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贝勒爷玄烨不说话,认真欣赏着谈迁的画作,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而这一表现,也正是季开生所希望看到的,于是也是侍立一旁,耐心伺候着、等待着。
“气吞万里……好!好一个气吞万里!”终于,弘毅激动地高颂一声,偷眼观瞧,季开生也是面露喜色,于是他接着故作深沉的自言自语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著名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弘毅努力表现出随口而出的样子,却真是好好回忆了一阵子,又在心里默念了三五遍,确认没有什么错漏之处后,才缓缓说出的。
看官也许会文:这首词作可谓家喻户晓,背出来不需要太多的古诗词功底吧?就算是1世纪现代青年也应该烂熟于胸吧?可你们哪里知道,生于0世纪七十年代的弘毅,拜受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体制所赐,就连这点古文墨水了还是大学时代自学而来的呢!在记忆里最好的中学时代,通篇背诵的基本都是鲁迅先生的那一片大作,古诗词全是为了应付高考的填空题,几乎没有背诵过全篇!
弘毅看一旁的季开生也跟着自己的节凑在微微晃头,判定刚才所说基本无误。却还是即使打住,不再背诵下去。不是背不过了,而是后面的几句的确不合适说了。再说下去。就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可是有点抱怨朝廷清剿作战不利、没有收复大好河山的嫌疑了,要是别有用心,甚至能从中体味出反清复明的意思来呢!
但巧就巧在看你什么时候显摆显摆了!开头一句“千古江山”,结尾一句“气吞万里如虎”,恰恰应对了去年季开生送给弘毅的那一方“千古江山”的金石印刻。以及今日画作上的这一枚闲章。关键所在,这首词的内容与画作的主旨十分契合,又从大清贝勒爷口中一气呵出,真是把季开生收拢的如同肝胆相照一般了!
其实,辛弃疾作此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05),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o]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贝勒爷!下臣……”季开生等了一小会,确信小爷不会再继续吟诵下去了,这才眼中含泪,自然而然准备倒头便拜。
“季师傅,我又何尝不知你和谈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无声诗文、气吞万里,我都明白!也理解两位!”弘毅坐在炕上伸手拦住季开生的动作,接着话锋一转,意味深长的说:
“但,大清入关不过一旬,万事开头难,况且我皇阿玛也是励精图治的一代圣君,你我,还有亿万子民,都要有点耐心才好!放心,我们还有时间,时局、民心都在朝廷,不在那个苟延残喘的亡明小朝廷,不在那个朱由榔。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如此下去,不去五六年,涤清寰宇那是一定的。只是,这段时间,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还需要勉力为之……你们,可懂我?”这几句话,就是定下了基调,就是在说:我,玄烨,和你们一样也想着大清一统,但不能心急。毕竟,皇上年轻,而我,还小……
“下臣明白!”季开生不称下官,改为下臣,其意深远。
“好,请季师傅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并一定让他在你府上过得舒服一些,这就有劳季师傅了!”
“这是自然!请贝勒爷宽心!”季开生整理心思,急忙补充道:
“贝勒爷,还有一事。谈迁大人……”
“哦?谈老先生如何?”
“他,愿为潜邸幕僚!”季开生鼓足勇气,脱口而出,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低头说话,而是双目炯炯,直勾勾盯着小爷!
弘毅闻听此言,差点失声!“潜邸”是什么?那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你们这么说,我很高兴,有眼光!可是,这是不是太过了呢?我可不能接话,也不能否认或者承认!哈哈,有了!
“哦……‘前敌’幕僚?好!谈老先生不仕前明久矣,但是却深得前明遗民之信赖,如果他能多多交纳那些至今还将我大清视为蛮夷乱华的遗老遗少,倒是的确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奇效!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弘毅耍了个花枪,练了一个文字游戏。
“这潜邸……”季开生还真以为弘毅听岔了,准备更正一下。
“不过,这一个敌字。却委实不太准确。无论他们入仕也好、隐居也罢,还都是大清臣民。何来敌者一说呢?请季师傅转告谈老先生,还要慎言敏行才好呀!切切、切切!”弘毅最后一句话。直中要害。
“贝勒爷,我……”季开生十分尴尬。
“季师傅不必多言,玄烨尚在冲龄,却也自有分寸!就请二位大清肱骨之臣,多多辛劳了!请受玄烨一礼!”弘毅哪里肯让他继续,来了一招礼多人不怪。
“下臣不敢!”季开生闻听“冲龄”二字,也终于明白了,赶忙还礼。“冲龄”者,“冲”通“僮(童)”。字面理解就是“幼小的年龄”,需要快快长大。但其另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指代皇帝幼年即位。有一句成语叫做“冲龄践祚”,正是这个意思。文化人季开生,哪里还会不明白?
“看来玛拉此趟差事办的不错。不过我今早见他回来,似乎还... -->>
*
贝勒爷玄烨不说话,认真欣赏着谈迁的画作,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而这一表现,也正是季开生所希望看到的,于是也是侍立一旁,耐心伺候着、等待着。
“气吞万里……好!好一个气吞万里!”终于,弘毅激动地高颂一声,偷眼观瞧,季开生也是面露喜色,于是他接着故作深沉的自言自语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著名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弘毅努力表现出随口而出的样子,却真是好好回忆了一阵子,又在心里默念了三五遍,确认没有什么错漏之处后,才缓缓说出的。
看官也许会文:这首词作可谓家喻户晓,背出来不需要太多的古诗词功底吧?就算是1世纪现代青年也应该烂熟于胸吧?可你们哪里知道,生于0世纪七十年代的弘毅,拜受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体制所赐,就连这点古文墨水了还是大学时代自学而来的呢!在记忆里最好的中学时代,通篇背诵的基本都是鲁迅先生的那一片大作,古诗词全是为了应付高考的填空题,几乎没有背诵过全篇!
弘毅看一旁的季开生也跟着自己的节凑在微微晃头,判定刚才所说基本无误。却还是即使打住,不再背诵下去。不是背不过了,而是后面的几句的确不合适说了。再说下去。就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可是有点抱怨朝廷清剿作战不利、没有收复大好河山的嫌疑了,要是别有用心,甚至能从中体味出反清复明的意思来呢!
但巧就巧在看你什么时候显摆显摆了!开头一句“千古江山”,结尾一句“气吞万里如虎”,恰恰应对了去年季开生送给弘毅的那一方“千古江山”的金石印刻。以及今日画作上的这一枚闲章。关键所在,这首词的内容与画作的主旨十分契合,又从大清贝勒爷口中一气呵出,真是把季开生收拢的如同肝胆相照一般了!
其实,辛弃疾作此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05),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o]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贝勒爷!下臣……”季开生等了一小会,确信小爷不会再继续吟诵下去了,这才眼中含泪,自然而然准备倒头便拜。
“季师傅,我又何尝不知你和谈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无声诗文、气吞万里,我都明白!也理解两位!”弘毅坐在炕上伸手拦住季开生的动作,接着话锋一转,意味深长的说:
“但,大清入关不过一旬,万事开头难,况且我皇阿玛也是励精图治的一代圣君,你我,还有亿万子民,都要有点耐心才好!放心,我们还有时间,时局、民心都在朝廷,不在那个苟延残喘的亡明小朝廷,不在那个朱由榔。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如此下去,不去五六年,涤清寰宇那是一定的。只是,这段时间,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还需要勉力为之……你们,可懂我?”这几句话,就是定下了基调,就是在说:我,玄烨,和你们一样也想着大清一统,但不能心急。毕竟,皇上年轻,而我,还小……
“下臣明白!”季开生不称下官,改为下臣,其意深远。
“好,请季师傅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并一定让他在你府上过得舒服一些,这就有劳季师傅了!”
“这是自然!请贝勒爷宽心!”季开生整理心思,急忙补充道:
“贝勒爷,还有一事。谈迁大人……”
“哦?谈老先生如何?”
“他,愿为潜邸幕僚!”季开生鼓足勇气,脱口而出,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低头说话,而是双目炯炯,直勾勾盯着小爷!
弘毅闻听此言,差点失声!“潜邸”是什么?那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你们这么说,我很高兴,有眼光!可是,这是不是太过了呢?我可不能接话,也不能否认或者承认!哈哈,有了!
“哦……‘前敌’幕僚?好!谈老先生不仕前明久矣,但是却深得前明遗民之信赖,如果他能多多交纳那些至今还将我大清视为蛮夷乱华的遗老遗少,倒是的确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奇效!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弘毅耍了个花枪,练了一个文字游戏。
“这潜邸……”季开生还真以为弘毅听岔了,准备更正一下。
“不过,这一个敌字。却委实不太准确。无论他们入仕也好、隐居也罢,还都是大清臣民。何来敌者一说呢?请季师傅转告谈老先生,还要慎言敏行才好呀!切切、切切!”弘毅最后一句话。直中要害。
“贝勒爷,我……”季开生十分尴尬。
“季师傅不必多言,玄烨尚在冲龄,却也自有分寸!就请二位大清肱骨之臣,多多辛劳了!请受玄烨一礼!”弘毅哪里肯让他继续,来了一招礼多人不怪。
“下臣不敢!”季开生闻听“冲龄”二字,也终于明白了,赶忙还礼。“冲龄”者,“冲”通“僮(童)”。字面理解就是“幼小的年龄”,需要快快长大。但其另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指代皇帝幼年即位。有一句成语叫做“冲龄践祚”,正是这个意思。文化人季开生,哪里还会不明白?
“看来玛拉此趟差事办的不错。不过我今早见他回来,似乎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