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五代征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末五代军制十分混乱,个人做了一个整理,如有谬误,还望吧内达人不吝指正。
唐中前期初府兵制尚未被破坏时,基本编制为:卫(大将军、将军)——府(都尉)——团(200)——旅(100)——队(50)——伙(10)——伍(5)。
卫设大将军、将军。
ps:日本古代朝官中有左右近卫府大将、左右近卫府中将、左右近卫府少将。既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左右大将(又称左右近卫大将)、左右中将、左右少将,很可能是日本借鉴了初唐府兵编制。
府设折冲都尉
——团设校尉,200人,下辖2旅
——每旅设旅帅,100人,下辖2队
——每队设队正(又称队长、队头),50人,下辖5火
——每火设火长(伙长),10人,下辖2伍
——每伍设伍长,下辖5人。
大致上是“二五”进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唐军编制可能未把军官、士官人数计算入内。按规定,每队应有押官1人,队头1人,队副2人,旗头(旗手)1人,副旗手2人,若军官和士官不是由队内的一个士兵兼任,每个队实际可能为54~57人。
另外,府兵编制只是训练和召集单位,并不是作战编成单位,卫的将军、府的折冲校尉并不领兵作战,而是由朝廷选派将领带领出征。
出征作战时,则以“队”为基本单位,由若干队编成一个“军”。根据唐军著名统帅李靖的六花阵,通常编五部七军共20000人,五部七军分别是:
一、中军(4000人,80个队)
二、左虞侯军(2800人)
三、右虞侯军(2800人)
四、左厢(包括左前军2600人、左后军2600人)
五、右厢(包括右前军2600人、右后军2600人)
五部分别由大将、左虞侯、右虞侯、左押衙、左押衙(也可能是左右副将、偏将军)统领。
到了中唐,从《太白阴经》等史料来看,“军”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编制,以250队(12500人)为一军,其中75个队(3550人)编为奇兵。
另外175个队(8750人),分编为八“阵”,每阵大约有22个队1093人,每个阵设一个“子将”统领。
唐后期至五代,由于藩镇割据,军队编制非常混乱,有一个新的作战单位“都”出现,其中最特殊的是编制小到数百人多到数万人的“称号都”,比较著名的如杨吴的“黑云都”、朱粱的“厅子都”“长剑都”、李晋的“横冲都”“帐前银枪都”、前蜀王建的“紫旗都”等……还有奇葩的刘仁恭“定霸都”。
其中,“队”仍然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在各藩镇以及中央禁军基本上是一致的,“队”以上的编制则花样繁多,编制250人或者500人的营是常见的一个作战单位。
翻阅各种资料,唐后期至五代初期,比较主流的编制大概有两种:
一、军/都——都(1000人)——营(500人)——厢(25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每军(都)设1名都指挥使(又称统军、军使、都使、都将、也常称为指挥、指挥使),下辖若干都
——每都设1名十将(又称都头),1000人,下辖2营
——每营设指挥使,500人,下辖左右2厢
——每厢设指挥使,250人,下辖5队
——每个队设队正(队长、队头),50人,下辖5伙
——每个伙设一名伙长,10人,下辖2伍
——每个伍设伍长,下辖5人。
二、军/都(2500人)——厢(1250人)——营(25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和初唐府兵编制不同... -->>
唐末五代军制十分混乱,个人做了一个整理,如有谬误,还望吧内达人不吝指正。
唐中前期初府兵制尚未被破坏时,基本编制为:卫(大将军、将军)——府(都尉)——团(200)——旅(100)——队(50)——伙(10)——伍(5)。
卫设大将军、将军。
ps:日本古代朝官中有左右近卫府大将、左右近卫府中将、左右近卫府少将。既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左右大将(又称左右近卫大将)、左右中将、左右少将,很可能是日本借鉴了初唐府兵编制。
府设折冲都尉
——团设校尉,200人,下辖2旅
——每旅设旅帅,100人,下辖2队
——每队设队正(又称队长、队头),50人,下辖5火
——每火设火长(伙长),10人,下辖2伍
——每伍设伍长,下辖5人。
大致上是“二五”进制。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唐军编制可能未把军官、士官人数计算入内。按规定,每队应有押官1人,队头1人,队副2人,旗头(旗手)1人,副旗手2人,若军官和士官不是由队内的一个士兵兼任,每个队实际可能为54~57人。
另外,府兵编制只是训练和召集单位,并不是作战编成单位,卫的将军、府的折冲校尉并不领兵作战,而是由朝廷选派将领带领出征。
出征作战时,则以“队”为基本单位,由若干队编成一个“军”。根据唐军著名统帅李靖的六花阵,通常编五部七军共20000人,五部七军分别是:
一、中军(4000人,80个队)
二、左虞侯军(2800人)
三、右虞侯军(2800人)
四、左厢(包括左前军2600人、左后军2600人)
五、右厢(包括右前军2600人、右后军2600人)
五部分别由大将、左虞侯、右虞侯、左押衙、左押衙(也可能是左右副将、偏将军)统领。
到了中唐,从《太白阴经》等史料来看,“军”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编制,以250队(12500人)为一军,其中75个队(3550人)编为奇兵。
另外175个队(8750人),分编为八“阵”,每阵大约有22个队1093人,每个阵设一个“子将”统领。
唐后期至五代,由于藩镇割据,军队编制非常混乱,有一个新的作战单位“都”出现,其中最特殊的是编制小到数百人多到数万人的“称号都”,比较著名的如杨吴的“黑云都”、朱粱的“厅子都”“长剑都”、李晋的“横冲都”“帐前银枪都”、前蜀王建的“紫旗都”等……还有奇葩的刘仁恭“定霸都”。
其中,“队”仍然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在各藩镇以及中央禁军基本上是一致的,“队”以上的编制则花样繁多,编制250人或者500人的营是常见的一个作战单位。
翻阅各种资料,唐后期至五代初期,比较主流的编制大概有两种:
一、军/都——都(1000人)——营(500人)——厢(25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每军(都)设1名都指挥使(又称统军、军使、都使、都将、也常称为指挥、指挥使),下辖若干都
——每都设1名十将(又称都头),1000人,下辖2营
——每营设指挥使,500人,下辖左右2厢
——每厢设指挥使,250人,下辖5队
——每个队设队正(队长、队头),50人,下辖5伙
——每个伙设一名伙长,10人,下辖2伍
——每个伍设伍长,下辖5人。
二、军/都(2500人)——厢(1250人)——营(25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和初唐府兵编制不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