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清山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颜震怒,派阎敬铭彻查内务府官员从大工款项中贪墨情事,加以阎敬铭为人毫无瞻顾之情的性子,户部考量司大小官员不敢马虎,随着工作的进行,内务府、工部与北京张记皇木厂内外勾结,采用低买高报的手段从大工款项中做大肆中饱私囊的勾当,给他挖了出来。
内务府大臣大多都是兼差,除了总管大臣文庆和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宗室亲贵担任之外,还有一些各自分担其职的内务府大臣,赵双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赵双山是汉军旗人,原来是固山贝子奕缙门下的包衣——这是满洲话,就是奴才的意思,后来入了内务府当差,补上了一个堂郎中的差事,他做的这个差事主要的是接一些宫内殿阁门廊的整修、装饰、糊裱等琐碎事务,不过,这些差事很多地方都需要和工部打交道,工期的排定,工人的选择,宫内的忌讳等等。后来,彼此熟悉起来,经过一个叫陆晓辉的工部主事引荐,认识了京中张记皇木厂的掌柜的张利剑。
张利剑是广东人,在原籍开有商行,做的都是和洋人交往的生意,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广东发生的中英武装冲突,他自己多年来和洋人交往,担心有那恨自己的同行携机报复,赶快把商行顶了出去,带着银子北上京中,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走通的门路,和内务府大臣怡王载垣拉上了关系,经载垣结识了总管太监董承祥,据说两个人还换了帖子,结成兄弟——他本来比董承祥的年纪要大上几岁,却甘于做小,以大哥相称。
因为有了这两层关系,张利剑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到后来局势眼见的平稳,张利剑对自己把商行买卖顶出去后悔不迭,花了一大笔银子,在载垣、董承祥、两广总督琦善的运作下,又给他拿了回来。这样一来,他的生意做得更大,号称是京中伺候皇差第一家木料场。
张利剑当年久与夷人打交道,做生意的门路也清楚,手段也高明,他深知,像自己这样的皇木厂在京中还有数家,要想长保富贵,财源广进,第一要诀就是要消息灵通,所以,这些年来赚来大把的银子,倒有多数都用在了和各方人等拉关系上,其中,尤其以宫中内侍为最。便以咸丰三年正月十七董承祥的弟弟过寿为例,他就差人送上了孝敬银子八千两。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他总是能够得到旁的人不能得到的消息,这一次孙瑞珍上折子,提请皇上做北狩,到热河会见东蒙古诸王,虽然圣意未定,张利剑却立刻意识到这又是一次可以发财的好机会:热河行宫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没有接过驾了,内中纵然说不上是断壁残垣,也一定有太多要修缮,整饬的所在,这其中所用的木料,便是极大的一笔开销。可以说,今后张记皇木厂是吃肉还是喝粥,只看这一铺了。
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张良赶在诏旨下来之前,先一步赶到贵州的梵净山——开木厂的离不开山中野生的木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包山头';,简单的说就是把一座山的某一片区域包下来,山上出产的美木良材都归他一家所有。
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香樟香楠、柏椿梓杉等等高贵木植北地是没有出产的,即使有也早就给人占了去,只有到西南之地去寻觅,而皇家能够用的上的,不论是尺寸、长短、粗细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合抱不交是最起码的,多年来内廷多次承修,这样粗好的木料如同凤毛麟角一般难寻,张利剑让儿子去贵州,也是抱着万一之想。若是有,自然是最好,若是没有,他还有着旁的准备。
这种准备就是从洋人手里买。这件事做得很早,并不是为了热河行宫整修之用,而是为了当年宣宗皇帝驾崩之前就开始的陵工预备下来的,陵工完成之后,木料剩下一些,却远不够使用,现在要做的,就是和英商联系,再多多的购买一些。
到了二年的十月份,诏旨发下,皇帝决定于咸丰三年的五月份移驾热河,这一下很多和张利剑同样的皇木厂有点慌了手脚:热河行宫整修是必然的,其中自然需要用到大批的木料。木厂里多有存备,但是一来木料品种不全,二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存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利剑接手过去几乎所有的木料供应,气得这些人牙长三尺,又无可奈何。
一家供应,其中的可供动手脚的机会便多了,仅以香樟香楠一项为例,通过在香港的英国商行购进了三万二千尺,总值三十余万两银子,再加上其木厂内的数万尺的存料,张利剑给内务府的报价总数超过了八十七万两。仅凭这一项,就为他的皇木厂就赚来了不少于四十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包括他用来上下打点的花费。
阎敬铭领了差事,亲自带人转回京城,彻查了一番,做到有理有据,亲自封了一份奏章,先行派人送抵热河,自己随后动身,也赶了过来,在折子中他这样说:"广东人张利剑,在京中开设皇木厂,内则上自朝官,下至部吏,外则大而方面,小而州县,无不交结往来,...包揽朝廷用度,每每低买高报,从中取利。以热河行宫整修工程不过戋戋之数,虚报银两,中饱私囊。"
&nbs... -->>
天颜震怒,派阎敬铭彻查内务府官员从大工款项中贪墨情事,加以阎敬铭为人毫无瞻顾之情的性子,户部考量司大小官员不敢马虎,随着工作的进行,内务府、工部与北京张记皇木厂内外勾结,采用低买高报的手段从大工款项中做大肆中饱私囊的勾当,给他挖了出来。
内务府大臣大多都是兼差,除了总管大臣文庆和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宗室亲贵担任之外,还有一些各自分担其职的内务府大臣,赵双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赵双山是汉军旗人,原来是固山贝子奕缙门下的包衣——这是满洲话,就是奴才的意思,后来入了内务府当差,补上了一个堂郎中的差事,他做的这个差事主要的是接一些宫内殿阁门廊的整修、装饰、糊裱等琐碎事务,不过,这些差事很多地方都需要和工部打交道,工期的排定,工人的选择,宫内的忌讳等等。后来,彼此熟悉起来,经过一个叫陆晓辉的工部主事引荐,认识了京中张记皇木厂的掌柜的张利剑。
张利剑是广东人,在原籍开有商行,做的都是和洋人交往的生意,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广东发生的中英武装冲突,他自己多年来和洋人交往,担心有那恨自己的同行携机报复,赶快把商行顶了出去,带着银子北上京中,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走通的门路,和内务府大臣怡王载垣拉上了关系,经载垣结识了总管太监董承祥,据说两个人还换了帖子,结成兄弟——他本来比董承祥的年纪要大上几岁,却甘于做小,以大哥相称。
因为有了这两层关系,张利剑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到后来局势眼见的平稳,张利剑对自己把商行买卖顶出去后悔不迭,花了一大笔银子,在载垣、董承祥、两广总督琦善的运作下,又给他拿了回来。这样一来,他的生意做得更大,号称是京中伺候皇差第一家木料场。
张利剑当年久与夷人打交道,做生意的门路也清楚,手段也高明,他深知,像自己这样的皇木厂在京中还有数家,要想长保富贵,财源广进,第一要诀就是要消息灵通,所以,这些年来赚来大把的银子,倒有多数都用在了和各方人等拉关系上,其中,尤其以宫中内侍为最。便以咸丰三年正月十七董承祥的弟弟过寿为例,他就差人送上了孝敬银子八千两。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他总是能够得到旁的人不能得到的消息,这一次孙瑞珍上折子,提请皇上做北狩,到热河会见东蒙古诸王,虽然圣意未定,张利剑却立刻意识到这又是一次可以发财的好机会:热河行宫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没有接过驾了,内中纵然说不上是断壁残垣,也一定有太多要修缮,整饬的所在,这其中所用的木料,便是极大的一笔开销。可以说,今后张记皇木厂是吃肉还是喝粥,只看这一铺了。
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张良赶在诏旨下来之前,先一步赶到贵州的梵净山——开木厂的离不开山中野生的木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包山头';,简单的说就是把一座山的某一片区域包下来,山上出产的美木良材都归他一家所有。
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香樟香楠、柏椿梓杉等等高贵木植北地是没有出产的,即使有也早就给人占了去,只有到西南之地去寻觅,而皇家能够用的上的,不论是尺寸、长短、粗细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合抱不交是最起码的,多年来内廷多次承修,这样粗好的木料如同凤毛麟角一般难寻,张利剑让儿子去贵州,也是抱着万一之想。若是有,自然是最好,若是没有,他还有着旁的准备。
这种准备就是从洋人手里买。这件事做得很早,并不是为了热河行宫整修之用,而是为了当年宣宗皇帝驾崩之前就开始的陵工预备下来的,陵工完成之后,木料剩下一些,却远不够使用,现在要做的,就是和英商联系,再多多的购买一些。
到了二年的十月份,诏旨发下,皇帝决定于咸丰三年的五月份移驾热河,这一下很多和张利剑同样的皇木厂有点慌了手脚:热河行宫整修是必然的,其中自然需要用到大批的木料。木厂里多有存备,但是一来木料品种不全,二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存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利剑接手过去几乎所有的木料供应,气得这些人牙长三尺,又无可奈何。
一家供应,其中的可供动手脚的机会便多了,仅以香樟香楠一项为例,通过在香港的英国商行购进了三万二千尺,总值三十余万两银子,再加上其木厂内的数万尺的存料,张利剑给内务府的报价总数超过了八十七万两。仅凭这一项,就为他的皇木厂就赚来了不少于四十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包括他用来上下打点的花费。
阎敬铭领了差事,亲自带人转回京城,彻查了一番,做到有理有据,亲自封了一份奏章,先行派人送抵热河,自己随后动身,也赶了过来,在折子中他这样说:"广东人张利剑,在京中开设皇木厂,内则上自朝官,下至部吏,外则大而方面,小而州县,无不交结往来,...包揽朝廷用度,每每低买高报,从中取利。以热河行宫整修工程不过戋戋之数,虚报银两,中饱私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