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皇帝出征,藩王监国也是惯例,不过这惯例也就是走个过场,郕王手里的权力其实并不比一只鸡更多,如此大事,当然不是他能决断得了的。在皇帝所在中军陷落的那一刻起,朝政的主宰权实际上已经回到太后手上了,这一回,可没有个太皇太后在头顶压着。
若是寻常太妃,此时也就是在后宫等待结果,多念几声佛而已,但徐循却不一样,还是贵妃时,身份便已经特殊,后来太后身子不好,卒中那两年,都是徐循听政,虽然没有挑明,但此事朝臣们心知肚明的事。曾经靠近过权力巅峰的人,当然都会有点特殊待遇,她随着一起到文华殿,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并没有人多说什么。——现在也的确不是介意这些的时候。
事出突然,太后和徐循到殿中时,郕王已经和收到消息被招入宫中的臣子们议论起了此事。柳知恩、金英等留守内宦,也都是在一遍护卫着郕王,其实要说起来,他们手中的权柄,反倒是要比郕王更为重要一些。比如柳知恩手中的东厂,这些年实际上就是锦衣卫的领导者,他一人领着两大特务机构,平时威信极高,就是大臣们都要另眼相待,此时更是时不时有人反复向他询问战事的细节。
“真的冲散了。”柳知恩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所余者,十中无一——这就是怀来县传来的消息。”
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探子发出密报时,怀来还没陷落,不过以信中所言,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事出突然,文华殿里连屏风都没搬来,太后、徐循如今也都是入宫三十多年,年届四旬人物了,可当作老年人看待,此时也不那样讲究,大家行了礼,郕王本来就空着正位以待太后,见徐循来了,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她,自己又坐到下首一个位置。徐循看了他几眼,见他面色苍白、双眼凹陷,咬着唇并不做声,也是暗暗叹息:郕王本来不通政务,就是个摆着好看的。他为人又谨慎,现在这番议论,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插话,免得引来旁人的攻讦。
她静听了一会,也闹明白了,在她们进殿之前,几位老臣——她认得的没几个,就光顾着反复确认皇帝的下落了,对于战事反而没有一言半语,也几乎都不搭理郕王,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这就是为臣之道了,现在这情况,确认皇帝的生死,对于之后的行动应对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这边没确认皇帝死讯,就急急忙忙地册立新帝,结果不到半个月后皇帝回来了,那岂不成了大笑话?朝廷体统,简直就是荡然无存了,而且到时候老帝新帝之间到底该作何取舍,也很难说。比如现在,该立的肯定是皇长子了,若是立了皇长子,皇帝又回来了,难道还让皇长子退位,到时候再登基一遍?
这种话题,根本不是郕王这个现在身份极为敏感的藩王能插口的,不论是谁主动兜搭他参与话题,将来都难免被人议论,若是他自己开口,那就是心怀叵测的最好证据,所以现在旁的事情大家也不敢讨论,不把这件事定下来就去说别的,对于新帝来说,指不定就是长成以后需要清算的对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瓦剌现在离京城不过一天多的马程,还在这确认一个废人的生死,也着实令人不耐,徐循并没有说话,只是目注太后——这时候不是奋勇争先的时候,这话,除了太后,本来也没有人能说。
长篇累牍的无用讨论,看来也的确让太后有些不耐,她深吸了一口气——
即使和皇帝的母子情份,已经近乎荡然无存,但太后在出口时也还是犹豫了片刻,她环视周围一眼,面上闪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终究是不失威严地道。“大军二十万,一朝惨败,近乎全数折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能逃入怀来县,彼处不过一县城,又能守住多久?怀来陷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我朝天子,无有陷入敌手的道理……大郎就算未死于敌手,怕也已经自裁了!”
她顿了顿,又恨恨地道,“祖宗基业,为此竖子败坏成今日模样,也唯有一死才能谢祖宗!”
这话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了,倘若是亲子,太后都未必能说得出这样的话,不过即使如此,殿中也无人为皇帝说话,众人面上全都写满木然——太后也没有说错什么,皇帝此举,定然会写入史册,成为国朝的奇耻大辱。想也知道他们在其中充当的不会是什么光彩的角色,不能阻挡皇帝亲征,人人都是有罪的,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就算是当时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无法站出来指责同侪,毕竟他们也没能坚持到底。
太后定性,没人反驳,皇帝的生死就这么定了下来。一位大臣道,“既如此,臣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请太后娘娘垂帘。”
此时也没有什么女人不能临朝称制的潜规则了,皇长子今年比皇帝登基时还幼小,国家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要命的是许多大臣全都在亲征队伍里,现在连个能出头顶事的都没有,就连现在殿上的这些臣子,徐循也是一个都不认识——她远离政治也就才几年的时间。这时候太后要还不出面,局面根本就凝聚不起来。
太后口唇翕动,似乎就要一口答应时,忽然又有人庄容出列,回禀道,“娘娘,国乱需长君。皇长子年纪幼小,只怕担不起如今的风风雨雨!”
徐循心中极是不耐,但亦是无可奈何,她深知此事不定下,朝廷是不会有心思谈论退兵之策的。不过——她也没想到,在这个关头,居然会起什么波澜。
&nb... -->>
虽然皇帝出征,藩王监国也是惯例,不过这惯例也就是走个过场,郕王手里的权力其实并不比一只鸡更多,如此大事,当然不是他能决断得了的。在皇帝所在中军陷落的那一刻起,朝政的主宰权实际上已经回到太后手上了,这一回,可没有个太皇太后在头顶压着。
若是寻常太妃,此时也就是在后宫等待结果,多念几声佛而已,但徐循却不一样,还是贵妃时,身份便已经特殊,后来太后身子不好,卒中那两年,都是徐循听政,虽然没有挑明,但此事朝臣们心知肚明的事。曾经靠近过权力巅峰的人,当然都会有点特殊待遇,她随着一起到文华殿,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并没有人多说什么。——现在也的确不是介意这些的时候。
事出突然,太后和徐循到殿中时,郕王已经和收到消息被招入宫中的臣子们议论起了此事。柳知恩、金英等留守内宦,也都是在一遍护卫着郕王,其实要说起来,他们手中的权柄,反倒是要比郕王更为重要一些。比如柳知恩手中的东厂,这些年实际上就是锦衣卫的领导者,他一人领着两大特务机构,平时威信极高,就是大臣们都要另眼相待,此时更是时不时有人反复向他询问战事的细节。
“真的冲散了。”柳知恩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着,“所余者,十中无一——这就是怀来县传来的消息。”
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探子发出密报时,怀来还没陷落,不过以信中所言,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事出突然,文华殿里连屏风都没搬来,太后、徐循如今也都是入宫三十多年,年届四旬人物了,可当作老年人看待,此时也不那样讲究,大家行了礼,郕王本来就空着正位以待太后,见徐循来了,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她,自己又坐到下首一个位置。徐循看了他几眼,见他面色苍白、双眼凹陷,咬着唇并不做声,也是暗暗叹息:郕王本来不通政务,就是个摆着好看的。他为人又谨慎,现在这番议论,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插话,免得引来旁人的攻讦。
她静听了一会,也闹明白了,在她们进殿之前,几位老臣——她认得的没几个,就光顾着反复确认皇帝的下落了,对于战事反而没有一言半语,也几乎都不搭理郕王,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这就是为臣之道了,现在这情况,确认皇帝的生死,对于之后的行动应对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这边没确认皇帝死讯,就急急忙忙地册立新帝,结果不到半个月后皇帝回来了,那岂不成了大笑话?朝廷体统,简直就是荡然无存了,而且到时候老帝新帝之间到底该作何取舍,也很难说。比如现在,该立的肯定是皇长子了,若是立了皇长子,皇帝又回来了,难道还让皇长子退位,到时候再登基一遍?
这种话题,根本不是郕王这个现在身份极为敏感的藩王能插口的,不论是谁主动兜搭他参与话题,将来都难免被人议论,若是他自己开口,那就是心怀叵测的最好证据,所以现在旁的事情大家也不敢讨论,不把这件事定下来就去说别的,对于新帝来说,指不定就是长成以后需要清算的对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瓦剌现在离京城不过一天多的马程,还在这确认一个废人的生死,也着实令人不耐,徐循并没有说话,只是目注太后——这时候不是奋勇争先的时候,这话,除了太后,本来也没有人能说。
长篇累牍的无用讨论,看来也的确让太后有些不耐,她深吸了一口气——
即使和皇帝的母子情份,已经近乎荡然无存,但太后在出口时也还是犹豫了片刻,她环视周围一眼,面上闪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终究是不失威严地道。“大军二十万,一朝惨败,近乎全数折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使能逃入怀来县,彼处不过一县城,又能守住多久?怀来陷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我朝天子,无有陷入敌手的道理……大郎就算未死于敌手,怕也已经自裁了!”
她顿了顿,又恨恨地道,“祖宗基业,为此竖子败坏成今日模样,也唯有一死才能谢祖宗!”
这话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了,倘若是亲子,太后都未必能说得出这样的话,不过即使如此,殿中也无人为皇帝说话,众人面上全都写满木然——太后也没有说错什么,皇帝此举,定然会写入史册,成为国朝的奇耻大辱。想也知道他们在其中充当的不会是什么光彩的角色,不能阻挡皇帝亲征,人人都是有罪的,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就算是当时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无法站出来指责同侪,毕竟他们也没能坚持到底。
太后定性,没人反驳,皇帝的生死就这么定了下来。一位大臣道,“既如此,臣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请太后娘娘垂帘。”
此时也没有什么女人不能临朝称制的潜规则了,皇长子今年比皇帝登基时还幼小,国家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要命的是许多大臣全都在亲征队伍里,现在连个能出头顶事的都没有,就连现在殿上的这些臣子,徐循也是一个都不认识——她远离政治也就才几年的时间。这时候太后要还不出面,局面根本就凝聚不起来。
太后口唇翕动,似乎就要一口答应时,忽然又有人庄容出列,回禀道,“娘娘,国乱需长君。皇长子年纪幼小,只怕担不起如今的风风雨雨!”
徐循心中极是不耐,但亦是无可奈何,她深知此事不定下,朝廷是不会有心思谈论退兵之策的。不过——她也没想到,在这个关头,居然会起什么波澜。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