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我手写我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代理念说,阅读文学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本;三是读者。这里说作者也就是说作品的背景,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了解。这也是孟子所言“知人论世”的观点,这三要素很是提纲携领,放之文学之四海内也皆准,我们赏析汉乐府时,也可以作为赏析的尺度和标准。
汉乐府继承《诗经》,对后世影响很深,不了解就抓不到唐诗母题的来源,这就是“无古不成今”的由来。
乐府又分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和汉乐府,三大块,我们先从从汉乐府开始吧!
上一节,我已经说了《上邪》这首诗,这一节,我想旧文重提,讲讲我们初中学的课文《陌上桑》吧!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先说这篇文章的背景。
汉王朝规定,每年春耕,郡太守都必须到他的属县去巡视检查,“观览民俗”,“劝人农桑”。这本是朝廷体恤人民的好事,可是被歪嘴和尚念经,给唱歪了。实际上变成了太守“扰民”和“猎艳”的一种形式。汉代权贵至乡间“载其女归”的现象相当严重,甚至有汉梁节王刘畅掠取小妻三十七人的情况,《陌上桑》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的诗篇,表达了一位聪明的女子如何巧斗达官贵人的一种泄愤式的嘲弄。
这虽是一首诗却可以和关汉卿的戏剧《望江亭》相媲美,有异曲同共之妙。《陌上桑》实际上是一则诙谐、机智、幽默的戏剧小品。
因为乐府是汉武帝设立的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所以这些乐府诗都是要合乐而歌唱的,这个乐府的名字也很有意义,汉代就是把文学和音乐合并了,很有创意啊!
《陌上桑》诗分三章,也就是乐曲里的三节,节是音乐的段落,第一节,写罗敷的美貌,第二节写罗敷如何巧斗使君,第三节奚落使君,诗文颇具巧思,这是汉乐府的一大特色,和诗经不同,以由拙入巧,很有意趣。
《陌上桑》还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物仪表和器物服饰的审美习俗,让我们知道为“笼系”和马尾的“青丝”,对美人的标准衡量都有描写,称谓后世临摹的典范。
不过也有人说了,这篇《陌上桑》,就是一篇虚构的文字,试想如此高居高位人的夫人,如何会亲自下田劳务呢?
我们先不计较这个,只是就他的文字来说,他在表述其诸多美时,运用了比喻、铺陈、夸张、渲染等艺术手法,正写、反写、侧写。“虚则实写,实则虚写”。特别是在写罗敷容貌美的时候明显用了侧面用的是虚笔。(未完待续)
现代理念说,阅读文学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本;三是读者。这里说作者也就是说作品的背景,这样可以加强对作品的了解。这也是孟子所言“知人论世”的观点,这三要素很是提纲携领,放之文学之四海内也皆准,我们赏析汉乐府时,也可以作为赏析的尺度和标准。
汉乐府继承《诗经》,对后世影响很深,不了解就抓不到唐诗母题的来源,这就是“无古不成今”的由来。
乐府又分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和汉乐府,三大块,我们先从从汉乐府开始吧!
上一节,我已经说了《上邪》这首诗,这一节,我想旧文重提,讲讲我们初中学的课文《陌上桑》吧!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先说这篇文章的背景。
汉王朝规定,每年春耕,郡太守都必须到他的属县去巡视检查,“观览民俗”,“劝人农桑”。这本是朝廷体恤人民的好事,可是被歪嘴和尚念经,给唱歪了。实际上变成了太守“扰民”和“猎艳”的一种形式。汉代权贵至乡间“载其女归”的现象相当严重,甚至有汉梁节王刘畅掠取小妻三十七人的情况,《陌上桑》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的诗篇,表达了一位聪明的女子如何巧斗达官贵人的一种泄愤式的嘲弄。
这虽是一首诗却可以和关汉卿的戏剧《望江亭》相媲美,有异曲同共之妙。《陌上桑》实际上是一则诙谐、机智、幽默的戏剧小品。
因为乐府是汉武帝设立的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所以这些乐府诗都是要合乐而歌唱的,这个乐府的名字也很有意义,汉代就是把文学和音乐合并了,很有创意啊!
《陌上桑》诗分三章,也就是乐曲里的三节,节是音乐的段落,第一节,写罗敷的美貌,第二节写罗敷如何巧斗使君,第三节奚落使君,诗文颇具巧思,这是汉乐府的一大特色,和诗经不同,以由拙入巧,很有意趣。
《陌上桑》还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物仪表和器物服饰的审美习俗,让我们知道为“笼系”和马尾的“青丝”,对美人的标准衡量都有描写,称谓后世临摹的典范。
不过也有人说了,这篇《陌上桑》,就是一篇虚构的文字,试想如此高居高位人的夫人,如何会亲自下田劳务呢?
我们先不计较这个,只是就他的文字来说,他在表述其诸多美时,运用了比喻、铺陈、夸张、渲染等艺术手法,正写、反写、侧写。“虚则实写,实则虚写”。特别是在写罗敷容貌美的时候明显用了侧面用的是虚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