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梦回大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宋军制
枢密院是宋代主管军机事务的最高机关.与中书省“对持文武二柄”,并称东西二府。其长官有枢密使和副使.有时设签书枢密院事和同签书枢密院事,或以知枢密院争、同知枢密院事代替枢密使和副使。
枢密使的职责,据《宋空·职官志》记载,主要是守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等事宜。
宋朝枢密院长官一般都由文臣担任,尤其真宗以后,渐成惯例。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等职,皆由文臣担任。
宋朝尚书省虽然设有兵部,名义上掌管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善军、舆马、器械等,但实际上它的职权却被枢密院侵夺而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不过“独省”文书而已。
“三衙”指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宋太祖即位之初,解除石守信等主要禁兵将领的兵权,同时取消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两个高级军职,后来又将侍卫司分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同殿前司一起合称“三衙”。三衙的职能是“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具政令。
禁兵原意是指皇帝亲兵,随着三衙统兵范围的扩大,事实上己变成北宋的正规军。
鉴于宋代禁兵除驻守京师外、还分戍各地,原有的统兵体制已被打乱,朝廷另外委派“率臣”统御各地分属三衙门的禁兵,负责镇戍、征战等事宜。率臣有安抚使、经略使、经略安抚使、都部署、副都部署、部署、副部署、都钤辖、都监、副都监、监押等名目,其中部署一职因避英宗赵曙名讳,后来改名为总管。其任命大都具有临时性质,“边境有事,命将讨捕,则旋立总管、钤辖、都监之名,使各将其所部以出。事已则复初。”说明这些统兵官并无定制,且品级高低不一,管辖地区有大有小,所辖兵力也有多有少。
在上述体制之下,禁兵如驻扎在开封府,由三衙直接管辖,若屯驻外地,则既受率臣指挥,也受三衙节制,实际上是双重领导。至于大小率臣之间,尽管有上下级关系,但其隶属关系并不严格。品级最高的率臣,又听命于中央枢密院、宰执大臣乃至皇帝本人.三衙则无权指挥。宋朝在禁军中建立的这种纵横交错的指挥系统和统辖体制,其目的无非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特别是皇帝本人手中。
(宋军缺乏战斗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有调兵权的枢密院不掌管军队,掌管军队的三衙却调不动兵,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顿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南宋时李纲曾称赞此制说:“祖宗之时,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该体制虽然对消除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有很大帮助,但不可避免有其弊病。弊病。统制过... -->>
北宋军制
枢密院是宋代主管军机事务的最高机关.与中书省“对持文武二柄”,并称东西二府。其长官有枢密使和副使.有时设签书枢密院事和同签书枢密院事,或以知枢密院争、同知枢密院事代替枢密使和副使。
枢密使的职责,据《宋空·职官志》记载,主要是守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等事宜。
宋朝枢密院长官一般都由文臣担任,尤其真宗以后,渐成惯例。安抚使,经略安抚使等职,皆由文臣担任。
宋朝尚书省虽然设有兵部,名义上掌管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善军、舆马、器械等,但实际上它的职权却被枢密院侵夺而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不过“独省”文书而已。
“三衙”指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宋太祖即位之初,解除石守信等主要禁兵将领的兵权,同时取消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两个高级军职,后来又将侍卫司分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同殿前司一起合称“三衙”。三衙的职能是“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具政令。
禁兵原意是指皇帝亲兵,随着三衙统兵范围的扩大,事实上己变成北宋的正规军。
鉴于宋代禁兵除驻守京师外、还分戍各地,原有的统兵体制已被打乱,朝廷另外委派“率臣”统御各地分属三衙门的禁兵,负责镇戍、征战等事宜。率臣有安抚使、经略使、经略安抚使、都部署、副都部署、部署、副部署、都钤辖、都监、副都监、监押等名目,其中部署一职因避英宗赵曙名讳,后来改名为总管。其任命大都具有临时性质,“边境有事,命将讨捕,则旋立总管、钤辖、都监之名,使各将其所部以出。事已则复初。”说明这些统兵官并无定制,且品级高低不一,管辖地区有大有小,所辖兵力也有多有少。
在上述体制之下,禁兵如驻扎在开封府,由三衙直接管辖,若屯驻外地,则既受率臣指挥,也受三衙节制,实际上是双重领导。至于大小率臣之间,尽管有上下级关系,但其隶属关系并不严格。品级最高的率臣,又听命于中央枢密院、宰执大臣乃至皇帝本人.三衙则无权指挥。宋朝在禁军中建立的这种纵横交错的指挥系统和统辖体制,其目的无非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特别是皇帝本人手中。
(宋军缺乏战斗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有调兵权的枢密院不掌管军队,掌管军队的三衙却调不动兵,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顿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南宋时李纲曾称赞此制说:“祖宗之时,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该体制虽然对消除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有很大帮助,但不可避免有其弊病。弊病。统制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