,本以为挖几下就可以解除障碍继续耕地,可结果在开挖的过程中发现那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个超大的石臼。
在那个不知道挖掘机是何物的时代,仅凭一人之力要挪动石臼,简直是天方夜谭,回到村以后,耕地的村民将此事告知了村里人。待到深秋时节农忙过后,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组织人手,来到那块埋着石臼的土地,集众人之力终于将石臼挖了出来,据估计得有好几百斤重。
最后,村民们费了好大力气,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一点一点把石臼抬到了后山山顶。选好方向以后,把石臼从山顶滚落下来,最后停在了村口,重见光明的石臼这才有了新的位置。此后,该石臼为王家村所有村民尽起了舂米与舂麦子的义务。
这件事,过去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与石臼一起尘封的往事,那一定是关于王家村已逝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这故事也将变成鲜为人知的传说。
石臼只有在过年前的腊月才会发挥它的作用而变得忙碌起来,每天几乎都有村民来舂麦子,王家村过年的时候有家家户户做黄酒的传统,而黄酒的材料是麦子,麦子需要舂去麦皮。但是此时,正值初夏季节,石臼已经好久没有人用了,里边有飘进去的灰尘,有枯叶,也有下雨时盛在里边的雨水,必须得好好清理一番方可使用。
王家旺用笤帚将石臼里的杂物全都扫了出去,随后又用抹布把内壁擦拭干净,这才倒入小份的糜子,拿起石锤开始敲打,舂糜子可算得上是一件体力活了,全靠人的力量用锤子砸,才可以一点一点把皮去掉。
咚咚咚的敲打声四散开来,飘荡在整个王家村,如果有人从村子对面路过,会轻而易举的听到这种回声,悠扬而婉转,仿佛又到了过年时节,但当你回过头看到眼前整片整片的绿色时,会不觉惊叫一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初夏而非寒冬。
如果不是王小安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在这个季节,是不会听到这种击打声的。一个生命的降生,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人生的开始。只要是生命,他就会努力的去绽放,而绝不会选择沉寂。
半袋糜子,王家旺整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舂完,虽然两条胳膊发麻,但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喜悦。
人一旦有了某种对生活的期许,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人,变得积极向上,也变得无比勤快,犹如受到了某位神秘人士的点拨,一下子顿悟开来。
家梅这次已经在娘家待了差不多半个月,为王玉竹帮了很多的忙,只有亲情间的这份感情,才可以这般浓厚而不求回报。尽管与高大婶经常见面,但她却没有空去高大婶家看望她。这天中午吃过午饭,她才提上自己的包特意去高大婶家看望高大婶,农活忙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在地里劳作,只有中午与晚上才会在家里。
家梅推开高大婶家的大门,边走边叫道:“婶,你在家吗?我来看看你。”高大婶在厨房忙活没有听见,他儿子刘贵坐在耳房门槛上磨镰刀,看到是家梅,立马起身说道:“家梅来了,快进屋坐,我妈正在厨房烙饼。”
家梅开玩笑道:“贵哥,离割麦还早着呢,你磨镰刀干什么?”
刘贵笑笑道:“下午放牲口的时候随便割些青草,带回来晚上给牛吃,这刀太钝了,不磨草都割不动了。”
两人边说边走进了屋,刘贵五岁的儿子刘强爬在床上惊奇的看着家梅,王贵对儿子说道:“强强,快叫姑姑,这是你家旺叔的妹妹,以后见了记得要叫姑姑。”
“姑……姑……,姑姑……”孩子用微弱的声音叫道,见到陌生人显得非常害羞。
家梅高兴而又惊喜地道:“强强都这么大了,带你去姑姑家玩好吗?”
听到家梅这么说,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把头往被子里缩了缩,似乎怕自己被这不知道哪里来的陌生人带走。孩子小小的
神经非常敏感,一句话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应,他幼小的心灵正在接受一次与外人接触的洗礼,这也是一种成长信号的释放。谁说不是呢?农村孩子除了与大自然接触甚密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匮乏的。
就在此时,高大婶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盆刚刚烙好的饼,看到是家梅来了,热情的说道:“家梅我的娃,你咋不在炕上坐坐,赶紧上炕。”说的时候,高大婶将一个热腾腾的饼递给了家梅。
家梅虽然已经吃过午饭,可也不能拒绝,她知道如果那样做会让高大婶觉得彼此间有了隔阂,因此她接过饼咬了一口说道:“婶,你做的饼还是那么香啊,炕上我就不去了,天渐渐热了,坐椅子上好。”
高大婶笑了,不再强求让她到炕上坐,立马与家梅拉起了家常。刘贵继续回到耳房门槛上磨镰刀,刘强渐渐从被窝里探出了头,趴在炕上用双手支着下巴,瞅着奶奶与家梅看,片刻功夫,他就从刚才紧张的氛围里走了出来,开始接受了这个陌生人的到来。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下午的劳作即将开始,家梅这才起身辞行。她打开自己的布包,拿出一包麻纸包着的点心递给高大婶,并且说道:“婶,这是一包点心,我给你带的,等有空了你打开尝尝,味道很特别。”
高大婶说:“家梅,我的娃你每次回来都要给我带点吃的,你看我都没有什么东西给你,你来看我我就已经很高兴了。给你爸妈留了没?”
“留了,给你们一人一包。”家梅回道。
“那就好,你别急着走,把这两个饼给你爸妈带上。”
“不拿了,婶,你快进屋去,别送我了。”
家梅从屋里走了出来,高大婶拿着两个饼急忙跟了出来,硬是塞进了家梅手里,家梅知道高大婶的性子,只好把饼接住,说道:“行,婶,饼我拿了,你快回去,别送我了。
“我的娃,有空了就过来耍。”高大婶热情的继续道。
家梅朝着高大婶笑笑说:“行,婶,我走了。”
随后,家梅就从大门口走了出来,沿着房屋旁的那条小路回去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